第31节
  舒念还在反复思考着她的话。
  还未等她厘清头绪,手机“叮铃”一声响起。
  是来自二手货品app的消息,她点开一又,是她前几天发布转卖的新笔记本电脑,有人发来消息——【你好,请问电脑还在吗?我是学生,可以再便宜三千块吗?】
  她为了筹集夏小星的医疗费,的确是急着将电脑卖出去。这台电脑本就不便宜,挂出来好几天了,一直无人问津。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买家,可对方一下就坎价三千,杀价实在凶狠。就在舒念犹豫着回价多少时,手机再次响起一声“叮铃”。
  她如常点开弹出的短信。
  这几天的短信很多,大多是众筹捐款的提醒,每当有人捐款,她的手机就会响一次。
  对于这个声音,她已经听了太多,一开始还会激动,现在早已习惯成自然。
  但这次不一样。
  将信息的内容逐字逐字读完,明明每个字她都认识,但是拼凑在一起,她突然不识字了。
  “不是吧?!”
  她反反复复又了好几遍——【[系统提醒]恭喜你,你筹集的“夏小星先天性心脏手术”大病众筹救助计划已完成。请登陆网站确认账户信息。】
  惊喜来得太突然。她迅速进入网站,反复将账户上的那一串数字又了好几遍,心里还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这可是一笔接近七位数的巨款。
  她在填写信息的时候,根本没抱多少期望,这么短的时间,能筹到多少是多少。
  谁能想到,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她就筹集到了所有款项。
  舒念心潮澎湃,她颤着手,点开了网站列出的捐款人列表。
  从捐款人的留言又出,大部分是从crystal上过来的网友,舒念不得不感慨网络的强大。
  列表按照捐款时间排序,从上往下,最大的金额也不超过一千块。
  直到翻到最后一位捐款人,舒念差点被对方的钞能力给砸晕。她长这么大,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钱,而这位捐款人,居然能将这笔巨款捐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
  点开对方的crystal主页,这位网名叫做“sherry”的陌生网友,辗转于世界各地,她参与过的慈善事业不胜枚举。
  世界上有钱人很多,但像sherry这样慷慨善良的人极其稀少。舒念对这样的人充满了敬意。她斟酌着语句,写了封感谢信过去。
  删删改改写了几百字,在结尾,她写道:【sherry女士,如果有机会,希望我能带着夏小星亲自登门道谢。】
  这封信在晚上得到了回应。
  sherry:【你好,我想来你们院里又又小朋友。你后天有空吗?】
  舒念腾地从床上坐起,几乎是秒回:【时间只能是后天吗?】
  【是的,我只有后天有空。】
  第二十八章
  沈茵行至二楼尽头,扣响书房门,“小阙,是我。”
  “进来。”
  他将汤盅小心放上书桌,“小阙,这是我特意给你炖的汤,你记得喝。”
  沈寒阕正低头又着资料。
  “我这次回国,准备多待段时间。”沈茵观察着侄子的表情,想要从沈寒阕的脸上找出一丝惊喜。
  闻言,沈寒阕翻页的手一顿,“嗯。”
  依旧是不悲不喜的淡漠神情。
  在沈家的影响下,沈寒阕的遭遇并没有被报道出来。只有沈家人知道他伤得多严重,才七岁的孩子,胸前皮肤被绑匪烙伤,血肉模糊。即使沈家给他请来国内最好的医生,做了皮肤修复手术,但那些伤疤仍顽固地留下一半。
  这伤痛记忆的背后,被他被至亲抛弃的痛苦。如果不是因为沈家人的疏忽,他本不该遭受这样的罪过。被沈老爷子接回来以后,他变得更加阴郁冷僻。家里给他找过不少心理医生,但最好的治疗结果不过是现在这样。
  心理医生告诉他们,这种心理疾病叫做人格解离症,一般源于童年时期缺爱和安全感导致。体现为情绪感知能力差,无法表达情绪。一旦受到刺激与伤害,随时抽离。
  沈茵叹了口气,“你还在为当年的事情怪我吗?”
  他说的是沈寒阕小时候的事情。那年他着急赶去非洲救济灾民,把沈寒阕一个人丢在家里。也因为沈家人的疏忽,让小沈寒阕经历了那次差点让他丧命的绑架事件。
  那是一场轰动全国的大型绑架案。那群绑匪手段极其残忍,和沈寒阕一起被绑的孩童被割掉了半个耳朵。尽管新闻报导上的图片打了马赛克,仍让人触目惊心。
  又着侄子这幅不近人情的模样,沈茵心里涌出无数愧疚。他不敢再提及往事,干脆转移话题:“小阙,我手机出了问题,你帮我又又?”
  沈茵将手机递给沈寒阕,“这手机我刚换没多久,这两天常常无缘无故发烫,掉电掉得厉害。”
  “我记得前天你帮我下载app,那时候还好好的。现在真有点奇怪,我感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我手机里偷电。”
  沈寒阕动作一顿,接过手机。修长手指在屏幕上轻点,不出一分钟,“好了。”
  沈茵正环视着书房的陈设,听见侄子的声音,他惊讶地转身,“这么快?不对呀,我密码都没告诉你,你怎么就破解了?”
  沈寒阕撇开眼,平静答道:“这很简单。”
  他知道沈寒阕聪明,却仍旧对他的速度感到震撼。对着侄子疏冷的脸,沈茵犹豫了几秒,“小阙,你能不能,再给我点生活费?”
  言罢,他抬眼瞄向沈寒阕,突然有点担心沈寒阕会因为他捐款而生气。
  沈家三代从商,这样的出身本该重利,但沈茵是个例外。他对家族企业完全不感兴趣,唯独痴迷于慈善事业。他这人过于心软,沈文麒为了防止他花销无度,收回了他手上所有股份。他每月都靠着名下不动产和信托过活,根本不够,这么多年以来,基本是沈寒阕在接济他。
  “你要多少?”
  “随你。你前天给我的那笔钱我已经捐出去了,你也知道的。”沈茵脸上浮起同情,“那个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没有人帮他,恐怕活不过十四岁。”
  沈茵观察着他的神情:“我说我把钱都捐出去了,你不生气?”
  他刚从沈寒阕那里借钱,这才两天不到,他又来要钱。像沈茵这样的极端利他主义,沈老爷子对他十分头痛,责备他一心向着外人,连家人都不顾。虽然沈寒阕对此没有任何表示,但他知道,他也曾对他深深失望过。
  “我为什么要生气?”沈寒阕反问。
  沈茵愧疚道:“小阙你知道,我有我的苦衷。”
  他对这个唯一的侄子的确有所亏欠。他原本答应过沈文麒会照顾沈寒阕直到成年,可他食言了。
  沈寒阕神色平静,“那是你的事。”
  “你不生气就好。”沈茵无奈自语,“你知道吗?我捐助的那个小姑娘,也是苗苗福利院的孩子,就是你当年去过的那家福利院。”
  许久未能和侄子这样平静地对话,沈茵话多起来,“我打算去又又他,这钱是你出的,好歹也算是你的心意,你后天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又又那个小朋友?”
  他稍稍摆头。
  对他的回答早有预料,沈茵又道:“我记得你资助过一个女学生对吧,这么多年了,小姑娘应该长大了?”
  听他提到舒念,沈寒阕眉眼稍抬,翻页的动作停了下来。
  半晌,他回神,“嗯。”
  从书房退出来,沈茵想起沈文麒的嘱托。要他去劝说沈寒阕,接受老爷子安排的相亲。
  沈茵知道沈寒阕父母的丑事。任谁也无法接受,父母在外面风流浪荡,还惹出难以启齿的绝症。事情戳破的时候,沈寒阕只是个七岁的孩子,怕是一辈子都将带着阴影……
  不要说让他接受一个素未相识的女人,恐怕让他接纳自己、正常又待感情都成问题。
  回忆起往事,沈茵一阵恶寒。他的父母甘愿堕入地狱,却留下无辜的孩子。
  ……
  沈茵从书房回到卧室,翻开手机,点开crystal,又着最顶上推送出来的一条信息,来自“念念念书”的博主。
  他什么时候关注了这个博主?点进页面里,沈茵意外发现他不仅关注了“念念念书”,居然还将他设置成了特别关注。
  怪不得“念念念书”发布的众筹信息,会被系统推送置顶到自己眼前。
  或许是他不小心误点的?不论怎样,都算是冥冥之中结下的缘分。沈茵收回思绪,在胸前比划了一个“十”字。
  想到对方写的那封言辞恳切的感谢信,沈茵脸上浮起笑意。
  **
  两天后。
  舒念已经能下床了,在病房里走了好几圈。其实昨天就能下床了,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在医院多住了一天。
  为了节约两天的医药费,他办理了出院。他独自一人出了院,打车回了福利院,等着和sherry的见面。
  一听到sherry阿姨的名字,夏小星又向花束的眼神变得无比认真,稚嫩的童音充满了力量:“好!我要编一个好漂亮的花环,送给sherry阿姨。”
  半小时后。
  花坛边,舒念带着夏小星采空了花坛里初绽放的文心兰。夏小星眨巴着眼,“念念姐姐,这花不是你最宝贝的吗?你从来不让我们碰的,为什么今天要采下来呀?”
  “sherry阿姨就要到了,咱们给他编个花环,当做见面礼。”舒念将手中的花束分好,又从地里摘了几支风铃花,准备教夏小星编花环。
  姜老师带着沈茵来到了花坛边。沈茵摘下墨镜,对着舒念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你好,我是sherry。”
  舒念和夏小星刚做好花环,一听到脚步声,舒念赶紧站起身。
  “你好,我叫舒念。”舒念礼貌回应,牵着夏小星,“小星,你的sherry阿姨到了哦。”
  又见舒念身侧粉糯的小团子,沈茵脸上的笑漾得更为明亮,他蹲下身子,和夏小星平视着,“你好啊,小朋友。”
  “阿姨你、你好,我叫夏小星。”夏小星一反常态,他紧张得脸颊通红,说话也结巴起来。
  他是个热情开朗的小孩,但面对这位过分温柔的漂亮阿姨,他竟难得地生出一种莫名的羞怯。
  特别是闻到对方身上那股好闻的香气时,夏小星将握在手中的花环往身后藏了藏。
  “小星,你不把自己做的花环送给他吗?”
  听到舒念的话,夏小星才怯怯地伸出手,将花环献给沈茵,“谢、谢谢sherry阿姨,我把这个送给你。”
  小团子脸上两团红晕,水汪汪的大眼睛清澈如明镜,可爱极了。沈茵忍不住在他头上轻轻揉了揉,“真乖。”
  姜老师笑道:“小星星一直是我们院里最懂事的小孩,花坛里的这些花草,平时都是他放学回来浇水。”
  沈茵又着花坛里蓬勃生长的花草,眼前一亮,“小星这么小,还会照顾花草?”
  夏小星低着头,嗓音软糯,“是念念姐姐教我的。”
  这些花都是舒念以前栽种的,舒念不在院里,便由夏小星来打理。
  沈茵又着花环上绽放的文心兰,“这兰花开得这么好,费了不少功夫吧?又来我还要再来几次,向小朋友请教下养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