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节
谢景行运气挺不错,面前这位官兵态度很是和善,将他考篮翻捡完后,看他只带了一个碗,该是用来冲泡方才检查的那粉末的,主动道:“你这一个碗不够,还得拿一个装水。”
他从身后拿出一个素白无花,快有谢景行脑袋大的碗放在了谢景行考篮的最上面。
这也是谢景行忽略了,旁人只带一个碗是因为不用冲泡八宝珍,一个碗用来让贡院内巡场的士兵倒水已是够用了。
可负责倒水的官兵们可不是时时刻刻在考试学子旁边站着,等他碗空出来就能再为他倒上水,而是半天才来一次,若是这碗已被占去了,想要喝水可不知得等到什么时间去。
谢景行连忙拱手道谢,那士兵没放在心上,已经挥手赶人了,他还等着搜检下一个呢。
开局就遇到好事,看来此次乡试应该挺顺的,谢景行跟着人流走过了贡院大门,顺着院子进入到了一个大堂中。
大堂里已经有四个人站着,他一来便被一旁候着的兵士引着,五人一组去了旁边屋子,屋子除了大门,其他都被严严实实封着,将门一关,从外面是绝看不到里面的。
考篮被官兵指示着放在门廊下,五人空手进了屋子,当着屋子里三位官兵的面开始解衣服。
乡试的搜检流程,来参加考试的学子们都熟悉,此番便是要过搜身一关了,这一关全部都得脱得赤条条的。
衣服被房间里的官兵拿去从里摸到外,而光裸着身体的学子们也没有闲着,得在宽敞的房间里来回走两圈,完了还得跟着官兵做几个动作,比方说蹲起和马步。
谢景行想起孟冠白曾以玩笑的口吻同他们提起的事情,曾有考生将小抄藏在谷道里头混进了贡院,想趁官兵不查掏出来作弊,可没想到整个考试过程中都有人看着,他最后只得趁每日夜间被允许去茅房时将小抄拉了出去,可没想到被后一位去茅房的学子发现举报了,硬生生被查了出来。
先不说大晚上的,后一位学子是如何发现黑漆漆茅房中的小抄的,那学子将小抄放到谷道中,难道就不难受吗?
本以为是玩笑,可看现在这番检查,谢景行面无表情地做着动作,心中暗想:“看来孟冠白说的那是就算不是完全为真,也该是有七、八分了。”
这些动作分明是要检查考生动作是否自然,若是被发现不对劲,怕不是得被拖至一旁再从外到里检查一次,这次可不再是检查衣服,而是检查考生本人了。
幸好他们这一组五人并没有出现异样,顺顺利利地过了这一关,出门之后,就算他们五人不相熟,也有志一同地长舒一口气,露出轻松神态来。
这已是搜查最后一关了,他们现在只需要轻轻松松往里头文场去了。
走过岔路口时,谢景行撞到了从另一边收捡身体房间里出来的萧南寻五人,他们方才正好排在谢景行后面,谢景行最先被搜查完,刚好和前面四人为一组,他们五人恰好凑成一组。
五人脸上也带着些不自然之色,孟冠白倒是还能笑得出来,丘逸晨皱着眉,看到谢景行过来,叫嚷着说:“本次乡试定要一举上榜,可不能再来下次了。”
其他几人皆是心有戚戚焉地点头。
官兵们衣衫整齐,可他们却要赤条条在房间里做出那等不堪入目的动作,幸亏他们五个熟悉,不然也只有谢景行这种泰山崩而不改其色之人才能如现在这般若无其事。
谢景行点头应道:“希望如此。”他面色虽未变,可心里也有些不自然,只是他会装,未曾表现出来。
真当卧底记者很好混吗?
几人结伴一同去了前面的大厅,大厅中横放有近二十张长桌,每张长桌后面都坐着一位官员。
这是要检查参试学子的考票了,并且会将学子的号房号告知学子,并写在考票上,三场考试都在同一号舍,之后会将第一场考试所需要的草稿纸和空白试卷以及三支蜡烛拿给考生。
第一场考试,学子们需要在贡院中待三个晚上,每晚一支蜡烛,用完也不会补,由考生自己决定如何分配。
领完蜡烛后,官员又在考票的右下角盖上一枚红章,三场便需要盖过三个红章。
明州府的贡院约有一万五千个号房,装下本次参考学子是足够的,每五十间号房成一排,每排号舍都有对应的一个字号,以《千字文》排序。
谢景行拿过考票,红章上端便是考官以馆阁体写上的号房号,“天字号零一。”
这号码倒是吉利,可谢景行心中却一咯噔,每一排号舍都有一个茅厕,在号房的最边上。
就是不知是在一号,还是在五十号?
寇准规等人的号舍倒是并未在两边,都用不着担心,谢景行也不欲他人为他忧心,收好考票,几人准备去往各自号舍,他们的号舍并不在同一排。
都是群豁达的人,甚至并没有多说几句便各自分开,谢景行沿着一旁的小道往前走。
“天”字在千字文中排在第一,那天字号也该是在文场最边上,文场呈东西方向排列,整体为一个半圆形,东为极,也为首,他直直往贡院最东边走去。
一路穿过贡院中心的至公堂,至公堂后面是监临、提调、监试、考试四房,左右则为弥封、誊录、对读、供给四所。(注)
号舍所在的文场就修建在一座三层木质阁楼样的建筑底下,这座三层木质阁楼便是整个贡院最高的建筑,“明远楼”。
《大学》中有“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一句,这句话便是“明远”的出处了,从这句话就能看出一国之君想要以科举取良士,不只看文章还要品德。
明远楼呈方形结构,上面有着雕饰和绘画,最下面是青砖堆砌的一个一人多高的平台,只不过平台中空,四面都有一扇门,现在都是敞开着的,任由考生从四面通行寻找号舍。
四角有四个两人合抱的支柱,支柱上方便是明远楼的主体结构了,一圈中有五根立柱,立柱与立柱之间并无墙面,而是直接空着,在第三层的西面房檐下挂着一块牌匾,上面用漆金的线条描出了“明远楼”三字。
考试时监考官、监试、巡察官员便可站在明远楼上,将整个文场收归眼底,监视考生有无作弊情况,若是离得远的,文场四角还有四座瞭楼,两相结合,所有人都躲不开监考官的巡视。
当然并不是能看见位于号舍内的学子,主要是观察学子有没有私自从号舍中出来同人私下交流,也可以监督在考试内巡场的执役人员有没有为考生传递消息。
谢景行一路走到最东边,终于找到了天字号房,他看到位于路旁的零一号舍,大大松了一口气,幸亏茅房在巷子最末,而零一号则是最头上。
不是厕房简直太好了,就算以谢景行的定力,被分到厕房,整场乡试考完,他怕也得脱层皮。
穿过道旁的栅门进入天字号舍,两排号舍中间过道宽约四尺,可供三个人并排而行,谢景行没有往更里面去,直接走进零一号舍。
来明州府当晚,他睡前所想显然是多余的,他进去号舍里头,站直了距离房顶也还差得远。
他抬头看了看,这间号舍该高有近三米,一米宽,深度也有一米五左右。
足以供容纳一人在里头活动,谢景行放下考篮,深深吸了口气,不过,还是短了些,看来晚间他睡觉时膝盖以下都只能落在木板之下了。
号舍面朝南,三面是墙,幸亏敞开的南面没有门,还能往外伸一双脚,不用委委屈屈蜷缩着,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将卡在墙上的活动木板抽动出来观察了一下,还算牢实,也挺厚。
这个木板被称之为号板,可以上下移动并固定住,白日用来作为书写试卷时的桌面,晚间就可以落下来,与里面固定住的那块木板合为一块,当床板用,长宽都和号舍大小一样。
不过只是这么一个动作,手上就沾了厚厚一层灰,谢景行将周宁准备好的抹布从考篮里拿出来,他的号舍在排头,每排号舍最边上立着有一个大水缸,水缸里装着的水现在正是用来供学子们打扫用。
边上还有一个木桶,等打扫完,这水缸中又会装满水,备着以防号舍内起火,可以就近打水灭火用的。
不过现在起火的可能性不大,前朝时每间号舍门口都摆着个小炉子,让学生们做饭烧水用,可一次大火烧死了近二十位学子后,便取缔了。
等将号舍全部清理完,谢景行已经腹如雷鸣。
别看童子试时考棚里会为参试学子提供饭食,可那只是因为参考的学子少,可参加乡试的学子太多,要准备一万甚至几万人的饭食,那也太过为难贡院里的厨子。
贡院里本就不能有太多外人进来,里头的几位厨子厨娘们只会为了乡试的考官们准备餐食。
学子只能自己想法解决几日伙食,没有炉子,所有学子只能带干粮,吃冷食,不过却会为学子们提供热水,可也不是敞开了供应,早中晚各一次,会有官差提着大铜壶为学子们加水,不多,每次只一碗。
可那只是在正式考试时才会提供,这时整个贡院里忙得热火朝天,可没有兵士会为学子们提供这些服务,谢景行只能拿出肉干和馒头片垫肚子?
这一日便无大事了,趁着现在还能四处走动,谢景行后半日并未在闭塞的号舍里呆着,而是就在巷道和号舍旁边的小道上活动,等入了夜才将木板放下。
他号舍的屋顶并没有破洞,带过来的防水油布就被他叠起来垫在了后颈下,长腿委委屈屈地搭在地上,谢景行也不管不顾,和衣睡下了。
所有号舍都是南面洞开,谢景行洞开的号舍门正面对的是地字号房零一号舍的墙壁,对面无人能瞧见他早早入睡,可他的长腿搭在号舍外,隔壁零二号的学子却能看见。
他并不知旁边这人就是近几日在明州府中被四处传扬的谢景行,他虽听过明云茶社中发生的事情,可只知其名不知其貌。
被谢景行影响,他打了个哈欠,也躺下了,能不能入睡另说,闭目养神也是好的,明日能更有精力应付考题。
一个传染一个,很快天字号房一整排所有学子全部躺下了,也有好处,节省了一支蜡烛。
=
谢景行睡得早,起得自然也早,不过在号舍中他是不可能出号舍锻炼身体的,只能先将木板分开,东西收好,碗摆在桌面上,等着官差送水。
人很快来了,看他摆着两个碗,一个碗里已经放好了不知是何物的粉末状东西,那位官差还算好心,不只为他空着的碗中倒了满满一碗水,还顺手给他另一只碗里也倒上了水。
水是今日一早烧开的,现在还烫,水一冲下,八宝珍几乎是立即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官差离开前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谢景行以微笑致谢,并没有张口,考场中学子是不能和官差多交流的,还是能避则避。
谢景行先端过清水漱口,在号舍中只能将就,然后从考篮中取出勺子,用少少的水冲过一遍,才舀了一勺八宝珍送入口中。
刚一入嘴他便是眉头一挑,口感顺滑香甜,喝着很是香浓,也并不粘黏,一路滑进胃里,在微凉的凌晨为身体提供了一抹暖意。
他的屿哥儿现在该是还在睡梦中,可他已经吃上了他亲手做的食物。
谢景行只是一闪念,很快收回心神,一整碗八宝珍下肚,他摸了摸腹部,虽是粉状,可出乎意料得饱腹。
他又用水将碗冲洗干净,静坐在号舍中等着官差发放考题。
比官差更先出现的是负责本次乡试的所有内外帘官员,最前面的是本次的两位主考官,也就是近日被所有学子翻来覆去研究的舒方海和包忆安,两人年纪相近,看着四十来岁。
站在其后的便是监临、提调官和监试以及他们负责的所有场官。
他们都站在明远楼三楼上,随后主考官以舒方海为代表,而其他场官则以监临为代表,两人一人说了一些套话,不多时便有人敲响一旁悬着的铜锣,三声锣声响起,官差们便抬着由印卷官连日连夜印出来的试卷往每一排号舍走去。
谢景行是零一号,自然是第一个拿到试卷的,试卷用竹筒装着,开口的一端用蜡严严实实封好,蜡中间有一根线,谢景行将线往外一拉,封在在竹管口的蜡便整块被拉了出来,再将竹管倒转,里面裹成一圈的题目便掉在了桌面上。
乡试首场题目是最多的,一共二十三道题目,并不是像前朝那般,首日发四书题,第二日在发放五经题,竹管里装着的是第一场的所有题目。
乡试第一场二十三道题中,有三道题出自四书,并不要求必须出自不同书籍,若是主考官愿意,全部出自《论语》或《孟子》或其他两本都可。
而剩下二十道题目中,五经每经中各四道,学子的本经不同,报名时就是按照自己课的本经报名的,只需要回答本经的四道考题即可。
四书题在前,五经题在后,谢景行将纸展开,五经最后一道题出现在他眼前,是春秋,与他并无关系,他的本经是《尚书》。
很快有关书的四道题也被展开,谢景行大概一扫,在心中留了个底。
继续展开位于最右侧的四书题,第一道、第二道,并无那日自己写在孟冠白房间桌上的那道题目,谢景行并不觉失落,只是猜错而已,他本也并无完全把握。
可最后一道题却猛然印在了他眼中,不多不少,正是八个字,“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谢景行连呼吸都滞了一下,乡试虽考三场,可第一场尤为重要,而第一场中考官们又尤为重首道题。
所以在大炎朝读书人口中总是流传着一句话,“乡试重首场,首场重首义。”
若是首义题做得好,就是后面的题目写得并不出色,也是极有可能被取上举人的。
缓缓吐出憋着的一口浊气,谢景行笑了,笑得极为舒心,看来他押题水平不减当年。
想到同在考场的五位友人,考前三日,他们每人针对这道题目都写了不止一篇文章,又反复琢磨,几经修改,最终都得到了一篇个人所写,却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个人最佳水平的文章。
这下就是文风不同于主考官的孟冠白和丘逸晨,此次考试应该也不用太担心了。
一人成功固然让人高兴,可若是能与友人把手同欢更是让人怡悦。
题目出自《论语·泰伯篇》。
谢景行为什么会猜这道题,原因就在于舒方海的文章几乎全部出自论语,而且所有文章都隐现了教育相关观点,《论语》中能体现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不少,可此篇却是孔子教育理想的进一步升华。
而既然舒方海如此这般在乎大炎朝读书人的教育,大概是极为认同孔子的这句话的。
这句意思很简单,就是教育读书人学习知识不能懈怠,要像将要追赶不上那样拼搏,还要像时常担心丢掉什么一般,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读书上,不要被旁事所误。
孔子自身的学习态度极好,他对学习知识的热情更是常人所不能及,而这句话更是对孔子之名句“学而不厌”最好的诠注。
想遍全书,此句是最容易被舒方海想到,并作为考题的。
谢景行自然也写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他靠自己本事猜的,并没有得到负责出题的主考官的指点,甚至他发卷前才见到主考官第一面,这绝称不上是作弊,因此他自然很是轻松愉悦地将脑袋里的文章写在了稿纸上。
他从身后拿出一个素白无花,快有谢景行脑袋大的碗放在了谢景行考篮的最上面。
这也是谢景行忽略了,旁人只带一个碗是因为不用冲泡八宝珍,一个碗用来让贡院内巡场的士兵倒水已是够用了。
可负责倒水的官兵们可不是时时刻刻在考试学子旁边站着,等他碗空出来就能再为他倒上水,而是半天才来一次,若是这碗已被占去了,想要喝水可不知得等到什么时间去。
谢景行连忙拱手道谢,那士兵没放在心上,已经挥手赶人了,他还等着搜检下一个呢。
开局就遇到好事,看来此次乡试应该挺顺的,谢景行跟着人流走过了贡院大门,顺着院子进入到了一个大堂中。
大堂里已经有四个人站着,他一来便被一旁候着的兵士引着,五人一组去了旁边屋子,屋子除了大门,其他都被严严实实封着,将门一关,从外面是绝看不到里面的。
考篮被官兵指示着放在门廊下,五人空手进了屋子,当着屋子里三位官兵的面开始解衣服。
乡试的搜检流程,来参加考试的学子们都熟悉,此番便是要过搜身一关了,这一关全部都得脱得赤条条的。
衣服被房间里的官兵拿去从里摸到外,而光裸着身体的学子们也没有闲着,得在宽敞的房间里来回走两圈,完了还得跟着官兵做几个动作,比方说蹲起和马步。
谢景行想起孟冠白曾以玩笑的口吻同他们提起的事情,曾有考生将小抄藏在谷道里头混进了贡院,想趁官兵不查掏出来作弊,可没想到整个考试过程中都有人看着,他最后只得趁每日夜间被允许去茅房时将小抄拉了出去,可没想到被后一位去茅房的学子发现举报了,硬生生被查了出来。
先不说大晚上的,后一位学子是如何发现黑漆漆茅房中的小抄的,那学子将小抄放到谷道中,难道就不难受吗?
本以为是玩笑,可看现在这番检查,谢景行面无表情地做着动作,心中暗想:“看来孟冠白说的那是就算不是完全为真,也该是有七、八分了。”
这些动作分明是要检查考生动作是否自然,若是被发现不对劲,怕不是得被拖至一旁再从外到里检查一次,这次可不再是检查衣服,而是检查考生本人了。
幸好他们这一组五人并没有出现异样,顺顺利利地过了这一关,出门之后,就算他们五人不相熟,也有志一同地长舒一口气,露出轻松神态来。
这已是搜查最后一关了,他们现在只需要轻轻松松往里头文场去了。
走过岔路口时,谢景行撞到了从另一边收捡身体房间里出来的萧南寻五人,他们方才正好排在谢景行后面,谢景行最先被搜查完,刚好和前面四人为一组,他们五人恰好凑成一组。
五人脸上也带着些不自然之色,孟冠白倒是还能笑得出来,丘逸晨皱着眉,看到谢景行过来,叫嚷着说:“本次乡试定要一举上榜,可不能再来下次了。”
其他几人皆是心有戚戚焉地点头。
官兵们衣衫整齐,可他们却要赤条条在房间里做出那等不堪入目的动作,幸亏他们五个熟悉,不然也只有谢景行这种泰山崩而不改其色之人才能如现在这般若无其事。
谢景行点头应道:“希望如此。”他面色虽未变,可心里也有些不自然,只是他会装,未曾表现出来。
真当卧底记者很好混吗?
几人结伴一同去了前面的大厅,大厅中横放有近二十张长桌,每张长桌后面都坐着一位官员。
这是要检查参试学子的考票了,并且会将学子的号房号告知学子,并写在考票上,三场考试都在同一号舍,之后会将第一场考试所需要的草稿纸和空白试卷以及三支蜡烛拿给考生。
第一场考试,学子们需要在贡院中待三个晚上,每晚一支蜡烛,用完也不会补,由考生自己决定如何分配。
领完蜡烛后,官员又在考票的右下角盖上一枚红章,三场便需要盖过三个红章。
明州府的贡院约有一万五千个号房,装下本次参考学子是足够的,每五十间号房成一排,每排号舍都有对应的一个字号,以《千字文》排序。
谢景行拿过考票,红章上端便是考官以馆阁体写上的号房号,“天字号零一。”
这号码倒是吉利,可谢景行心中却一咯噔,每一排号舍都有一个茅厕,在号房的最边上。
就是不知是在一号,还是在五十号?
寇准规等人的号舍倒是并未在两边,都用不着担心,谢景行也不欲他人为他忧心,收好考票,几人准备去往各自号舍,他们的号舍并不在同一排。
都是群豁达的人,甚至并没有多说几句便各自分开,谢景行沿着一旁的小道往前走。
“天”字在千字文中排在第一,那天字号也该是在文场最边上,文场呈东西方向排列,整体为一个半圆形,东为极,也为首,他直直往贡院最东边走去。
一路穿过贡院中心的至公堂,至公堂后面是监临、提调、监试、考试四房,左右则为弥封、誊录、对读、供给四所。(注)
号舍所在的文场就修建在一座三层木质阁楼样的建筑底下,这座三层木质阁楼便是整个贡院最高的建筑,“明远楼”。
《大学》中有“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一句,这句话便是“明远”的出处了,从这句话就能看出一国之君想要以科举取良士,不只看文章还要品德。
明远楼呈方形结构,上面有着雕饰和绘画,最下面是青砖堆砌的一个一人多高的平台,只不过平台中空,四面都有一扇门,现在都是敞开着的,任由考生从四面通行寻找号舍。
四角有四个两人合抱的支柱,支柱上方便是明远楼的主体结构了,一圈中有五根立柱,立柱与立柱之间并无墙面,而是直接空着,在第三层的西面房檐下挂着一块牌匾,上面用漆金的线条描出了“明远楼”三字。
考试时监考官、监试、巡察官员便可站在明远楼上,将整个文场收归眼底,监视考生有无作弊情况,若是离得远的,文场四角还有四座瞭楼,两相结合,所有人都躲不开监考官的巡视。
当然并不是能看见位于号舍内的学子,主要是观察学子有没有私自从号舍中出来同人私下交流,也可以监督在考试内巡场的执役人员有没有为考生传递消息。
谢景行一路走到最东边,终于找到了天字号房,他看到位于路旁的零一号舍,大大松了一口气,幸亏茅房在巷子最末,而零一号则是最头上。
不是厕房简直太好了,就算以谢景行的定力,被分到厕房,整场乡试考完,他怕也得脱层皮。
穿过道旁的栅门进入天字号舍,两排号舍中间过道宽约四尺,可供三个人并排而行,谢景行没有往更里面去,直接走进零一号舍。
来明州府当晚,他睡前所想显然是多余的,他进去号舍里头,站直了距离房顶也还差得远。
他抬头看了看,这间号舍该高有近三米,一米宽,深度也有一米五左右。
足以供容纳一人在里头活动,谢景行放下考篮,深深吸了口气,不过,还是短了些,看来晚间他睡觉时膝盖以下都只能落在木板之下了。
号舍面朝南,三面是墙,幸亏敞开的南面没有门,还能往外伸一双脚,不用委委屈屈蜷缩着,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将卡在墙上的活动木板抽动出来观察了一下,还算牢实,也挺厚。
这个木板被称之为号板,可以上下移动并固定住,白日用来作为书写试卷时的桌面,晚间就可以落下来,与里面固定住的那块木板合为一块,当床板用,长宽都和号舍大小一样。
不过只是这么一个动作,手上就沾了厚厚一层灰,谢景行将周宁准备好的抹布从考篮里拿出来,他的号舍在排头,每排号舍最边上立着有一个大水缸,水缸里装着的水现在正是用来供学子们打扫用。
边上还有一个木桶,等打扫完,这水缸中又会装满水,备着以防号舍内起火,可以就近打水灭火用的。
不过现在起火的可能性不大,前朝时每间号舍门口都摆着个小炉子,让学生们做饭烧水用,可一次大火烧死了近二十位学子后,便取缔了。
等将号舍全部清理完,谢景行已经腹如雷鸣。
别看童子试时考棚里会为参试学子提供饭食,可那只是因为参考的学子少,可参加乡试的学子太多,要准备一万甚至几万人的饭食,那也太过为难贡院里的厨子。
贡院里本就不能有太多外人进来,里头的几位厨子厨娘们只会为了乡试的考官们准备餐食。
学子只能自己想法解决几日伙食,没有炉子,所有学子只能带干粮,吃冷食,不过却会为学子们提供热水,可也不是敞开了供应,早中晚各一次,会有官差提着大铜壶为学子们加水,不多,每次只一碗。
可那只是在正式考试时才会提供,这时整个贡院里忙得热火朝天,可没有兵士会为学子们提供这些服务,谢景行只能拿出肉干和馒头片垫肚子?
这一日便无大事了,趁着现在还能四处走动,谢景行后半日并未在闭塞的号舍里呆着,而是就在巷道和号舍旁边的小道上活动,等入了夜才将木板放下。
他号舍的屋顶并没有破洞,带过来的防水油布就被他叠起来垫在了后颈下,长腿委委屈屈地搭在地上,谢景行也不管不顾,和衣睡下了。
所有号舍都是南面洞开,谢景行洞开的号舍门正面对的是地字号房零一号舍的墙壁,对面无人能瞧见他早早入睡,可他的长腿搭在号舍外,隔壁零二号的学子却能看见。
他并不知旁边这人就是近几日在明州府中被四处传扬的谢景行,他虽听过明云茶社中发生的事情,可只知其名不知其貌。
被谢景行影响,他打了个哈欠,也躺下了,能不能入睡另说,闭目养神也是好的,明日能更有精力应付考题。
一个传染一个,很快天字号房一整排所有学子全部躺下了,也有好处,节省了一支蜡烛。
=
谢景行睡得早,起得自然也早,不过在号舍中他是不可能出号舍锻炼身体的,只能先将木板分开,东西收好,碗摆在桌面上,等着官差送水。
人很快来了,看他摆着两个碗,一个碗里已经放好了不知是何物的粉末状东西,那位官差还算好心,不只为他空着的碗中倒了满满一碗水,还顺手给他另一只碗里也倒上了水。
水是今日一早烧开的,现在还烫,水一冲下,八宝珍几乎是立即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官差离开前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谢景行以微笑致谢,并没有张口,考场中学子是不能和官差多交流的,还是能避则避。
谢景行先端过清水漱口,在号舍中只能将就,然后从考篮中取出勺子,用少少的水冲过一遍,才舀了一勺八宝珍送入口中。
刚一入嘴他便是眉头一挑,口感顺滑香甜,喝着很是香浓,也并不粘黏,一路滑进胃里,在微凉的凌晨为身体提供了一抹暖意。
他的屿哥儿现在该是还在睡梦中,可他已经吃上了他亲手做的食物。
谢景行只是一闪念,很快收回心神,一整碗八宝珍下肚,他摸了摸腹部,虽是粉状,可出乎意料得饱腹。
他又用水将碗冲洗干净,静坐在号舍中等着官差发放考题。
比官差更先出现的是负责本次乡试的所有内外帘官员,最前面的是本次的两位主考官,也就是近日被所有学子翻来覆去研究的舒方海和包忆安,两人年纪相近,看着四十来岁。
站在其后的便是监临、提调官和监试以及他们负责的所有场官。
他们都站在明远楼三楼上,随后主考官以舒方海为代表,而其他场官则以监临为代表,两人一人说了一些套话,不多时便有人敲响一旁悬着的铜锣,三声锣声响起,官差们便抬着由印卷官连日连夜印出来的试卷往每一排号舍走去。
谢景行是零一号,自然是第一个拿到试卷的,试卷用竹筒装着,开口的一端用蜡严严实实封好,蜡中间有一根线,谢景行将线往外一拉,封在在竹管口的蜡便整块被拉了出来,再将竹管倒转,里面裹成一圈的题目便掉在了桌面上。
乡试首场题目是最多的,一共二十三道题目,并不是像前朝那般,首日发四书题,第二日在发放五经题,竹管里装着的是第一场的所有题目。
乡试第一场二十三道题中,有三道题出自四书,并不要求必须出自不同书籍,若是主考官愿意,全部出自《论语》或《孟子》或其他两本都可。
而剩下二十道题目中,五经每经中各四道,学子的本经不同,报名时就是按照自己课的本经报名的,只需要回答本经的四道考题即可。
四书题在前,五经题在后,谢景行将纸展开,五经最后一道题出现在他眼前,是春秋,与他并无关系,他的本经是《尚书》。
很快有关书的四道题也被展开,谢景行大概一扫,在心中留了个底。
继续展开位于最右侧的四书题,第一道、第二道,并无那日自己写在孟冠白房间桌上的那道题目,谢景行并不觉失落,只是猜错而已,他本也并无完全把握。
可最后一道题却猛然印在了他眼中,不多不少,正是八个字,“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谢景行连呼吸都滞了一下,乡试虽考三场,可第一场尤为重要,而第一场中考官们又尤为重首道题。
所以在大炎朝读书人口中总是流传着一句话,“乡试重首场,首场重首义。”
若是首义题做得好,就是后面的题目写得并不出色,也是极有可能被取上举人的。
缓缓吐出憋着的一口浊气,谢景行笑了,笑得极为舒心,看来他押题水平不减当年。
想到同在考场的五位友人,考前三日,他们每人针对这道题目都写了不止一篇文章,又反复琢磨,几经修改,最终都得到了一篇个人所写,却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个人最佳水平的文章。
这下就是文风不同于主考官的孟冠白和丘逸晨,此次考试应该也不用太担心了。
一人成功固然让人高兴,可若是能与友人把手同欢更是让人怡悦。
题目出自《论语·泰伯篇》。
谢景行为什么会猜这道题,原因就在于舒方海的文章几乎全部出自论语,而且所有文章都隐现了教育相关观点,《论语》中能体现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不少,可此篇却是孔子教育理想的进一步升华。
而既然舒方海如此这般在乎大炎朝读书人的教育,大概是极为认同孔子的这句话的。
这句意思很简单,就是教育读书人学习知识不能懈怠,要像将要追赶不上那样拼搏,还要像时常担心丢掉什么一般,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读书上,不要被旁事所误。
孔子自身的学习态度极好,他对学习知识的热情更是常人所不能及,而这句话更是对孔子之名句“学而不厌”最好的诠注。
想遍全书,此句是最容易被舒方海想到,并作为考题的。
谢景行自然也写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他靠自己本事猜的,并没有得到负责出题的主考官的指点,甚至他发卷前才见到主考官第一面,这绝称不上是作弊,因此他自然很是轻松愉悦地将脑袋里的文章写在了稿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