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52节
  穆空青对此也很是看得开。
  路要一步一步走,这事儿也急不得。
  况且,穆空青对玻璃这事儿,还算得上是有点头绪。
  但说起水泥,穆空青除了知道它是英国工人在烧石灰的立窑中烧出来的,以及这东西需要石灰石和粘土之外,对旁的什么工艺、材料等等,就只能说一句一无所知了。
  穆空青甚至连立窑长什么模样都不记得了。
  他能记得这段历史,还是因为当时他在书上看到,那位英国工人在发明出了水泥之后,就直接申请了专利。
  然后穆空青就感叹了一下专利法的历史居然如此悠久。
  若非如此,穆空青连这点儿印象都不会有。
  而现在,穆空青也只能凭借大脑中的这点儿记忆,尽量将有用的信息全部提出来,而后根据这些做出推断。
  烧制玻璃需要的三样主要材料,一是石英,二是纯碱,三是石灰石。
  穆空青想着,既然这立窑是烧石灰用的,那在烧玻璃的炉窖中试试,总不会出错的吧?
  先多造几个玻璃炉窖,然后该产玻璃的继续产,空出一个来尝试烧水泥,两边儿都不耽误,安排得妥妥当当。
  至于眼下么,在自家全面装上玻璃窗之前,穆空青想了又想,这仅有的几片玻璃,自家还是不能先用。
  皇权至上,永兴帝对自己可算厚道了,又送宅子又升官,连秦以宁能在广粤大赚特赚,都是托了永兴帝的福。这有了好东西先给上头用,于情于理都是应当的。
  穆空青看着下人将玻璃打包装箱,心说这白日不用熬油费火的日子,是又得往后再推一推了。
  穆空青只能在心底安慰自己,很快的,新的炉窖都起了,下一批也很快就能生产出来了。
  穆空青的下一批玻璃还没等到,就先等来了永兴帝的腊八粥。
  永兴帝不信神佛,所以永兴帝登基的这些年来,佛道也都不算兴盛。
  连腊八节时宫中赐粥的习惯,也从原先的满朝文武人人有份,变成了只赐部分官员以表重视。
  穆空青端起那碗早就凉透了的腊八粥,就知道永兴帝对玻璃窗应该是非常满意了。
  毕竟永兴帝也年纪不小了,做皇帝的也只有驾崩没有散值。能不用每日对着烛光批奏折,于永兴帝而言,可比什么奇珍异宝都更能得他心意。
  穆空青得了一碗凉粥,暂时用不上玻璃窗的郁闷也全都散了。
  想来,有了陛下这么一出,来年自家在京城的玻璃厂建成,应当就不缺买家了。
  新建炉窖折腾水泥的银子也全都有了。
  赚大了。
  第106章 一面镜子
  宫中御书房的玻璃窗一换上, 往来议事的大臣们哪儿能瞧不见。
  这么一来二去的,玻璃的来源也就传开了。
  穆空青这几日去翰林院当值,总有不少同僚似有若无的目光在他周身打转。
  不过年下事忙, 瞄他的人多, 能抽出空来搭话的人却没几个。
  而这能在忙中偷闲的人中, 自然就有这翰林院的领头人物, 翰林院掌院文大人。
  文大人虽说兼着翰林院掌院的名头,但平日里当值却是在文渊阁。
  年节时底下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身上兼着六部尚书的阁老们自然也不得闲。
  唯独文大人这位掌院,刚接过文华殿大学士的衔,还需得在翰林院养望三年,才好继任礼部尚书, 于是便成了文渊阁里最清闲的那个。
  这就叫文大人寻着空闲,回翰林院来视察了一圈下属工作,刚好还能逮着同样清闲的穆空青作陪。
  “穆大人今年尚未加冠吧?”文大人还是这笑眯眯的模样, 半点都没有当年在清江府时的板正。
  穆空青也挂着同样的笑应道:“是如此。学生如今还不足龄。”
  虽说穆空青还未满二十, 可大炎官员的公服朝服都有制式冠帽,所以穆空青既入仕, 就必要束发戴冠, 顾不得年纪。
  文大人叹了一句:“当真是天纵奇才。若我家那混小子能有你一半儿,我都不必如此忧心。”
  穆空青心说这话听着耳熟,怕是从古至今所有长辈都对别人家的孩子说过。
  穆空青也回了句经典的:“贤兄品性高洁,空青早有耳闻, 文大人此言叫空青惶恐。”
  事实上,穆空青连文大人家的儿子究竟年岁几何都不清楚。
  说来文大人家的子侄,也确实都在京中无甚名声。听上官同僚们提起,也都只叹他家小辈不争气。
  不过才名没有, 恶名也没听过。
  夸人品性总是不会出错的。
  穆空青心下无奈。
  原本自己好生生在房中躲闲,眼下却被拉出来陪上官乱逛,说句话都得斟酌几番再出口,也不知是该喜自个儿入了上官的眼,还是该愁这平白耗去的精力。
  没有人不喜欢旁人夸赞自家孩子,文大人也不例外。
  他朗笑两声,直道穆空青过谦,而后便接了句:“空青这般年纪便能造出那等奇物,这一句天纵奇才你自然当得。”
  穆空青暗道一声果然。
  其实文大人既是穆空青的座师,又是穆空青在翰林院的顶头上司。即便他不开口,那新一批玻璃出厂之后,穆空青也是要往他府上送的。
  穆空青笑道:“不过是些小道,算不得什么奇物。只是这东西虽好用,造起来却要耗些时间。如今京中有的已经送入宫中了,下一批倒是多些,能叫学生拿来挥霍。”
  文大人立刻明了,不过片刻功夫,就结束了他在翰林院的工作视察。
  穆空青也得以回到屋内继续咬着笔杆子回忆立窑的模样。
  京郊的那个庄子已经彻底成了玻璃厂,里头除了匠人们住的地方之外,几乎全部都改成了玻璃炉窖。
  有了穆空青递话,这些匠人们也开始分班,炉窖内的火光日夜不停。
  第二批玻璃是在朝廷封印当日送到穆府的。
  这批玻璃数量不少,足有近百片,其中也包括新窖烧出的那些。
  穆空青将这些玻璃片分成了数份。
  如张华阳、杨思典这等参了分子,人又在京城的,都得送上几片。
  如文大人、谢大人这等同他有过几分交情的上官也不能落下。
  还有远在清江府的老师和爷爷奶奶,穆空青也遣专人送了一份回去。
  虽然路途遥远,但只要路上小心些,填充物塞满些,也不是运不回去。
  最后穆空青留足了能将书房和堂厅都装上的玻璃,剩下的统统打包,由穆空青亲自带着送去秦府了。
  快过年了,秦以宁怎么说也是穆府的主母,无论如何也得在家过了除夕。
  所以南边的玻璃生意刚签完契书,秦以宁就马不停蹄地往京城赶了。
  往回赶的同时,秦以宁还不忘给穆空青快马加鞭送了信,嘱咐他千万记得去一趟秦府,告诉秦夫人她少说得到腊月二十七、八才能回得来。
  穆空青对秦以宁这点儿心思一清二楚。
  还不是怕自个儿回来早了会被秦夫人叫回去。
  到时候秦夫人一见她将自己折腾成这模样,态度恐怕不比孙氏对穆白芍好。
  虽说年后也得上门拜年,但总归能多出不少时日叫她养养。
  万一就给养回来了呢。
  有了秦以宁的千叮咛万嘱咐,又刚好赶上这档口,穆空青索性就亲自带着玻璃上了门。
  秦府门房自然不会不认得自家姑爷。
  见来人是穆空青,这门房问都没问上一句,便直接将人请进了正院堂厅。
  秦老大人近日来也听闻了玻璃一事。
  只不过他大理寺的事务同样纷杂,秦老大人本人也无甚物欲,听过也只当听过便罢,没再多打听什么。
  如今乍一听穆空青携礼上门,秦老大人还是有几分好奇的。
  穆空青刚饮下半盏热茶,秦老大人便到了堂厅。
  穆空青微微一笑,起身一揖:“祖父安好。”
  秦老大人不知道穆空青与秦以宁的协议,只当他是女儿特意为孙女觅来的乘龙快婿。
  甚至因着自家女儿和孙女的不着调,秦老大人对着穆空青这个孙女婿还颇有几分歉疚。
  以秦老大人看孙女婿的角度来看,穆空青这人自然是已经无可挑剔了。
  “无需多礼。”
  秦老大人见了穆空青,连平日里习惯蹙着的眉头都舒缓了几分:“怎的以宁还未归京?”
  穆空青听着秦老大人的语气,主动给秦老大人递了茶。
  秦老大人其实算不得开明。
  他的骨子里,其实是认同三纲五常、妇容妇德这一套的。
  然而在面对自己的女儿时,秦老大人终究还是没能硬下心肠。
  他任由秦夫人要求夫家立下永不纳妾的誓言,他在秦夫人决心合离之后二话不说接纳女儿重归秦家,他支持秦夫人做出了许多不为世人理解的事。
  甚至连管教孙女的决心,都败给了秦以宁一日比一日开怀的笑。
  正如眼下,秦老大人瞧着是对秦以宁临近年关都不着家的不满,实际上却掩不住对孙女如此行事的担忧,生怕穆空青会因此而不满。
  穆空青见自己还没将话题引过去,秦老大人就主动提起了这事儿,也就从善如流地接下了话头:“如今顺天府的港口冻上了,水路不好走,以宁怕是得回来晚些。”
  穆空青招手示意,让他带来的随从去取一片玻璃过来,后又接着道:“她说怕您生气,特意叫我带点儿新奇玩意上门哄哄您,盼着她回来之后,您和岳母能给她个好脸色。”
  秦老大人闻言舒心了不少,眉眼间也染上了点点笑意:“这丫头。”
  正说着话,随从便带着玻璃回来了。
  穆空青示意秦老大人去瞧:“就是此物。将它装在窗户上,便是外头大雪漫天,屋内也无需熬油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