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94节
皇帝若是已立了太子,由太子监国,还能亲自领兵打仗,但太子本人,不到亡国时是绝无可能离开京城的。
可太子正处于中二的年纪,又继承了张家的熊性子,什么事并不是说了就听的。崔燮索性也不跟他讲理,只问:“殿下去边关,是欲作统帅耶,欲作将军耶?”
太子热血沸腾,拍着桌子说:“孤自然当总帅三军!”
崔燮含笑应道:“臣教导殿下多年,深知殿下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怎敢贸然阻拦?只是殿下年纪尚幼,又不曾学过兵法,陛下与诸位阁臣、边军将士未必放心。臣愿帮殿下写一份奏疏,呈至御前,叫世人都知道殿下不光有领兵之心,亦有领兵之能。”
咦!还是崔先生好!
崔燮说到“年幼”二字时,太子差点以为他也和别人一样要找借口阻拦自己,却不料这位先生是真的站在他这一边,要帮他实现理想啊!
太子激动的直想拜他为军师,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出关统兵。
崔军师虽然没正式上任,却兢兢业业地给太子画了幅有草原、有河、有沙漠、有长城的简易地图来,指着图说:“殿下欲在何处布兵,布置多少兵马?是从陕西镇出兵还是延绥镇出兵?此地戍边将领计有三边总制杨一清、左都督刘宁、游击将军赵铉、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宋英……”
这世界上没有即时战略游戏,中二少年的战争欲无法满足,崔燮就亲自陪他玩一盘,让小太子体会一把纸上谈兵的乐趣。
体验一把被高玩血虐的乐趣。
他边说边画,按着现实中套虏与明军的战斗力对比,给太子定下了胜负规则。由太子选将领出战,他则作为小王子、火筛等套虏一方陪练。除了正面战斗,太子还要顾虑后勤限制和朝臣劝谏,想要暴兵也得看户部供不供得起粮草。
太子面对游戏设计者的碾压,简直玩儿得了无生趣,最后不得不投下纸片,垂死挣扎地说:“那孤当将军,上阵杀敌,行不行?”
那也行,照国舅们的老规矩,打赢了讲官就能去杀敌,如何?
崔燮提出了个极简单的法子诱惑太子。可惜朱厚照今年才交十二岁,打个普通讲官都还未必能打得过呢,何况是练八尺长枪起家的崔学士?
文武都不如人,还统什么兵呢。
小太子老老实实地窝回去研读兵书,练习武艺了。天子听说此事,只笑了笑,叫人赐了一桌御膳给崔燮。
崔燮听说太子在宫里学兵法,也松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朱厚照将来会不会长成大将军朱寿,但至少如今的太子已经不是史上荒淫胡闹的武宗,而是个有头脑,不容易被太监武官轻易勾搭走的人了。
哪怕他还是喜欢武官,也有个最出名的谢镇抚吊着他,不会叫他像历史上那样宠幸太监和江彬、钱宁等祸害的。
为了给太子找点事干,崔燮索性堆了个不准确的边关沙盘,给他做个策略桌游。
说是沙盘,他却不敢往宫里弄危险的硬质玩具,盘子是木质的,盘中的地面、高山都是用白蜡塑形染色而成,河水则是一层层加蓝靛染色,按深度不同分出颜色深浅。边墙都是用牛骨块粘接的,又用研碎的小米粉代替细砂做成沙丘,以鱼胶粘合住。
而将兵则以牛骨雕成方块,染色而成。文官用红色、武官用蓝色,越是名臣名将的颜色越深。士兵用的颜色则更多,三大营与边军各分为不同颜色,牌面上写着什、百、千、万之数代表人数。
不过这游戏之物就不像他在宫里引导太子写奏疏时那样,可以直接写上当朝重臣的名字,而是借用了三国名将的身份,按着三国杀的牌面模式画图,战法写的却是能带哪一营兵,带多少兵员、擅长什么城战还是野战,与达贼接战时有什么限制之类……
他做讲师的不方便直接给太子送玩具,便索性叫高太监转交,深藏身与名了。
高太监自然对他感激有加,恨不能他一步做到首辅,从此他们内外二相相互扶持,跟戏里唱的一样,共保朝纲。
太子得着那份战略游戏,也着实有了个消耗多余精力的地方,自己一边研究战法,一边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用外挂。
普通营兵加上火绳枪不就成了能克制达贼的枪兵么?以后叫兵部多造枪就是,这里先用上!
弗朗机炮改成双手能持的小炮,马军不就能改成以一敌三的炮军了么?以后叫兵部改制就是,先用上!
虎蹲炮用大车拉着走,到了该开炮的时候以石灰浇筑成炮台不就成了么?前军、中军都配上虎蹲炮!
……
太子为了在游戏里开挂,且是发明了不少新兵种,消耗了大把时光。待能在后宫太监与幼弟幼妹中杀得所向披靡之后,又把崔老师留下来,请他再与自己重战一场。
他若能胜了崔先生,就能带兵出关,对战小王子了!
他满心期待地留下崔燮,拿出沙盘和卡牌来要和老师推演一把。上回推演的规则不是由他来定,他才输得这么惨,如今什么规矩都是他定的,牌也是他的,他肯定能赢!
他果然赢了这一把。
崔先生手里的旗主被他俘虏,小王子逃窜出套,抛下了数万兵士。
太子笑吟吟地问:“先生,以孤如今的用兵之道,可能去打达贼了?”
崔燮也笑了笑:“小王子既败,这数万大军便是俘虏,殿下可想过如何处置他们?杀俘不祥,可这些战俘又都做惯贼寇,体力与刀法都胜过我军,若不看好,一不留神又要作乱。
“而就算他们不做乱,真心归附,套内大片土地都成了沙漠,沙地年年外扩,供不起他们游牧,也供不起我大明百姓耕种,殿下欲如何移民填套,彻底绝北虏入套的后患?”
太子说了几个每日农经上的治沙法,崔燮摇头笑道:“臣编这书时,是以寻常百姓的身份编写的,只用来指点百姓们身居沙漠外缘时该如何防沙。可殿下是东宫太子,又刚战胜了鞑靼小王子,须从大处安排布置,怎能只看农经?”
太子自己往大处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便无可如何地投了牌,继续回去读书了。他想不出来的地方,听讲筵时就装作是自己关心民生,垂询杨廷和等讲官。
杨廷和私下里便问崔燮:“必是和衷你又劝了太子什么吧?前些日子太子沉醉兵事,我险些要上奏天子了,亏得如今太子又回心转意,用心百姓生计了。”虽说还是关外百姓的生计,总也比带兵打仗强。
崔燮笑道:“太子正是贪新鲜的年纪,如今关外又连连大胜,自然也动了建功业之念。幸而有诸位大人教导着,不至一味好武,其实不干我什么事。”
杨廷和摇头轻笑:“你谦虚了,我虽不知宫中实情,想也想得出是你劝动了东宫。不过也难怪太子有领兵之心,你那几本塞上英雄录画得也真好,看得我都想上阵了。你看我长得也有些像你那书中的杨一清杨总制,他能领兵,我说不定也能呢?”
不,画得像你那是国舅们的滤镜,若按着谢瑛信里描写的画,那形象就跟你差远了。
第304章
谢瑛不回家, 这个年就过得清清寡寡的, 没什么滋味。
崔燮连年货都懒得置办,只叫崔良栋按着往年的规矩往各处送礼, 自己家里只留了半扇猪肉, 几笼鸡鸭, 几篓干的天津海鲜,少许鲜菜水果, 备着过年没处卖吃食时在家做着吃。
崔良栋递来一叠叠礼单, 单把给谢府的拿了出来,问道:“今年谢大人不在, 这礼单须得添改些, 可要把鲜肉蔬食都去了, 改成干货腌腊?”
崔燮点了点头:“那就少送些,但也不可全改了。他府里用的也都是壮丁,吃的多,有些鲜菜鲜肉的好。其实该往边关送些, 不过边关大雪封路封得早, 咱们送过去也不方便, 还是等初春青黄不接的时候送最实用。”
他家照例送了礼,谢家也照例回了礼,还是按谢瑛在京时的惯例,送了几坛清水一样的上等烧酒。崔燮自己不怎么吃酒,多半拿去给李老师和翰林院前辈们,剩的给作者们分了分, 自家只留了一坛子过年喝。
除夕守岁,元旦进宫祭天、回家祭祖,初二又是云姐回娘家,他这个做长兄的又要招待妹妹妹夫,也忙得脚不沾地。
将这两天最要紧的忙过去,还没等放松享受一天假日,北边陕西行都司就传来了紧急军报——迤北小王子集三万大军直扑新筑起军镇的陕西红盐池!。
幸而延绥镇这两年已将边城向外修筑出了数十里地,沿城堡台林立,烽火传得又快,只要守在厚厚的城墙内,等一半个月就有解围的希望。
边书飞马报来,求京里立刻发兵救援。
内阁、兵部也不要过年了,急匆匆赶到宫里商议调兵之事。
从京里调营兵到陕西自是来不及,即便是从宣大一带调兵也嫌慢,刘大夏便建议给杨一清与陕西守将募兵权,就地征召良家子守城,等待大军出关围歼小王子。
这条建议立刻通过了,天子当下便命内阁拟旨,许三边总制杨一清与当地总兵官召募土兵在关内据守,再遣延绥、宣大等地立刻调兵抄围北虏。
崔燮也被叫回翰林院加班拟诏。
他正安安生生地过着年,听到这个消息,心跳“蹭”地快了几分,按着胸口问:“枪炮怕才运抵边关不久,火绳枪装药、通膛的都极麻烦,边军们可用得惯么?”
张氏兄弟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肯定是哪儿有危险往哪儿跑;谢瑛不仅不会管着他们,还得跟他们一起往前线效力,若兵器跟不上,他、他怎么放心呢!
他心神不宁地去见了李东阳,询问更详细的战况。李老师还当他是忧国忧民,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当初制出水泥的是你,做望远镜的是你,上书要朝廷出海采购兵备的也是你。我看你心心念念就想打仗,怎么到了这一刻,又怕起来了?”
当初备战是为了改变历史,现在担心是担心家里人出事……唉,他果然不是英雄,骨子里还藏着那个“小”字呢。
崔燮微微垂头,惭愧地摇了摇头:“我有亲友在前线,如何能不担心。要是达贼再晚来几个月,叫前线军士都能熟习火绳枪,我就能放心了。”
李老师笑道:“当初没有弗朗机炮、没有西班牙枪,只仗着些水泥,咱们大明边军也能把虏寇拦在关外,何况如今?我知道你外祖家与国舅们都在边关,你惦念着他们,不过多想无益,圣上不会叫你去边关的。你若有心,就多印些《塞上英雄录》卖往各处,叫更多百姓用心报效朝廷。”
嗯,朝廷此时正要蓦兵,他还能帮着做些宣传工作。不过延绥卫离京何止千里,送那么厚一套书过去路上困难重重,必定也送不了多少套,不如索性还是搞宣传画儿吧。
也不必卖,就到街头巷尾贴了,凭他的人气肯定有许多人撕回家收藏。
崔燮已然对崔美人这身份破罐子破摔了,加班拟了各色诏旨,回到家便趁着元旦、元宵两假,连画了十余幅宣传图。
崔家的工匠们立刻开工,拿着节假日双薪给他刻印新图。图中的人物都是他在《塞上英雄录》里画出来的模样,人人英伟、个个俊俏,穿着簇新的铁甲、曳撒,手执寒光闪闪的利刃,英姿飒爽,令人艳羡。
这些人物有挥刀冲阵的,有乘马站在城墙头巡视远方的,有真刀真枪杀敌的……貌若杨廷和的美颜版杨一清身着大红孔雀补服,轻摇羽扇,充分满足了百姓们对智将、儒将的传统审美。
他出于私心,还是画了张谢镇抚为主,领着两位国舅和一队锦衣卫兵马深入沙漠的宣传画儿。
画中的谢瑛手捧地图,两位国舅拿着铅笔和采访本,锦衣卫却不再是十四千户,而是穿丹黄衣的普通缇骑。一队人都是鲜衣怒马,脸颊薄染血色,映着大漠上空如血残阳,勾勒出一片动人心魄的杀机。
这一年为了加班加点地印画,居安斋都没办什么盛会,只在宣传画印好之后才在书斋外张挂了几张。
剩下的自然是装车运往了西北重镇。
榆林卫镇抚使是崔燮的外祖,外孙子送来的东西岂能不好生运用?
刘镇抚不顾年迈,亲自押着车送往主管招兵的参将王戟处,特特找出那张印着他肖像的画儿,连声夸他英武豪迈。
王参将脸都笑开了,看着画儿中脸庞完全不像他,但神韵却和他心目中的自己完全一致的黄日华,连声赞道:“多亏了两位国舅写得好,崔学士妙笔如神,不然怎得这样的好图画?那些百姓家的好子弟们看了这画,见识着咱们大明将士们的风采,岂有不肯从军的?”
莫说召蓦良家子当兵,就是小王子麾下的蒙古兵见了这画儿,也得恨自己不能当大明的军士呢!
他对着画儿欣赏了许久,叫人满城贴开,叫百姓们也见识见识大明官军风采。
这画儿不光送到榆林,也随着榆林卫的援军和粮草,想法儿送进了依红盐池而建的新城里。谢瑛与两位国舅随着杨一清杨总制来到这座被套贼围住的边城,也看到了榆林送来的宣传画。
两代锦衣卫终于同框,国舅们当了多少年下线作品的主角,终于翻身了!
张鹤龄兄弟对着宣传画感慨万千,见了人就想拿画卷给人看。
而在外奔波的杨总制回到营里看见宣传自己的彩图时,却总忍不住感叹两声:这都把他画成杨廷和了,他回京以后可怎么见杨学士?他师兄刘大夏与李东阳知不知道这模样是国舅们乱写的,会不会以为他自己想长成杨学士的模样,背地里笑话他?
若只背地里笑话还好,李师兄肯定是能当面笑话他的……
杨总制白天操心着如何牵制小王子,等各镇援军从背后包抄上来,在此全歼套瞄,晚上又要操心仪容,可说是辛苦极了。幸而榆林镇不光送了兵员、宣传画,还送了些羊肉乳酪来,他能多吃些东西滋补,还没愁得太过消瘦。
越瘦就越显脸长,得多吃些东西,脸庞丰腴些才好看。
他在城内用心考虑颜面大计,城外的小王子大军也在研究他的容貌。
去年冬日,兀良哈部心向他们的蒙人献上了汉人所作的《塞上英雄录》,并言大明皇帝最宠爱的两位国舅就在边军中备战。书中就画了国舅们与三边统制杨一清的容貌,若能得此三人,必可使明廷投鼠忌器。纵不能像当年掳了英宗时一样打到北京城下,至少能进关抢掠一番。
这两年他们受制于明军一夜之间纷纷拔地而起的城、堡、台、墩,遍地石栅,每战几不停火的大炮……还有陕西御史王守仁传授给明军的望远神术,一直没从汉人手中抢到什么东西,反而连连损兵折将,丢失了无数军械。
如今草原上铁贵如金,千户以上还能凑得起全套战甲、兵器,再往下的军士衣甲都不整齐,战马就更披不上马甲。而最可怕的不是兵甲不足,而是如今的鞑靼人对着明军已不像从前那样敢战了。
若不能大胜明军一回,振起士气,只怕这从上到下的王公军士们都不敢再和明军对战,只能灰溜溜被人逐出水草丰美的河套,往北方更寒冷贫瘠之地迁徙。
他们当年渡河入套,花了多少辛苦,岂能如此轻易就放弃这片草原,去过从前那种贫苦日子!
为了这一战,小王子——也就是蒙古的达延汗巴图孟克不仅带兵穿越沙漠,潜至红盐池这个三十余年前蒙古癿加思兰部大败于汉人之手的不详之地,甚至要把女儿嫁给兀良哈部的阿儿乞蛮来换取支持。
可恨阿儿乞蛮首鼠两端,不肯借兵跟他攻伐明国。此战若胜,他们还要挟大势吞并朵兀良哈部,叫草原诸部都知晓拒绝达延汗的后果。
小王子眯着眼看着纸上两位十六七岁,俊秀明锐的少年,淡淡吩咐:“破城后先专心寻明国国舅,只要捉得他们,就不怕边军守官不低头!”
那两名少年的模样已叫诸王公、将领们牢牢记在了心里,只要打开红盐池城门,他的几个儿子就会率兵进城,搜索二人。
鞑靼军承受着重炮轰机的损伤与大漠的干旱苦寒,坚持攻城了近一个月。就在小王子也快承受不起这负担时,红盐池新城大门豁然打开,一队披坚甲、执怪异长枪的步军从大门中走出,暴露在了小王子面前。
阵中还掺了几名衣甲下露出大红短裙,作锦衣卫打扮的军人,鞑靼人只在他们脸上略扫了一眼,便举起长刀,喝道:“冲!冲进城去,活捉明国国舅!”
可太子正处于中二的年纪,又继承了张家的熊性子,什么事并不是说了就听的。崔燮索性也不跟他讲理,只问:“殿下去边关,是欲作统帅耶,欲作将军耶?”
太子热血沸腾,拍着桌子说:“孤自然当总帅三军!”
崔燮含笑应道:“臣教导殿下多年,深知殿下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怎敢贸然阻拦?只是殿下年纪尚幼,又不曾学过兵法,陛下与诸位阁臣、边军将士未必放心。臣愿帮殿下写一份奏疏,呈至御前,叫世人都知道殿下不光有领兵之心,亦有领兵之能。”
咦!还是崔先生好!
崔燮说到“年幼”二字时,太子差点以为他也和别人一样要找借口阻拦自己,却不料这位先生是真的站在他这一边,要帮他实现理想啊!
太子激动的直想拜他为军师,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出关统兵。
崔军师虽然没正式上任,却兢兢业业地给太子画了幅有草原、有河、有沙漠、有长城的简易地图来,指着图说:“殿下欲在何处布兵,布置多少兵马?是从陕西镇出兵还是延绥镇出兵?此地戍边将领计有三边总制杨一清、左都督刘宁、游击将军赵铉、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宋英……”
这世界上没有即时战略游戏,中二少年的战争欲无法满足,崔燮就亲自陪他玩一盘,让小太子体会一把纸上谈兵的乐趣。
体验一把被高玩血虐的乐趣。
他边说边画,按着现实中套虏与明军的战斗力对比,给太子定下了胜负规则。由太子选将领出战,他则作为小王子、火筛等套虏一方陪练。除了正面战斗,太子还要顾虑后勤限制和朝臣劝谏,想要暴兵也得看户部供不供得起粮草。
太子面对游戏设计者的碾压,简直玩儿得了无生趣,最后不得不投下纸片,垂死挣扎地说:“那孤当将军,上阵杀敌,行不行?”
那也行,照国舅们的老规矩,打赢了讲官就能去杀敌,如何?
崔燮提出了个极简单的法子诱惑太子。可惜朱厚照今年才交十二岁,打个普通讲官都还未必能打得过呢,何况是练八尺长枪起家的崔学士?
文武都不如人,还统什么兵呢。
小太子老老实实地窝回去研读兵书,练习武艺了。天子听说此事,只笑了笑,叫人赐了一桌御膳给崔燮。
崔燮听说太子在宫里学兵法,也松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朱厚照将来会不会长成大将军朱寿,但至少如今的太子已经不是史上荒淫胡闹的武宗,而是个有头脑,不容易被太监武官轻易勾搭走的人了。
哪怕他还是喜欢武官,也有个最出名的谢镇抚吊着他,不会叫他像历史上那样宠幸太监和江彬、钱宁等祸害的。
为了给太子找点事干,崔燮索性堆了个不准确的边关沙盘,给他做个策略桌游。
说是沙盘,他却不敢往宫里弄危险的硬质玩具,盘子是木质的,盘中的地面、高山都是用白蜡塑形染色而成,河水则是一层层加蓝靛染色,按深度不同分出颜色深浅。边墙都是用牛骨块粘接的,又用研碎的小米粉代替细砂做成沙丘,以鱼胶粘合住。
而将兵则以牛骨雕成方块,染色而成。文官用红色、武官用蓝色,越是名臣名将的颜色越深。士兵用的颜色则更多,三大营与边军各分为不同颜色,牌面上写着什、百、千、万之数代表人数。
不过这游戏之物就不像他在宫里引导太子写奏疏时那样,可以直接写上当朝重臣的名字,而是借用了三国名将的身份,按着三国杀的牌面模式画图,战法写的却是能带哪一营兵,带多少兵员、擅长什么城战还是野战,与达贼接战时有什么限制之类……
他做讲师的不方便直接给太子送玩具,便索性叫高太监转交,深藏身与名了。
高太监自然对他感激有加,恨不能他一步做到首辅,从此他们内外二相相互扶持,跟戏里唱的一样,共保朝纲。
太子得着那份战略游戏,也着实有了个消耗多余精力的地方,自己一边研究战法,一边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用外挂。
普通营兵加上火绳枪不就成了能克制达贼的枪兵么?以后叫兵部多造枪就是,这里先用上!
弗朗机炮改成双手能持的小炮,马军不就能改成以一敌三的炮军了么?以后叫兵部改制就是,先用上!
虎蹲炮用大车拉着走,到了该开炮的时候以石灰浇筑成炮台不就成了么?前军、中军都配上虎蹲炮!
……
太子为了在游戏里开挂,且是发明了不少新兵种,消耗了大把时光。待能在后宫太监与幼弟幼妹中杀得所向披靡之后,又把崔老师留下来,请他再与自己重战一场。
他若能胜了崔先生,就能带兵出关,对战小王子了!
他满心期待地留下崔燮,拿出沙盘和卡牌来要和老师推演一把。上回推演的规则不是由他来定,他才输得这么惨,如今什么规矩都是他定的,牌也是他的,他肯定能赢!
他果然赢了这一把。
崔先生手里的旗主被他俘虏,小王子逃窜出套,抛下了数万兵士。
太子笑吟吟地问:“先生,以孤如今的用兵之道,可能去打达贼了?”
崔燮也笑了笑:“小王子既败,这数万大军便是俘虏,殿下可想过如何处置他们?杀俘不祥,可这些战俘又都做惯贼寇,体力与刀法都胜过我军,若不看好,一不留神又要作乱。
“而就算他们不做乱,真心归附,套内大片土地都成了沙漠,沙地年年外扩,供不起他们游牧,也供不起我大明百姓耕种,殿下欲如何移民填套,彻底绝北虏入套的后患?”
太子说了几个每日农经上的治沙法,崔燮摇头笑道:“臣编这书时,是以寻常百姓的身份编写的,只用来指点百姓们身居沙漠外缘时该如何防沙。可殿下是东宫太子,又刚战胜了鞑靼小王子,须从大处安排布置,怎能只看农经?”
太子自己往大处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便无可如何地投了牌,继续回去读书了。他想不出来的地方,听讲筵时就装作是自己关心民生,垂询杨廷和等讲官。
杨廷和私下里便问崔燮:“必是和衷你又劝了太子什么吧?前些日子太子沉醉兵事,我险些要上奏天子了,亏得如今太子又回心转意,用心百姓生计了。”虽说还是关外百姓的生计,总也比带兵打仗强。
崔燮笑道:“太子正是贪新鲜的年纪,如今关外又连连大胜,自然也动了建功业之念。幸而有诸位大人教导着,不至一味好武,其实不干我什么事。”
杨廷和摇头轻笑:“你谦虚了,我虽不知宫中实情,想也想得出是你劝动了东宫。不过也难怪太子有领兵之心,你那几本塞上英雄录画得也真好,看得我都想上阵了。你看我长得也有些像你那书中的杨一清杨总制,他能领兵,我说不定也能呢?”
不,画得像你那是国舅们的滤镜,若按着谢瑛信里描写的画,那形象就跟你差远了。
第304章
谢瑛不回家, 这个年就过得清清寡寡的, 没什么滋味。
崔燮连年货都懒得置办,只叫崔良栋按着往年的规矩往各处送礼, 自己家里只留了半扇猪肉, 几笼鸡鸭, 几篓干的天津海鲜,少许鲜菜水果, 备着过年没处卖吃食时在家做着吃。
崔良栋递来一叠叠礼单, 单把给谢府的拿了出来,问道:“今年谢大人不在, 这礼单须得添改些, 可要把鲜肉蔬食都去了, 改成干货腌腊?”
崔燮点了点头:“那就少送些,但也不可全改了。他府里用的也都是壮丁,吃的多,有些鲜菜鲜肉的好。其实该往边关送些, 不过边关大雪封路封得早, 咱们送过去也不方便, 还是等初春青黄不接的时候送最实用。”
他家照例送了礼,谢家也照例回了礼,还是按谢瑛在京时的惯例,送了几坛清水一样的上等烧酒。崔燮自己不怎么吃酒,多半拿去给李老师和翰林院前辈们,剩的给作者们分了分, 自家只留了一坛子过年喝。
除夕守岁,元旦进宫祭天、回家祭祖,初二又是云姐回娘家,他这个做长兄的又要招待妹妹妹夫,也忙得脚不沾地。
将这两天最要紧的忙过去,还没等放松享受一天假日,北边陕西行都司就传来了紧急军报——迤北小王子集三万大军直扑新筑起军镇的陕西红盐池!。
幸而延绥镇这两年已将边城向外修筑出了数十里地,沿城堡台林立,烽火传得又快,只要守在厚厚的城墙内,等一半个月就有解围的希望。
边书飞马报来,求京里立刻发兵救援。
内阁、兵部也不要过年了,急匆匆赶到宫里商议调兵之事。
从京里调营兵到陕西自是来不及,即便是从宣大一带调兵也嫌慢,刘大夏便建议给杨一清与陕西守将募兵权,就地征召良家子守城,等待大军出关围歼小王子。
这条建议立刻通过了,天子当下便命内阁拟旨,许三边总制杨一清与当地总兵官召募土兵在关内据守,再遣延绥、宣大等地立刻调兵抄围北虏。
崔燮也被叫回翰林院加班拟诏。
他正安安生生地过着年,听到这个消息,心跳“蹭”地快了几分,按着胸口问:“枪炮怕才运抵边关不久,火绳枪装药、通膛的都极麻烦,边军们可用得惯么?”
张氏兄弟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肯定是哪儿有危险往哪儿跑;谢瑛不仅不会管着他们,还得跟他们一起往前线效力,若兵器跟不上,他、他怎么放心呢!
他心神不宁地去见了李东阳,询问更详细的战况。李老师还当他是忧国忧民,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当初制出水泥的是你,做望远镜的是你,上书要朝廷出海采购兵备的也是你。我看你心心念念就想打仗,怎么到了这一刻,又怕起来了?”
当初备战是为了改变历史,现在担心是担心家里人出事……唉,他果然不是英雄,骨子里还藏着那个“小”字呢。
崔燮微微垂头,惭愧地摇了摇头:“我有亲友在前线,如何能不担心。要是达贼再晚来几个月,叫前线军士都能熟习火绳枪,我就能放心了。”
李老师笑道:“当初没有弗朗机炮、没有西班牙枪,只仗着些水泥,咱们大明边军也能把虏寇拦在关外,何况如今?我知道你外祖家与国舅们都在边关,你惦念着他们,不过多想无益,圣上不会叫你去边关的。你若有心,就多印些《塞上英雄录》卖往各处,叫更多百姓用心报效朝廷。”
嗯,朝廷此时正要蓦兵,他还能帮着做些宣传工作。不过延绥卫离京何止千里,送那么厚一套书过去路上困难重重,必定也送不了多少套,不如索性还是搞宣传画儿吧。
也不必卖,就到街头巷尾贴了,凭他的人气肯定有许多人撕回家收藏。
崔燮已然对崔美人这身份破罐子破摔了,加班拟了各色诏旨,回到家便趁着元旦、元宵两假,连画了十余幅宣传图。
崔家的工匠们立刻开工,拿着节假日双薪给他刻印新图。图中的人物都是他在《塞上英雄录》里画出来的模样,人人英伟、个个俊俏,穿着簇新的铁甲、曳撒,手执寒光闪闪的利刃,英姿飒爽,令人艳羡。
这些人物有挥刀冲阵的,有乘马站在城墙头巡视远方的,有真刀真枪杀敌的……貌若杨廷和的美颜版杨一清身着大红孔雀补服,轻摇羽扇,充分满足了百姓们对智将、儒将的传统审美。
他出于私心,还是画了张谢镇抚为主,领着两位国舅和一队锦衣卫兵马深入沙漠的宣传画儿。
画中的谢瑛手捧地图,两位国舅拿着铅笔和采访本,锦衣卫却不再是十四千户,而是穿丹黄衣的普通缇骑。一队人都是鲜衣怒马,脸颊薄染血色,映着大漠上空如血残阳,勾勒出一片动人心魄的杀机。
这一年为了加班加点地印画,居安斋都没办什么盛会,只在宣传画印好之后才在书斋外张挂了几张。
剩下的自然是装车运往了西北重镇。
榆林卫镇抚使是崔燮的外祖,外孙子送来的东西岂能不好生运用?
刘镇抚不顾年迈,亲自押着车送往主管招兵的参将王戟处,特特找出那张印着他肖像的画儿,连声夸他英武豪迈。
王参将脸都笑开了,看着画儿中脸庞完全不像他,但神韵却和他心目中的自己完全一致的黄日华,连声赞道:“多亏了两位国舅写得好,崔学士妙笔如神,不然怎得这样的好图画?那些百姓家的好子弟们看了这画,见识着咱们大明将士们的风采,岂有不肯从军的?”
莫说召蓦良家子当兵,就是小王子麾下的蒙古兵见了这画儿,也得恨自己不能当大明的军士呢!
他对着画儿欣赏了许久,叫人满城贴开,叫百姓们也见识见识大明官军风采。
这画儿不光送到榆林,也随着榆林卫的援军和粮草,想法儿送进了依红盐池而建的新城里。谢瑛与两位国舅随着杨一清杨总制来到这座被套贼围住的边城,也看到了榆林送来的宣传画。
两代锦衣卫终于同框,国舅们当了多少年下线作品的主角,终于翻身了!
张鹤龄兄弟对着宣传画感慨万千,见了人就想拿画卷给人看。
而在外奔波的杨总制回到营里看见宣传自己的彩图时,却总忍不住感叹两声:这都把他画成杨廷和了,他回京以后可怎么见杨学士?他师兄刘大夏与李东阳知不知道这模样是国舅们乱写的,会不会以为他自己想长成杨学士的模样,背地里笑话他?
若只背地里笑话还好,李师兄肯定是能当面笑话他的……
杨总制白天操心着如何牵制小王子,等各镇援军从背后包抄上来,在此全歼套瞄,晚上又要操心仪容,可说是辛苦极了。幸而榆林镇不光送了兵员、宣传画,还送了些羊肉乳酪来,他能多吃些东西滋补,还没愁得太过消瘦。
越瘦就越显脸长,得多吃些东西,脸庞丰腴些才好看。
他在城内用心考虑颜面大计,城外的小王子大军也在研究他的容貌。
去年冬日,兀良哈部心向他们的蒙人献上了汉人所作的《塞上英雄录》,并言大明皇帝最宠爱的两位国舅就在边军中备战。书中就画了国舅们与三边统制杨一清的容貌,若能得此三人,必可使明廷投鼠忌器。纵不能像当年掳了英宗时一样打到北京城下,至少能进关抢掠一番。
这两年他们受制于明军一夜之间纷纷拔地而起的城、堡、台、墩,遍地石栅,每战几不停火的大炮……还有陕西御史王守仁传授给明军的望远神术,一直没从汉人手中抢到什么东西,反而连连损兵折将,丢失了无数军械。
如今草原上铁贵如金,千户以上还能凑得起全套战甲、兵器,再往下的军士衣甲都不整齐,战马就更披不上马甲。而最可怕的不是兵甲不足,而是如今的鞑靼人对着明军已不像从前那样敢战了。
若不能大胜明军一回,振起士气,只怕这从上到下的王公军士们都不敢再和明军对战,只能灰溜溜被人逐出水草丰美的河套,往北方更寒冷贫瘠之地迁徙。
他们当年渡河入套,花了多少辛苦,岂能如此轻易就放弃这片草原,去过从前那种贫苦日子!
为了这一战,小王子——也就是蒙古的达延汗巴图孟克不仅带兵穿越沙漠,潜至红盐池这个三十余年前蒙古癿加思兰部大败于汉人之手的不详之地,甚至要把女儿嫁给兀良哈部的阿儿乞蛮来换取支持。
可恨阿儿乞蛮首鼠两端,不肯借兵跟他攻伐明国。此战若胜,他们还要挟大势吞并朵兀良哈部,叫草原诸部都知晓拒绝达延汗的后果。
小王子眯着眼看着纸上两位十六七岁,俊秀明锐的少年,淡淡吩咐:“破城后先专心寻明国国舅,只要捉得他们,就不怕边军守官不低头!”
那两名少年的模样已叫诸王公、将领们牢牢记在了心里,只要打开红盐池城门,他的几个儿子就会率兵进城,搜索二人。
鞑靼军承受着重炮轰机的损伤与大漠的干旱苦寒,坚持攻城了近一个月。就在小王子也快承受不起这负担时,红盐池新城大门豁然打开,一队披坚甲、执怪异长枪的步军从大门中走出,暴露在了小王子面前。
阵中还掺了几名衣甲下露出大红短裙,作锦衣卫打扮的军人,鞑靼人只在他们脸上略扫了一眼,便举起长刀,喝道:“冲!冲进城去,活捉明国国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