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64节
曾书瑶则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医学很感兴趣, 决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钻研学习,所以报了临床医学。
不过,曾书瑶的录取通知书如果到了的话,肯定是会送到纺织厂去的, 因此, 一时半刻的,徐元并不知道她的录取结果。
将心中的挂念暂且压下,对着大家伙儿纷纷送上的祝福, 徐元笑着回应, 脸上是藏不住的喜色。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 这一次的高考, 是不会对外公布高考分数的,所以, 徐元心中才会打鼓儿,好在,喜讯虽然来得晚了些,但这终归, 还是个令人高兴的消息!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他们对大学了解得不多, 听得最多的还是全国最知名的那两所大学的名字,但是, 因着沪市经济发达, 沪市的东西质量好,连带着沪市的大学, 也在大家伙儿心中有了个模模糊糊的印象。
徐元考上的复大,可是全国重点大学呢,论起名气、教学水平,丝毫不低于省城大学,财务科出了这么个人才,他们跟别人提起的时候,脸上也有光啊,不是吗?
不过,录取通知书上也写了学校要求的报道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徐元留在红星食品厂的时间,不多了!
下班以后,徐元前脚刚回到家属院,后脚,曾书瑶骑着自行车也风风火火地赶回来了。
俩人对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对方手上那个熟悉的纸壳子,顿时明白过来,心中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这下,他们俩可以一起去沪市上大学了!
当然,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但是,可别忘记,他们俩还得过家里人的那一关呢。
怀着些许忐忑的心情,俩人回到了钢厂,也来不及跟邻居们去慢慢寒暄了,先回家去把“报名复大”的事儿老实交代了再说吧!
于是乎,聚齐了的一大家子,刚刚得知俩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到了的消息,下一秒,便被他们俩考的是复大的消息给惊到了!
事实上,也不怪家里人这样惊讶,毕竟,中国人向来对土地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安土重迁、故土难离”,这些成语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所以,在省城明明也有重点大学的前提下,家里人对俩孩子非得跑到沪市那么远的地方上大学,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自打徐元开始工作,黄卫英就很少厉声教训他了,结婚之后,教训他的次数更是趋近于无,毕竟,年纪轻轻的大小伙子,正是爱面子的时候,再把儿子当成三岁小孩来训,就有些不大合适了。
但是,这会儿,她是真的有些压不住火气了,也不管儿媳妇在不在场,直接骂道:
“徐元,考大学这么重要的事儿,你跟我们玩先斩后奏这一套?怎么着,我们都是瞎操心、都是拖后腿的、拦着你上进了呗?
不是我说,你以为在沪市安家就那么容易啊?更远的不说,你们小两口要去上大学,这几年就只能坐吃山空,在沪市待几年,得花多少钱,你算过账没有?”
黄卫英这脾气是从小养成的,结婚这么多年都没改过来,现在都到当婆婆的年纪了,就更不可能去改了。
徐元自然是习惯了的,连连告饶道:“妈!你知道,我没有嫌弃家里人、嫌弃省城不好的意思!
我们俩是想趁着年轻,去大城市多长些见识,毕业以后就回省城了,又不是要在沪市安家!
而且,那会儿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俩还忙着复习呢,为着节省时间,前前后后也就商量了不到十分钟,再跑回家来专门跟你们说一趟,留家里再吃一顿饭,估计一晚上的复习时间就没了吧!
再者,我们俩是想着努力拼一把,才定了复大这个目标,事实上,以我们俩的水平,这个目标定得是有点儿高了。
要是还没参加高考之前、就先把自己的目标学校大声嚷嚷出来,回头没考上,这不是连累得你们也要跟着我一块儿丢人吗?”
要是换成十几岁的徐元在这儿,肯定说不了几句话,就得跟家里人吵起来,可是现在,徐元已经足够成熟,成熟到可以去从容应对这些问题了,自然,说起话来,也就少了几分浮躁的意味。
徐家人心里的火气这才散了些,刚才黄卫英教训儿子,也没听他仔细把话说完,还以为他们小两口往后是要留在沪市呢。
曾家那边或许还好说,但是,哪怕徐家人向来疼爱徐元、思想也足够开明,这件事情,也是他们绝对接受不了的。
毕竟,家里就徐元这一根独苗儿,要是还不在身边待着,这跟没人养老、孤苦无依的人,有什么两样?
“你保证,在沪市上完四年大学就回来?”徐来福问道,眼睛紧紧地盯着徐元,非要从他口中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不可。
当然,徐元本就没打算在这件事情上糊弄家里人,考虑到所学专业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他才决定去沪市这样的大城市上学,但是,他的一切规划中,都离不开家人的身影。
所以,除非过上几年,家里人愿意跟他一块儿去沪市,否则的话,徐元哪怕跑得再远,最终也都是会回到秦省的。
“我保证,大学毕业了就回来!”徐元语气中的肯定,也算是给家里人吃了颗定心丸。
话音刚落,稍显紧张的气氛顿时一松,一场风波就此消散,曾书瑶这才放下了心里的那块儿大石头,说真的,黄卫英气场全开之下,让她刚才险些以为,婆婆要直接动手打儿子了呢!
好消息接连传来,表妹于静把电话打到了食品厂,告诉徐元,多亏了他带去的复习资料,她考上了省城大学,打算收拾一下行李,两天后回城。
徐元自然是为表妹感到高兴的,两天后正好是周末,便在电话里承诺了,到时候和曾书瑶一块儿去接她。
当然,这样一个好消息,徐元也没忘记告诉于家人,说起来,当时徐元去田家湾大队给于静送复习资料的事情,于家人还是在他回来以后才知道的呢。
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他们家登时就想到了还在农村插队的于静,赶忙联系着亲戚朋友,试图给于静凑一套复习资料出来。
只不过,于家收到消息的时间到底有些晚了,拼拼凑凑的,也还差一套最重要、也是最紧缺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呢。
谁成想,徐元却是把一切都替于静打算好了,连复习资料,都一点儿不嫌远地、跑到农村去、亲自送了一趟?
于家人心中的感动可想而知,那阵子,于明顺几乎是隔上几天就来钢厂,给徐家带些不至于太过贵重、但要是没门路又很难弄到的东西,以表谢意。
现下,徐元来报信儿,他们家于静,还真的考上大学、能够回城了?
听到这消息,于明顺登时咧着嘴、笑开了花儿,他就一儿一女,对闺女虽然比不上像对儿子那样重视,但是,闺女又怎么了?那也是他的孩子啊!现在考上了大学,同样是给他们老于家脸上增光、光宗耀祖了呐!
于志全瞥了一眼显得格外没出息的儿子,忍不住挥着大手、在他背上拍了一下,总算把这傻乐的儿子给唤回神儿了,不过,要是他自个儿脸上的笑容没有那么明显的话,兴许这般嫌弃的表情,才能更有说服力一些。
第104章 工作
徐元和曾书瑶去火车站接了于静, 跟着一块儿去了于家。
自打知道于静考上了省城大学,于家人对徐元夫妻俩就更是热情了,硬是要把他们俩留下来吃饭。
饭桌上, 于静也主动提起了他们知青点的情况,高考停了这么多年,突然恢复,大家伙儿虽然觉着惊喜, 但是, 没有做好准备,这也是真的。
再者,从国家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 一直到考试的那一天, 留给知青们的复习时间并不算长, 所以, 大部分人都没能考上,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我是中专毕业, 底子好一点儿,表哥又专门去田家湾大队,给我送了一套复习资料,替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我才能够着省城大学的门槛儿。
我是知青点里考得最好的, 此外, 还有两个考上了大学的知青,剩下的人都没考上, 不过, 他们也没泄气,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想着明年再考呢。
我在知青点住了那么长时间,跟其他人关系算不上多么亲密,但是,也没有什么矛盾,所以,临走的时候,我就把那套复习资料留给他们用了。”
看于静下乡这短短两年多时间,说话、做事比起以前更有章法了,像是一下子长大了似的,一家人那是既心疼又欣慰。
吃过饭后,提着于明顺非要给他塞到手上的两斤排骨,徐元和曾书瑶这才离开了于家。
他们夫妻俩在食品厂是不开火的,所以,只能再跑一趟钢厂、把排骨留在家里了。
正准备回食品厂的时候,俩人却是被黄卫英给拦了下来。
“元元,你跟书瑶考上了沪市的大学,过阵子就得去报道了,食品厂的工作,肯定是没办法再干了的,这个工作岗位,你想过要怎么处理吗?”
黄卫英知道自家儿子是个心有成算的人,倒是也不急着把自个儿的想法说出来,反倒是先问起了徐元。
“我们厂有政策,考上了大学的人,只要跟厂里签个协议,保证毕业以后会回食品厂来工作,那么,上大学的这几年,厂里不但会把工作岗位给你保留着,每个月还会发补贴。 加上国家给的补助,家里条件再困难的人,都足够支撑着把这几年的大学念完了。
不过,我跟书瑶工作这几年,也攒了一笔钱,就算是坐吃山空,也足够让我们俩读完大学了。
我们俩将来确实是要回咱们省工作,但应该是不会再回食品厂和纺织厂了的,所以,这两个工作岗位,我们俩是打算卖出去的,一个岗位六百块。”
至于办公室里的王娟同样想要这份工作,徐元下意识地就给忽略了,毕竟,他可不傻,非亲非故的,凭什么要把大几百块钱的便宜让出去?
“六百块啊,确实不贵!”只是,虽然这样说着,但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黄卫英脸上难免出现了一抹迟疑之色。
看她这样,徐元心生出些许好奇,问道:
“妈,您这是替谁问的啊?我记得,舅舅和国辉哥都有工作啊,就连表嫂,也在国营饭店当服务员呢,虽然是个临时工,但这份工作也挺清闲的。”
“你舅舅也就算了,他在煤厂干了半辈子,工作稳定,也没想着挪窝儿,但是,国辉还年轻啊,比起在煤厂干一些重体力活儿,那肯定还是坐办公室好,既体面又不累人。
这不,知道你考上了大学,大概不会再留着食品厂的工作了,你舅妈的意思是,你这工作要是还没找到接手的人,就让国辉来接吧!
六百块钱,确实不算贵,但是,这不是一笔小钱,我还是再问问你舅妈的意思吧,她要是有别的想法,这工作,你就另找其他人卖吧!”
黄卫英还是能分得清亲疏远近的,侄子和儿子,那肯定是跟儿子更亲啊,这价格,徐元也没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
况且,国辉只是想换个工作,又不是没有工作,她自然不可能腆着脸让儿子降些价格、变相补贴娘家。
“行,这事儿我知道了,但是,国辉哥要是计算能力不大好的话,估计是进不了我们财务科的,哪怕掏六百块钱,也只能换个同样坐办公室的岗位,具体定几级工资,我就不能保证了。”
徐元把丑话说在前头,省得到时候落埋怨、反倒伤了亲戚情分。
当然,因着黄卫英“有言在先”,他去厂里上班,再遇到王文娟问起工作岗位的时候,徐元便干脆说“这工作已经有人定下了”。
总之,一个财务科会计的岗位绝对不愁卖,拿最初定的七级工资标准来算,六百块钱,不到两年时间,就能赚回来了。
何况,徐元心里门儿清,不比那些个兴许会在九十年代经历改革重组的国营企业,红星食品厂的工作,那才叫实打实的“铁饭碗”呢,所以,他把这个岗位卖出去,绝对没坑人!
至于曾书瑶的工作,因着在医务室上班,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不是随随便便来个人就能胜任的,她便跟领导说明了情况,随后,降了一百块钱,以五百块的价格,将工作岗位卖了出去。
接这份工作的人,将会去医务室窗口担任收费员,这工作内容简单,只要初中顺利毕业了,最基本的算术,是不大可能出错的。
不过,收费员和护士、医生的提拔速度、工资定级,显然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这,也正是曾书瑶降了一百块的原因所在。
另一边,黄卫英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回了一趟娘家,就买工作的事情,跟他们商量了一番。
尽管,在听到六百块这个价格的时候,黄卫英能瞧见嫂子脸上似乎带了点儿不乐意,但是,她只当做自个儿视力不好、没看见。
反正,娘家当家做主的人,最终还是她哥,更何况,嫂子没嚷嚷出声,她又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事情呢?
从长远来看,给黄国辉换份工作、让他去食品厂上班,这肯定是划算的,所以,虽然要动用家里的存款,但是,黄卫杰还是很快就拍板决定了下来,买!
这下,徐元也就不算是忽悠王文娟了,带着专门换上了新衣服的表哥,去找杨科长打了声招呼,随后,两人一道去了人事科,将工作岗位转到了黄国辉身上。
人事科简单考察过后,给黄国辉分配了新的工作,巧了,正好是在后勤部,虽然不是办公室,但总归有洪刚这个熟人在,徐元也就不用担心表哥会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了。
黄国辉原来是煤厂的工人,现在转到食品厂来,工龄保留,厂龄就得重新计算了,不过,被徐元带着去后勤部走了一趟,瞧了瞧他所在的科室,他心里,就再没有半点儿不乐意了。
比起煤渣、尘土在空气中乱飞的煤厂,这新的工作环境,让他简直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至于卖工作的钱,黄国辉也没有耽搁,从人事科出来,就塞到徐元手里了。
说真的,这六百块钱在他身上揣了一路,弄得他心惊肉跳的,只觉得谁都像是不怀好意的人,把钱平安交给了徐元,他也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不过,徐元一转身,便带着黄国辉去了趟房管科,直接递了三百块钱过去,那豪爽的样子,落在黄国辉眼里,颇为心疼。
虽然不知道徐元为什么要给房管科交钱,但是,来之前,爸妈就专门叮嘱了他,表弟考上了重点大学,是聪明人,遇见不懂的事情,多问表弟就行了。
因此,察觉到徐元的眼神之后,黄国辉选择了保持沉默,直到从房管科出来,这才问起原因。
第105章 路上
“这几年, 我在食品厂上班,得到过厂里的几次表彰,这才能第一批分到福利房, 准确来说,那套房子,算是厂里给的奖励。
但是,我现在要去念大学了, 也没跟厂里签订协议, 以后应该是不会再回食品厂了,那套房子该怎么处置,就是个问题。
好在, 厂领导并没有要把房子收回的意思, 让我以每平米十块钱的价格, 把房子买下来, 以后,就算我不在食品厂上班, 这套房子借给别人住,还是空在那里,都由我说了算。
不过,曾书瑶的录取通知书如果到了的话,肯定是会送到纺织厂去的, 因此, 一时半刻的,徐元并不知道她的录取结果。
将心中的挂念暂且压下,对着大家伙儿纷纷送上的祝福, 徐元笑着回应, 脸上是藏不住的喜色。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 这一次的高考, 是不会对外公布高考分数的,所以, 徐元心中才会打鼓儿,好在,喜讯虽然来得晚了些,但这终归, 还是个令人高兴的消息!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他们对大学了解得不多, 听得最多的还是全国最知名的那两所大学的名字,但是, 因着沪市经济发达, 沪市的东西质量好,连带着沪市的大学, 也在大家伙儿心中有了个模模糊糊的印象。
徐元考上的复大,可是全国重点大学呢,论起名气、教学水平,丝毫不低于省城大学,财务科出了这么个人才,他们跟别人提起的时候,脸上也有光啊,不是吗?
不过,录取通知书上也写了学校要求的报道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徐元留在红星食品厂的时间,不多了!
下班以后,徐元前脚刚回到家属院,后脚,曾书瑶骑着自行车也风风火火地赶回来了。
俩人对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对方手上那个熟悉的纸壳子,顿时明白过来,心中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这下,他们俩可以一起去沪市上大学了!
当然,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但是,可别忘记,他们俩还得过家里人的那一关呢。
怀着些许忐忑的心情,俩人回到了钢厂,也来不及跟邻居们去慢慢寒暄了,先回家去把“报名复大”的事儿老实交代了再说吧!
于是乎,聚齐了的一大家子,刚刚得知俩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到了的消息,下一秒,便被他们俩考的是复大的消息给惊到了!
事实上,也不怪家里人这样惊讶,毕竟,中国人向来对土地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安土重迁、故土难离”,这些成语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所以,在省城明明也有重点大学的前提下,家里人对俩孩子非得跑到沪市那么远的地方上大学,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自打徐元开始工作,黄卫英就很少厉声教训他了,结婚之后,教训他的次数更是趋近于无,毕竟,年纪轻轻的大小伙子,正是爱面子的时候,再把儿子当成三岁小孩来训,就有些不大合适了。
但是,这会儿,她是真的有些压不住火气了,也不管儿媳妇在不在场,直接骂道:
“徐元,考大学这么重要的事儿,你跟我们玩先斩后奏这一套?怎么着,我们都是瞎操心、都是拖后腿的、拦着你上进了呗?
不是我说,你以为在沪市安家就那么容易啊?更远的不说,你们小两口要去上大学,这几年就只能坐吃山空,在沪市待几年,得花多少钱,你算过账没有?”
黄卫英这脾气是从小养成的,结婚这么多年都没改过来,现在都到当婆婆的年纪了,就更不可能去改了。
徐元自然是习惯了的,连连告饶道:“妈!你知道,我没有嫌弃家里人、嫌弃省城不好的意思!
我们俩是想趁着年轻,去大城市多长些见识,毕业以后就回省城了,又不是要在沪市安家!
而且,那会儿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俩还忙着复习呢,为着节省时间,前前后后也就商量了不到十分钟,再跑回家来专门跟你们说一趟,留家里再吃一顿饭,估计一晚上的复习时间就没了吧!
再者,我们俩是想着努力拼一把,才定了复大这个目标,事实上,以我们俩的水平,这个目标定得是有点儿高了。
要是还没参加高考之前、就先把自己的目标学校大声嚷嚷出来,回头没考上,这不是连累得你们也要跟着我一块儿丢人吗?”
要是换成十几岁的徐元在这儿,肯定说不了几句话,就得跟家里人吵起来,可是现在,徐元已经足够成熟,成熟到可以去从容应对这些问题了,自然,说起话来,也就少了几分浮躁的意味。
徐家人心里的火气这才散了些,刚才黄卫英教训儿子,也没听他仔细把话说完,还以为他们小两口往后是要留在沪市呢。
曾家那边或许还好说,但是,哪怕徐家人向来疼爱徐元、思想也足够开明,这件事情,也是他们绝对接受不了的。
毕竟,家里就徐元这一根独苗儿,要是还不在身边待着,这跟没人养老、孤苦无依的人,有什么两样?
“你保证,在沪市上完四年大学就回来?”徐来福问道,眼睛紧紧地盯着徐元,非要从他口中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不可。
当然,徐元本就没打算在这件事情上糊弄家里人,考虑到所学专业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他才决定去沪市这样的大城市上学,但是,他的一切规划中,都离不开家人的身影。
所以,除非过上几年,家里人愿意跟他一块儿去沪市,否则的话,徐元哪怕跑得再远,最终也都是会回到秦省的。
“我保证,大学毕业了就回来!”徐元语气中的肯定,也算是给家里人吃了颗定心丸。
话音刚落,稍显紧张的气氛顿时一松,一场风波就此消散,曾书瑶这才放下了心里的那块儿大石头,说真的,黄卫英气场全开之下,让她刚才险些以为,婆婆要直接动手打儿子了呢!
好消息接连传来,表妹于静把电话打到了食品厂,告诉徐元,多亏了他带去的复习资料,她考上了省城大学,打算收拾一下行李,两天后回城。
徐元自然是为表妹感到高兴的,两天后正好是周末,便在电话里承诺了,到时候和曾书瑶一块儿去接她。
当然,这样一个好消息,徐元也没忘记告诉于家人,说起来,当时徐元去田家湾大队给于静送复习资料的事情,于家人还是在他回来以后才知道的呢。
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他们家登时就想到了还在农村插队的于静,赶忙联系着亲戚朋友,试图给于静凑一套复习资料出来。
只不过,于家收到消息的时间到底有些晚了,拼拼凑凑的,也还差一套最重要、也是最紧缺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呢。
谁成想,徐元却是把一切都替于静打算好了,连复习资料,都一点儿不嫌远地、跑到农村去、亲自送了一趟?
于家人心中的感动可想而知,那阵子,于明顺几乎是隔上几天就来钢厂,给徐家带些不至于太过贵重、但要是没门路又很难弄到的东西,以表谢意。
现下,徐元来报信儿,他们家于静,还真的考上大学、能够回城了?
听到这消息,于明顺登时咧着嘴、笑开了花儿,他就一儿一女,对闺女虽然比不上像对儿子那样重视,但是,闺女又怎么了?那也是他的孩子啊!现在考上了大学,同样是给他们老于家脸上增光、光宗耀祖了呐!
于志全瞥了一眼显得格外没出息的儿子,忍不住挥着大手、在他背上拍了一下,总算把这傻乐的儿子给唤回神儿了,不过,要是他自个儿脸上的笑容没有那么明显的话,兴许这般嫌弃的表情,才能更有说服力一些。
第104章 工作
徐元和曾书瑶去火车站接了于静, 跟着一块儿去了于家。
自打知道于静考上了省城大学,于家人对徐元夫妻俩就更是热情了,硬是要把他们俩留下来吃饭。
饭桌上, 于静也主动提起了他们知青点的情况,高考停了这么多年,突然恢复,大家伙儿虽然觉着惊喜, 但是, 没有做好准备,这也是真的。
再者,从国家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 一直到考试的那一天, 留给知青们的复习时间并不算长, 所以, 大部分人都没能考上,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我是中专毕业, 底子好一点儿,表哥又专门去田家湾大队,给我送了一套复习资料,替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我才能够着省城大学的门槛儿。
我是知青点里考得最好的, 此外, 还有两个考上了大学的知青,剩下的人都没考上, 不过, 他们也没泄气,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想着明年再考呢。
我在知青点住了那么长时间,跟其他人关系算不上多么亲密,但是,也没有什么矛盾,所以,临走的时候,我就把那套复习资料留给他们用了。”
看于静下乡这短短两年多时间,说话、做事比起以前更有章法了,像是一下子长大了似的,一家人那是既心疼又欣慰。
吃过饭后,提着于明顺非要给他塞到手上的两斤排骨,徐元和曾书瑶这才离开了于家。
他们夫妻俩在食品厂是不开火的,所以,只能再跑一趟钢厂、把排骨留在家里了。
正准备回食品厂的时候,俩人却是被黄卫英给拦了下来。
“元元,你跟书瑶考上了沪市的大学,过阵子就得去报道了,食品厂的工作,肯定是没办法再干了的,这个工作岗位,你想过要怎么处理吗?”
黄卫英知道自家儿子是个心有成算的人,倒是也不急着把自个儿的想法说出来,反倒是先问起了徐元。
“我们厂有政策,考上了大学的人,只要跟厂里签个协议,保证毕业以后会回食品厂来工作,那么,上大学的这几年,厂里不但会把工作岗位给你保留着,每个月还会发补贴。 加上国家给的补助,家里条件再困难的人,都足够支撑着把这几年的大学念完了。
不过,我跟书瑶工作这几年,也攒了一笔钱,就算是坐吃山空,也足够让我们俩读完大学了。
我们俩将来确实是要回咱们省工作,但应该是不会再回食品厂和纺织厂了的,所以,这两个工作岗位,我们俩是打算卖出去的,一个岗位六百块。”
至于办公室里的王娟同样想要这份工作,徐元下意识地就给忽略了,毕竟,他可不傻,非亲非故的,凭什么要把大几百块钱的便宜让出去?
“六百块啊,确实不贵!”只是,虽然这样说着,但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黄卫英脸上难免出现了一抹迟疑之色。
看她这样,徐元心生出些许好奇,问道:
“妈,您这是替谁问的啊?我记得,舅舅和国辉哥都有工作啊,就连表嫂,也在国营饭店当服务员呢,虽然是个临时工,但这份工作也挺清闲的。”
“你舅舅也就算了,他在煤厂干了半辈子,工作稳定,也没想着挪窝儿,但是,国辉还年轻啊,比起在煤厂干一些重体力活儿,那肯定还是坐办公室好,既体面又不累人。
这不,知道你考上了大学,大概不会再留着食品厂的工作了,你舅妈的意思是,你这工作要是还没找到接手的人,就让国辉来接吧!
六百块钱,确实不算贵,但是,这不是一笔小钱,我还是再问问你舅妈的意思吧,她要是有别的想法,这工作,你就另找其他人卖吧!”
黄卫英还是能分得清亲疏远近的,侄子和儿子,那肯定是跟儿子更亲啊,这价格,徐元也没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
况且,国辉只是想换个工作,又不是没有工作,她自然不可能腆着脸让儿子降些价格、变相补贴娘家。
“行,这事儿我知道了,但是,国辉哥要是计算能力不大好的话,估计是进不了我们财务科的,哪怕掏六百块钱,也只能换个同样坐办公室的岗位,具体定几级工资,我就不能保证了。”
徐元把丑话说在前头,省得到时候落埋怨、反倒伤了亲戚情分。
当然,因着黄卫英“有言在先”,他去厂里上班,再遇到王文娟问起工作岗位的时候,徐元便干脆说“这工作已经有人定下了”。
总之,一个财务科会计的岗位绝对不愁卖,拿最初定的七级工资标准来算,六百块钱,不到两年时间,就能赚回来了。
何况,徐元心里门儿清,不比那些个兴许会在九十年代经历改革重组的国营企业,红星食品厂的工作,那才叫实打实的“铁饭碗”呢,所以,他把这个岗位卖出去,绝对没坑人!
至于曾书瑶的工作,因着在医务室上班,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不是随随便便来个人就能胜任的,她便跟领导说明了情况,随后,降了一百块钱,以五百块的价格,将工作岗位卖了出去。
接这份工作的人,将会去医务室窗口担任收费员,这工作内容简单,只要初中顺利毕业了,最基本的算术,是不大可能出错的。
不过,收费员和护士、医生的提拔速度、工资定级,显然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这,也正是曾书瑶降了一百块的原因所在。
另一边,黄卫英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回了一趟娘家,就买工作的事情,跟他们商量了一番。
尽管,在听到六百块这个价格的时候,黄卫英能瞧见嫂子脸上似乎带了点儿不乐意,但是,她只当做自个儿视力不好、没看见。
反正,娘家当家做主的人,最终还是她哥,更何况,嫂子没嚷嚷出声,她又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事情呢?
从长远来看,给黄国辉换份工作、让他去食品厂上班,这肯定是划算的,所以,虽然要动用家里的存款,但是,黄卫杰还是很快就拍板决定了下来,买!
这下,徐元也就不算是忽悠王文娟了,带着专门换上了新衣服的表哥,去找杨科长打了声招呼,随后,两人一道去了人事科,将工作岗位转到了黄国辉身上。
人事科简单考察过后,给黄国辉分配了新的工作,巧了,正好是在后勤部,虽然不是办公室,但总归有洪刚这个熟人在,徐元也就不用担心表哥会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了。
黄国辉原来是煤厂的工人,现在转到食品厂来,工龄保留,厂龄就得重新计算了,不过,被徐元带着去后勤部走了一趟,瞧了瞧他所在的科室,他心里,就再没有半点儿不乐意了。
比起煤渣、尘土在空气中乱飞的煤厂,这新的工作环境,让他简直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至于卖工作的钱,黄国辉也没有耽搁,从人事科出来,就塞到徐元手里了。
说真的,这六百块钱在他身上揣了一路,弄得他心惊肉跳的,只觉得谁都像是不怀好意的人,把钱平安交给了徐元,他也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不过,徐元一转身,便带着黄国辉去了趟房管科,直接递了三百块钱过去,那豪爽的样子,落在黄国辉眼里,颇为心疼。
虽然不知道徐元为什么要给房管科交钱,但是,来之前,爸妈就专门叮嘱了他,表弟考上了重点大学,是聪明人,遇见不懂的事情,多问表弟就行了。
因此,察觉到徐元的眼神之后,黄国辉选择了保持沉默,直到从房管科出来,这才问起原因。
第105章 路上
“这几年, 我在食品厂上班,得到过厂里的几次表彰,这才能第一批分到福利房, 准确来说,那套房子,算是厂里给的奖励。
但是,我现在要去念大学了, 也没跟厂里签订协议, 以后应该是不会再回食品厂了,那套房子该怎么处置,就是个问题。
好在, 厂领导并没有要把房子收回的意思, 让我以每平米十块钱的价格, 把房子买下来, 以后,就算我不在食品厂上班, 这套房子借给别人住,还是空在那里,都由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