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70节
詹猎户他们倒是兴奋,交头接耳着:“这不也没什么厉害的,还不如去山里打猎刺激呢……”
陆尚苦笑,只好劝一句:“还是多小心谨慎些好。”
“哈哈是!老板放心,我们也就嘴上说说,肯定会小心的。”
过了这第一道险关,陆尚他们也算有了少许经验,而后面的路就顺遂了许多。
按理说避开山路,走官道或穿城而行最是安全,无奈从塘镇到岭南府城,中间间隔足足十二道城池,商户入城是要交税的,十二城走下来,光是商税就要上千两,那也别说什么赚钱了,不亏都难。
故而商户才宁愿冒险走山路,只在最开始和最后的两城之间交税。
詹猎户等人常在山间打猎,深谙先发制人的道理,以前他们碰上猛兽,若是不好逃走,那就趁猛兽发起攻击前,先对其进行威慑。
只要猛兽不是饿极了,往往都会就此离开,而不是冲上来拼个你死我活。
猛兽如此,人更是这样。
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天,他们终于穿过三道险关,后面的村镇渐渐多了起来。
黎家小厮恭喜道:“后面便没什么危险了,大少爷说了,陆老板要是想沿途了解一下其他城镇,也可进城参观一二,而木材的运送道路,便是在城外,紧贴着城门走的。”
陆尚虽对古代城镇多有好奇,可他尚记着答应姜婉宁的——
早点回家。
他拒绝了入城参观的邀请,只叫小厮帮忙指点货物运送的道路,带着物流队里的长工把每一段路都摸清摸透,绝不放任一点危机的存在。
第二十八天,众人抵达岭南。
来时走了整整一月,那全是因探寻商路,等到回去时,约莫半月就能返回了,却是正合黎家大少爷给出的两月之期。
陆尚做主,叫所有人入了岭南府城,在此停留两日,复再返程。
他又每人给了二两银子,城里若是碰见什么好东西,也可买上一二,只做离家数日后带给家人的些许补偿罢了。
而他自己更是去钱庄兑了银票,拿着现银,找街上百姓问了:“请问您可知哪里是卖女子脂粉首饰之类的?”
岭南府城之大,绝非塘镇一小小村镇可比,且岭南乃大昭商贸之枢纽,素以商贸出名,单是那卖丝绸的铺子,一条街上就有上百家。
更有胭脂水粉翡翠玉石等,只要有钱,就没有买不到的。
众人入街仿若刘姥姥入大观园,一时目不暇接,连手脚都不知如何动作了。
……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塘镇陆家,却与素日并无差异。
陆尚走后的前两天,姜婉宁和陆奶奶多有不适。
陆奶奶早膳晚膳总会多做了一人,桌上也摆三人的碗筷,等被姜婉宁提醒了,才想起陆尚已经出了远门。
而姜婉宁白日尚且清醒着,到了晚上却是脑袋发懵了,就她屋里的蜡烛总会燃上半宿,等她趴在床边惊醒了,才想起今夜无需留门,惶惶然地去熄了蜡烛。
待到第二日,又恢复了平静表情。
陆奶奶在镇上住的时日久了,难免会想念村里。
可是这陆尚一走,家里只剩下姜婉宁一人,她又要顾着学堂,又要顾着写信摊子,到了下午还有几个要加课的孩童,隔一段时间还要去书肆送字帖,实在忙的不行。
饶是有陆奶奶帮忙准备一日三餐,她还是肉眼可见得倦惫下来。
见状,陆奶奶哪里还敢提什么回村的事,只能一拖再拖,且等陆尚回来再提了。
而这么一等,便等过了农忙,等过了初秋,天气也越发寒凉起来,眨眼进了十二月,天气彻底凉了下来。
姜婉宁被买来陆家时还是春天,自然没有什么冬衣,而陆奶奶也没想到自己会在镇上住那么久,连秋衣都是现买的,冬衣更是没有。
镇上的冬衣最便宜的一套也要一两银子,陆奶奶只看了一眼,就赶紧拉着姜婉宁出去,附在她耳边小声念道:“这也太贵了……婉宁你只买自己的吧,我家里有,赶你不忙了咱们回趟陆家村,我回陆家村拿吧……”
姜婉宁却记着,陆家这半年发生了诸多变故,像那王氏被卖做冥妾之事,还是全瞒着陆奶奶的,眼下陆尚未归,她更不可能把这些事挑破去。
她故作为难:“可是奶奶,您也见了,我实在没有时间回村里,这天气越来越冷,之前的秋衣已难以御寒了,您再熬着,只怕会寒坏了身子,我先给您买两件穿着,就捡最便宜的那种,等夫君回来了,我们再陪您回去可好?”
“那、那……那我自己掏钱,我还有钱,是好久之前尚儿给我的。”
好久之前陆尚是给过她钱,可那是为了添补她的棺材本的,不到万不得已,怎好叫她再花这份钱。
姜婉宁不同意,根本不肯带她回家取钱。
她重新把陆奶奶带回成衣铺里,果真选了那件最便宜的灰白色冬衣。
冬衣的尺寸与陆奶奶有些许不符,店里的绣娘可以当场给改,姜婉宁叫陆奶奶稍等片刻,她去付钱的时候,却是多添了一两银子:“麻烦您往里多添点棉,老太太腿脚怕冷,又怕多花钱,只好在棉花上多做点手脚了。”
对于她的这番安排,陆奶奶全然不知。
只是等她拿到改好的冬衣后,明显能摸出比店里摆得厚了许多,陆奶奶出了门口还存着怀疑:“这是不是拿错了啊……”
“没有没有,可能是您看错了吧,这两件就是四两银子,没拿错。”
“那、那好吧。”陆奶奶也不多想,转而说道,“我买好了冬衣,婉宁你也快些去买,我看你手上都生了冻疮,肯定是早起晚归太冷了,等尚儿回来了,他瞧见定是要心疼的。”
闻言,姜婉宁忍不住蜷了蜷手指,动作间带动了关节处的伤疮,顿时一阵痒痛。
这冻疮是去岁流放路上染的,后来天热消了去,谁成想今冬一到,这冻疮也复发了。
且她每日去的学堂里没有火炉,又要常碰沙盘和冷水,冻疮只越发严重,就连当初用来涂抹双手的膏脂都不管用了。
姜婉宁没有再犹豫,把陆奶奶怀里的冬衣接过来,带她又去了另一家成衣铺子里。
如今家里不缺钱,不说用作货款的银票,就是她自己从书肆卖字帖拿到的银子,也足够添些新衣了。
可陆尚一日不归,姜婉宁就不敢大手大脚地将钱花出去,便是留在手里压底,至少能求个心安了。
到了另一家成衣铺,姜婉宁也是直奔最便宜的冬衣去,这家的冬衣有深色的,那是黑色棕色这些,她穿着也不怕弄脏。
陆奶奶想叫她去看样式更新颖一点的,却被姜婉宁摇头拒绝了,下一刻,她便挑了一件灰扑扑的冬衣出来,给了钱,也就买好了。
陆奶奶还在跟店里的伙计问:“就那件好看的要多少钱呀……四两银子!那、那我家婉宁能穿吗?能穿哦……”
陆奶奶被带出成衣铺,临走时却止不住回头望,连着成衣铺周围的铺子也牢牢记在心里。
到了第二天,一老一少全换上了冬衣。
姜婉宁买的那件冬袄袖口有些长,她却正好把手缩进衣袖里,两个袖口搭在一起,便把双手暖暖地藏在了里面,不会再进一点风。
当天晚上,姜婉宁把庞亮等人送走了,才发现陆奶奶不见了。
她当即一慌,转身就要出去找人,哪想出门正好跟她撞在一起,陆奶奶怀里抱了个包裹,看见她后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绽开了。
“婉宁你快来试试,我也给你买了冬衣噢!”
姜婉宁有些发愣,陆奶奶却解开了包裹,只见里面放了一套袄裙,是最近很流行的杏黄色,袄裙外面还搭了一件斗篷,斗篷是极正宗的红。
“您——”姜婉宁说不出话来。
陆奶奶笑着把衣裳往她身上比划:“打昨儿我就瞧上这间袄裙了,婉宁你长得白,穿上一定会好看,我这眼光果然还没坏——”
姜婉宁实在不忍辜负老人家的一片心意,抬手抹去眼尾的一点水渍,赶忙回房换了袄裙出来,又特意梳了与之搭配的发髻,才一出门,就听陆奶奶惊讶地喊:“好漂亮呀!”
陆奶奶围着她转了两圈,越看越是欢喜:“我看婉宁一点不比镇上的大小姐差,你可比她们漂亮多了……可真好看。”
祖孙俩笑得正好,又听门口传来敲门声。
陆奶奶怕她弄脏了新衣,拦住她顾自去看门,开门却见是冯贺带着家里的小厮来了。
自陆尚出门后,考虑到男女之防,冯贺来陆家的次数有意减少,但他人不来,东西却是时时不缺的。
就像现在,他进门瞧见姜婉宁后,眼中惊艳一闪而过,但很快恢复了正常,先对着陆奶奶一拜:“老太太近来可好?”
“哎好好好,冯少东家怎又来了呀——”陆奶奶对冯贺也是很熟了,连忙招呼他坐下。
冯贺进到院里后又向姜婉宁打了一声招呼,先把小厮手里捧着的宣纸递上前:“夫人,这是我近日的功课,还请夫人转交给先生。”
姜婉宁悄声应下。
然后只见冯贺一招手,门外的小厮鱼贯而入,大的有火炉,小的有银炭,还有些手套护膝等,全是冬日里防寒会用到的,不一会就摆满了院子。
冯贺说:“我还多准备了七八个火炉,已经送去巷子里的学堂了,往后的早晚我会派家丁过去看火,也省的孩子们受寒了。”
这般情况已然不是第一次发生,姜婉宁深知拒绝不掉,索性也不推脱了。
她道了谢,转而说:“那位先生前不久写了两篇策论,是针对明年院试的推论,少东家一会儿带回去细细读阅一番,若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好早些提问。”
冯贺面上一喜,对着姜婉宁又是一拜:“辛苦夫人,辛苦先生了!”
天色已晚,冯贺就没有在陆家多待。
在他走后,姜婉宁和陆奶奶又把院里的东西归置了一番,手套和护膝分了分,保证每人屋里都有一套,火炉也是一屋一个,银炭则要挪去厨房,防止下雨下雪给浸润了。
除了这些防寒物件外,冯贺还送了些冬菜和鲜肉,这些则被挂到了墙头,高高地吊在了墙面上,外面再扣一个竹篮,防止夜里有野猫闯入。
将这些都办好,天色便彻底暗了。
陆奶奶问道:“我看刚刚的肉里有大排骨,明天我取两根出来,给你炖个黄豆排骨汤可好?”
“都行,您看着安排就行。”姜婉宁应着,又把陆奶奶送了屋里。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到了冬至。
冬至这天学堂也是不放假的,但姜婉宁提前跟无名巷的邻居们商量过,等这日下了学,就在学堂里面聚一聚,大人连着孩子一起包饺子,一年到头也一起吃顿饭。
巷子里的学堂开了三个月了,好与坏根本无需言说。
就说田婶家的儿子,算账虽还有些糊涂,但已经能帮着田婶记账了。
还有项家的女儿,一个姑娘家家的,那手字可是整个学堂最好的,等再多练上个十年八年,说不准就能跟女夫子一样了!
从姜婉宁的学堂里出去的大小孩童,不说能比得上官宦人家,可比起同龄人,那已然是佼佼者,毕竟能念书写字碰纸笔的,在寻常百姓家本就不多见。
许是因为有了下午的饺子宴,孩子们上课时多有走神,姜婉宁一个不注意,下面就交头接耳起来了,她管了两次没管住,索性也不再管了。
她放下手中的书卷,转而问道:“说起冬至,大家可知冬至来历?”
接下来,她从冬至来历讲到冬至习俗,又讲了古往今来无数大家对冬至的描述,甚至还说起一些官宦人家冬至这日的活动,乃至皇室会有的宴飨。
一群孩子们听得实在认真,直到堂上响起了惊木,姜婉宁拍拍手:“那今日的课到此就结束了,明日上课请大家交我一篇冬至有感,不少于百字。”
区区百字,孩子们丝毫不惧。
他们回家后匆匆吃了午饭,连午休都不休了,紧跟着就帮大人把面粉蔬菜肉等抬去学堂,还有什么面板擀面杖之类的,总之包饺子要用的,全要搬去学堂里。
到了约定好的时间,大半个巷子的邻居都出动,全来了学堂。
这时候也不分什么男女老少夫子学生了,随便找地方坐,坐下便是和面搅馅擀面皮,满屋子的人在烧得旺旺的火炉旁,忙得一派热火朝天。
姜婉宁给陆奶奶倒了水回来,正准备坐回去继续捏饺子,突然听见门口有人喊:“陆夫人在吗?你家来人了!”
陆尚苦笑,只好劝一句:“还是多小心谨慎些好。”
“哈哈是!老板放心,我们也就嘴上说说,肯定会小心的。”
过了这第一道险关,陆尚他们也算有了少许经验,而后面的路就顺遂了许多。
按理说避开山路,走官道或穿城而行最是安全,无奈从塘镇到岭南府城,中间间隔足足十二道城池,商户入城是要交税的,十二城走下来,光是商税就要上千两,那也别说什么赚钱了,不亏都难。
故而商户才宁愿冒险走山路,只在最开始和最后的两城之间交税。
詹猎户等人常在山间打猎,深谙先发制人的道理,以前他们碰上猛兽,若是不好逃走,那就趁猛兽发起攻击前,先对其进行威慑。
只要猛兽不是饿极了,往往都会就此离开,而不是冲上来拼个你死我活。
猛兽如此,人更是这样。
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天,他们终于穿过三道险关,后面的村镇渐渐多了起来。
黎家小厮恭喜道:“后面便没什么危险了,大少爷说了,陆老板要是想沿途了解一下其他城镇,也可进城参观一二,而木材的运送道路,便是在城外,紧贴着城门走的。”
陆尚虽对古代城镇多有好奇,可他尚记着答应姜婉宁的——
早点回家。
他拒绝了入城参观的邀请,只叫小厮帮忙指点货物运送的道路,带着物流队里的长工把每一段路都摸清摸透,绝不放任一点危机的存在。
第二十八天,众人抵达岭南。
来时走了整整一月,那全是因探寻商路,等到回去时,约莫半月就能返回了,却是正合黎家大少爷给出的两月之期。
陆尚做主,叫所有人入了岭南府城,在此停留两日,复再返程。
他又每人给了二两银子,城里若是碰见什么好东西,也可买上一二,只做离家数日后带给家人的些许补偿罢了。
而他自己更是去钱庄兑了银票,拿着现银,找街上百姓问了:“请问您可知哪里是卖女子脂粉首饰之类的?”
岭南府城之大,绝非塘镇一小小村镇可比,且岭南乃大昭商贸之枢纽,素以商贸出名,单是那卖丝绸的铺子,一条街上就有上百家。
更有胭脂水粉翡翠玉石等,只要有钱,就没有买不到的。
众人入街仿若刘姥姥入大观园,一时目不暇接,连手脚都不知如何动作了。
……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塘镇陆家,却与素日并无差异。
陆尚走后的前两天,姜婉宁和陆奶奶多有不适。
陆奶奶早膳晚膳总会多做了一人,桌上也摆三人的碗筷,等被姜婉宁提醒了,才想起陆尚已经出了远门。
而姜婉宁白日尚且清醒着,到了晚上却是脑袋发懵了,就她屋里的蜡烛总会燃上半宿,等她趴在床边惊醒了,才想起今夜无需留门,惶惶然地去熄了蜡烛。
待到第二日,又恢复了平静表情。
陆奶奶在镇上住的时日久了,难免会想念村里。
可是这陆尚一走,家里只剩下姜婉宁一人,她又要顾着学堂,又要顾着写信摊子,到了下午还有几个要加课的孩童,隔一段时间还要去书肆送字帖,实在忙的不行。
饶是有陆奶奶帮忙准备一日三餐,她还是肉眼可见得倦惫下来。
见状,陆奶奶哪里还敢提什么回村的事,只能一拖再拖,且等陆尚回来再提了。
而这么一等,便等过了农忙,等过了初秋,天气也越发寒凉起来,眨眼进了十二月,天气彻底凉了下来。
姜婉宁被买来陆家时还是春天,自然没有什么冬衣,而陆奶奶也没想到自己会在镇上住那么久,连秋衣都是现买的,冬衣更是没有。
镇上的冬衣最便宜的一套也要一两银子,陆奶奶只看了一眼,就赶紧拉着姜婉宁出去,附在她耳边小声念道:“这也太贵了……婉宁你只买自己的吧,我家里有,赶你不忙了咱们回趟陆家村,我回陆家村拿吧……”
姜婉宁却记着,陆家这半年发生了诸多变故,像那王氏被卖做冥妾之事,还是全瞒着陆奶奶的,眼下陆尚未归,她更不可能把这些事挑破去。
她故作为难:“可是奶奶,您也见了,我实在没有时间回村里,这天气越来越冷,之前的秋衣已难以御寒了,您再熬着,只怕会寒坏了身子,我先给您买两件穿着,就捡最便宜的那种,等夫君回来了,我们再陪您回去可好?”
“那、那……那我自己掏钱,我还有钱,是好久之前尚儿给我的。”
好久之前陆尚是给过她钱,可那是为了添补她的棺材本的,不到万不得已,怎好叫她再花这份钱。
姜婉宁不同意,根本不肯带她回家取钱。
她重新把陆奶奶带回成衣铺里,果真选了那件最便宜的灰白色冬衣。
冬衣的尺寸与陆奶奶有些许不符,店里的绣娘可以当场给改,姜婉宁叫陆奶奶稍等片刻,她去付钱的时候,却是多添了一两银子:“麻烦您往里多添点棉,老太太腿脚怕冷,又怕多花钱,只好在棉花上多做点手脚了。”
对于她的这番安排,陆奶奶全然不知。
只是等她拿到改好的冬衣后,明显能摸出比店里摆得厚了许多,陆奶奶出了门口还存着怀疑:“这是不是拿错了啊……”
“没有没有,可能是您看错了吧,这两件就是四两银子,没拿错。”
“那、那好吧。”陆奶奶也不多想,转而说道,“我买好了冬衣,婉宁你也快些去买,我看你手上都生了冻疮,肯定是早起晚归太冷了,等尚儿回来了,他瞧见定是要心疼的。”
闻言,姜婉宁忍不住蜷了蜷手指,动作间带动了关节处的伤疮,顿时一阵痒痛。
这冻疮是去岁流放路上染的,后来天热消了去,谁成想今冬一到,这冻疮也复发了。
且她每日去的学堂里没有火炉,又要常碰沙盘和冷水,冻疮只越发严重,就连当初用来涂抹双手的膏脂都不管用了。
姜婉宁没有再犹豫,把陆奶奶怀里的冬衣接过来,带她又去了另一家成衣铺子里。
如今家里不缺钱,不说用作货款的银票,就是她自己从书肆卖字帖拿到的银子,也足够添些新衣了。
可陆尚一日不归,姜婉宁就不敢大手大脚地将钱花出去,便是留在手里压底,至少能求个心安了。
到了另一家成衣铺,姜婉宁也是直奔最便宜的冬衣去,这家的冬衣有深色的,那是黑色棕色这些,她穿着也不怕弄脏。
陆奶奶想叫她去看样式更新颖一点的,却被姜婉宁摇头拒绝了,下一刻,她便挑了一件灰扑扑的冬衣出来,给了钱,也就买好了。
陆奶奶还在跟店里的伙计问:“就那件好看的要多少钱呀……四两银子!那、那我家婉宁能穿吗?能穿哦……”
陆奶奶被带出成衣铺,临走时却止不住回头望,连着成衣铺周围的铺子也牢牢记在心里。
到了第二天,一老一少全换上了冬衣。
姜婉宁买的那件冬袄袖口有些长,她却正好把手缩进衣袖里,两个袖口搭在一起,便把双手暖暖地藏在了里面,不会再进一点风。
当天晚上,姜婉宁把庞亮等人送走了,才发现陆奶奶不见了。
她当即一慌,转身就要出去找人,哪想出门正好跟她撞在一起,陆奶奶怀里抱了个包裹,看见她后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绽开了。
“婉宁你快来试试,我也给你买了冬衣噢!”
姜婉宁有些发愣,陆奶奶却解开了包裹,只见里面放了一套袄裙,是最近很流行的杏黄色,袄裙外面还搭了一件斗篷,斗篷是极正宗的红。
“您——”姜婉宁说不出话来。
陆奶奶笑着把衣裳往她身上比划:“打昨儿我就瞧上这间袄裙了,婉宁你长得白,穿上一定会好看,我这眼光果然还没坏——”
姜婉宁实在不忍辜负老人家的一片心意,抬手抹去眼尾的一点水渍,赶忙回房换了袄裙出来,又特意梳了与之搭配的发髻,才一出门,就听陆奶奶惊讶地喊:“好漂亮呀!”
陆奶奶围着她转了两圈,越看越是欢喜:“我看婉宁一点不比镇上的大小姐差,你可比她们漂亮多了……可真好看。”
祖孙俩笑得正好,又听门口传来敲门声。
陆奶奶怕她弄脏了新衣,拦住她顾自去看门,开门却见是冯贺带着家里的小厮来了。
自陆尚出门后,考虑到男女之防,冯贺来陆家的次数有意减少,但他人不来,东西却是时时不缺的。
就像现在,他进门瞧见姜婉宁后,眼中惊艳一闪而过,但很快恢复了正常,先对着陆奶奶一拜:“老太太近来可好?”
“哎好好好,冯少东家怎又来了呀——”陆奶奶对冯贺也是很熟了,连忙招呼他坐下。
冯贺进到院里后又向姜婉宁打了一声招呼,先把小厮手里捧着的宣纸递上前:“夫人,这是我近日的功课,还请夫人转交给先生。”
姜婉宁悄声应下。
然后只见冯贺一招手,门外的小厮鱼贯而入,大的有火炉,小的有银炭,还有些手套护膝等,全是冬日里防寒会用到的,不一会就摆满了院子。
冯贺说:“我还多准备了七八个火炉,已经送去巷子里的学堂了,往后的早晚我会派家丁过去看火,也省的孩子们受寒了。”
这般情况已然不是第一次发生,姜婉宁深知拒绝不掉,索性也不推脱了。
她道了谢,转而说:“那位先生前不久写了两篇策论,是针对明年院试的推论,少东家一会儿带回去细细读阅一番,若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好早些提问。”
冯贺面上一喜,对着姜婉宁又是一拜:“辛苦夫人,辛苦先生了!”
天色已晚,冯贺就没有在陆家多待。
在他走后,姜婉宁和陆奶奶又把院里的东西归置了一番,手套和护膝分了分,保证每人屋里都有一套,火炉也是一屋一个,银炭则要挪去厨房,防止下雨下雪给浸润了。
除了这些防寒物件外,冯贺还送了些冬菜和鲜肉,这些则被挂到了墙头,高高地吊在了墙面上,外面再扣一个竹篮,防止夜里有野猫闯入。
将这些都办好,天色便彻底暗了。
陆奶奶问道:“我看刚刚的肉里有大排骨,明天我取两根出来,给你炖个黄豆排骨汤可好?”
“都行,您看着安排就行。”姜婉宁应着,又把陆奶奶送了屋里。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到了冬至。
冬至这天学堂也是不放假的,但姜婉宁提前跟无名巷的邻居们商量过,等这日下了学,就在学堂里面聚一聚,大人连着孩子一起包饺子,一年到头也一起吃顿饭。
巷子里的学堂开了三个月了,好与坏根本无需言说。
就说田婶家的儿子,算账虽还有些糊涂,但已经能帮着田婶记账了。
还有项家的女儿,一个姑娘家家的,那手字可是整个学堂最好的,等再多练上个十年八年,说不准就能跟女夫子一样了!
从姜婉宁的学堂里出去的大小孩童,不说能比得上官宦人家,可比起同龄人,那已然是佼佼者,毕竟能念书写字碰纸笔的,在寻常百姓家本就不多见。
许是因为有了下午的饺子宴,孩子们上课时多有走神,姜婉宁一个不注意,下面就交头接耳起来了,她管了两次没管住,索性也不再管了。
她放下手中的书卷,转而问道:“说起冬至,大家可知冬至来历?”
接下来,她从冬至来历讲到冬至习俗,又讲了古往今来无数大家对冬至的描述,甚至还说起一些官宦人家冬至这日的活动,乃至皇室会有的宴飨。
一群孩子们听得实在认真,直到堂上响起了惊木,姜婉宁拍拍手:“那今日的课到此就结束了,明日上课请大家交我一篇冬至有感,不少于百字。”
区区百字,孩子们丝毫不惧。
他们回家后匆匆吃了午饭,连午休都不休了,紧跟着就帮大人把面粉蔬菜肉等抬去学堂,还有什么面板擀面杖之类的,总之包饺子要用的,全要搬去学堂里。
到了约定好的时间,大半个巷子的邻居都出动,全来了学堂。
这时候也不分什么男女老少夫子学生了,随便找地方坐,坐下便是和面搅馅擀面皮,满屋子的人在烧得旺旺的火炉旁,忙得一派热火朝天。
姜婉宁给陆奶奶倒了水回来,正准备坐回去继续捏饺子,突然听见门口有人喊:“陆夫人在吗?你家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