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黑衣人
第二百八十八章 黑衣人
不管是谁,李默白都没忘了他姓李,是大雍的皇室子弟。
他绝不容许有人借着水患之故从而胡做非为!
这一次还好顾轻眉之前早有准备,虽然并非是为了应对水患而准备的,可是几十万石的粮食呢,有了这些,这一次,大雍的危机,必然是能安全度过!
思虑再三,李默白还是写了一道密折,再将暗卫叫出,命他火速送往京城。
李默白没说他在西越的那位友人到底是谁,是何来历,顾轻眉也聪明地没问。
有些事情,她知道了,未必就是好事。
几乎就是同一晚,天机阁有所动作,杨家也同样有所动作了。
书房内,杨老太爷命儿子将一些该销毁的东西,迅速销毁,独自一人看了一会儿书之后,便扭头进了内间儿,随后启动了一个机关,进入密室。
“你这些日子都去哪儿了?”
一位黑衣人,几乎是从头到脚都蒙在了黑色之下,只有一双眼睛露出来,乌溜溜的,如果不是还有些眼白,实在是让人很难注意到,这是一双眼睛,而非黑布。
“自然是去外面走走。”
“如今外头的粮价飞涨,可是与你有关?”
“呵呵,你在责怪我?”
黑衣人听出杨老太爷的语气不善,难免有些轻嘲,“别忘了你的身分。如果没有我在背后给你们做支撑,你们以为那个蠢笨的太子还能撑多久?”
杨老太爷的怒气顿生,只是思索再三之后,还是将怒气又压了下去。
眼前之人的本事,不是他能招惹得起的。
就算是杨家在允州根深蒂固,可是他没忘了,在这个天下,皇权至上。
只要皇上真的敢动手,那允州,仍然是皇上说了算的。
“你之前是如何应承老夫的?现在为何出耳反耳?”
“杨老太爷,你弄清楚了,如果不是你们的人先行破坏了我的计划,现在坐在刺史府里处理这些的,还是楚王。可是你们偏偏就是按捺不住,非要对李元赫出手,现在好了?”
冷笑一声,黑衣人语气中对于杨家的不满,也越来越浓。
“如果不是因为你们自作主张,允州的情形,自然是比现在还要糟糕,届时,想要将李元赫拉下马,让他永无翻身之日,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杨老太爷紧紧地抿着唇,很显然,他无法反驳对方的话。
如果不是他们太心急了,伤了楚王,或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地如此糟糕。
“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什么都不必做。只需要静静地看着就好。如今粮价飞涨,我倒要看看皇上要如何应对。是开仓压下粮价,还是先紧着允州的难民呢?呵呵,本座当真是有些期待了呢。”
杨老太爷怔了一下,突然就心生一股懊悔。
眼前之人,明显就是为了将大雍搅乱,而非真正地想要扶助太子上位。
或许,当初他不该轻信了此人,亦不该走错了路。
只是如今悔之晚矣。
“若是什么也不做,岂非引起皇上的责难?”杨老太爷聪明地反问地了一句。
“你们不是已经贡献出了一个粮囤的粮食?这对于粮食紧缺的大雍来说,已经足够了。”
杨老太爷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哑着嗓子问了一句,“允州官仓里丢的粮食,也是你的手笔?”
黑衣人身上的气势陡然一冷,缓缓地轩身与杨老太爷对视。
一个是来历神秘,身分特殊的上位者,一个是三朝元老,受尽天下臣民推崇的老者。
两人的对视,自然是压力不小。
片刻后,黑衣人笑了笑,“无论是不是我做的,你都别忘了,我们是一条船上的。我若是沉入了水底,你也必定是在泥沼之中挣扎。”
杨老太爷的身子抖了抖,到底年纪大了,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扶着桌子,缓缓坐下了。
“老夫并非要与你撇清关系的意思。只是我们既然是合作,你总不能什么事情都瞒着老夫吧?”
“有些事情,你知道了未必就有好处。你只要相信一点,我定然是会竭力扶助太子登基的,至于李元赫,我当然不会让他好过。”
杨老太爷的一双老眼动了动,现在,他还真是有些怀疑这个人的初衷了。
“你之前不是训练了一批暗卫?也该让他们大显身手了。”
杨老太爷的身子一僵,此人竟然什么都知道。
难道这些年来他们杨家的所做所为,他都是看在眼里?
心中莫名地就有些发寒,总觉得眼前这个人的心计太深,太过可怕了。
“楚王身边有当初太后留下来的暗卫,虽说后来经由他们自己训练,已不及真正的皇室暗卫厉害,可是至少比普通的侍卫要强。你们若是再隐忍不发,只怕太子哪一天就能直接死在了东宫里。”
这话说的还真是重!
杨老太爷也的确是被这样的言论给吓到了。
不过,一想到了自己的那个外孙子,杨老太爷的心里又多了几分的胆气。
没有什么,比杨家的前程更重要的。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是一如往常般的忙碌着。
几人都十分有默契地对于外头的粮价颇为关切,同时,也都表现得十分忧虑。
京城的皇上在收到了李默白的密折之后,竟然生了一场大病,一连三日不曾上朝,朝上之事,都交由平王与靖王暂时打理。
太子虽然已被解禁,可是行事小心了许多,不敢再提朝政二字,一心孝顺地侍奉在皇上跟前,颇为尽心。
李元赫也不甘示弱,日日守在了承乾宫,虽说不及太子那样能近前侍奉,可是至少也能守在宫内,免得再有什么风吹草动。
皇上一病倒,诸多事务也不敢再去惊扰圣驾。
倒是有关粮价,还真的就是一天一个价,短短数日,那粮价竟然已是翻了数倍!
就连京城,都跟着被哄抬了起来。
所有的一切,似乎是都不正常。
然而,更不正常的是,就在两日后的一个晚上,几个粮价最高的州郡内,同时有六七名粮商被下了狱。
杨老太爷听到消息之后,整个人几乎就要晕了过去。
不管是谁,李默白都没忘了他姓李,是大雍的皇室子弟。
他绝不容许有人借着水患之故从而胡做非为!
这一次还好顾轻眉之前早有准备,虽然并非是为了应对水患而准备的,可是几十万石的粮食呢,有了这些,这一次,大雍的危机,必然是能安全度过!
思虑再三,李默白还是写了一道密折,再将暗卫叫出,命他火速送往京城。
李默白没说他在西越的那位友人到底是谁,是何来历,顾轻眉也聪明地没问。
有些事情,她知道了,未必就是好事。
几乎就是同一晚,天机阁有所动作,杨家也同样有所动作了。
书房内,杨老太爷命儿子将一些该销毁的东西,迅速销毁,独自一人看了一会儿书之后,便扭头进了内间儿,随后启动了一个机关,进入密室。
“你这些日子都去哪儿了?”
一位黑衣人,几乎是从头到脚都蒙在了黑色之下,只有一双眼睛露出来,乌溜溜的,如果不是还有些眼白,实在是让人很难注意到,这是一双眼睛,而非黑布。
“自然是去外面走走。”
“如今外头的粮价飞涨,可是与你有关?”
“呵呵,你在责怪我?”
黑衣人听出杨老太爷的语气不善,难免有些轻嘲,“别忘了你的身分。如果没有我在背后给你们做支撑,你们以为那个蠢笨的太子还能撑多久?”
杨老太爷的怒气顿生,只是思索再三之后,还是将怒气又压了下去。
眼前之人的本事,不是他能招惹得起的。
就算是杨家在允州根深蒂固,可是他没忘了,在这个天下,皇权至上。
只要皇上真的敢动手,那允州,仍然是皇上说了算的。
“你之前是如何应承老夫的?现在为何出耳反耳?”
“杨老太爷,你弄清楚了,如果不是你们的人先行破坏了我的计划,现在坐在刺史府里处理这些的,还是楚王。可是你们偏偏就是按捺不住,非要对李元赫出手,现在好了?”
冷笑一声,黑衣人语气中对于杨家的不满,也越来越浓。
“如果不是因为你们自作主张,允州的情形,自然是比现在还要糟糕,届时,想要将李元赫拉下马,让他永无翻身之日,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杨老太爷紧紧地抿着唇,很显然,他无法反驳对方的话。
如果不是他们太心急了,伤了楚王,或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地如此糟糕。
“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什么都不必做。只需要静静地看着就好。如今粮价飞涨,我倒要看看皇上要如何应对。是开仓压下粮价,还是先紧着允州的难民呢?呵呵,本座当真是有些期待了呢。”
杨老太爷怔了一下,突然就心生一股懊悔。
眼前之人,明显就是为了将大雍搅乱,而非真正地想要扶助太子上位。
或许,当初他不该轻信了此人,亦不该走错了路。
只是如今悔之晚矣。
“若是什么也不做,岂非引起皇上的责难?”杨老太爷聪明地反问地了一句。
“你们不是已经贡献出了一个粮囤的粮食?这对于粮食紧缺的大雍来说,已经足够了。”
杨老太爷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哑着嗓子问了一句,“允州官仓里丢的粮食,也是你的手笔?”
黑衣人身上的气势陡然一冷,缓缓地轩身与杨老太爷对视。
一个是来历神秘,身分特殊的上位者,一个是三朝元老,受尽天下臣民推崇的老者。
两人的对视,自然是压力不小。
片刻后,黑衣人笑了笑,“无论是不是我做的,你都别忘了,我们是一条船上的。我若是沉入了水底,你也必定是在泥沼之中挣扎。”
杨老太爷的身子抖了抖,到底年纪大了,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扶着桌子,缓缓坐下了。
“老夫并非要与你撇清关系的意思。只是我们既然是合作,你总不能什么事情都瞒着老夫吧?”
“有些事情,你知道了未必就有好处。你只要相信一点,我定然是会竭力扶助太子登基的,至于李元赫,我当然不会让他好过。”
杨老太爷的一双老眼动了动,现在,他还真是有些怀疑这个人的初衷了。
“你之前不是训练了一批暗卫?也该让他们大显身手了。”
杨老太爷的身子一僵,此人竟然什么都知道。
难道这些年来他们杨家的所做所为,他都是看在眼里?
心中莫名地就有些发寒,总觉得眼前这个人的心计太深,太过可怕了。
“楚王身边有当初太后留下来的暗卫,虽说后来经由他们自己训练,已不及真正的皇室暗卫厉害,可是至少比普通的侍卫要强。你们若是再隐忍不发,只怕太子哪一天就能直接死在了东宫里。”
这话说的还真是重!
杨老太爷也的确是被这样的言论给吓到了。
不过,一想到了自己的那个外孙子,杨老太爷的心里又多了几分的胆气。
没有什么,比杨家的前程更重要的。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是一如往常般的忙碌着。
几人都十分有默契地对于外头的粮价颇为关切,同时,也都表现得十分忧虑。
京城的皇上在收到了李默白的密折之后,竟然生了一场大病,一连三日不曾上朝,朝上之事,都交由平王与靖王暂时打理。
太子虽然已被解禁,可是行事小心了许多,不敢再提朝政二字,一心孝顺地侍奉在皇上跟前,颇为尽心。
李元赫也不甘示弱,日日守在了承乾宫,虽说不及太子那样能近前侍奉,可是至少也能守在宫内,免得再有什么风吹草动。
皇上一病倒,诸多事务也不敢再去惊扰圣驾。
倒是有关粮价,还真的就是一天一个价,短短数日,那粮价竟然已是翻了数倍!
就连京城,都跟着被哄抬了起来。
所有的一切,似乎是都不正常。
然而,更不正常的是,就在两日后的一个晚上,几个粮价最高的州郡内,同时有六七名粮商被下了狱。
杨老太爷听到消息之后,整个人几乎就要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