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的九零年代 第106节
  刘向东想说,当然是他们捐的。扭头一看,难怪没人搭理他们。他到了这边让车靠边停下,挂着横幅的那边在里面。从外面看就是一些普通货车。
  洪水严重,不光有部队,还有周边市民组织救援。部队的人显然把刘向东这个车队当成民间组织的救援队。
  刘向东朝脑袋上拍一巴掌,对士兵道:“去找你领导,就说我们是来送物资的。”随后让所有车车队移到左边。
  部队最需要物资,小兵到指挥部这么一说,立即有人出来。
  接待的人看到十来辆车上都有横幅,前几辆是好运食品公司还好,后面是电脑公司,批发市场,忍不住皱眉,不过能有这份心,已经很不错了。何况只比他们慢一点。
  于是就喊一群正在休息的人卸货。
  刘向东看到坐着或躺在路边,浑身湿透了的士兵们艰难的爬起来,连忙说:“不用,不用,我们自个卸。只说放哪儿就行了。”
  接待员指着旁边树林,“就在这儿吧。回头我找块塑料布盖上。”
  刘向东摆手:“不用。”
  接待员奇怪,为什么不用。
  刘向东让司机上去,他带来的一群人搬货。
  东西搬出来,士兵们立即懂了。
  最先出来的是用塑料薄膜捆的一提一提的矿泉水。水放在地上摆成一片,接着才放整箱整箱的方便面。
  一会儿卸了两辆车,全是水和方便面,士兵们的眼睛都直了。
  当即就有人去指挥部报告。
  忙得又困又饿的领导们一听来了这么多吃的,都从指挥部出来。
  刘向东令卸了货的车开走,后面的车上来,然后是八宝粥和火腿肠。片刻,树林就堆满了,跟一座山一样。
  正当所有人以为全是这些东西时,写有电脑公司字样的车打开,全是防疫物品。最后的车里全是厚衣服。
  记者被吵醒,出来看到这么多东西,对着车和物资就是一顿猛拍。
  刘向东注意到这一点,顿时放心下来,因为记者报道一出,他们顺便打广告的目的就达到了。
  东西送来,目的达到,刘向东觉得任务完成了。
  刘向东把清单递过去就问:“你们谁帮忙签收一下?”
  第79章 上电视
  捐款捐物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早年就有人四处唱戏筹钱给国家买飞机。有人在国家举办亚运会的时候捐了一个亿。
  刘向东送来的这些东西远不能跟飞机,跟一亿元巨款比。然而刘向东是第一个带着物资来的。
  周边自发组织的救援队,也没想过带着物资过来。因为所有人都没料到看似固若金汤的堤坝不堪一击。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都以为雨停了,水位就下去了。
  孰料根本没等来雨停。
  刘向东昨天来的时候还在下大雨,今天倒是停了,可是夜里又有堤坝冲塌了。
  问题严峻,指挥部千头万绪,昨天跟专家组四处查看,夜里拟定抢救防御计划,饿的前胸贴后背都顾不上吃饭,哪还记得物资啊。
  救援官兵累得爬不起来,就是因为一天一夜没吃饭。
  刘向东的这批物资堪称及时雨,且把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
  指挥部一众见过大风大浪的领导们都被他的大手笔惊得无法用语言表达他们此时的心情。签字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记者也有一天一夜滴水未进,面对这么多东西,心情可想而知。
  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水,能过来的都是很有职业操守的人。记者顾不得口干舌燥心慌慌,拍够用的照片就采访刘向东。
  刘向东连连摆手:“我哪衬这个啊。”说着就往车上爬,“快走,快走。”
  可惜刘向东忘了老村长,老村长爬的慢,被记者堵住:“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
  “别问我,别问我,我就个跟车的。”老村长的儿子以及张保栓没告诉他真相,都说他懂得多,过去帮帮忙。
  村里红白喜事都要老村长出面,老村长信以为真。一路上被肆虐的洪水惊得忘了抽烟,也忘了他来的目的。但是他还记得这些物资跟他没半毛钱关系。采访谁都不能采访他。
  老村长说着话就捂脸。
  摄影记者一看连照片也拍不到,就挡在刘向东车前。
  他们闹起来,领导们回过神,吩咐士兵赶紧吃点东西。朝刘向东走去,“同志,下来说两句吧。”
  刘向东拼命摇头,他又没接受过采访,万一说了不该说的,可就白忙活了。
  “同志怎么称呼?总得告诉我们你叫什么。”领导问。
  刘向东楞了一下,反应过来,看清对方的肩章,又结巴了:“我——我是向东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刘向东。”
  记者见他终于开口,连忙拿出本子和笔:“那个好运食品公司的老板是不是梁好运女士?”
  刘向东点头。
  “那个电脑公司呢?”
  刘向东习惯性说:“段老三——不不,他大名段海军,在家排行老三,我们都喊他三哥。这些东西是,是我们仨凑的。不过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还在生产,可能得过几天。”
  正在分东西的官兵齐齐朝刘向东看去。
  领导也很诧异,没料到还有,“刘向东同志,你先下来。你在车上,我在地上,仰着头说话费劲。”
  刘向东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赵新宇的爸、张跃民的大舅二舅。这个领导跟他们有一比。刘向东连忙跳下车。
  领导问:“你说还有一批,也是这些东西?”
  刘向东点头:“不过不一定送到这边。我朋友说,哪里最需要送哪里。”
  “你朋友?除了你们还有谁?”
  刘向东:“就是,就是梁好运。我们用火车运过来的,车皮就是她联系的。你们想知道什么问她好了。”
  记者想笑:“我们以后会采访梁好运女士。梁好运女士也来了?”
  “没,她在盯着生产。”刘向东不待记者开口,“我可以走了吧?”
  记者还没见过做好事这么怕采访的人,“你们怎么想到来,送物资?”
  刘向东心说,送物资才能上报纸打广告,占据头版啊。
  “洪水都把东西冲走了,我们捐钱你们也没地儿买。”刘向东道。
  “督阵”的领导点头:“我看了一下有棉服和防疫物资,你们都不是干这个的,这些东西挺麻烦吧?”
  刘向东:“还行。帝都又没发洪水,有钱多少都能买到。”说完又忍不住问:“够了吧?”
  记者和领导都无语了,这人怎么没说三句就要走啊。
  “是不是急着回去?”记者问。
  刘向东想摇头又赶忙点头,“不是我,是他们。他们都是我在邻市找的车,承诺跟我跑一趟,再不回去就两天了。”
  司机本以为刘向东想发一笔横财,没料到人家是捐。也被刘向东的壮举感动了,忍不住说:“不着急。刘老板,你刚刚说回头还有物资,我们这些天就跟你了。你让我们去哪儿就去哪儿。租车钱也免了,权当我们帮助受灾群众。”
  刘向东:“这哪成啊。再说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凑够。我们先回去吧。”说完又要上车。
  记者拉住他。
  刘向东皱眉:“你,你就不能采访采访别人啊?”
  记者也想,可是这里除了救援官兵和当地群众组织的救援队,就只有刘向东一行。拍官兵和群众的照片和录像早够了,所以只能采访刘向东。
  刘向东的手机响了,松了一口气,拨开记者就往树林里跑,一看是梁好运,接通电话就忍不住说:“你这个电话来的真及时。”
  “出什么事了?”张跃民忙问。
  刘向东吓了一跳:“是你?”
  “好运在给大小子和二丫头洗脸。”
  刘向东一看时间,早上六点钟。
  夏天天亮的早,他以为得七八点了。
  “没出什么事吧?”张跃民又问。
  刘向东赶忙说:“没有,没有,就是被一个记者缠上了。总是要采访我。早知道有采访就让老三来了,他最会吹牛逼。”
  张跃民顺嘴说:“你回来换他过去?”
  “行!”刘向东毫不犹豫。
  张跃民被他痛快的态度噎住。
  刘向东朝周围看看,就他一个人也没敢大声:“我真怕一秃噜嘴,秃噜出我们这么着急送东西目的是想上电视打广告。”
  “你别这么想不就行了。”
  刘向东:“没用。我看到车上挂的横幅就忍不住。哪有人捐东西还捐的这么大张旗鼓。当着摄影记者的镜头,我都心虚的不敢说话。”
  张跃民无语又想笑:“亏你还做这么多年生意。”
  “我做这么多年生意也没这么搞过啊。”刘向东只要想到他们的目的不纯就心虚,“你不知道,那些救灾的官兵累得都站不稳。我们送点东西,他们都高兴傻了。要是知道咱们还存着那种心思,我——反正挺不好意思。”
  张跃民:“你当人家不知道。人家知道也高兴。咱们国家那么多企业,那么多人看到他们在抗洪救灾,可是把东西送过去的有几人?”
  “好像只有咱们。”
  张跃民道:“这不就结了。记者采访你,别往大了说,就说只是一点心意,不值得报道。”
  “我懂了。”刘向东挂断电话,朝外走去,发现士兵正很是辛苦的拆方便面。刘向东搬两箱八宝粥,“同志,方便面太硬,你们一晚上没吃东西,喝粥吧。”暴力撕开八宝粥箱子。
  摄影记者立即过去拍照。
  刘向东想让他帮忙。随即一想这也是人家的工作,就把话咽回去。拆开几瓶八宝粥递给饿的直不起腰的官兵。
  这边是国道,地势高,指挥部在这边,累了一天一夜,下来休息的官兵也在这边,由于太累,路上湿漉漉的也照样往路上坐。
  刘向东他们卸物资的动静那么大,有些人都没醒。老村长等人看到刘向东忙活,也都过来帮忙。
  “搬火腿肠。”刘向东赶忙提醒,“那里面有一半肉,吃着顶饱。”
  老村长等人立即把水放下,一箱八宝粥一箱火腿肠发给背靠背坐在地上休息的官兵。
  记者大概觉得刘向东不可能接受他采访,给摄影记者使个眼色,也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