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挖红薯
杨氏早就做好了饭,见自家几人还没有回来,心里正犯嘀咕,不过她心里惧怕郑王氏,更是不敢到郑王氏面前去,只得不停的往门外张望。
好不容易见父子几人都回来了,却都是不高兴的样子,丈夫脸上更是难看的紧。不过她也不奇怪,自己这个婆婆,那是向来没有给自家人什么好脸色的。
她心疼自家人忙了这老半天,还饿着肚子,也不问发生了什么事,张罗着摆碗吃饭。
几个孩子都饿了,端起碗吃的喷香。郑来田却还是苦着一张脸,也没扒拉几口饭。
郑晚儿见状,劝道:“爹,您啊也别多想了,我奶身子好着呢,刚才李大夫不是也答应吃了饭过去看看吗?”
其实郑来田心里清楚得很,这也是郑王氏的‘老毛病’了,没有什么事,就是想让他心里不痛快。他就是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为什么他娘总是看他不顺眼呢?
杨氏心里也很明白丈夫的想法,不过那毕竟是他的娘,她这个做媳妇的,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劝道:“别多想了,咱们家还有好多事儿要做呢。要捡柴火,还得多垒几个灶台,地里的地瓜也得赶紧挖出来,等着用呢。你不吃饱饭,没力气干活儿了。”
郑来田看见妻儿关切的神情,心里的郁气消散了些。是啊,还有好多活儿得干呢。闺女好不容易想出个赚钱的法子,想让家里日子好过些,可不能拖了后腿。
他重新振作精神,点点头说道:“说的没错,赶紧吃,这两天先把东西都备好了。”他心里宽松下来了,才觉得肚子是真饿了,大口的吃着饭。
郑晚儿几人看他是想开了,这才放下心来。
因着蒸酒要用的柴火多,吃罢了饭,干脆锁上门,一家子都去山上捡柴火。
第二日刚到晌午,郑晚儿一家刚背着柴下山回家,正好碰见了杂货铺的掌柜派人来送货,满满登登的装了好几车。
把货物都卸到了院子里,郑晚儿点好了货物数目,准确无误,数好了钱交给来人,打发他回去了,这才又回过头来,从木盆里数了十个出来,指着剩下的道:“爹,这40个木盆还有这些过滤布,都是给作坊里用的,你回头叫人来一起搬过去。”
村长的行动力也不得不说很强,自那日说过之后,大大赞扬这是一件惠及众人的好事,召集了村里能说得上话、有见识的老人一起商议,很快就拿出了一个章程。
而且,由于这件事情实际上是郑来田家牵头,有些具体事宜还需要有人在里面看着,所以郑来田当仁不让的也做了一个管事的。
郑来田头一次当‘官’,内心有些激动和喜悦,可是同时又怕自己做的不好,更是兢兢业业的对待这个作坊的事儿。
这会儿听见女儿的话,连忙应道:“诶,我一会儿就叫人來搬。他们那边正在打扫呢,等干净了就让他们弄过去。”
这小作坊的用具是郑晚儿一家出,可是这做粉条的场地,自然是要让村长来想办法,毕竟,她们家如今可是都没有自己的屋子,这个肯定是没法子的。
这也难不倒村长,郑来田过去把事情一说,他就想起村儿里有一个荒废了的庙宇,修缮修缮打扫干净,可不是正好?
郑晚儿见她爹这两日脸上都挂着笑,可见心情不错,心里也很是为他高兴。
其实郑来田不是一个没主意的人,只是从前的郑来田,因着郑王氏的压制,一天天只知埋头苦干,没有一刻敢放松。如今他有些事情干,别的不说,好歹心胸是开阔了。
郑杨洗了把手,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子,又扫了一眼摆在院子里的器物,道:“现在就差蒸桶了吧?我估摸着再得两三日才做的出来。正好趁这会儿,咱们也把地里的地瓜收回来。”
“成。”郑来田点了点头:“下午,还是去捡柴火,明日过完中秋,就去收地瓜。”
又过了一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庄户人家的中秋节,重头戏都是在晚上。因此虽然说等过了中秋再收地瓜,然而一大早,郑来田一家吃过早饭,都扛着锄头、挑着箩筐去了地里。
郑家的十六亩地都挨在一块儿,分给郑来田家的这五亩地自然也是挨在一起。
郑来田在地里干惯活儿了,这些日子虽然忙忙碌碌的,但是他还是会抽时间来地里转悠转悠,拔拔野草。
自穿越后,郑晚儿却还是头一次来到自家的地里。郑家的地被郑来田伺弄得很好,土地肥沃,也算得上良田了。
也不知道这样的地要多少钱一亩,这个倒是还没有打听过……回头一定要弄弄清楚,自家才五亩地,实在是太少了!
虽然卖酒很挣钱,但是她觉得,还是多多买地才是硬道理!
她还在这里盘算,那边郑来田跟杨氏、郑杨早就挥着锄头开始挖地瓜了。
爹娘、哥哥都心疼她,不许她拿锄头,可是也不能在这里傻站着呀!郑晚儿回过神来,连忙拿着箩筐,把他们挖出来的地瓜都捡起来丢进箩筐里。
一天下来,一家人就挖了两亩地的地瓜。杨氏看了看天色,叫道:“这会儿回吧。今天还是中秋呢,早些回去,今天可得弄些好吃的。”
郑棋人小,也干不了什么活儿,也在一旁跟着装地瓜,干活累了,又去抓一抓蚂蚱,玩成了小花脸。听见他娘的话,他欢呼一声,忙问姐姐:“姐,今天做什么好吃的?”
郑晚儿看着他的小脸蛋,噗呲一声笑出声,掏出帕子给他擦了擦脸,道:“你呀,就想着吃,瞧瞧你这脸?回头去学堂,要是也这样淘气,可是要让先生打手板心的。”
郑棋听到打手板,他虽然没有被打过,可是却不由得瑟缩了一下。
见弟弟害怕了,郑晚儿也不敢再吓他,起身卡上弟弟的手,道:“让我想想今天做点什么好吃的,唔……今天许婶儿送来一条大草鱼,姐今天就给你做水煮鱼吧!”
好不容易见父子几人都回来了,却都是不高兴的样子,丈夫脸上更是难看的紧。不过她也不奇怪,自己这个婆婆,那是向来没有给自家人什么好脸色的。
她心疼自家人忙了这老半天,还饿着肚子,也不问发生了什么事,张罗着摆碗吃饭。
几个孩子都饿了,端起碗吃的喷香。郑来田却还是苦着一张脸,也没扒拉几口饭。
郑晚儿见状,劝道:“爹,您啊也别多想了,我奶身子好着呢,刚才李大夫不是也答应吃了饭过去看看吗?”
其实郑来田心里清楚得很,这也是郑王氏的‘老毛病’了,没有什么事,就是想让他心里不痛快。他就是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为什么他娘总是看他不顺眼呢?
杨氏心里也很明白丈夫的想法,不过那毕竟是他的娘,她这个做媳妇的,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劝道:“别多想了,咱们家还有好多事儿要做呢。要捡柴火,还得多垒几个灶台,地里的地瓜也得赶紧挖出来,等着用呢。你不吃饱饭,没力气干活儿了。”
郑来田看见妻儿关切的神情,心里的郁气消散了些。是啊,还有好多活儿得干呢。闺女好不容易想出个赚钱的法子,想让家里日子好过些,可不能拖了后腿。
他重新振作精神,点点头说道:“说的没错,赶紧吃,这两天先把东西都备好了。”他心里宽松下来了,才觉得肚子是真饿了,大口的吃着饭。
郑晚儿几人看他是想开了,这才放下心来。
因着蒸酒要用的柴火多,吃罢了饭,干脆锁上门,一家子都去山上捡柴火。
第二日刚到晌午,郑晚儿一家刚背着柴下山回家,正好碰见了杂货铺的掌柜派人来送货,满满登登的装了好几车。
把货物都卸到了院子里,郑晚儿点好了货物数目,准确无误,数好了钱交给来人,打发他回去了,这才又回过头来,从木盆里数了十个出来,指着剩下的道:“爹,这40个木盆还有这些过滤布,都是给作坊里用的,你回头叫人来一起搬过去。”
村长的行动力也不得不说很强,自那日说过之后,大大赞扬这是一件惠及众人的好事,召集了村里能说得上话、有见识的老人一起商议,很快就拿出了一个章程。
而且,由于这件事情实际上是郑来田家牵头,有些具体事宜还需要有人在里面看着,所以郑来田当仁不让的也做了一个管事的。
郑来田头一次当‘官’,内心有些激动和喜悦,可是同时又怕自己做的不好,更是兢兢业业的对待这个作坊的事儿。
这会儿听见女儿的话,连忙应道:“诶,我一会儿就叫人來搬。他们那边正在打扫呢,等干净了就让他们弄过去。”
这小作坊的用具是郑晚儿一家出,可是这做粉条的场地,自然是要让村长来想办法,毕竟,她们家如今可是都没有自己的屋子,这个肯定是没法子的。
这也难不倒村长,郑来田过去把事情一说,他就想起村儿里有一个荒废了的庙宇,修缮修缮打扫干净,可不是正好?
郑晚儿见她爹这两日脸上都挂着笑,可见心情不错,心里也很是为他高兴。
其实郑来田不是一个没主意的人,只是从前的郑来田,因着郑王氏的压制,一天天只知埋头苦干,没有一刻敢放松。如今他有些事情干,别的不说,好歹心胸是开阔了。
郑杨洗了把手,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子,又扫了一眼摆在院子里的器物,道:“现在就差蒸桶了吧?我估摸着再得两三日才做的出来。正好趁这会儿,咱们也把地里的地瓜收回来。”
“成。”郑来田点了点头:“下午,还是去捡柴火,明日过完中秋,就去收地瓜。”
又过了一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庄户人家的中秋节,重头戏都是在晚上。因此虽然说等过了中秋再收地瓜,然而一大早,郑来田一家吃过早饭,都扛着锄头、挑着箩筐去了地里。
郑家的十六亩地都挨在一块儿,分给郑来田家的这五亩地自然也是挨在一起。
郑来田在地里干惯活儿了,这些日子虽然忙忙碌碌的,但是他还是会抽时间来地里转悠转悠,拔拔野草。
自穿越后,郑晚儿却还是头一次来到自家的地里。郑家的地被郑来田伺弄得很好,土地肥沃,也算得上良田了。
也不知道这样的地要多少钱一亩,这个倒是还没有打听过……回头一定要弄弄清楚,自家才五亩地,实在是太少了!
虽然卖酒很挣钱,但是她觉得,还是多多买地才是硬道理!
她还在这里盘算,那边郑来田跟杨氏、郑杨早就挥着锄头开始挖地瓜了。
爹娘、哥哥都心疼她,不许她拿锄头,可是也不能在这里傻站着呀!郑晚儿回过神来,连忙拿着箩筐,把他们挖出来的地瓜都捡起来丢进箩筐里。
一天下来,一家人就挖了两亩地的地瓜。杨氏看了看天色,叫道:“这会儿回吧。今天还是中秋呢,早些回去,今天可得弄些好吃的。”
郑棋人小,也干不了什么活儿,也在一旁跟着装地瓜,干活累了,又去抓一抓蚂蚱,玩成了小花脸。听见他娘的话,他欢呼一声,忙问姐姐:“姐,今天做什么好吃的?”
郑晚儿看着他的小脸蛋,噗呲一声笑出声,掏出帕子给他擦了擦脸,道:“你呀,就想着吃,瞧瞧你这脸?回头去学堂,要是也这样淘气,可是要让先生打手板心的。”
郑棋听到打手板,他虽然没有被打过,可是却不由得瑟缩了一下。
见弟弟害怕了,郑晚儿也不敢再吓他,起身卡上弟弟的手,道:“让我想想今天做点什么好吃的,唔……今天许婶儿送来一条大草鱼,姐今天就给你做水煮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