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谋心 第274节
第二日起,傅云便闭门不出,她暂时做不到澄清流言,就只好不再为这流言添砖加瓦了。
*
赵敏禾是在糖宝和甜宝的百日宴之后才察觉不对劲的。
前几日因操办两小只的百日宴,傅云好几日没上门她也没觉出来。到了当天时,傅云也并未上门,仅仅只是命府上的小厮送了一份贺礼而已。
她暗暗奇怪,之前邀请傅云时她还答应得好好的。
与傅云接触了那么久,赵敏禾也看出来傅云绝不是扭捏之人,所以她才很对自己的胃口,傅云更没道理会出尔反尔。
她喃喃了几句,刚好被韶亓箫听了个正着。
韶亓箫眼底浮现厌恶。
不同于赵敏禾身体尚未复原,所以大伙儿都不愿她多想,因此都有志一同地瞒着她。
对韶亓箫,当然就不会有这份温柔的待遇了,传言刚流出时,他就知晓了,林嬷嬷等人更是明里暗里地表达了自己的排斥。甚至今日席上大舅子二舅子还特意、连番找上了他喝酒,顺便警告一番,连大侄子赵煦都用不可言喻的、凉凉的目光看了他许久。
尽管心中觉得自己这纯粹是无妄之灾,韶亓箫还是缓和了面色对赵敏禾道:“听说傅怀安的腿伤常有反复,没准儿她是留下来照顾父亲了呢。”
赵敏禾抬头看了看他,便又听他道:“父皇身体已经好多了,这几日他念叨着还没见过两个小孙子,我想明日我们就抱着孩子们进宫给他瞧瞧。”
承元帝这病拖了两三个月,才慢慢好了起来,人精神了就想见未曾谋面的双胞胎孙子,倒也是常理。
但赵敏禾总觉得他像是在转移话题似的。
她狐疑地望向他,韶亓箫一派自然地任他打量。
赵敏禾没有再问,预备等过几日闲下来了,她再派人去请傅云就是了。
然而,她却没这个时间和心神了。
*
承元三十九年六月起,大周各地大雨连日暴降,不出一月,各地洪涝灾害频发。
去年太史局预测今年的水患应在五月与八月之间,原本整个五月京畿及北方滴雨未下时,还有御史参了太史局危言耸听,致使国库严重消耗的,没成想到了六月,暴雨却像不要钱似的在大周朝上上下下连绵不决。
六月底,各地洪水洪涝的灾情陆陆续续传到了襄京城中。第一个决堤的是嘉河的支流陵江明昌府境内的堤坝,殃及了明昌府内三个县,索性当地官员动作迅速,死伤人数不多;之后半个月内,报到承元帝案头的决堤之处多达十一处,最严重的发生在嘉河下游,波及了江州境内安定、曹华、安成三个府,罹难的百姓多达上千。
江州、安成府……这两个敏感的地名一出,又是挑动了不少官员的神经。
工部尚书在朝上呕血发誓在查出江州一地贪污事之后,他们加紧派人修复了那些粗枝烂叶的治水工事,绝无懈怠之事,只是今年的水患是大周建国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再坚固的堤坝只怕也难以抵挡。
韶亓箫站在下头长叹一口气。
他知道这位尚书并没说大话,从他绞尽脑汁的记忆中,江州这一处前世也决堤过。今年嘉河流域雨下得实在太多太猛了,这些暴雨形成的洪涝一路从嘉河上游、中游奔腾而下,水流湍急,下游的堤坝确实压力过大,决堤并不出人意料。
在他记忆中,前世江州死的百姓也不在少数,他还听闻有几个官员在洪水决堤时殉职丧命,承元帝在事后曾表彰追封过几人,还重赏了他们的家眷。
想到这里,韶亓箫不禁回头看了看站在最后头的傅怀安。
这位刚正不阿的傅氏后人脸色还有些苍白,不过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他大伤刚愈后便被任命到了户部,任仓部主事,掌管全国仓储出纳之政令,品阶不高,却是实职,在如今的关头更容易出政绩。
韶亓箫回过头,思绪神游起来。
如果没有自己的横插一手,韶亓荇就不会去贪江州的治水银子,那么傅怀安前世这时候应该还好好地待在安成府做他的县令吧?那么……前世殉职的官员中会有他一个吗?
第208章
韶亓箫神游了一番,也没有深思。
上头承元帝的周身气压极低,听工部尚书辩了一会儿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承元帝当然知道这次的洪涝百年难遇,没有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还是从去年起整个大周朝廷通力修了水利的功劳。但眼见灾情日益加重,百姓流连失所,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抱负的明君到底还是心中郁结。眼下也只有尽全力主持赈灾事宜了。
他打起精神,与几个宰相以及三省长官日以继夜地商讨赈灾要事。
朝廷上下忙碌不已,韶亓箫也无法置身事外。从前他再忙碌,却也总是会赶在晚膳前回府的。但如今却常常到子时才能从宫中脱身出来。
坏消息一样一样地传进了襄京城,赵敏禾暂时也放下了对傅云的疑惑,专心照顾幼小的孩子们和早出晚归的韶亓箫之余,也常常问起京外的水患灾情。
欣慰的是,韶亓箫虽然忙碌,每日睡不足三个时辰,但他的精神头却不错,年初时那种愧疚到失眠梦魇的颓废也已经彻底褪去。他反而殚尽竭虑地投入到了救灾中,不但承元帝那边有用得到他的地方,回府了还不忘吩咐商行的管事捐物给受灾严重的百姓。
今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承元帝当然需要坐镇在襄京城的大兴宫中,而不是前往襄山避暑。
原本京中的百姓和百官还庆幸洪涝没有波及到京畿,然而七月底的时候,京畿之地也开始下起了雨,虽然下得没有像南方那么大,却一直没有停,到河水有上涨的趋势的时候,朝中百官纷纷上奏,劝诫承元帝前往地势更高的襄山。
襄京城的地势确实不高,但四周都有江河流经,短时内并不是大患。因而承元帝坚持不去襄山行宫。
百官还没再上谏呢,京外就又传来两个坏消息。
一是部分退了洪水的地区开始出现了瘟疫。这倒还好,都不是没见识的,朝中早就预料到了,也早早做了药材等物的准备,只管按部就班分发到出了病情的百姓手中便是。
第二个坏消息才是最叫人担忧的——江州开始出现了流民组成的叛军。
*
这一日,韶亓箫心事重重地回到存墨院时已经是丑时三刻。
存墨院中却透着微弱的灯光,韶亓箫的脚步不由一滞,连带着后头给他撑伞的康平也差点儿一头撞上去。
雨点沿着伞骨的颤动跟着一抖,就飞溅了几滴到韶亓箫和康平的脸上、脖子上,原本眯着眼睛犯困的康平顿时惊醒了,期期艾艾地跟韶亓箫请罪。
韶亓箫只微微一笑,二人来到廊下之后,他便拍了拍康平的脑袋道:“行了,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明日好好休息半日,下半晌再过来便是。”
*
赵敏禾是在糖宝和甜宝的百日宴之后才察觉不对劲的。
前几日因操办两小只的百日宴,傅云好几日没上门她也没觉出来。到了当天时,傅云也并未上门,仅仅只是命府上的小厮送了一份贺礼而已。
她暗暗奇怪,之前邀请傅云时她还答应得好好的。
与傅云接触了那么久,赵敏禾也看出来傅云绝不是扭捏之人,所以她才很对自己的胃口,傅云更没道理会出尔反尔。
她喃喃了几句,刚好被韶亓箫听了个正着。
韶亓箫眼底浮现厌恶。
不同于赵敏禾身体尚未复原,所以大伙儿都不愿她多想,因此都有志一同地瞒着她。
对韶亓箫,当然就不会有这份温柔的待遇了,传言刚流出时,他就知晓了,林嬷嬷等人更是明里暗里地表达了自己的排斥。甚至今日席上大舅子二舅子还特意、连番找上了他喝酒,顺便警告一番,连大侄子赵煦都用不可言喻的、凉凉的目光看了他许久。
尽管心中觉得自己这纯粹是无妄之灾,韶亓箫还是缓和了面色对赵敏禾道:“听说傅怀安的腿伤常有反复,没准儿她是留下来照顾父亲了呢。”
赵敏禾抬头看了看他,便又听他道:“父皇身体已经好多了,这几日他念叨着还没见过两个小孙子,我想明日我们就抱着孩子们进宫给他瞧瞧。”
承元帝这病拖了两三个月,才慢慢好了起来,人精神了就想见未曾谋面的双胞胎孙子,倒也是常理。
但赵敏禾总觉得他像是在转移话题似的。
她狐疑地望向他,韶亓箫一派自然地任他打量。
赵敏禾没有再问,预备等过几日闲下来了,她再派人去请傅云就是了。
然而,她却没这个时间和心神了。
*
承元三十九年六月起,大周各地大雨连日暴降,不出一月,各地洪涝灾害频发。
去年太史局预测今年的水患应在五月与八月之间,原本整个五月京畿及北方滴雨未下时,还有御史参了太史局危言耸听,致使国库严重消耗的,没成想到了六月,暴雨却像不要钱似的在大周朝上上下下连绵不决。
六月底,各地洪水洪涝的灾情陆陆续续传到了襄京城中。第一个决堤的是嘉河的支流陵江明昌府境内的堤坝,殃及了明昌府内三个县,索性当地官员动作迅速,死伤人数不多;之后半个月内,报到承元帝案头的决堤之处多达十一处,最严重的发生在嘉河下游,波及了江州境内安定、曹华、安成三个府,罹难的百姓多达上千。
江州、安成府……这两个敏感的地名一出,又是挑动了不少官员的神经。
工部尚书在朝上呕血发誓在查出江州一地贪污事之后,他们加紧派人修复了那些粗枝烂叶的治水工事,绝无懈怠之事,只是今年的水患是大周建国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再坚固的堤坝只怕也难以抵挡。
韶亓箫站在下头长叹一口气。
他知道这位尚书并没说大话,从他绞尽脑汁的记忆中,江州这一处前世也决堤过。今年嘉河流域雨下得实在太多太猛了,这些暴雨形成的洪涝一路从嘉河上游、中游奔腾而下,水流湍急,下游的堤坝确实压力过大,决堤并不出人意料。
在他记忆中,前世江州死的百姓也不在少数,他还听闻有几个官员在洪水决堤时殉职丧命,承元帝在事后曾表彰追封过几人,还重赏了他们的家眷。
想到这里,韶亓箫不禁回头看了看站在最后头的傅怀安。
这位刚正不阿的傅氏后人脸色还有些苍白,不过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他大伤刚愈后便被任命到了户部,任仓部主事,掌管全国仓储出纳之政令,品阶不高,却是实职,在如今的关头更容易出政绩。
韶亓箫回过头,思绪神游起来。
如果没有自己的横插一手,韶亓荇就不会去贪江州的治水银子,那么傅怀安前世这时候应该还好好地待在安成府做他的县令吧?那么……前世殉职的官员中会有他一个吗?
第208章
韶亓箫神游了一番,也没有深思。
上头承元帝的周身气压极低,听工部尚书辩了一会儿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承元帝当然知道这次的洪涝百年难遇,没有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还是从去年起整个大周朝廷通力修了水利的功劳。但眼见灾情日益加重,百姓流连失所,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抱负的明君到底还是心中郁结。眼下也只有尽全力主持赈灾事宜了。
他打起精神,与几个宰相以及三省长官日以继夜地商讨赈灾要事。
朝廷上下忙碌不已,韶亓箫也无法置身事外。从前他再忙碌,却也总是会赶在晚膳前回府的。但如今却常常到子时才能从宫中脱身出来。
坏消息一样一样地传进了襄京城,赵敏禾暂时也放下了对傅云的疑惑,专心照顾幼小的孩子们和早出晚归的韶亓箫之余,也常常问起京外的水患灾情。
欣慰的是,韶亓箫虽然忙碌,每日睡不足三个时辰,但他的精神头却不错,年初时那种愧疚到失眠梦魇的颓废也已经彻底褪去。他反而殚尽竭虑地投入到了救灾中,不但承元帝那边有用得到他的地方,回府了还不忘吩咐商行的管事捐物给受灾严重的百姓。
今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承元帝当然需要坐镇在襄京城的大兴宫中,而不是前往襄山避暑。
原本京中的百姓和百官还庆幸洪涝没有波及到京畿,然而七月底的时候,京畿之地也开始下起了雨,虽然下得没有像南方那么大,却一直没有停,到河水有上涨的趋势的时候,朝中百官纷纷上奏,劝诫承元帝前往地势更高的襄山。
襄京城的地势确实不高,但四周都有江河流经,短时内并不是大患。因而承元帝坚持不去襄山行宫。
百官还没再上谏呢,京外就又传来两个坏消息。
一是部分退了洪水的地区开始出现了瘟疫。这倒还好,都不是没见识的,朝中早就预料到了,也早早做了药材等物的准备,只管按部就班分发到出了病情的百姓手中便是。
第二个坏消息才是最叫人担忧的——江州开始出现了流民组成的叛军。
*
这一日,韶亓箫心事重重地回到存墨院时已经是丑时三刻。
存墨院中却透着微弱的灯光,韶亓箫的脚步不由一滞,连带着后头给他撑伞的康平也差点儿一头撞上去。
雨点沿着伞骨的颤动跟着一抖,就飞溅了几滴到韶亓箫和康平的脸上、脖子上,原本眯着眼睛犯困的康平顿时惊醒了,期期艾艾地跟韶亓箫请罪。
韶亓箫只微微一笑,二人来到廊下之后,他便拍了拍康平的脑袋道:“行了,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明日好好休息半日,下半晌再过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