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谋心 第104节
  韶亓箫不知这一茬,他在三日后终于等到了回京的孙掌柜。
  孙掌柜当日便叫人给韶亓箫传了信。韶亓箫一刻没耽搁,冒雪从大兴宫中匆匆出来去福运茶楼见了他。
  二人见面没过一刻钟,他便又匆匆带上了孙掌柜进宫,觐见承元帝。
  第92章 觐见
  韶亓箫带着孙掌柜进宫时已过酉时,已是用晚膳的时候。承元帝并未在处理政事的明光殿,也不在政事堂,而是去了林贵妃的娴吟宫。——二公主出嫁在即,因而承元帝这些日子来去娴吟宫的次数多了起来,常与林贵妃所生的三个子女一同用膳,也算是全了二公主出嫁前最后一段时光的亲情。
  得知承元帝的方位,韶亓箫犹豫了下,转身对孙掌柜道:“那事虽紧急,但也不在这一顿饭的功夫,你先跟我到珑翠宫中用膳吧。”
  孙掌柜自然不会反对。
  韶亓箫命人传话给承元帝的贴身内侍冯立人,冯立人自会在承元帝用完膳之后将事情说给他。
  而后,他便带着孙掌柜去了锦墨轩,吩咐林嬷嬷给二人简单准备些热食便可。
  二人沉默地用了林嬷嬷亲自端上来的热食后,韶亓箫闭眼养神了片刻,抬眸对孙掌柜道:“孙掌柜,那事你恐怕没有十分的把握吧?万一最后什么都没发生,你可能就此担上欺君的罪名……就这样,也值得吗?”
  孙掌柜笑笑,朗声道:“七殿下未免想得太多。我是大周子民,如何可以明知关外异族有异动却无动于衷?假如是孙某弄错了,那是孙某杞人忧天;可若事情成真,若北翟真的重整旗鼓,在晋州驻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奇袭了晋州诸城,那后果足以叫孙某后半生不得安宁。”
  韶亓箫扯了扯嘴角。是啊,奇袭……
  前世承元二十九年三月十八,北翟一支五千人的军队趁着夜色绕过了玿门关,又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沿途的哨站,毫无征兆地夜袭了边境晋州的州府城,驻于此地的晋州折冲府两千兵将措手不及之下,根本无力抵抗。再加上北翟早有许多探子潜入城中,里应外合开了城门,很快便折冲府的府兵便全军覆没。而后北翟封锁了全城开始放火。边境之地天干物燥,火势蔓延太快,一夜之间全城近万百姓葬身火海。
  ——若不是事出突然,又何以会有这样的惨事?!
  后来,待驻扎在百里之外的大军闻讯赶来,不但已无力回天,还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短短半月,北翟军队已继续南下,连下三城。大周前线的军队被打击地士气不振。
  举朝震惊,承元帝震怒之下当机立断决定御驾亲征,用最快的速度整合了二十万大军,又请出陆崇封为正一品太尉统帅全军。承元帝只用短短七天时间便安排好了朝中内外,而后亲率大军奔赴晋州。
  当时随扈历练的皇子中,便有他韶亓箫一个位置——这也是前世承元帝望他上进,便给他的最后一个机会。只是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他并不曾改变主意,反倒叫他得知了上一辈之间的秘辛。再有,也是那时候他随扈去了晋州,才叫他错过了当年五月里回京的阿禾……到他第二年七月随大军回京,她已为□□。
  前世他曾在后来想象过无数次,如果当时他没跟着承元帝走,是不是他就能在什么都没发生的时候遇见她?后来的事,是不是都会不同?
  可惜……没有如果。
  ————————
  冯立人派人来锦墨轩传人时已到了戌时。
  韶亓箫带上孙掌柜,去了明光殿。承元帝在侧殿的暖阁里接见了他们。
  孙掌柜将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和盘托出:“那北翟部落距离玿门关大约三百里,老弱妇孺极少,多是青壮,并且行步举止多有章法,不像平民百姓。周围放养的马群也多是强壮的马匹,倒像是战马。他们外出时每每声称出去打猎收集过冬的储备,可是据草民暗中观察,这些人每次抬回来的东西都会装在麻袋里,身上还带着一丝不太明显的硫磺味,看守的架势严密得不像是粮食。草民不安心,先假意收够了皮子带人离开了好几日,才又趁夜潜回来,本想引开了守卫划开了一麻袋来检查。但因守卫实在严森,草民无法接近那些帐篷。只在靠近那些帐篷周围寻到了一些带有硫磺味的碎石和米分末。后来回到关中,草民找人看了,那是铁矿石……”
  承元帝神色渐渐凝重起来。“你是说,北翟在草原上寻到了一处铁矿,且已开采多时了?”
  孙掌柜大着胆子,用力磕了磕头道:“如此掩人耳目,北翟怕不是仅在乎这矿产之利,后头怕还有大动作!”
  承元帝眼中精光一闪。他自然知道这人口中的“大动作”指的是什么。
  六十多年前,北翟战败,大周几乎将他们的兵器收缴得所剩无几,连菜刀都没放过。朝廷明令不能与北翟通商,尤其粮、铁、盐这三白更是管辖严厉,上上下下的流通都有朝廷介入。这三白不光是北翟,周围其他小国也丝毫无法流入。不能从其他国家购买铁器,北翟找矿场挖矿炼铁不足为奇,奇的便是这人所说的北翟为何要掩人耳目,防守还如此严密。再有那些训练有素的青壮……
  “晋州折冲都尉和晋州刺史那里,你可去禀告过?”承元帝不露声色问道。
  孙掌柜恭敬回道:“草民一介平民,见不到两位大人,只通过往日在斥候营的一位老友,得幸见到了折冲府的一位校尉。校尉将草民之言转告过都尉大人,但这位都尉大人似乎……”
  韶亓箫无声地哂然一笑。前世里能丢下全城百姓顾自逃命的官儿,能好到哪里去?
  孙掌柜还在述说:“草民本还想去晋州上都护府,但上都护府远在忻城,又天降大雪,忻山山脉大雪封山了,要绕过去太费时间。加上经过城折冲府和刺史一事,草民身上又没有七殿下的印鉴,怕是无法取信于人,才决定快马加鞭回京来。”
  承元帝抬头,看了韶亓箫一眼,眼神中颇带无语。
  韶亓箫摸了摸鼻子,小心解释道:“我是叫孙掌柜去收皮毛的,叫他带上印鉴做什么?”
  事实上,他确实考虑过印鉴的事,只是最后还是放弃了。一是时间上还来得及,二是带上了印鉴,就会像阿禾说的,怕是会引来猜忌。
  承元帝甩袖,对孙掌柜道:“忻城是六十多年前才建起的新城,说是城,倒不如说是上都护府的驻扎地。这地方本就是为防范北翟建起来的,城中住的大多是都护府中五千府兵的家眷,平民百姓倒不及十分之一。不像城繁华却鱼龙混杂,各人有各人的小心思。你若一开始就去忻城报信,那里的人哪怕不信,也会为了身后一家老小的安全去小心查探,事情就绝对会比在城顺利许多。”
  孙掌柜惶恐磕头道:“陛下英明!是草民愚钝了。”
  承元帝一指孙掌柜,对身边只剩下的冯立人道:“你记下他,待人查探过后确是事实,再行赏赐。”
  其他宫人早被承元帝在韶亓箫的暗示下潜出去了,冯立人便亲自将孙掌柜带了出去,交给外头的宫人后再回来听承元帝的吩咐。
  “立刻下旨,传宋相、陆大将军、安王……进宫。”
  承元帝陆陆续续报了几名官员的名字,数量寥寥无几,却个个都既是能力出众又是承元帝信任之人。一旁的韶亓箫也能理解,只凭着孙掌柜的只言片语,承元帝确实不会叫多余的人参与进来,以免知情的人多了,反而引起慌乱。
  提到去年刚从忻城的上都护府回京的赵攸瀚时,承元帝又瞥了韶亓箫一眼道,“去忠勇伯府传赵攸瀚时,将赵毅也一并传来吧。”
  消息是儿子的人发现的,叫儿子的心上人她爹听一听,怎么着该有些加分吧?
  韶亓箫却没注意到这一番动作。事情比想象的还顺利,甚至叫孙掌柜误打误撞地跑到了那个挖矿的假部落里去,他在心底长长出了口气,在心中庆幸不已。
  若这场战争是在边关冲突愈发猛烈、边关将士多有准备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爆发的,他也许不会多事搅进来。但就因它前世来得太突然……导致北翟人的屠刀一夜之间就屠尽了全城人的性命。
  只怕事前谁都不会想到,北翟人竟给了大周这么惨烈的一刀!
  如今,战争虽然照样避免不了,但大周已有防范,比前世好上许多了。
  韶亓箫安了心,便禀了承元帝要告退。后头承元帝要连夜与朝中重臣商议应对的事宜,不是他该听的。
  承元帝却摆手叫他先等一等。
  不到两刻钟,承元帝宣召的人便都到了。——这也是襄京城分内外城的好处之一,一有国家大事,大家住的近,皇帝宣召时自然到得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