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太子之殇1
  太子病危。
  这是无论如何也瞒不下去的事情。
  谁都负担不起这个责任。
  况且官家和上皇知晓太子病危后,心急如焚,也没心思隐瞒储君的病情,两位官家,一位太后一位皇后,兴师动众到东宫看望太子。
  李凤梧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傍晚时分。
  正坐在院子里听朱唤儿给自己读书听。
  耶律弥勒在一旁温柔的剥着金桔,送到自己手脚不方便的官人嘴里。
  初秋,已生秋意。
  李凤梧却觉得胸口一阵炽热,恨不得站起来仰天长啸,老子的计划终于成功了!
  太子当然不是普通的病危。
  他的病危,很可能是赵惇的手笔。
  有柳子承这个毫无亲情的冷血谋臣,赵惇弑兄也不奇怪了。
  况且如果没有自己出现在临安,也许就没有柳子承出现在赵惇身边,然而历史的真相恐怕还是赵惇毒杀了赵愭。
  为了皇位,弑兄算得了什么?
  只要你做得漂亮。
  历史永远只会记住成功的人。
  让史官篡改历史记录,大部分天子不会做,但这样做的例子却也不少。
  唐太宗李世民是明君吧?
  这货篡改隋朝的历史,可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活脱脱的一个明君。
  然而在唐朝的史书中,杨广却是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导致隋朝灭亡的暴君。
  所以说,历史记住的,都是那些站在历史舞台上的人。
  而不是那些黯然落幕的失败者。
  成王败寇,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李凤梧知道,这一次,赵惇成功了,而赵愭,遵照历史轨迹,成为了那个失败者。
  历史上的赵愭,初名赵愉,宋孝宗赵昚嫡长子,母成穆皇后郭氏。补任右内率府副率,不久赐名赵愭,任命为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刺史。
  宋孝宗做皇子时,赵愭任蕲州防御使,到宋孝宗受禅即位后,任赵愭为少保、永兴军节度使,封为邓王。惯例:皇子出宫,封为王,兼任两镇节度使,然后加任司空。赵愭从防御使跳级升任少保,典章变化如此。
  乾道元年,立为皇太子,册封赵愭的妻子广国夫人钱氏为太子妃。乾道三年秋,太子赵愭生病,医生误用药,病情加剧。太上皇与宋孝宗亲自探望他的病情,为此大赦天下。
  三日后,赵愭去世,终年二十四岁,谥号庄文。
  李凤梧忍不住眉飞色舞。
  今天赵昚和上皇赵构去探望了赵愭,如果这一段历史真的回到了正轨,那么赵愭将在三日后撒手人寰!
  这三日,自己只需要安静的看戏。
  不得不服赵惇。
  这货竟然真的做到了,虽然不明觉厉,但想来应该是那个影子的功劳。
  竟然真的毒杀了赵愭。
  等赵愭死后,接下来的太子人选只能二选一,而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历史,赵惇在赵愭死后四年才入主东宫。
  也就是说,要乾道七年。
  这就给了庆郡王赵恺巨大的机会。
  四年时间,足以让赵恺从庆郡王回到庆王。
  再加上多多表现一番,有自己出谋策划,赵恺入主东宫的可能性不比赵惇低——更重要的是,赵愭一死,己方阵营将多一个臂助。
  当年自己和他说的事情实现了,那么他也应该明白,天命难违。
  想到这里,李凤梧心情那个畅快啊。
  太子病危。
  上皇和赵昚都去探望了,并且回到垂拱殿后,在上皇的建议下,官家赵昚颁布旨意,大赦天下。
  而皇城司那边,因为李凤梧带头弹劾了曾觌和龙大渊。
  现在这两货是彻底不去管李凤梧遇刺一案。
  表面上只是做个样子。
  李凤梧也不去催,赵昚更是没心情去理这些事情。
  再怎么是明君,也是个父亲。
  还是个最重亲情的男人。
  大儿子生命垂危,赵昚哪有心情管朝事,于是乎这几日,停朝!
  朝廷停朝,民间却开始疯了。
  虽然宋朝还没有清朝那么变态,皇室有丧事期间,民间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准办喜事,因此出现过皇室有人将死之时,京都遍地鞭炮不夜天的尴尬事情。
  但太子薨了,临安在接下来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内,民间还是不允许嫁娶。
  是以当民间知晓,东宫里的太子病危之后,临安骤然繁闹起来。
  每日都有无数婚娶。
  这个时候也没人去管黄道吉日了,赶紧成婚了事,免得太子一死,大家都得给他守丧。
  这便出现了鲜明的对比。
  民间处处闻鞭炮,大内却处处尽哀戚。
  这一夜赵昚难以入眠,于是起床,换来谢盛堂,“盛唐,陪我出去走走吧。”
  谢盛堂慌忙从小太监手上拿过披衫,给大官披上。
  赵昚紧了紧,“才初秋而已,怎的这么冷了。”
  谢盛堂黯然。
  大官是心冷——太子病危,太医的话说,很可能是熬不过去了。
  估计太子这一死,之前那位为太子开药的几个翰林太医,都得跟着去陪葬——原因很简单,今日去诊脉治病的太医看过药方后,最终得出的结论,竟是用药过量!
  堂堂大宋的翰林太医们,都是些大国手,竟然出现用药过量,从而导致大宋的储君陷于病危,十条命也不够杀啊!
  这样的庸医,哪还有资格为皇室效劳。
  万一今后大官病了,岂非也要死在你们这群庸医之上。
  他们还好意思喊冤?
  大官大赦天下,当然不可能包括这些翰林太医。
  谢盛堂恼怒的道:“都是庸医误人啊!”
  赵昚走在前面,闻言沉默了一阵,才道:“是啊,庸医误人啊!”
  不知道为何,赵昚想起了当年自己登基时候,父皇对自己说的那句话,“人皆言庸医误人,然你将为大宋天子,你须谨记,庸医误人,是小我私事耳,却要知晓庸君不仅误人,更误国!”
  可是现在呢,庸医误的人是太子。
  和误国有异乎?
  赵昚只觉得心里越发寒冷。
  忍不住冒出一个让自己都觉得难以接受的想法,太子真的是被庸医所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