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诡影
他的妻子已经站在他的旁边,一只手按在他的肩上,分明她听得了他的惊呼声音,特地下楼来看看,这时候正在竭力安慰他。她看见景墨和安子进去,便从后面的另一扇门里避回去。
金禄军勉强坐直些,颤声问道,“苏大人,怎么样?你——你可曾捉到他?”他的气息咻咻地,脸上也没有一丝血色,“人不可貌相”,这里是一个额外的例证。这个人又高又大,外表本来很粗狂,谁知他的神经竟会如此脆弱?他一看见那人,便吓得这个模样,可见他的内心中一定有某种恐怖。可惜的这内幕中的玄秘,他既然不肯说,景墨也没法看透它。
景墨答道:“没有抓住我追出去之后已经没有踪影。”
金禄军低声说:“苏大人,你——你应该得想个法子抓住他,我很害怕!”
景墨安慰他说:“你别这样。我料他看见你这里已经有准备,在这一两天内决不敢再来冒险。你的且定一定神,别自己吓自己。我此刻回去,找聂大人一起商量一个方法,以便在最短时期中给你解决这个难题。明天饭后,你可到他的寓所里去听消息。你可知道聂大人的住所的地址?”
金禄军点点头,又向旁边的仆人杨安子瞅了一眼。“我已经问过安子,聂大人的地址最是好打听的,我已经知道了。”
景墨应道:“是。你可以明天去。今夜里你尽管安睡,别再自起猜疑才好。”
景墨回到聂小蛮府里的时候,聂小蛮还没有进晚餐。他因为血刀的试验没有效果,心中正感到非常郁闷。小烛留景墨在他的府里吃晚饭,饭后又问景墨经过的情形。景墨就把所见所闻扼要地说了一遍。末了景墨又补充些意见。
景墨说:“聂小蛮,今天你的推测未免差些了。这件事并不像你所估量的这样简单,实际上确有一个人要和金禄军为难。我相信他们中间一定还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那幕后之人也一定非常可怕,金禄军才如此丧胆。不过金禄军既然不肯说明,调查时属实很棘手。”
聂小蛮正在火炉旁边,手里端着茶碗,垂着目光打盹似地听景墨说。景墨说完了,他的头仍不抬起来。隔了一会,小蛮才缓缓地抬起头了来。
小蛮说道:“这样看,这件事例也有些意思。我刚才不是估量错。我觉得那女人的态度有些不自然,所以我怀疑到她的故事的正确性,至少一定层度上很像是出于误会。现在据你观察,事情是属实的。不过当事人既然不肯把真相说明白,或是用谎言搪塞,我们自然也无从下手。你想一个患病的人谎报病状,郎中即使隔靴搔痒地下了药,又怎么能见功效?”
“你觉得金禄军有什么地方说谎不属实吗?”
“是。他说那个要作难他的人,是他的死了的哥哥的仇人,与他本人并没有相干。这明明就是谎话。”
“是啊,我也觉得他这句话靠不住。”
聂小蛮又说:“根据心理的原则,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内疚的缺陷,决不会凭空白馁。《孟子》上引曾子告诉他的弟子子襄的话:‘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所谓理直气壮,就是这个意思。假使姓金的话是属实的,他是代人受过,那么他问心无愧,又不是瘦弱无能,又何致于见影心虚,害怕得这个样子?”
景墨应道:“对,你说得不错。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聂小蛮道:“我们假使能够知道他和那人所以结怨的属实情形,和那怨仇的性质怎么样,那才有线索可寻。若能如此,解决的希望自然也有把握。”
景墨说:“照眼前的情形看,你说的两个问题就不容易处理。你看可还有什么着手的方法?”
聂小蛮不答,重新把茶碗送到嘴唇间去。他喝了几口,疑视着茶碗上的花纹,似乎在研究茶器。
他的神气很宁谧。景墨知道小蛮正在竭力思考,不便打断他的思绪,只索守着静默。一会小蛮又放下了茶碗,微笑说:“景墨,据我估计,这件事像是一件寻常的胁诈案,不见得怎样了不得。”
景墨问道:“喔,你又来了!何以见得?”
“你想那姓董的两次到金禄军家里去,可是没有动作,还去澡堂吓唬过他。那有什么意思?不是只有恐吓一下的作用吗?如果他的目的在图害金禄军的性命,那尽可乘机下手,又何必如此客气,预先打通知他?”
“虽然如此,也许那人另有用意,先吓金禄军一吓,使他心虚神慌,以便容易下手。因为就体格方面说,金禄军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
聂小蛮摇头道:“你的想法太虚幻了,实际上不一定可能。你给予姓董的评价太高了。因为你所假定的姓董的用心很狡猾,而且非有很深很深的心机而办不到。但据你说的这个金禄军像是个粗人,不像会有这样智黔的敌手。另一方面说;他所下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他要行凶报仇,势必求迅速了事,以便脱身逃罪。他这样两次虚名恐吓,岂非太不聪明?万一目的没达到,却给人捉住了,又怎么样呢?”
理论很正确,辩证也很显豁,景墨自然不能再辩。
景墨又道:“照你的话,那姓董的只想诈索,金禄军又为什么如此恐惧?”
聂小蛮道:“这件事在金禄军的心目中,一定自以为是他的仇人要谋害他的性命,因此才神魂不安。”
“你怎么说他‘自以为是’?难道实际上并不如此?”
“这很难说。就现状论,或者这个人并非姓董的本人,却另有人假冒了,借此完成他的恐吓诈钱的目的。”
“但是他对我说过,他和姓董的怨仇,除他自己以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谁又能够利用这个机会?”
“这个算不得数。金禄军也许故意秘密,假说没有别的人知道,防我们从别方面刺探他的隐秘;或是他的秘密实际上早已泄漏,不过他自己还没有知道罢了。”
金禄军勉强坐直些,颤声问道,“苏大人,怎么样?你——你可曾捉到他?”他的气息咻咻地,脸上也没有一丝血色,“人不可貌相”,这里是一个额外的例证。这个人又高又大,外表本来很粗狂,谁知他的神经竟会如此脆弱?他一看见那人,便吓得这个模样,可见他的内心中一定有某种恐怖。可惜的这内幕中的玄秘,他既然不肯说,景墨也没法看透它。
景墨答道:“没有抓住我追出去之后已经没有踪影。”
金禄军低声说:“苏大人,你——你应该得想个法子抓住他,我很害怕!”
景墨安慰他说:“你别这样。我料他看见你这里已经有准备,在这一两天内决不敢再来冒险。你的且定一定神,别自己吓自己。我此刻回去,找聂大人一起商量一个方法,以便在最短时期中给你解决这个难题。明天饭后,你可到他的寓所里去听消息。你可知道聂大人的住所的地址?”
金禄军点点头,又向旁边的仆人杨安子瞅了一眼。“我已经问过安子,聂大人的地址最是好打听的,我已经知道了。”
景墨应道:“是。你可以明天去。今夜里你尽管安睡,别再自起猜疑才好。”
景墨回到聂小蛮府里的时候,聂小蛮还没有进晚餐。他因为血刀的试验没有效果,心中正感到非常郁闷。小烛留景墨在他的府里吃晚饭,饭后又问景墨经过的情形。景墨就把所见所闻扼要地说了一遍。末了景墨又补充些意见。
景墨说:“聂小蛮,今天你的推测未免差些了。这件事并不像你所估量的这样简单,实际上确有一个人要和金禄军为难。我相信他们中间一定还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那幕后之人也一定非常可怕,金禄军才如此丧胆。不过金禄军既然不肯说明,调查时属实很棘手。”
聂小蛮正在火炉旁边,手里端着茶碗,垂着目光打盹似地听景墨说。景墨说完了,他的头仍不抬起来。隔了一会,小蛮才缓缓地抬起头了来。
小蛮说道:“这样看,这件事例也有些意思。我刚才不是估量错。我觉得那女人的态度有些不自然,所以我怀疑到她的故事的正确性,至少一定层度上很像是出于误会。现在据你观察,事情是属实的。不过当事人既然不肯把真相说明白,或是用谎言搪塞,我们自然也无从下手。你想一个患病的人谎报病状,郎中即使隔靴搔痒地下了药,又怎么能见功效?”
“你觉得金禄军有什么地方说谎不属实吗?”
“是。他说那个要作难他的人,是他的死了的哥哥的仇人,与他本人并没有相干。这明明就是谎话。”
“是啊,我也觉得他这句话靠不住。”
聂小蛮又说:“根据心理的原则,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内疚的缺陷,决不会凭空白馁。《孟子》上引曾子告诉他的弟子子襄的话:‘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所谓理直气壮,就是这个意思。假使姓金的话是属实的,他是代人受过,那么他问心无愧,又不是瘦弱无能,又何致于见影心虚,害怕得这个样子?”
景墨应道:“对,你说得不错。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聂小蛮道:“我们假使能够知道他和那人所以结怨的属实情形,和那怨仇的性质怎么样,那才有线索可寻。若能如此,解决的希望自然也有把握。”
景墨说:“照眼前的情形看,你说的两个问题就不容易处理。你看可还有什么着手的方法?”
聂小蛮不答,重新把茶碗送到嘴唇间去。他喝了几口,疑视着茶碗上的花纹,似乎在研究茶器。
他的神气很宁谧。景墨知道小蛮正在竭力思考,不便打断他的思绪,只索守着静默。一会小蛮又放下了茶碗,微笑说:“景墨,据我估计,这件事像是一件寻常的胁诈案,不见得怎样了不得。”
景墨问道:“喔,你又来了!何以见得?”
“你想那姓董的两次到金禄军家里去,可是没有动作,还去澡堂吓唬过他。那有什么意思?不是只有恐吓一下的作用吗?如果他的目的在图害金禄军的性命,那尽可乘机下手,又何必如此客气,预先打通知他?”
“虽然如此,也许那人另有用意,先吓金禄军一吓,使他心虚神慌,以便容易下手。因为就体格方面说,金禄军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
聂小蛮摇头道:“你的想法太虚幻了,实际上不一定可能。你给予姓董的评价太高了。因为你所假定的姓董的用心很狡猾,而且非有很深很深的心机而办不到。但据你说的这个金禄军像是个粗人,不像会有这样智黔的敌手。另一方面说;他所下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他要行凶报仇,势必求迅速了事,以便脱身逃罪。他这样两次虚名恐吓,岂非太不聪明?万一目的没达到,却给人捉住了,又怎么样呢?”
理论很正确,辩证也很显豁,景墨自然不能再辩。
景墨又道:“照你的话,那姓董的只想诈索,金禄军又为什么如此恐惧?”
聂小蛮道:“这件事在金禄军的心目中,一定自以为是他的仇人要谋害他的性命,因此才神魂不安。”
“你怎么说他‘自以为是’?难道实际上并不如此?”
“这很难说。就现状论,或者这个人并非姓董的本人,却另有人假冒了,借此完成他的恐吓诈钱的目的。”
“但是他对我说过,他和姓董的怨仇,除他自己以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谁又能够利用这个机会?”
“这个算不得数。金禄军也许故意秘密,假说没有别的人知道,防我们从别方面刺探他的隐秘;或是他的秘密实际上早已泄漏,不过他自己还没有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