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血战江阴(一)
朱宏三缓了缓气,说道:“你们既然争功,那好,那就分开,一个师去一个地方,钱勇去江阴,赵国栋去嘉定。”
这两个地方早就被朱宏三挑了出来,他现在实力不行,但是明知道这两个地方要被满清大势屠杀,作为一个汉人实在不能不伸手帮一下。所以挑出这两个抵抗剃头令最激烈的地方,希望能避免历史上惨案发生。
江阴县地处长江岸边,海军的大船可以靠岸支援,所以这地方还算比较好守。所以派了钱勇去。嘉定县城距离长江还有二十多里,只有一条小河连接长江。这地方一定要派一个稳重、沉稳的将领前去,所以朱宏三选的赵国栋。
人选安排完成,朱宏三说道:“你们两个每人带上一团人马,咱们水师大船不多,人太多运不上去。你们去了记住,一定要以保护自己为主要任务。当地官员的命令可以不听,还有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多多杀伤满清八旗。这是咱们成军来第一次与满清八旗对上。都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我倒看看是咱们厉害还是他们厉害?”
钱赵二人都是自信心极度膨胀的人物,躬身说道:“请监国放心,我们三千人一定能破了满清这个神话,让他们看看大明第一强军是哪个?”
朱宏三点点头,对边上站立的新任兵部侍郎佟养甲说道:“佟侍郎,今天李植没来,你去安排他水师护送陆军北上。新造好的几首大船全部派出去,我倒看看满清八旗怎么个满万不可敌?”
这边朱宏三组织北上抗清不提,先说一下南直隶这一个多月来发生的事情。
多铎在五月十五日占领南京,多铎听从钱谦益的建议,老钱说“南人文弱,可一檄而定”。所以整个南直隶因为有中央政府的政令,所以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抵抗,只有杭州为了保护潞王才抵抗了几天。等到多铎大军开到杭州的时候也就开城投降了。
这在当地士大夫心中很正常,你一个国家的首都被攻占了两次,皇帝一死一被抓。在法理上这个王朝已经灭亡了,不如放下心来看看新王朝怎么样?也许比那个刻薄寡恩的明王朝要强也说不定。
放下名族大义不说,满清后来的这几个皇帝也确实比明朝那几个奇葩皇帝要强上不少。这个时候如果满清祭出怀柔政策的话真没永历什么事。但是满清毕竟属于少数民族,当他们将要入关统治比他们多出上百倍的汉人时,那种几百年来被汉人欺压到骨子里的心态漏了出来。
你们汉人不是牛吗?当年把我们老祖宗欺负成什么样?努尔哈赤都要靠给李成梁当干儿子才能活命。现在有机会,一定要杀杀你们汉人的傲气。
这个时候剃头令就成了一种政治手段,满清贵族认为用这种手段可以阉割汉人的自尊心,但是他们没想到事,汉人可能是全世界最奇葩的民族。懦弱无能可能是汉人、贪生怕死也可能是汉人、卖友求荣更可能是汉人,但是除了这些 汉人中也有慷慨赴死的文天祥,还有抵抗外族入侵的岳飞、戚继光,后世还有战死沙场的张自忠将军。
所以当六月初剃头令一发布的时候,多铎根本就是被弄个措手不及。没想到文弱的江南四处烽火,而战火最先烧起来的就是江阴。
在五月十七日,江阴县全城老百姓知道南京已经被攻破,清朝的信使四处传达明朝投降的命令,让周边各府县投降。这时候江阴县令是林之骥,这个家伙是北方人,初来江阴的时候听不懂江南话,闹出很多笑话。县衙的一些小吏私下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林木瓜”。
木瓜同学虽然能力不行但是羞耻心还是有的,听到南京攻破,明王朝彻底亡了的时候,自己就挂印而去。
林木瓜一走江阴老百姓就推举了典史陈明遇出来主持政务。陈明遇这个人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典史,但是很有点能力,在他署理政务的半个多月里很是做了点事情,也为将来积攒了人气。
六月初五,满清新任知县方亨来到江阴。这个方亨来的时候带了五个满洲兵,每个人都剔着那种金钱鼠尾辫,到哪都吱哇乱叫,很能唬人。
陈明遇看到新知县来了,他也不想在做满清这个官,所以和方亨交接完后就辞官回家。到此为止,整个江阴县城还是和平交接,因为所有人都觉着只不过是新换了皇帝,还不是和以前一样?新官来了要收税收粮,农民还要交税,士人还可以做官,和前明没什么变化。
可是到了六月二十七日,知县方亨看到满城的百姓接受了新王朝的统治,他就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剃头令告示。
方亨让县衙里的书吏起草剃头令的告示,刚开始书吏还不知道是什么告示。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句时,书吏愤然投笔于地下,大骂方亨“死了就死了吧,这种混蛋告示老子才不写。”
方亨最后没办法,让人拿下书吏,只有自己来写这个告示。
在方亨贴出告示的第一时间,城里几个士绅就来找过方亨,刚来时这些人还和方亨说的很客气。你看都是汉人,哪能学那帮蛮夷一样剃头呢?
可是这时候方亨小脾气上来,他感觉整个江南已经平定,江阴这地方想要闹事也闹不起来。正因为这种有恃无恐,方亨对这些乡绅破口大骂。“现在已经是新朝了,新朝就要有新气象,你们几个老王八蛋不听从朝廷令旨,不怕杀头吗?”
这几个乡绅也都是当过官的,哪里能受的了这种恶气,也纷纷骂道:“你方亨受的是儒家教育,现在却来做鞑靼人的知县,你自己不感觉羞耻吗?”方亨看他们人多势众,也害怕吃眼前亏,赶紧说好话,暂缓剃头。
这些都是方亨的缓兵之计,闰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为名,召集地方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刚才所差四兵,便为押人剃发之故。”众人道:“发可以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
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江阴百姓抗清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闰六月初五日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其后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军的进攻。同时严查城中奸细,宣布有能检举、抓获奸细的人,赏银五十两。处决了私通清朝的原县令方亨以及众多出卖情报、有投敌企图的奸细,有效的遏制了江阴内部的崩溃。
闰六月二十一,清贝勒、大将博洛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清军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清军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城中严密防御,清兵箭如雨注。
陈明遇当了半辈子不入流的典史,当江阴人把拒剃抗清的领导重任交付他时,他主持了几方面的工作:奖励忠勇之士;处死方亨及其家人,以绝内应;针对清军将领刘良佐的劝降,回复了一封豪气干云的信—如果清政府坚持剃发,“纵百万临城,江阴死守之志已决,断不苟且求生也”。
陈明遇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的长处是厚道,与人为善,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忠恕之人,短处则是缺乏领导才能,尤其是军事领导才能。大敌当前,他想起了另一个人—阎应元。
和陈明遇一样,阎应元也曾任过多年江阴典史。但和陈明遇的敦厚不同,阎应元身上更显出一个将才的能力。在江阴典史任上时,他曾率兵丁抵抗海盗顾三麻子数百只战舰的进攻,使其不敢再犯江阴。江阴人感其再造之恩,把他的肖像供奉于社学中。按理,像阎应元这种立下大功的小吏,朝廷应当大行褒奖,但仅把他升为广东英德县主簿。如此优秀的将才,却沉于典史这种不入流的下僚,而军国大事执掌在一帮颟顸无能的肉食者手中,明朝的灭亡,一点也不奇怪。阎离任后,由陈明遇继任江阴典史之职。
当陈明遇派人找到阎应元时,阎应元爽快地说:“如果你们听我的安排,我就同意。”众人皆表示会唯命是从。于是,阎应元率家丁四十人,在闻讯赶来相助的几千名乡兵的帮助下,杀进孤城江阴。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几十天后将陷入血泊与绝望的孤城。
这两个地方早就被朱宏三挑了出来,他现在实力不行,但是明知道这两个地方要被满清大势屠杀,作为一个汉人实在不能不伸手帮一下。所以挑出这两个抵抗剃头令最激烈的地方,希望能避免历史上惨案发生。
江阴县地处长江岸边,海军的大船可以靠岸支援,所以这地方还算比较好守。所以派了钱勇去。嘉定县城距离长江还有二十多里,只有一条小河连接长江。这地方一定要派一个稳重、沉稳的将领前去,所以朱宏三选的赵国栋。
人选安排完成,朱宏三说道:“你们两个每人带上一团人马,咱们水师大船不多,人太多运不上去。你们去了记住,一定要以保护自己为主要任务。当地官员的命令可以不听,还有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多多杀伤满清八旗。这是咱们成军来第一次与满清八旗对上。都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我倒看看是咱们厉害还是他们厉害?”
钱赵二人都是自信心极度膨胀的人物,躬身说道:“请监国放心,我们三千人一定能破了满清这个神话,让他们看看大明第一强军是哪个?”
朱宏三点点头,对边上站立的新任兵部侍郎佟养甲说道:“佟侍郎,今天李植没来,你去安排他水师护送陆军北上。新造好的几首大船全部派出去,我倒看看满清八旗怎么个满万不可敌?”
这边朱宏三组织北上抗清不提,先说一下南直隶这一个多月来发生的事情。
多铎在五月十五日占领南京,多铎听从钱谦益的建议,老钱说“南人文弱,可一檄而定”。所以整个南直隶因为有中央政府的政令,所以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抵抗,只有杭州为了保护潞王才抵抗了几天。等到多铎大军开到杭州的时候也就开城投降了。
这在当地士大夫心中很正常,你一个国家的首都被攻占了两次,皇帝一死一被抓。在法理上这个王朝已经灭亡了,不如放下心来看看新王朝怎么样?也许比那个刻薄寡恩的明王朝要强也说不定。
放下名族大义不说,满清后来的这几个皇帝也确实比明朝那几个奇葩皇帝要强上不少。这个时候如果满清祭出怀柔政策的话真没永历什么事。但是满清毕竟属于少数民族,当他们将要入关统治比他们多出上百倍的汉人时,那种几百年来被汉人欺压到骨子里的心态漏了出来。
你们汉人不是牛吗?当年把我们老祖宗欺负成什么样?努尔哈赤都要靠给李成梁当干儿子才能活命。现在有机会,一定要杀杀你们汉人的傲气。
这个时候剃头令就成了一种政治手段,满清贵族认为用这种手段可以阉割汉人的自尊心,但是他们没想到事,汉人可能是全世界最奇葩的民族。懦弱无能可能是汉人、贪生怕死也可能是汉人、卖友求荣更可能是汉人,但是除了这些 汉人中也有慷慨赴死的文天祥,还有抵抗外族入侵的岳飞、戚继光,后世还有战死沙场的张自忠将军。
所以当六月初剃头令一发布的时候,多铎根本就是被弄个措手不及。没想到文弱的江南四处烽火,而战火最先烧起来的就是江阴。
在五月十七日,江阴县全城老百姓知道南京已经被攻破,清朝的信使四处传达明朝投降的命令,让周边各府县投降。这时候江阴县令是林之骥,这个家伙是北方人,初来江阴的时候听不懂江南话,闹出很多笑话。县衙的一些小吏私下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林木瓜”。
木瓜同学虽然能力不行但是羞耻心还是有的,听到南京攻破,明王朝彻底亡了的时候,自己就挂印而去。
林木瓜一走江阴老百姓就推举了典史陈明遇出来主持政务。陈明遇这个人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典史,但是很有点能力,在他署理政务的半个多月里很是做了点事情,也为将来积攒了人气。
六月初五,满清新任知县方亨来到江阴。这个方亨来的时候带了五个满洲兵,每个人都剔着那种金钱鼠尾辫,到哪都吱哇乱叫,很能唬人。
陈明遇看到新知县来了,他也不想在做满清这个官,所以和方亨交接完后就辞官回家。到此为止,整个江阴县城还是和平交接,因为所有人都觉着只不过是新换了皇帝,还不是和以前一样?新官来了要收税收粮,农民还要交税,士人还可以做官,和前明没什么变化。
可是到了六月二十七日,知县方亨看到满城的百姓接受了新王朝的统治,他就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剃头令告示。
方亨让县衙里的书吏起草剃头令的告示,刚开始书吏还不知道是什么告示。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句时,书吏愤然投笔于地下,大骂方亨“死了就死了吧,这种混蛋告示老子才不写。”
方亨最后没办法,让人拿下书吏,只有自己来写这个告示。
在方亨贴出告示的第一时间,城里几个士绅就来找过方亨,刚来时这些人还和方亨说的很客气。你看都是汉人,哪能学那帮蛮夷一样剃头呢?
可是这时候方亨小脾气上来,他感觉整个江南已经平定,江阴这地方想要闹事也闹不起来。正因为这种有恃无恐,方亨对这些乡绅破口大骂。“现在已经是新朝了,新朝就要有新气象,你们几个老王八蛋不听从朝廷令旨,不怕杀头吗?”
这几个乡绅也都是当过官的,哪里能受的了这种恶气,也纷纷骂道:“你方亨受的是儒家教育,现在却来做鞑靼人的知县,你自己不感觉羞耻吗?”方亨看他们人多势众,也害怕吃眼前亏,赶紧说好话,暂缓剃头。
这些都是方亨的缓兵之计,闰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为名,召集地方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刚才所差四兵,便为押人剃发之故。”众人道:“发可以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
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江阴百姓抗清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闰六月初五日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其后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军的进攻。同时严查城中奸细,宣布有能检举、抓获奸细的人,赏银五十两。处决了私通清朝的原县令方亨以及众多出卖情报、有投敌企图的奸细,有效的遏制了江阴内部的崩溃。
闰六月二十一,清贝勒、大将博洛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清军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清军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城中严密防御,清兵箭如雨注。
陈明遇当了半辈子不入流的典史,当江阴人把拒剃抗清的领导重任交付他时,他主持了几方面的工作:奖励忠勇之士;处死方亨及其家人,以绝内应;针对清军将领刘良佐的劝降,回复了一封豪气干云的信—如果清政府坚持剃发,“纵百万临城,江阴死守之志已决,断不苟且求生也”。
陈明遇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的长处是厚道,与人为善,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忠恕之人,短处则是缺乏领导才能,尤其是军事领导才能。大敌当前,他想起了另一个人—阎应元。
和陈明遇一样,阎应元也曾任过多年江阴典史。但和陈明遇的敦厚不同,阎应元身上更显出一个将才的能力。在江阴典史任上时,他曾率兵丁抵抗海盗顾三麻子数百只战舰的进攻,使其不敢再犯江阴。江阴人感其再造之恩,把他的肖像供奉于社学中。按理,像阎应元这种立下大功的小吏,朝廷应当大行褒奖,但仅把他升为广东英德县主簿。如此优秀的将才,却沉于典史这种不入流的下僚,而军国大事执掌在一帮颟顸无能的肉食者手中,明朝的灭亡,一点也不奇怪。阎离任后,由陈明遇继任江阴典史之职。
当陈明遇派人找到阎应元时,阎应元爽快地说:“如果你们听我的安排,我就同意。”众人皆表示会唯命是从。于是,阎应元率家丁四十人,在闻讯赶来相助的几千名乡兵的帮助下,杀进孤城江阴。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几十天后将陷入血泊与绝望的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