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 持续削权
  大周虽然占据中原,以天朝自居,实际上版图并没有多大。
  北至幽云,西北至灵州,西至巴州,南到湖南,而荆南以下长江以南皆属唐,靠海还有个吴越,柴宗训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汴梁再也没有遥领的节镇,军心稳定下来又花了半年。
  这一年柴荣的梓宫也终于下葬,庙号太宗文皇帝。
  又是一年春天,柴宗训决定将削节镇进行到底。
  一道道圣旨传至各地方节镇,朝廷将选派官员赴任各地方刺史和转运使,敕令各节镇在官员到任日予以办理交接。
  当然,也不是白让节镇交权,凡交权的柴宗训都给与大量赏赐。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大多数节镇接到圣旨后当即上表谢恩,不过嘛,凡事总有例外。
  “好个黄口小儿。”昭义军节度使,潞州都督李筠接旨大怒:“吾与太祖太宗皆曾同殿为臣,且为他郭氏社稷常年驻守边关,让我北面事小儿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夺我财权与牧民之权。”
  “是可忍孰不可忍,来人,速传吾军令,集结三军,吾要打进汴梁城。看看这江山,姓郭的坐得,我姓李的坐不坐得。”
  李筠军队一动,便被北汉察觉,打探到他欲对大周不利后,北汉当即驰递蜡书,约他一同出兵。
  李筠问讯大喜,当即便要出兵。
  此时在外调拨粮草的李筠长子李守节赶回来劝到:“父帅,潞州一隅,恐不足当大梁,还乞父帅持重,幸勿暴举。”
  正在兴头上的李筠被泼凉水,怒到:“你晓得甚么?若是削去财权与牧民之权,我等便是待宰的羔羊。”
  “父帅便要起兵,师出何名?”
  李筠冷冷到:“这削节镇之事,乃宋王赵匡胤在皇上面前搬弄出来的。”
  “赵匡胤为一己权欲,置我等生死于不顾。将士们早已义愤填膺,亟盼讨逆,我等要‘清君侧,诛匡胤’,就使不成,死亦甘心。”
  李守节见事情无可转圜,仍是劝到:“父帅即欲起兵,亦须预策万全,依儿想来,不如将北汉来书,寄上汴都,皇上见父帅效忠,自然不生疑忌。那时父帅可见机行事,袭他不备。”
  李筠略一思索:“这却是条好计,我就遣你南去,賫递北汉来书,一面窥视朝廷举动。若遇故人,亦可预约内应,事关机密,你当慎行。”
  李守节领了父命,即刻启程前往汴梁。
  到达汴梁之后,一刻也未耽误便朝见柴宗训,并呈上北汉书信。
  柴宗训看着北汉书信及李筠奏章,在心里偷笑。
  这瞒天过海的疑兵之计,一千多年后我就知道啦。
  正史上赵匡胤登基后,欲削弱各地节镇权柄,大多数节镇都表示臣服,唯有潞州都督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二人接召后便起了兵。
  李守节麻痹柴宗训,柴宗训自然也要麻痹他:“朝廷有此忠诚,朕深嘉慰。若天下节镇都似李卿父子这般,朕可高卧无忧矣。”
  李守节忙对到:“皇恩浩荡,臣父子唯有披肝沥胆,方报得万一。”
  柴宗训不住点头:“朕心甚慰,甚慰,李卿现居何职?”
  “回皇上,臣乃父皇麾下押粮官。”
  “以卿之忠义,做一押粮官却也太大材小用,”柴宗训想了想:“你可愿留于汴都,做朕的黄门使?”
  黄门使的职责专一负责传递圣旨,上呈奏章,李守节欲在汴梁探听消息,这个职位再好不过。
  他当即跪拜:“叩谢吾皇天恩。”
  李守节谢恩退去之后,柴宗训当即召来赵匡胤。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浸,赵匡胤已放下了忧伤,只是不再像以前那般江湖气十足。
  “赵卿,当日削节镇之方策乃卿奏请,朕深以为然,依卿之见,朕是否削得太操切了些?”
  赵匡胤忙问到:“皇上,是否有哪个节镇敢于抗旨?”
  柴宗训不答,只反问到:“依卿之见,若有抗旨的节镇,会是哪个?”
  赵匡胤对到:“皇上,事关重大,臣不敢胡乱揣测。”
  “今日殿上并无他人,只是朕与卿闲聊而已,卿但说无妨,朕也好提早准备。”
  赵匡胤思虑一会:“回皇上,若有抗旨,首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重进乃太祖皇帝外甥,太祖皇帝无子,当日重进亦曾觊觎大位,只因太宗皇帝雄才伟略,重进深知不敌,所以一直潜伏。”
  “先皇临终前,特地将李重进由汴梁调任淮南,便是防他有异。”
  “据臣所知,重进至淮南后,多有怨言,且如今皇上登基三年,重进一次也未来朝,此次削节镇,重进若有反意,当趁此时候。”
  好彩征服了赵匡胤,有他在,柴宗训很多事情皆无忧。
  “卿所言甚是,”柴宗训不住点头:“除李重进外,可还有人会抗旨?”
  赵匡胤又想了想:“回皇上,若说还有人反,便是潞州李筠。”
  “潞州与北汉接壤,李筠常年驻守,早与北汉暗通款曲,常年养寇自重,若说第二个抗旨,当属李筠。”
  柴宗训淡淡一笑:“卿可知李筠遣子李守节至汴都递交北汉约他出兵的蜡书?”
  赵匡胤说到:“回皇上,此不过是李筠的把戏,他乃是想告知皇上,北面有大敌,若削他权柄,他随时可投北汉。”
  这一点赵匡胤倒分析错了,所以说带着一千多年的记忆就是好。
  虽然分析错,但柴宗训也可以依着他的分析出兵,不让他有疑心:“赵卿家,虽然做君父的不该怀疑臣子的忠心,然潞州之地实在太过重要。”
  “况如你分析,若李重进与李筠同时抗旨,朕将两面受敌。”
  柴宗训装作深思熟虑的样子:“依朕看来,你可偷偷带五万精兵于潞州附近游离,若李筠一有异动,可随时歼之。”
  “皇上,”赵匡胤说到:“两相比较,李重进之危更甚,臣愿领精兵驻守滁州,随时防备李重进。”
  “李重进势大,”柴宗训说到:“五万兵马恐怕不够,若调动大军,倘李重进察觉,如此正好落他口实。”
  “卿且先游离潞州,至于淮南,朕需得好好参详,找个方策稳一稳李重进,勿使他与李筠同时起兵。”
  且说李筠之子李守节留仕朝中,眼见他父亲虽准备举兵,但汴梁依旧安稳,且他处节镇纷纷上表谢恩。
  李守节越发觉得举兵之事不可为,便偷偷作书一封送往潞州,劝李筠效顺朝廷,勿生异图。
  赵匡胤已率兵向潞州方向进发,临行前柴宗训叮嘱到:“卿此行一定昼伏夜出,切莫露了行迹。万一李筠真的抗旨举兵,以卿千岁之尊,切莫身临险境,有战况,让曹彬,呼延赞,郭进辈服劳即可。”
  曹彬辈皆是柴宗训阅军后亲自提拔起来的中高级将领,柴宗训要开始他的名将培养之旅,只能让他们多经战火。
  才送走赵匡胤,南唐便有使者朝见。
  原来,南唐旧国主李璟薨逝,其子李煜继位,遣使上表,陈述国中变故。
  千古词帝李煜,一直忙于坐稳位子,忽略了他,如今他继位为国主,以后怕是还有些交集。
  以李煜之懦弱,柴宗训在心里盘算,是不是让他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提前来到。
  李煜派遣的使者冯延巳,也是闺怨词大家,有‘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的名句。
  藩属朝见的事情,自有一套礼数。
  柴宗训回赐了诏书,并派使者前往南唐吊祭李璟,恭贺李煜继位。
  柴宗训其实还有心用苏辛的词压一压李煜,不过苏辛的词,可不是十岁不到的小孩子能写出来的,若露了行迹,反倒不美。
  反正机会多得是,等长大了让李煜好好见识一下,豪放兼婉约的词帝该是什么样的。
  朝见完毕,冯延巳掏出一个蜡丸:“启禀皇上,臣有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密书一封,恭请皇上御览。”
  柴宗训有些好奇,李重进怎地密书给了冯延巳?
  太监万华呈上蜡丸,柴宗训打开看了一眼,果然与正史如出一辙,李重进要反。
  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奉书南唐主麾下:重进,周室之懿亲,藩镇之重臣,世受太祖、太宗两朝深恩,时刻警省自身皇恩浩荡,当思图报。
  然今国贼赵匡胤,为一己权欲置重进于死地,重进将举兵入汴。乞大王援助一旅之师,联镳前进,声罪致讨,扫清妖氛。
  若幸得成功,重进当拱手听命,还爵朝廷,少效臣节于万一,宁敢穷兵黩武为哉?惟大王垂谅焉。
  这个狗李重进,居然要与南唐联兵,且事成之后向李煜称臣。
  天上掉下这么大个馅饼,李煜居然都不敢。
  怎么着也得拼一把,不说尽纳周之版图,起码也不向人称臣纳贡啊。
  真要打的话,尚有慕容延钊可以一战,只是这样又空耗了国力。
  且两边用兵,兵力分散非常不利。
  当用先前议定之策,稳住李重进,等赵匡胤回来再说。
  此时有黄门使前来禀报:“启禀皇上,淮南节度使李重进麾下吏员翟守珣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