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改变策略
张飞一听刘备的兵马还没有来到,被徐晃率军堵在了路上,心中着急,就要跟着关羽一起去救援。
但是,在最后时刻,关羽却拒绝了张飞的提议。
见张飞一脸不解的表情,关羽只得耐心解释道:“三弟,大哥被堵在路上,虽然进展较慢。
但是并没有太大的危险。我从这边赶过去前后夹击,定能顺利突破对方的阻击线。
而且,我手中全是骑兵,机动性强,来去自如,及时刘可发现了,也不可能将我困住。
可是你这边就不一样了。你若是出发,带的兵少了,没有什么意义。
带的兵多了呢,粮草辎重众多,行进起来自然受到掣肘,而且还会受到刘可的重点关注。
到时候引来对方的主力拦截,反而陷大哥于更危险的地方了。”
张飞听了,虽然依旧满心不情愿,可是也无奈的认可了关羽的说法。
他继续说道:“那,那我还要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吗?”
关羽沉吟一下,继续说道:“我在来的路上发现,枝江方圆几十里已经全是刘可的大军了。
你若贸然出城,到了野外遇到刘可大军,反而无险可守,更加危险。
倒不如继续守在枝江城内,如今那凌统、典韦受到重击,也不敢继续毫无顾忌的攻打城池了。
等我将大哥接应来之后,再里应外合,定能一举剿灭刘可也!”
这一次,张飞终于被关羽说服了,他语气坚定的说道:“好,二哥,俺就依你之计。
在枝江静候大哥的到来!这一路上,你可要小心啊!”
关羽、张飞两兄弟见面没有多久,便再次分别。
而在另一边,孙权的兵马也终于赶到了,从赵云、张辽的包围中救下了周瑜等人。
周瑜的想法倒是与关羽差不多,没有在援军到来后立刻撤离,反而继续在枝江城内驻守。
一回到城,刚好遇到同样返回的张飞,二人相视一眼,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立即投入到修复城墙的工作中。
再说刘可这边,他也没有想到,刘备竟然与关羽分兵两路前来支援。
一直还以为徐晃在限制着刘备,自己还准备趁机先将孙权的大军解决掉呢。
可是关羽的出现,瞬间改变了刘可的想法。
此时若是继续与孙权决战,到时候刘备赶来,自己必将腹背受敌。
于是,刘可便干脆收拢兵马,在枝江城北重新集结,待对方全都到齐了再一网打尽。
关羽将张飞这边的情况处理完之后,火速的向着西北方向赶去。
他这次为了快速支援枝江,手上全都是骑兵,大军行进不到一个时辰便听到前方传来震天的杀声。
关羽听到声音后,立刻靠了上去,竟发现刘备的兵马正与徐晃交战。
此处是一片连绵的矮坡,距离枝江城还不到二十里,可是刘备却被徐晃堵在此处两天不得行进了。
原来,随着不断的接近枝江方向,刘备进攻的强度虽然在增加。
可是徐晃背后有刘可的主力大军不断的支援,实力提升的反倒更快。
再加上他在这里布下的重重险阻,才终于能够堵住刘备的前进。
其中有两座山坡东面非常平坦,可是正对着刘备所在的西面却异常陡峭。
最关键的是,两山夹在其中的那条路是通往枝江的必经之路。
周围全是崎岖难行的沼泽湿地,根本就没有另一条路。
也正因为此处独特的地理条件,才被徐晃选作堵截刘备的最后一个关口。
他还特意向刘可求援,调集来足足三万大军,将这个关口把手的水泄不通。
此刻,刘备与众人正聚在中军大帐中议事,他的脸色阴郁,非常难看。
“大军已经被徐晃堵了两天,若是今日再不能突破的话,恐怕翼德就危险了。
诸位还有什么妙计,快快拿出来啊!”
刘备说完,众人却全都不发一言,毕竟这两天的时间,该尝试的方法都尝试了。
但是全都不奏效,最后恐怕也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了。
这时,魏延见无人响应,突然出列说道:“王上,末将愿带兵强攻关隘,打通去路!”
如今关羽、张飞这两员大将不在身边,魏延是刘备手中最强的战将了。
见魏延主动请缨,刘备看其他人依旧沉默不语,最后只能接受了他的提议。
“文长,那徐晃战斗力强悍,不容小觑,你此行一定要小心啊!如不能取,速速退回!”
在刘备的关怀下,魏延忍不住心中触动,终于走出帐外。
魏延手持大刀,来到关下叫阵:“徐晃匹夫,可敢出来与我大战一百回合?藏在城墙后面,鬼鬼祟祟,算什么英雄?”
徐晃就站在城头,却根本不理会魏延的叫骂,大手一挥道:“乱箭射走!”
城头上瞬间一阵箭雨,逼的魏延只能无奈的退出射程,口中也忍不住继续大骂起来。
这次,魏延正要在刘备面前表现,岂会轻易退兵,所以没多久再次来到城下叫阵。
一开始徐晃每次都是乱箭射回,时间长了,徐晃也被对方胡搅蛮缠的行径搞烦了。
终于,在魏延再一次来到城下时,徐晃终于打开寨门,带兵冲了出来。
“徐晃,你终于肯出来了!本将还以为你没胆出门呢?”
徐晃闻言同样毫不相让的反击道:“哼哼,本将原想饶你一命,奈何你不识好歹,屡屡来犯。
既然这样,那就不要走了!”
说着,徐晃拿起战斧,便冲向魏延。
魏延虽未与徐晃正面交战,但是对他的名气还是颇有耳闻的,所以手上也不敢轻敌。
于是,使出浑身的实力,与徐晃交战在了一起。
双方武器不断撞击,发出刺耳的声响,一时间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谁都奈何不到谁。
魏延与徐晃一口气战斗了三十个回合,这才分开暂歇。
这一次,他看向对方的眼神中也没有了一开始的轻蔑,转而变成了凝重。
徐晃歇了片刻,正要再战,忽听身后传来一阵骚动。
但是,在最后时刻,关羽却拒绝了张飞的提议。
见张飞一脸不解的表情,关羽只得耐心解释道:“三弟,大哥被堵在路上,虽然进展较慢。
但是并没有太大的危险。我从这边赶过去前后夹击,定能顺利突破对方的阻击线。
而且,我手中全是骑兵,机动性强,来去自如,及时刘可发现了,也不可能将我困住。
可是你这边就不一样了。你若是出发,带的兵少了,没有什么意义。
带的兵多了呢,粮草辎重众多,行进起来自然受到掣肘,而且还会受到刘可的重点关注。
到时候引来对方的主力拦截,反而陷大哥于更危险的地方了。”
张飞听了,虽然依旧满心不情愿,可是也无奈的认可了关羽的说法。
他继续说道:“那,那我还要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吗?”
关羽沉吟一下,继续说道:“我在来的路上发现,枝江方圆几十里已经全是刘可的大军了。
你若贸然出城,到了野外遇到刘可大军,反而无险可守,更加危险。
倒不如继续守在枝江城内,如今那凌统、典韦受到重击,也不敢继续毫无顾忌的攻打城池了。
等我将大哥接应来之后,再里应外合,定能一举剿灭刘可也!”
这一次,张飞终于被关羽说服了,他语气坚定的说道:“好,二哥,俺就依你之计。
在枝江静候大哥的到来!这一路上,你可要小心啊!”
关羽、张飞两兄弟见面没有多久,便再次分别。
而在另一边,孙权的兵马也终于赶到了,从赵云、张辽的包围中救下了周瑜等人。
周瑜的想法倒是与关羽差不多,没有在援军到来后立刻撤离,反而继续在枝江城内驻守。
一回到城,刚好遇到同样返回的张飞,二人相视一眼,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立即投入到修复城墙的工作中。
再说刘可这边,他也没有想到,刘备竟然与关羽分兵两路前来支援。
一直还以为徐晃在限制着刘备,自己还准备趁机先将孙权的大军解决掉呢。
可是关羽的出现,瞬间改变了刘可的想法。
此时若是继续与孙权决战,到时候刘备赶来,自己必将腹背受敌。
于是,刘可便干脆收拢兵马,在枝江城北重新集结,待对方全都到齐了再一网打尽。
关羽将张飞这边的情况处理完之后,火速的向着西北方向赶去。
他这次为了快速支援枝江,手上全都是骑兵,大军行进不到一个时辰便听到前方传来震天的杀声。
关羽听到声音后,立刻靠了上去,竟发现刘备的兵马正与徐晃交战。
此处是一片连绵的矮坡,距离枝江城还不到二十里,可是刘备却被徐晃堵在此处两天不得行进了。
原来,随着不断的接近枝江方向,刘备进攻的强度虽然在增加。
可是徐晃背后有刘可的主力大军不断的支援,实力提升的反倒更快。
再加上他在这里布下的重重险阻,才终于能够堵住刘备的前进。
其中有两座山坡东面非常平坦,可是正对着刘备所在的西面却异常陡峭。
最关键的是,两山夹在其中的那条路是通往枝江的必经之路。
周围全是崎岖难行的沼泽湿地,根本就没有另一条路。
也正因为此处独特的地理条件,才被徐晃选作堵截刘备的最后一个关口。
他还特意向刘可求援,调集来足足三万大军,将这个关口把手的水泄不通。
此刻,刘备与众人正聚在中军大帐中议事,他的脸色阴郁,非常难看。
“大军已经被徐晃堵了两天,若是今日再不能突破的话,恐怕翼德就危险了。
诸位还有什么妙计,快快拿出来啊!”
刘备说完,众人却全都不发一言,毕竟这两天的时间,该尝试的方法都尝试了。
但是全都不奏效,最后恐怕也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了。
这时,魏延见无人响应,突然出列说道:“王上,末将愿带兵强攻关隘,打通去路!”
如今关羽、张飞这两员大将不在身边,魏延是刘备手中最强的战将了。
见魏延主动请缨,刘备看其他人依旧沉默不语,最后只能接受了他的提议。
“文长,那徐晃战斗力强悍,不容小觑,你此行一定要小心啊!如不能取,速速退回!”
在刘备的关怀下,魏延忍不住心中触动,终于走出帐外。
魏延手持大刀,来到关下叫阵:“徐晃匹夫,可敢出来与我大战一百回合?藏在城墙后面,鬼鬼祟祟,算什么英雄?”
徐晃就站在城头,却根本不理会魏延的叫骂,大手一挥道:“乱箭射走!”
城头上瞬间一阵箭雨,逼的魏延只能无奈的退出射程,口中也忍不住继续大骂起来。
这次,魏延正要在刘备面前表现,岂会轻易退兵,所以没多久再次来到城下叫阵。
一开始徐晃每次都是乱箭射回,时间长了,徐晃也被对方胡搅蛮缠的行径搞烦了。
终于,在魏延再一次来到城下时,徐晃终于打开寨门,带兵冲了出来。
“徐晃,你终于肯出来了!本将还以为你没胆出门呢?”
徐晃闻言同样毫不相让的反击道:“哼哼,本将原想饶你一命,奈何你不识好歹,屡屡来犯。
既然这样,那就不要走了!”
说着,徐晃拿起战斧,便冲向魏延。
魏延虽未与徐晃正面交战,但是对他的名气还是颇有耳闻的,所以手上也不敢轻敌。
于是,使出浑身的实力,与徐晃交战在了一起。
双方武器不断撞击,发出刺耳的声响,一时间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谁都奈何不到谁。
魏延与徐晃一口气战斗了三十个回合,这才分开暂歇。
这一次,他看向对方的眼神中也没有了一开始的轻蔑,转而变成了凝重。
徐晃歇了片刻,正要再战,忽听身后传来一阵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