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49
可是这样的东西如果放在矿山、码头、货仓……这可以节省多少人力和畜力!
任掌柜一面想,一面自顾自眉飞色舞,表情夸张。他可不知道,贾放可是将任掌柜的表情全都一一看在眼里的。
贾放当然知道轨道可能会给这个时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他也完全无意打扰任掌柜的浮想联翩——但是他打算先请这些高手匠人们满足他在大观园中的需要。
他需要总长两百丈的铜轨,数对青铜铸就的车轮,可以随意拆装的那种——他并不是想在大观园里安装观光小火车,目前贾放的野心还只局限于:加强大观园内部的货物运输能力,如果真有什么货物送抵稻香村,这些货物需要尽量在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运出大观园。
于是,贾放豪放地下了订单。
任掌柜也很豪气地应了:百工坊若是连这个都答应不下来,就别想着以后了。
*
贾放通过稻香村里的“缩地鞭”,再次来到桃源村。
这回他一抵达,就发现村民们正喊着号子,将一株又一株的带皮杉木从河道中拖上来。这种杉木大概有海碗的碗口粗细,笔直笔直,每一株都有个三四丈长。
看起来,桃源村新拓宽河道的这条“青坊河”,成了运输这种木材的良好途径。
“这又是要做什么?”贾放问正在现场指挥村民们劳动的老村长。
老村长热情地回答贾放:“这种树叫做铁衫,树芯处木制坚硬,几乎与精钢不相上下。大伙儿从上游的村子那里采买了一些,正好可以用来做运货的轨道。”
说着,老村长还给贾放比划:“削成这么粗,这么宽,铺在平地上,回头车辆就在这轨道上行走,比在平地上走省劲,省好多劲!”
贾放:……
我在做什么,您怎么也能知道,不止有样学样,还懂得因地制宜?
他使劲儿旁敲侧击,想知道老村长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如果这回老村长还说是贾放说的,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跳出来反驳——这绝对不是我说的。
谁知老村长说,是一个从村子里路过的货郎提起了这个法子。正好上游有人伐了这铁杉,老村长就自己拍板,开始行动了。
贾放面上不显,可是心里的震惊并不亚于他第一次发现这座桃源村的时候——这真的是,镜像世界吗?
他打算看看村民们到底是怎样自己把这铁杉制成木轨的,谁知老村长这时终于露了怯:“三爷,三爷您指点我们一下啊!”
“那货郎只是提了个法子,具体怎么做……我们不会呀!”
第34章
且不论大观园和桃源村是不是真的镜像世界,在修建“轨道”这件事上,桃源村的进度还真不比大观园里慢多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村民们在村中拉开架势,将通过水路运输送来的铁杉晾晒、去皮、修整、刨成粗细一致的“轨道”。贾放则带着另外一群村民选址、测量、堆地基、铺木轨……忙得不亦乐乎。
令贾放没想到的是,用铁杉修建轨道,相比起京中用青铜铸造铜轨,另有一番好处:铁杉质地坚硬,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韧性,用铁杉制作的木轨,很容易适合各种地表地貌,而且容易拆卸,如果其中一段坏掉,修修补补很快就能继续用,比修理铜轨要方便许多。
坏处自然是木轨没有铜轨持久。按照桃源村每年夏秋季会经历雨季来算,用铁杉建造的轨道,恐怕每年需要更换一次——但饶是如此,计算下来的成本也远远不及同等长度的铜轨。
除了铁杉制作的木轨以外,桃源村还需要配适适合在木轨上行驶的运输车辆。村里原有的木车轮这时被证明强度不够,在木轨上行驶,没多远便磨损了。于是贾放从大观园里带来了事先打好的铜皮,将铜皮蒙在木车轮上使用,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车轮的损耗率。
这天贾放和老村长站在贤良祠附近,一面闲聊,一面观看村中初见规模的木轨道。
这些木轨连接着刚刚加宽的河道、桃源村,和坐落在桃源村外侧的贤良祠。新修的木轨穿村而过,一群村里的半大孩子偷了大人的车驾出来,你拉我,我拉你,沿着轨道玩耍。
“陶老丈,我近日晚间都在这贤良祠中忙着……读书,不希望旁人打扰。若是有人问起,还要烦请您代为向大伙儿解释。”
村长姓陶,这是贾放发现桃源村之后两三日才听说的。村里一千余口,以陶、李、赵、朱四姓居多。村中时有与外村通婚的,但是近十四年来,还没有外姓新户迁入。
陶村长赶紧说:“不敢,不敢!”
村长回答的时候,贾放盯着对方的双眼,想看清楚对方的反应——他知道自己在桃源村里的活动轨迹是反常的。最近这些日子里,他都是早晚住在贾府,白天的时候在桃源村,每天两头跑。
像贾放这样,说是在桃源村暂住,却每天早晚都独自“待在”贤良祠里,不与人见面——久而久之,真的没人起疑吗?
陶村长的反应却很了然:“三爷是贵人,自然比不得我们这些只晓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庄稼汉。再说了,近来您每晚在贤良祠后面的小屋子里挑灯苦读,那灯光骗不得人,村里人人都是瞧得见的。”
“三爷别单只顾念我们,三爷更要顾念自己的身子骨才是。”老村长话说得很诚恳。
原来如此!
任掌柜一面想,一面自顾自眉飞色舞,表情夸张。他可不知道,贾放可是将任掌柜的表情全都一一看在眼里的。
贾放当然知道轨道可能会给这个时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他也完全无意打扰任掌柜的浮想联翩——但是他打算先请这些高手匠人们满足他在大观园中的需要。
他需要总长两百丈的铜轨,数对青铜铸就的车轮,可以随意拆装的那种——他并不是想在大观园里安装观光小火车,目前贾放的野心还只局限于:加强大观园内部的货物运输能力,如果真有什么货物送抵稻香村,这些货物需要尽量在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运出大观园。
于是,贾放豪放地下了订单。
任掌柜也很豪气地应了:百工坊若是连这个都答应不下来,就别想着以后了。
*
贾放通过稻香村里的“缩地鞭”,再次来到桃源村。
这回他一抵达,就发现村民们正喊着号子,将一株又一株的带皮杉木从河道中拖上来。这种杉木大概有海碗的碗口粗细,笔直笔直,每一株都有个三四丈长。
看起来,桃源村新拓宽河道的这条“青坊河”,成了运输这种木材的良好途径。
“这又是要做什么?”贾放问正在现场指挥村民们劳动的老村长。
老村长热情地回答贾放:“这种树叫做铁衫,树芯处木制坚硬,几乎与精钢不相上下。大伙儿从上游的村子那里采买了一些,正好可以用来做运货的轨道。”
说着,老村长还给贾放比划:“削成这么粗,这么宽,铺在平地上,回头车辆就在这轨道上行走,比在平地上走省劲,省好多劲!”
贾放:……
我在做什么,您怎么也能知道,不止有样学样,还懂得因地制宜?
他使劲儿旁敲侧击,想知道老村长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如果这回老村长还说是贾放说的,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跳出来反驳——这绝对不是我说的。
谁知老村长说,是一个从村子里路过的货郎提起了这个法子。正好上游有人伐了这铁杉,老村长就自己拍板,开始行动了。
贾放面上不显,可是心里的震惊并不亚于他第一次发现这座桃源村的时候——这真的是,镜像世界吗?
他打算看看村民们到底是怎样自己把这铁杉制成木轨的,谁知老村长这时终于露了怯:“三爷,三爷您指点我们一下啊!”
“那货郎只是提了个法子,具体怎么做……我们不会呀!”
第34章
且不论大观园和桃源村是不是真的镜像世界,在修建“轨道”这件事上,桃源村的进度还真不比大观园里慢多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村民们在村中拉开架势,将通过水路运输送来的铁杉晾晒、去皮、修整、刨成粗细一致的“轨道”。贾放则带着另外一群村民选址、测量、堆地基、铺木轨……忙得不亦乐乎。
令贾放没想到的是,用铁杉修建轨道,相比起京中用青铜铸造铜轨,另有一番好处:铁杉质地坚硬,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韧性,用铁杉制作的木轨,很容易适合各种地表地貌,而且容易拆卸,如果其中一段坏掉,修修补补很快就能继续用,比修理铜轨要方便许多。
坏处自然是木轨没有铜轨持久。按照桃源村每年夏秋季会经历雨季来算,用铁杉建造的轨道,恐怕每年需要更换一次——但饶是如此,计算下来的成本也远远不及同等长度的铜轨。
除了铁杉制作的木轨以外,桃源村还需要配适适合在木轨上行驶的运输车辆。村里原有的木车轮这时被证明强度不够,在木轨上行驶,没多远便磨损了。于是贾放从大观园里带来了事先打好的铜皮,将铜皮蒙在木车轮上使用,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车轮的损耗率。
这天贾放和老村长站在贤良祠附近,一面闲聊,一面观看村中初见规模的木轨道。
这些木轨连接着刚刚加宽的河道、桃源村,和坐落在桃源村外侧的贤良祠。新修的木轨穿村而过,一群村里的半大孩子偷了大人的车驾出来,你拉我,我拉你,沿着轨道玩耍。
“陶老丈,我近日晚间都在这贤良祠中忙着……读书,不希望旁人打扰。若是有人问起,还要烦请您代为向大伙儿解释。”
村长姓陶,这是贾放发现桃源村之后两三日才听说的。村里一千余口,以陶、李、赵、朱四姓居多。村中时有与外村通婚的,但是近十四年来,还没有外姓新户迁入。
陶村长赶紧说:“不敢,不敢!”
村长回答的时候,贾放盯着对方的双眼,想看清楚对方的反应——他知道自己在桃源村里的活动轨迹是反常的。最近这些日子里,他都是早晚住在贾府,白天的时候在桃源村,每天两头跑。
像贾放这样,说是在桃源村暂住,却每天早晚都独自“待在”贤良祠里,不与人见面——久而久之,真的没人起疑吗?
陶村长的反应却很了然:“三爷是贵人,自然比不得我们这些只晓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庄稼汉。再说了,近来您每晚在贤良祠后面的小屋子里挑灯苦读,那灯光骗不得人,村里人人都是瞧得见的。”
“三爷别单只顾念我们,三爷更要顾念自己的身子骨才是。”老村长话说得很诚恳。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