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雪上加霜?(两章合一)(第二更与
  第383章雪上加霜?(两章合一)(第二更与第三更)
  当孙钱一站出来的时候,众人将目光集中于他身上。
  只听得他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问道:“喔?是何本?”
  这个时候孙钱出来凑什么热闹
  “关于户籍改革之本要奏!”
  当孙钱话一出,众人哗然。
  人们已经知道了怎么一回事。孙钱与李承乾是联合一起的,因为当李承乾说出户籍的时候,孙钱直接有本要奏,他两人明显是经过准备的。
  长孙皇后轻声对着李世民道:“陛下,高明做事总是这么有准备,这一次怕是要对世家下手了!”
  “户籍有何可改?”
  李世民小声回应。
  “且看看便知!”
  “也好,且看看!”
  李世民道:“孙钱,你来说说看,将如何改?”
  “陛下,这是太子殿下与臣起草之草案,还请陛下先看一下,由臣再来道起如何?”
  “来人,呈上!”
  李世民好奇,这里面会是怎么样的存在?
  那一份草案,大概有近五十张纸,每一张纸都是用钢笔所书写,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字。
  李世民取来,慢慢的看着。
  长孙皇后亦上去一看,上面的字体隽永,是李承乾所书写字体,两人一看便知,同时看向李承乾眼光有些变化,这孩子,真会做人,让孙钱呈上,借大臣之手着手改革,名正言顺,毕竟太子可没参本的权利。
  此时朝堂上面的大臣们的表情不一,有些欣喜,有些而是忧虑,有些还四下打量。
  他们的心情完全不一样。
  一会之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时不时的点头称好。
  在下面的群臣们表情变得更加精彩。
  特别是有几人,像是李孝常、长孙安业还有王珪为代表的王家官员,以及其他四姓的官员们。
  “孙钱,你这奏折十分之妙啊!看样子有高明加持果然是不一样啊!不过,有些地方恐怕会有阻碍!”
  从李世民的表情上看来,他十分满意这一份草案。
  可是众大臣们还不知道,这草案是什么。
  果然,李孝常有些忍不住了,他道:“陛下,这草案的内容是何?何不拿出来与我们一同学习?到时候一起讨论,那阻碍恐怕也会没有!”
  “好!没错,便是如此!”
  “陛下,臣已经准备好了十份草案,可以让大臣们每十人看一篇,如此快些。”
  孙钱却是道。
  “非常不错,你做得很好!”
  李世民边说,眼睛边看着李承乾,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李承乾指使做的。
  孙钱立即让人将另十分份草案分出。
  让大臣们观看,过了好一会之后。
  而李承乾则是在一边静静的站着,这一切都是他做的,他才是幕后的大佬。
  他在等着众大臣的反驳,一会之后,就要他来出手。
  因为一个孙钱恐怕不够,当然还有房玄龄等人。
  等大臣们都看了之后。
  孙钱开始说道:“本草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一些贱民之地位,让他们得以得到一个主户,而非依附于主家!让所有人都得以自由!还有……百姓亦不再有良贱之分,通通恢复了自由人。摒弃了“良民”与“贱民”制度后,取而代之的是“坊郭户”与‘乡村户’”
  孙钱长篇大论,可谓是将那草案里的内容背十分详细。他挑出重点的来讲,也让人十分理解。
  唐代户籍制度跟秦汉时期的最大差异在于有了“编户”与“非编户”之分,但这与现代“农业”与“非农业”的户籍概念完全不同:“编户”即“良民”,自由民;
  “非编户”则为“贱民”,如工匠、乐师、杂役、奴婢等。贱民没有资格单独立户,只能和主家合用一个户贴——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户口本。
  “奴婢贱人,类同畜产”,且此制度以世袭的方式沿承下来,一朝生在贱户家,永世不得翻身攀高枝。唐代的户籍制度,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划分到极致。
  所以,李承乾要将这种极致改掉,取掉“良民”与“贱民”制度后,取而代之的是“坊郭户”与“乡村户”,也就是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划分,同时又根据土地占有情况的多少,划分“主户”与“客户”。“坊郭户”和“乡村户”的区分,并非始于宋朝,至迟在秦汉时,已有所谓“市籍”。
  这么一来,直接引起了一半的大臣们反对。
  首先是李孝常,他道:“我大唐户籍,古来有之,且能维持社会稳定,为何要改?所以,臣反对更改!”
  这时李承乾却是道:
  “社会稳定?世家绝大多数的资源,许多人的地位低下,而本王要对大唐农业进行扩产,单目前的良民而言,远远不够,得有更多的人投入其中,这是其一,第二,我教育需要人,需要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若仅改良民,当如何?他们一边种田一般读书吗?那本王的第一做了有何意义?”
  士族不是不允许提升工匠地位的,工匠是贱籍,其后代也都是贱籍!李承乾要改变的就是这里,将人们提至相对平等。
  他的话一出,让得李孝常是回应不上,毕这属于大是大非的事,这是大唐的未来,是李承乾扣下了一顶巨大的帽子,让他掀不开。
  可是,却依然还有人表示道。
  “现有的户籍,可以对百姓进行人身控制,让他们固定于一处土地之上,为什么要改呢?”
  说此话者便是王珪,他也出来反对道。
  他代表的是王家的利益集团。
  还有其他四张的代表人物也出来表示:我们等也是支持王珪的观点,若是如此改革,只怕会让人口流失严重!不利于税赋也!
  李承乾却说道!“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是限制人口流动和自由迁移,那便是不利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
  众臣是吵得很,说白了,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想改革。
  同时,支持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特别是房玄龄先是道:“陛下,良贱之分不仅是百姓身上的枷锁,也束缚着大唐的发展,一旦打破,遭致的反对固然是猛烈的,但大唐而言则是百利无一害。”
  李世民一听,眉头一皱。
  “区区世家门阀,朕何惧之有?天下还是我李氏之天下,他们世家能做什么?”
  这明显激怒了李世民,触及了他的软肋,他不像李承乾那样,可以肆无忌惮的改革,但也憋屈了许久。所以才有这些话。
  杜如晦说道:“陛下英明!如是这样的话,那当是万民欢呼!”
  李靖、魏征也加入了讨论之中,他们明显的支持态度。
  而程咬金亦道:“虽然老程不懂这些什么的,但老程我支持太子殿下的改革,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话一出,让人汗颜,这明显是成语乱用!
  “臣反对更改!若是改之,恐怕会让大唐陷入一阵混乱之中,我大唐已无太多人手了,这不明摆着雪上加霜吗?”
  众人一见此人正是宋国公萧瑀。
  萧瑀字时文,南兰陵人,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如此一来,支持反对各半。
  而李承乾敢提出这个改革方案,就已经做好了辩论的准备。
  他道:“我以为,可以从长安开始实行,正好我大唐学府正处于长安!若是能起到作用,那到明年年初可推行,至于科举照常进行。”
  他提出此方案正好应对了萧瑀的质疑。
  萧瑀竟然耍赖道:“反正臣反对!”
  不为别的,因为房玄龄等人赞成,他就要反对,说什么也要对着干。
  这话一出,让李孝常等人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但是李承乾却直接略过萧瑀的反对,毕竟这皇帝还是李世民,他萧瑀算老几?
  自己有五大国公的支援,还有户部尚书等人,论份量,肯定比之而过。
  他们有谁?
  除了宋国公萧瑀之外,还有谁?
  没有人能比得过他的阵容。
  况且刚才还有李世民的骂。
  接下来李世民百分九十以上会同意此草案。
  取消良贱之分的好处十分之多,李世民不是傻子,他自然可以看到。
  这不仅是对工匠、商人以及奴仆是一个大好处,对于打压士族也是一个利器。
  你说你是士族,有什么证据?你高人一等?你有什么证据?
  当大唐律法规定大家都是自由民,拥有一样的户口的时候,那么都是平等的,怎么就你高人一等了?
  而官员的权利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他们的权利是由他们所担任的官职决定的。
  若是户籍一改下去,那么什么工匠、商人、手艺人等只不过是一咱职业罢了,而不是一种户籍。
  “陛下,您觉得呢?”
  李承乾直接将话题终结,直接问了李世民。
  那么众臣将目光汇聚于李世民身上。
  “观音婢,你觉得如何?”
  长孙皇后道:“至于大唐长远而言,妾身觉得孙钱的提案十分不错。可以执行!”
  长孙皇后就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她的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此话一出,大臣们有喜有忧,至于当户籍改革下去,是否会带来带来的腥风血雨,李承乾可不在乎,所有阻碍大唐进步的人都要灭亡。
  长孙皇后的话一出,李世民来了精神。
  “好!朕决定,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魏征……”
  他一连叫了近半的大臣。
  “臣在!”
  “朕限你们于明天天明之前,由孙钱带头,将这份草案再次修正,修到适合我大唐发展之策!但主要思想不可变,一切以此草案为范本!懂?”
  李承乾提出的中心思想,李世民一点都不想变。因为变了就没有改革的意味。
  众臣应道:“是!”
  此时李承乾却出来说道:“陛下,儿臣请求参与其中!”
  说什么自己也要领这个头,不能让这些人将自己的东西改坏了,虽然他只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写好的草案,但这些全是由才子能力所造。
  这些人能改成啥样?无非就是加一些细则上去。
  无论怎么样,他都要参与才是。
  长孙皇后在一边道:“陛下,此是正好让太子殿下可以有经验,可行!”
  李孝常却是阻止道:“不可,太子殿下,正处于长身体,不可太过劳累!”
  长孙安业也道:“是啊,太子殿下最近辛苦得很,不能再劳累了!”
  还有萧瑀等人竟然也主动的关心起李承乾来。
  不料李承乾却怼道:“多谢你们劳心,这事,不用一天,最迟下午便可以造好!”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于劳累一说。
  可却是落下了一个自大的形象。
  李孝常纠正道:“太子殿下,修改这户籍一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得反复论证才是。”
  “李尚书不信?”
  李承乾如是道。
  何止于李孝常不信,这里的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不怎么相信李承乾说的话。
  长孙安业道:“此事不能儿戏!”
  “那本王改给你们看!”
  对于众人的看不起,李承乾表现得十分淡定。
  “太子殿下,这还是让臣等来做吧!”
  房玄龄说道。
  “不必了邢国公,你们还有事要忙,此事便由本王来处理!”
  随后又道:“陛下,是否……”
  李世民不等李承乾说话,直接道:“准!”
  如果能快些结果,当然是最好了。
  “是!陛下!”
  随后李承乾便喝道:“来人,准备一百张纸!”
  说完,便有人取了一百张纸出来,而李承乾则是拿出了准备好的钢笔,正要开始写时。
  却被李孝常制止。
  “太子殿下不用看这章程?”
  “本王早已经倒背如流,为何还要一条一条的对照?且看本王书写完整与你们看看!”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什么?倒背如流?那基本是过目不忘了。
  更有甚者还要当场写出,那已经又是震惊了众人。
  有人就想看看李承乾到时候要怎么写。
  便是一副瞧不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