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8岁 第24节
当着这位刘科长的面,张林青表现出迟疑的神色,一幅不太好办的样子。
张林青想抓住这次机会,又不想让刘科长觉得事情太容易办。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位刘科长也不止找了他一个,只是其他人都婉言拒绝了他,不得以才来找自己。
张林青呢也想卖个人情给这位刘科长,也许自己回县城遇到什么麻烦的事,还能找他帮忙,刘科长在县城的关系肯定比他广。
所以他不拒绝,但也不立即答应,最起码他自己需要去确认一下。
张林青安排好那位刘科长,趁着午休时间找了个公共电话亭往杨厂长家挂了电话说了来由;杨厂长一口答应只让他过来。跟杨厂长约好晚上10点到他们厂取货(供货紧张都是需要下手去抢的)。
拿到手表后,张林青全部转手都卖给了刘科长,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自己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怕他丢了采购科长的工作,这才花钱托人帮忙的。
刘科长也知道张林青是真心实意帮忙的,看中他的人品,两人还结拜异性兄弟,说是以后回县城只要有麻烦只管找他。货银两清;送走了这位刘科长,张林青给杨厂长送去了500块钱的提成。
这次梅花表的事情,这个刘科长尝到甜头又来找了张林青两次,不过他都拒绝了。
他倒是帮刘科长,批发了好多深市那边的电子表,这也让张林青小赚了一笔,这位刘科长自己找到门路了,渐渐刘科长再也没来找过他了。不过两人还是保持联系畅通。
元宵节当天,张老爹风程仆仆的带着月美返城了;张老爹看到张林青倒是一脸的心虚;张林青刚开始有点纳闷,后来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只当做没看见,估计老爹肯定被老妈说动了,背着他答应了什么无理要求。
谁答应了谁去办,张林青可不想惯着老爹这个好面子耳朵根软的坏毛病,反正老爹一天没挑明,他就装傻,就算老爹挑明了,他也有办法拒绝。
晚上一家人吃了汤圆,饭桌上张老爹直言老大娶了个搅家精回来;老大又是个大草包;这两口子的德行,张林青上辈子早就领教过了,没接老爹的话头。
晚上张林青带着老婆和小妹出门去了城隍庙看灯去了。
到城隍庙时候,抬头望去人声鼎沸,四处张灯结彩;街道上的人是接踵摩肩,远远望去人头攒动。
城隍庙的店家有许多卖花灯的,将黑夜照的灯火辉煌,在城隍庙中心位置那是载歌载舞,盛况空前。张林青三人也畅游在这灯火辉煌中。
沿途看到有卖糖葫芦、龙须糖等小吃,张林青都会一一买来给老婆和小妹吃;这两人从逛街嘴巴就没停过,像个小老鼠似的。
方美琴和月美那里见过如此光景,一路上都是仰起脖子东张西望,满眼好奇之色,有时候连手上的龙须糖都忘了吃了。
张老爹他们要过了正月十八才开工,张林青让老爹正月十六送小妹到学校报到。
等他从学校回来后,又拿出体检单让老爹直接到医院做个检查,他已经跟医生提前联系好了。
正月十八这天张林青休息,陪老婆把片区的水表都抄好后,骑车带着老婆在片区收水费,顺便打听那边有门面房买卖的。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打听淮海路上的门面房的买卖情况。工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打听到;当即带着老婆一起去找到卖家;
卖家因为全家要移民去香江,以后没什么事都不打算回来了,所以想把魔都的房产处理;只留一套住宅,以方便今后回国祭奠父母。
正好淮海路上有2间门面,一间30平米左右;不过不在中心位置,也在淮海路,不过稍微偏一点;卖主带着张林青夫妇去看了门面房。
房主开价也挺高的,两间要1万块;这要放后世,肯定不贵,张林青估计钱还得掏的飞快,就怕被人买去。
但是现在的话,哪怕他为人一直是爽快行事,看上了这个房子,但他也觉得这个价格贵了,要是这两间房离中心位置很近的话,1万块还是挺值的;现在这个位置不值在这个年代肯定不值这个价。
他很直接的还到他心目中的价格,同意就交易,不同意就算了。买不到再找其他房子,他很干脆,不想磨磨唧唧。卖家直言要回去跟家人商量,需要商谈。
八十年代年初期,魔都有钱的人也不少;但是置办房产的人却不多;大多数人家没有意识。
那个时候魔都好多人家因为工作调动;交通不方便等等因素,比如江西搬到江东;江东搬到江西;大家都是登报后自行等同交换房子。
那个年代一是:大家工薪阶层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老少少吃吃喝喝哪方面都需要花钱,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买房,二是:大多数双职工家庭都是等单位分房;三是: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压根就没有买房的想法和念头,你说多纯朴。
不过后来改革之风刮到魔都后,魔都到处都是处于兴兴向荣,到处都在建设。后来房价更是蹭蹭往上涨。98年金融危机时,房价倒是滞涨了一段时间,2000年后大家才意识到魔都的房子重要性,都开始买房炒房了,当然那是后话了。
张林青在这个时间段买房怎么都算是炒古董中的捡漏了,店主急于移民;再加之实在是买的人少看的人也不多;最后以八千块的价格卖给了张林青;办好过户后,算是掏空了张林青家底了。
这个钱对张林青来说花得值;店面到手后,和原来的租客重新签了协议,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他现在重点放在工作和学习上了。
张林青的工作顺风顺水,学习也是进展很快。他每天晚上和方美琴两人会在温故当天学习的只知识后,再自学初三的课本内容;已准备参加7月份的中专考试。
他想过了,两辈子了他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了;学习方面他是不如方美琴了,对自己要求也不高;高中呢,是不方便。
还不如直接考个中专,学法律专业。中专毕业后再读个函授拿个法律专业的大专毕业证就行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方美琴说了下,没想到方美琴不但赞同他的意思,自己也打算和他一样,不过她自己想学会计专业。
张林青怕方美琴担心学费问题而不想上高中上大学;而方美琴则认为自己已经是结婚的人了,再像学生一样读全日制;感觉会非常尴尬。
再说了,自己如果以后有孩子了呢,难道还挺住肚子去上课?想想都觉得有点丢人,不太现实了。
这么一说,到也说得通。张林青就没再反对。
时间如流水,夫妻二人考试考上了中专了,读的是成人班,还是读夜校只有这样才能学业和家庭两相顾。
因为是暑假,月美回乡下去了;夫妻两中专要到9月才开课。这天正好又是周末不用上班,白天天气炎热;夫妻两就没出去,在家看书;打算等到晚上再去摆地摊。
张林青因为一直没有收到小弟的来信,比较担心;想乘着自己调休的时间去南方找找。
拿着以前小弟留下的地址,一路找过去。结果当然是让人失望的,房东说,早就搬走了。好像无意听说他们准备偷渡去香港,赚港元去。
张林青一听偷渡,头都大了;上辈子信息大爆炸,到处都是偷渡客被抓被淹死的消息;现在也不知道消息是否正确;毫无头绪,回去后瞒着老头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筒子们,记得收藏哈!
☆、第 40 章
去的时候,张林青特意去回力鞋厂批了500双鞋子带过去卖;秉着不能白来一趟,总的把自己的来回路费和花销都赚回来的道理。
当然前提是得把鞋卖出去才行;回力鞋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国内卖的很火,2000年后卖得更火,都是直接销往国外的。
所以到了南方后,这批鞋子张林青很快就找到买家了,几个买家一瓜分,这点鞋子更不就不够看。鞋子卖完了,当然不能空手回去了。
于是在买鞋人的指点下,跑到一个服装厂,只留下回去的路费后,把所有的钱都换成衣服、裤子;从这边批发了许多时髦的喇叭裤(其实他自己是看不上的,也不准老婆穿)回去。
回去后有时间晚上直接在五角场那边练摊呢;这样倒来倒去到是张林青大赚了一笔。
摆摊对张林青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他的第一桶金就是练摊卖回力鞋赚来的。对于方美琴来说,有点难为情;第一次这样摆摊,不光是她很多人都开不了口。
张林青也没勉强她,老婆娶回来是疼的,不是用来作践的。赚钱的事由他来做就好了,老婆在旁边帮他收收钱就好,他自己吆喝起来。
这批裤子卖的很火的;80年代初期时下年轻人非常流行穿喇叭裤,张林青的这批裤子价格也不贵;很快就销售一空了;好在第一天张林青看销售量很火时,火速发电报去让服装厂再给他发批货。
厂家如果不是很信任的话,先发一半的货过来,自己这边也汇一半款过去,这样双方都能放心。
虽然自己卖的是喇叭裤,其实看着满大街的喇叭裤;张林青看着很不习惯。虽然他自己不在意穿好穿差,但是经过后市的审美后,他是非常看不上喇叭裤的,倒是让方美琴把家里的缝纫机利用起来给他做衣服。
不过张林青也算是潮流人士了,他穿着方美琴给他改过的喇叭裤改成直筒裤,再把裤筒稍微收一收没那么空,脚上穿着回力鞋;上身穿着他指点方美琴给他做的拉链衫,很是简洁利索。
在练摊时,很多顾客都打听他身上的衣服、裤子在哪里买的;打听的客人多了,让他萌发了代加工的念头。
让老婆做那是不现实的,所以他找家规模较小的服装厂代加工,通常只有街道服装才有小工厂,刚开始只人家给他做了500件试试,衣服做好后,他就开始练摊时试着卖。
这一试很是火爆,衣服很快就销售一空;当然靠一件两件卖肯定没这么火爆;大部分都批发出去了;他拿到货款后,直接到服装厂下单定做了几万件衣服、裤子;而自己则利用调休和周末的时间在附近的省市搞批发把拉链衫、直筒裤都卖出去。
后来看满大街都是拉链衫时,他就暂停的服装生意。就这么一个暑假,张林青白天上班,晚上练摊;周末出去搞批发;狠狠地大赚了一笔。让人不得不惊叹张林青的经济头脑。
这次服装生意让张林青一下子赚了数十万;他很快就见好就收了。
一是做设计是需要灵感和底蕴的;二来呢国人模仿跟风能力太厉害;三是他认为自己确实没这个能力,也没那个设计天分和功底。四是他一个大男人没有那个细腻心思,做不来这样的工作。他根本就没打算在这行发展。
而这次能赚钱无非是因为自己作弊了,靠着上辈子的经历、阅历和眼光。
人贵在要有自知之明!认清楚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次卖衣服,张林青倒是深刻认识到国人的购买力。
他在考虑自己坚持等几年,再开个装修公司是否还值得;现在有更好的生意可以做。
既没有卖瓷砖那么重,又不需要压货。就是后世的超市。
自己可以先抢占先机,后期再请职业经理人。这样赚钱生活两不误。
张林青觉得自己需要好好考虑下。然而时间等不及他深思,他就接到老家的电报;说是他大嫂生了,让他们回去参加洗三。
张林青跟老爹商量了下,决定不回去了;他侄子出生日跟上辈子一样农历八月初五,这次回去后,那么中秋还要不要回去?满月要不要回去?
而且自己现在快开学了,白天要上班,晚上要上课;哪来的时间回去呢,来回路上的花费早就超过自己上礼金了。
他拿了20块钱给老爹带回去,算是洗三钱。满月的礼金到时候再给。
张林青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下,太累了。不过年轻就是好,睡一觉就能恢复过来;上辈子自己50多岁以后,跟卡车去l市进货,回来歇3天都不够,总是偏头疼。
张林青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太忙了,有点忽视方美琴;决定趁现在还没开学,带方美琴到郊县的古镇走走。再去苏州看看园林,去观前街帮老婆做两身旗袍。
然而事与愿违,他工作这边出了点小纰漏,他手下的工人没按规范操作,在放水泥管道是不小心砸在另一个同事脚上好在,那位同事反应灵敏,闪得快,没造成重大伤害。
工作上的问题刚解决完,姐夫陆尧松过来找他了;原来时间已经进入83年了,老家出了新政策,打算把农村责任田承包到户。
好消息,张林青清楚的记得84年,深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务之制度,随后85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多年农产品统购派够制度。也是就说以后很快,粮油菜都自由买卖制,不需要凭票了。
不过张林青没猜出姐夫来找他什么事,原来陆尧松想找张林青商量,等责任田承包到户后,他打算让张月华把田都转租出去,把老婆孩子都接到魔都来团聚。
这几年陆姚松跟着张林青除了工资外,也跟着张林青后面赚了不少外快存了不少钱了。
这几年除了做生意没带上姐夫他们几个外,只要张林青帮人家排水管,设计管道排放、维修下水管道都会叫上他们几个;他们几个都是能吃苦的人,也不敢乱花钱;所以对他们手里的钱都是有数的。
他姐夫手里的钱估计都有上万块了,因为有时候张林青做个小生意的时候还会带上姐夫,主要也是想让姐姐以后的日子更好过些。
相对春奇兄弟手上的钱财就没这么宽泛了,可能你们会问,为什么不带上春奇兄弟呢,春奇兄弟和张林青毕竟是两家人。
而且这两兄弟通过上次几件事就可以看出,口风不紧,嘴巴不牢靠;带上他们岂不是在通告家乡人,自己在魔都发大财了。
被老妈和张林明知道,自己还能有安生的日子过。再说了就算自己带上他们,只要涉及钱财他们不一定无条件信任自己,这不是给自己惹事么?
张林青的姐夫呢是个老实人,老实人呢听话,也没什么头脑,做生意是不行的;就想法让他守成得了。
自己姐姐又非常信任自己,所以自己做小生意的时候,会带上他。张林青给姐夫出了个注意,想要把孩子老婆都魔都;首先得先买个房子,总不能让老婆孩子来了一家人都住单身宿舍。
再说手上那些钱存银行有什么意思,不如买楼,剩下的钱再买个门面;这样大姐来了,家里既住的宽敞,又有店面的房租;就算大姐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至于经济窘迫。
张林青继续跟陆姚松说道:“姐夫你平常跟同事相处,大方点!平时没事的时候,多交几个朋友;消息灵通点,没事时,多留意打听单位食堂缺不缺人啊之类的。”
“大姐不识字,很多工作都做不了;最好是能在本单位的食堂找个干活,这样我们都能照顾点;不在乎工资高低,只要不苦;哪怕到时候你送点礼。”
陆姚松虽然在魔都工作已经有3年时间了,但是为人表现还是j县人的特色,比较小气,有点小算计。张林青看着姐夫这个样子,知道是个立不起来的,让他干活行,下死力干活也没问,动脑子这事还得等他姐拿主意。”
“这样啊,姐夫;你把我跟你说的话,跟姐商量下。”张林青说道。
“怎么商量啊,写信太慢了;打电报字数多了太贵。”陆姚松道
张林青无语了,他看着姐夫说,你可以打电话,先发电报在电报里写明,2日后下午2点,村部等电话。
陆姚松恍然大悟道:“对哦,还是二弟你脑瓜子灵。那二弟,我等你跟你姐商量好了再来找你?”他小心翼翼地闻道。
张林青点点头头,他想这几天忙,也没顾得上春奇两兄弟;特别是在食堂吃饭时,听同事议论,春奇在家相看了好几个对象都吹了。
张林青想抓住这次机会,又不想让刘科长觉得事情太容易办。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位刘科长也不止找了他一个,只是其他人都婉言拒绝了他,不得以才来找自己。
张林青呢也想卖个人情给这位刘科长,也许自己回县城遇到什么麻烦的事,还能找他帮忙,刘科长在县城的关系肯定比他广。
所以他不拒绝,但也不立即答应,最起码他自己需要去确认一下。
张林青安排好那位刘科长,趁着午休时间找了个公共电话亭往杨厂长家挂了电话说了来由;杨厂长一口答应只让他过来。跟杨厂长约好晚上10点到他们厂取货(供货紧张都是需要下手去抢的)。
拿到手表后,张林青全部转手都卖给了刘科长,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自己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怕他丢了采购科长的工作,这才花钱托人帮忙的。
刘科长也知道张林青是真心实意帮忙的,看中他的人品,两人还结拜异性兄弟,说是以后回县城只要有麻烦只管找他。货银两清;送走了这位刘科长,张林青给杨厂长送去了500块钱的提成。
这次梅花表的事情,这个刘科长尝到甜头又来找了张林青两次,不过他都拒绝了。
他倒是帮刘科长,批发了好多深市那边的电子表,这也让张林青小赚了一笔,这位刘科长自己找到门路了,渐渐刘科长再也没来找过他了。不过两人还是保持联系畅通。
元宵节当天,张老爹风程仆仆的带着月美返城了;张老爹看到张林青倒是一脸的心虚;张林青刚开始有点纳闷,后来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只当做没看见,估计老爹肯定被老妈说动了,背着他答应了什么无理要求。
谁答应了谁去办,张林青可不想惯着老爹这个好面子耳朵根软的坏毛病,反正老爹一天没挑明,他就装傻,就算老爹挑明了,他也有办法拒绝。
晚上一家人吃了汤圆,饭桌上张老爹直言老大娶了个搅家精回来;老大又是个大草包;这两口子的德行,张林青上辈子早就领教过了,没接老爹的话头。
晚上张林青带着老婆和小妹出门去了城隍庙看灯去了。
到城隍庙时候,抬头望去人声鼎沸,四处张灯结彩;街道上的人是接踵摩肩,远远望去人头攒动。
城隍庙的店家有许多卖花灯的,将黑夜照的灯火辉煌,在城隍庙中心位置那是载歌载舞,盛况空前。张林青三人也畅游在这灯火辉煌中。
沿途看到有卖糖葫芦、龙须糖等小吃,张林青都会一一买来给老婆和小妹吃;这两人从逛街嘴巴就没停过,像个小老鼠似的。
方美琴和月美那里见过如此光景,一路上都是仰起脖子东张西望,满眼好奇之色,有时候连手上的龙须糖都忘了吃了。
张老爹他们要过了正月十八才开工,张林青让老爹正月十六送小妹到学校报到。
等他从学校回来后,又拿出体检单让老爹直接到医院做个检查,他已经跟医生提前联系好了。
正月十八这天张林青休息,陪老婆把片区的水表都抄好后,骑车带着老婆在片区收水费,顺便打听那边有门面房买卖的。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打听淮海路上的门面房的买卖情况。工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打听到;当即带着老婆一起去找到卖家;
卖家因为全家要移民去香江,以后没什么事都不打算回来了,所以想把魔都的房产处理;只留一套住宅,以方便今后回国祭奠父母。
正好淮海路上有2间门面,一间30平米左右;不过不在中心位置,也在淮海路,不过稍微偏一点;卖主带着张林青夫妇去看了门面房。
房主开价也挺高的,两间要1万块;这要放后世,肯定不贵,张林青估计钱还得掏的飞快,就怕被人买去。
但是现在的话,哪怕他为人一直是爽快行事,看上了这个房子,但他也觉得这个价格贵了,要是这两间房离中心位置很近的话,1万块还是挺值的;现在这个位置不值在这个年代肯定不值这个价。
他很直接的还到他心目中的价格,同意就交易,不同意就算了。买不到再找其他房子,他很干脆,不想磨磨唧唧。卖家直言要回去跟家人商量,需要商谈。
八十年代年初期,魔都有钱的人也不少;但是置办房产的人却不多;大多数人家没有意识。
那个时候魔都好多人家因为工作调动;交通不方便等等因素,比如江西搬到江东;江东搬到江西;大家都是登报后自行等同交换房子。
那个年代一是:大家工薪阶层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老少少吃吃喝喝哪方面都需要花钱,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买房,二是:大多数双职工家庭都是等单位分房;三是: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压根就没有买房的想法和念头,你说多纯朴。
不过后来改革之风刮到魔都后,魔都到处都是处于兴兴向荣,到处都在建设。后来房价更是蹭蹭往上涨。98年金融危机时,房价倒是滞涨了一段时间,2000年后大家才意识到魔都的房子重要性,都开始买房炒房了,当然那是后话了。
张林青在这个时间段买房怎么都算是炒古董中的捡漏了,店主急于移民;再加之实在是买的人少看的人也不多;最后以八千块的价格卖给了张林青;办好过户后,算是掏空了张林青家底了。
这个钱对张林青来说花得值;店面到手后,和原来的租客重新签了协议,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他现在重点放在工作和学习上了。
张林青的工作顺风顺水,学习也是进展很快。他每天晚上和方美琴两人会在温故当天学习的只知识后,再自学初三的课本内容;已准备参加7月份的中专考试。
他想过了,两辈子了他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了;学习方面他是不如方美琴了,对自己要求也不高;高中呢,是不方便。
还不如直接考个中专,学法律专业。中专毕业后再读个函授拿个法律专业的大专毕业证就行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方美琴说了下,没想到方美琴不但赞同他的意思,自己也打算和他一样,不过她自己想学会计专业。
张林青怕方美琴担心学费问题而不想上高中上大学;而方美琴则认为自己已经是结婚的人了,再像学生一样读全日制;感觉会非常尴尬。
再说了,自己如果以后有孩子了呢,难道还挺住肚子去上课?想想都觉得有点丢人,不太现实了。
这么一说,到也说得通。张林青就没再反对。
时间如流水,夫妻二人考试考上了中专了,读的是成人班,还是读夜校只有这样才能学业和家庭两相顾。
因为是暑假,月美回乡下去了;夫妻两中专要到9月才开课。这天正好又是周末不用上班,白天天气炎热;夫妻两就没出去,在家看书;打算等到晚上再去摆地摊。
张林青因为一直没有收到小弟的来信,比较担心;想乘着自己调休的时间去南方找找。
拿着以前小弟留下的地址,一路找过去。结果当然是让人失望的,房东说,早就搬走了。好像无意听说他们准备偷渡去香港,赚港元去。
张林青一听偷渡,头都大了;上辈子信息大爆炸,到处都是偷渡客被抓被淹死的消息;现在也不知道消息是否正确;毫无头绪,回去后瞒着老头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筒子们,记得收藏哈!
☆、第 40 章
去的时候,张林青特意去回力鞋厂批了500双鞋子带过去卖;秉着不能白来一趟,总的把自己的来回路费和花销都赚回来的道理。
当然前提是得把鞋卖出去才行;回力鞋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国内卖的很火,2000年后卖得更火,都是直接销往国外的。
所以到了南方后,这批鞋子张林青很快就找到买家了,几个买家一瓜分,这点鞋子更不就不够看。鞋子卖完了,当然不能空手回去了。
于是在买鞋人的指点下,跑到一个服装厂,只留下回去的路费后,把所有的钱都换成衣服、裤子;从这边批发了许多时髦的喇叭裤(其实他自己是看不上的,也不准老婆穿)回去。
回去后有时间晚上直接在五角场那边练摊呢;这样倒来倒去到是张林青大赚了一笔。
摆摊对张林青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他的第一桶金就是练摊卖回力鞋赚来的。对于方美琴来说,有点难为情;第一次这样摆摊,不光是她很多人都开不了口。
张林青也没勉强她,老婆娶回来是疼的,不是用来作践的。赚钱的事由他来做就好了,老婆在旁边帮他收收钱就好,他自己吆喝起来。
这批裤子卖的很火的;80年代初期时下年轻人非常流行穿喇叭裤,张林青的这批裤子价格也不贵;很快就销售一空了;好在第一天张林青看销售量很火时,火速发电报去让服装厂再给他发批货。
厂家如果不是很信任的话,先发一半的货过来,自己这边也汇一半款过去,这样双方都能放心。
虽然自己卖的是喇叭裤,其实看着满大街的喇叭裤;张林青看着很不习惯。虽然他自己不在意穿好穿差,但是经过后市的审美后,他是非常看不上喇叭裤的,倒是让方美琴把家里的缝纫机利用起来给他做衣服。
不过张林青也算是潮流人士了,他穿着方美琴给他改过的喇叭裤改成直筒裤,再把裤筒稍微收一收没那么空,脚上穿着回力鞋;上身穿着他指点方美琴给他做的拉链衫,很是简洁利索。
在练摊时,很多顾客都打听他身上的衣服、裤子在哪里买的;打听的客人多了,让他萌发了代加工的念头。
让老婆做那是不现实的,所以他找家规模较小的服装厂代加工,通常只有街道服装才有小工厂,刚开始只人家给他做了500件试试,衣服做好后,他就开始练摊时试着卖。
这一试很是火爆,衣服很快就销售一空;当然靠一件两件卖肯定没这么火爆;大部分都批发出去了;他拿到货款后,直接到服装厂下单定做了几万件衣服、裤子;而自己则利用调休和周末的时间在附近的省市搞批发把拉链衫、直筒裤都卖出去。
后来看满大街都是拉链衫时,他就暂停的服装生意。就这么一个暑假,张林青白天上班,晚上练摊;周末出去搞批发;狠狠地大赚了一笔。让人不得不惊叹张林青的经济头脑。
这次服装生意让张林青一下子赚了数十万;他很快就见好就收了。
一是做设计是需要灵感和底蕴的;二来呢国人模仿跟风能力太厉害;三是他认为自己确实没这个能力,也没那个设计天分和功底。四是他一个大男人没有那个细腻心思,做不来这样的工作。他根本就没打算在这行发展。
而这次能赚钱无非是因为自己作弊了,靠着上辈子的经历、阅历和眼光。
人贵在要有自知之明!认清楚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次卖衣服,张林青倒是深刻认识到国人的购买力。
他在考虑自己坚持等几年,再开个装修公司是否还值得;现在有更好的生意可以做。
既没有卖瓷砖那么重,又不需要压货。就是后世的超市。
自己可以先抢占先机,后期再请职业经理人。这样赚钱生活两不误。
张林青觉得自己需要好好考虑下。然而时间等不及他深思,他就接到老家的电报;说是他大嫂生了,让他们回去参加洗三。
张林青跟老爹商量了下,决定不回去了;他侄子出生日跟上辈子一样农历八月初五,这次回去后,那么中秋还要不要回去?满月要不要回去?
而且自己现在快开学了,白天要上班,晚上要上课;哪来的时间回去呢,来回路上的花费早就超过自己上礼金了。
他拿了20块钱给老爹带回去,算是洗三钱。满月的礼金到时候再给。
张林青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下,太累了。不过年轻就是好,睡一觉就能恢复过来;上辈子自己50多岁以后,跟卡车去l市进货,回来歇3天都不够,总是偏头疼。
张林青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太忙了,有点忽视方美琴;决定趁现在还没开学,带方美琴到郊县的古镇走走。再去苏州看看园林,去观前街帮老婆做两身旗袍。
然而事与愿违,他工作这边出了点小纰漏,他手下的工人没按规范操作,在放水泥管道是不小心砸在另一个同事脚上好在,那位同事反应灵敏,闪得快,没造成重大伤害。
工作上的问题刚解决完,姐夫陆尧松过来找他了;原来时间已经进入83年了,老家出了新政策,打算把农村责任田承包到户。
好消息,张林青清楚的记得84年,深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务之制度,随后85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多年农产品统购派够制度。也是就说以后很快,粮油菜都自由买卖制,不需要凭票了。
不过张林青没猜出姐夫来找他什么事,原来陆尧松想找张林青商量,等责任田承包到户后,他打算让张月华把田都转租出去,把老婆孩子都接到魔都来团聚。
这几年陆姚松跟着张林青除了工资外,也跟着张林青后面赚了不少外快存了不少钱了。
这几年除了做生意没带上姐夫他们几个外,只要张林青帮人家排水管,设计管道排放、维修下水管道都会叫上他们几个;他们几个都是能吃苦的人,也不敢乱花钱;所以对他们手里的钱都是有数的。
他姐夫手里的钱估计都有上万块了,因为有时候张林青做个小生意的时候还会带上姐夫,主要也是想让姐姐以后的日子更好过些。
相对春奇兄弟手上的钱财就没这么宽泛了,可能你们会问,为什么不带上春奇兄弟呢,春奇兄弟和张林青毕竟是两家人。
而且这两兄弟通过上次几件事就可以看出,口风不紧,嘴巴不牢靠;带上他们岂不是在通告家乡人,自己在魔都发大财了。
被老妈和张林明知道,自己还能有安生的日子过。再说了就算自己带上他们,只要涉及钱财他们不一定无条件信任自己,这不是给自己惹事么?
张林青的姐夫呢是个老实人,老实人呢听话,也没什么头脑,做生意是不行的;就想法让他守成得了。
自己姐姐又非常信任自己,所以自己做小生意的时候,会带上他。张林青给姐夫出了个注意,想要把孩子老婆都魔都;首先得先买个房子,总不能让老婆孩子来了一家人都住单身宿舍。
再说手上那些钱存银行有什么意思,不如买楼,剩下的钱再买个门面;这样大姐来了,家里既住的宽敞,又有店面的房租;就算大姐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至于经济窘迫。
张林青继续跟陆姚松说道:“姐夫你平常跟同事相处,大方点!平时没事的时候,多交几个朋友;消息灵通点,没事时,多留意打听单位食堂缺不缺人啊之类的。”
“大姐不识字,很多工作都做不了;最好是能在本单位的食堂找个干活,这样我们都能照顾点;不在乎工资高低,只要不苦;哪怕到时候你送点礼。”
陆姚松虽然在魔都工作已经有3年时间了,但是为人表现还是j县人的特色,比较小气,有点小算计。张林青看着姐夫这个样子,知道是个立不起来的,让他干活行,下死力干活也没问,动脑子这事还得等他姐拿主意。”
“这样啊,姐夫;你把我跟你说的话,跟姐商量下。”张林青说道。
“怎么商量啊,写信太慢了;打电报字数多了太贵。”陆姚松道
张林青无语了,他看着姐夫说,你可以打电话,先发电报在电报里写明,2日后下午2点,村部等电话。
陆姚松恍然大悟道:“对哦,还是二弟你脑瓜子灵。那二弟,我等你跟你姐商量好了再来找你?”他小心翼翼地闻道。
张林青点点头头,他想这几天忙,也没顾得上春奇两兄弟;特别是在食堂吃饭时,听同事议论,春奇在家相看了好几个对象都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