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洗手作羹
魏王的马车里没有任何动静,宛若空无一人。
然看到柳三郎的书童高举奏折的朝臣心头一颤,再联想到魏王殿下为陪三郎一起蹲监牢而闹出的大案子,纵然不明白柳三郎的折子上的内容,也知朝廷上必有一番激烈的动荡,肯定比尚书公子被欺凌百姓,强抢幼女,被安乐郡主倒吊在城门口做人肉干的影响大。
尚书夫人去宫中向太后娘娘哭诉,去苦求太子殿下,甚至按照丈夫的暗示去求齐王,太后娘娘的确发话放人,然而她的懿旨传到城门口,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作用,城门官说,他们只听皇上的命令,安乐郡主没说把尚书公子放下来,他们不敢放人。
他们也怕刺激安乐郡主,放下尚书公子,他们被郡主吊上城门。
光看尚书公子倒吊这几日,什么脸面都没了,以后能不能做男人都在两说。
哪怕尚书夫人许以重利,他们也不敢有任何的通融。
都说认为财死,鸟为食亡,他们不是不爱财,更珍惜性命,安乐郡主的拳头早已经打出名头,无敌的武力相当好用。
不知何时,京城上下传遍据说是郡主说过的话,世上没有拳头解决不了的问题,若是一拳解决不了,就再来一拳!
柳三郎第一次放下所有的矜持和对魏王的无视而恳求魏王,不明白魏王的朝臣,只当魏王只靠着太后娘娘,否则不会娶了如今的魏王妃,然而魏王能越过承平郡王成为皇上之下最为显赫的宗室王爷,并非完全因为承平郡王隐退。
“三郎还记得有我这个亲爹?”
魏王终于出声,撩开车帘,冷淡的目光扫过奏折,立刻瞪大眼睛,食指点着书童:“你……你就眼看着他……用鲜血写折子?他知不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他的骨血是本王给的,没有本王点头他竟敢放血,混账东西,真真是气死我了。”
狠狠发泄一顿,魏王却是小心翼翼接过奏折,嘀咕道:“看来本王要好好教他,鸡血混合要药沫完全可以冒充血书,别人根本看不出。”
朝臣:“……”
书童低头道:“公子爷说,这份折子太重要,事关公子爷的终身大事,他不想也不愿意弄虚作假。”
言下之意,魏王说得鸡血代替人血,柳三郎也是知道的。
魏王神色正式许多,摩挲奏折上的字迹,“你回去给三郎补一补,多用补血的药材。”
“走吧。”魏王吩咐一声,马车再一次缓缓前行,不过片刻功夫,魏王马车里传出怒吼,“混蛋!”
显然是魏王偷看三公子给皇上的折子,其实三公子完全有能力直接把折子送到皇上眼前,此时在上朝的路上,在有上朝资格的大臣眼前,亲手把用血写成的奏折送给魏王,绝不是单求魏王帮忙这么简单。
那位淡雅温柔的三公子,典型是走一步望三步的主。
直到现在还没有入朝为官,朝臣已经算不清皇上几次为三公子动怒,也数不清有多少重臣因他而罢官,更数不清他联合安乐郡主掀起多少的风浪。
简直隔几天就要出个状况,然朝臣们应接不暇。
东宫离着皇宫更近,太子殿下每日都会等朝臣到达乾清宫后,他才姗姗来迟,以前他还不是太子时,宽和礼贤下士,每次都会早到同朝臣交谈,做太子后,他不想摆谱,毕竟父皇盯着他的表现,然而在某些场合,太子不能不讲究排场,今日太子准备乘车架去上朝时,听到随从的禀告。
“你说柳三郎写了血书?”
“是,听说还事关重大,魏王殿下为此大发雷霆,据朝臣推测许是因为刘公子?”
太子看着手中为礼部尚书以及太后娘娘娘家求情的折子,这可是他和幕僚们商量许久才精心写出的折子,既为太后娘家求情,又不至于引起父皇太大的反感,太子也知道京城最近百姓和学院的学生有所异动,已经让人去警告陈四郎适可而止,压下外面的舆论,再向安乐郡主表示善意,总能让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纵然刘公子保不住,总要保下礼部尚书。
柳三郎连血书都上了,他还能大事化小吗?
“同陈四郎见面的人怎么说?”太子眸里闪过不甘心,他才是帝国名正言顺的储君,在朝臣和父皇眼中,竟是比不上柳三郎,虽然他有两个想要把自己拉下储君宝座的弟弟,但是他们三兄弟是皇上的血脉,理应比所有人尊贵。
偏偏至今还姓柳的人生生让太子等人如鲠在喉,这口气让太子如何咽下去。
“收效甚微,陈四郎那个寒门小子好似吃了秤砣,不肯改变心意。”随从低声道:“怕是还因安乐郡主的原因,陈四郎被郡主救过几次,他说是要报恩。”
太子嗤笑一声,“孤看他根本就是想讨好安乐郡主,想同柳三郎争一争,孤就想不明白了,慕婳到底哪里好?值得他们前仆后继,不惜牺牲到手的利益?一个个都跟中了情毒似的,一心都扑在慕婳身上,他们也敢说自己是英才?父皇竟也任由他们胡闹?”
随从咽了咽口水,心说连皇上都纵容安乐郡主,皇上好意思说旁人?
“先生们提醒太子殿下,一会在朝堂上还是要谨慎一些,看准风向再上折子。”
“加快行进速度,孤亲自去同魏王叔谈一谈,总能从魏王叔的口中探听一些端倪。”
太子一甩袍袖,催促车架疾行,幸亏今日他出门早,否则未必能在上朝前同魏王先碰面。
*****
侯府厨房的烟囱炊烟袅袅,从厨房中透出淡淡米香,早起本是厨房最为忙碌的时候,此时侯府所有的厨娘垂首站在厨房门口,一个个宛若木头桩子。
只有烧火的小子进进出出的抱柴火或是向厨房外提脏水。
“三公子,粥差不多了。”
“嗯。”
灶台前,少年拿着勺子轻轻翻转泛着浓郁米香的浓粥,一旁的托盘上摆放四碟小菜,把熬好的米粥盛放在保温的白玉盅中,少年满意点点头,负手走出厨房,小厮端着托盘,紧紧跟在他身后。
谁有能想到一封血书震动朝野的人竟是心甘情愿早起为郡主准备早膳,托盘的小菜和米粥,全是三公子亲手做的,想来郡主会甜到心坎上。
然看到柳三郎的书童高举奏折的朝臣心头一颤,再联想到魏王殿下为陪三郎一起蹲监牢而闹出的大案子,纵然不明白柳三郎的折子上的内容,也知朝廷上必有一番激烈的动荡,肯定比尚书公子被欺凌百姓,强抢幼女,被安乐郡主倒吊在城门口做人肉干的影响大。
尚书夫人去宫中向太后娘娘哭诉,去苦求太子殿下,甚至按照丈夫的暗示去求齐王,太后娘娘的确发话放人,然而她的懿旨传到城门口,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作用,城门官说,他们只听皇上的命令,安乐郡主没说把尚书公子放下来,他们不敢放人。
他们也怕刺激安乐郡主,放下尚书公子,他们被郡主吊上城门。
光看尚书公子倒吊这几日,什么脸面都没了,以后能不能做男人都在两说。
哪怕尚书夫人许以重利,他们也不敢有任何的通融。
都说认为财死,鸟为食亡,他们不是不爱财,更珍惜性命,安乐郡主的拳头早已经打出名头,无敌的武力相当好用。
不知何时,京城上下传遍据说是郡主说过的话,世上没有拳头解决不了的问题,若是一拳解决不了,就再来一拳!
柳三郎第一次放下所有的矜持和对魏王的无视而恳求魏王,不明白魏王的朝臣,只当魏王只靠着太后娘娘,否则不会娶了如今的魏王妃,然而魏王能越过承平郡王成为皇上之下最为显赫的宗室王爷,并非完全因为承平郡王隐退。
“三郎还记得有我这个亲爹?”
魏王终于出声,撩开车帘,冷淡的目光扫过奏折,立刻瞪大眼睛,食指点着书童:“你……你就眼看着他……用鲜血写折子?他知不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他的骨血是本王给的,没有本王点头他竟敢放血,混账东西,真真是气死我了。”
狠狠发泄一顿,魏王却是小心翼翼接过奏折,嘀咕道:“看来本王要好好教他,鸡血混合要药沫完全可以冒充血书,别人根本看不出。”
朝臣:“……”
书童低头道:“公子爷说,这份折子太重要,事关公子爷的终身大事,他不想也不愿意弄虚作假。”
言下之意,魏王说得鸡血代替人血,柳三郎也是知道的。
魏王神色正式许多,摩挲奏折上的字迹,“你回去给三郎补一补,多用补血的药材。”
“走吧。”魏王吩咐一声,马车再一次缓缓前行,不过片刻功夫,魏王马车里传出怒吼,“混蛋!”
显然是魏王偷看三公子给皇上的折子,其实三公子完全有能力直接把折子送到皇上眼前,此时在上朝的路上,在有上朝资格的大臣眼前,亲手把用血写成的奏折送给魏王,绝不是单求魏王帮忙这么简单。
那位淡雅温柔的三公子,典型是走一步望三步的主。
直到现在还没有入朝为官,朝臣已经算不清皇上几次为三公子动怒,也数不清有多少重臣因他而罢官,更数不清他联合安乐郡主掀起多少的风浪。
简直隔几天就要出个状况,然朝臣们应接不暇。
东宫离着皇宫更近,太子殿下每日都会等朝臣到达乾清宫后,他才姗姗来迟,以前他还不是太子时,宽和礼贤下士,每次都会早到同朝臣交谈,做太子后,他不想摆谱,毕竟父皇盯着他的表现,然而在某些场合,太子不能不讲究排场,今日太子准备乘车架去上朝时,听到随从的禀告。
“你说柳三郎写了血书?”
“是,听说还事关重大,魏王殿下为此大发雷霆,据朝臣推测许是因为刘公子?”
太子看着手中为礼部尚书以及太后娘娘娘家求情的折子,这可是他和幕僚们商量许久才精心写出的折子,既为太后娘家求情,又不至于引起父皇太大的反感,太子也知道京城最近百姓和学院的学生有所异动,已经让人去警告陈四郎适可而止,压下外面的舆论,再向安乐郡主表示善意,总能让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纵然刘公子保不住,总要保下礼部尚书。
柳三郎连血书都上了,他还能大事化小吗?
“同陈四郎见面的人怎么说?”太子眸里闪过不甘心,他才是帝国名正言顺的储君,在朝臣和父皇眼中,竟是比不上柳三郎,虽然他有两个想要把自己拉下储君宝座的弟弟,但是他们三兄弟是皇上的血脉,理应比所有人尊贵。
偏偏至今还姓柳的人生生让太子等人如鲠在喉,这口气让太子如何咽下去。
“收效甚微,陈四郎那个寒门小子好似吃了秤砣,不肯改变心意。”随从低声道:“怕是还因安乐郡主的原因,陈四郎被郡主救过几次,他说是要报恩。”
太子嗤笑一声,“孤看他根本就是想讨好安乐郡主,想同柳三郎争一争,孤就想不明白了,慕婳到底哪里好?值得他们前仆后继,不惜牺牲到手的利益?一个个都跟中了情毒似的,一心都扑在慕婳身上,他们也敢说自己是英才?父皇竟也任由他们胡闹?”
随从咽了咽口水,心说连皇上都纵容安乐郡主,皇上好意思说旁人?
“先生们提醒太子殿下,一会在朝堂上还是要谨慎一些,看准风向再上折子。”
“加快行进速度,孤亲自去同魏王叔谈一谈,总能从魏王叔的口中探听一些端倪。”
太子一甩袍袖,催促车架疾行,幸亏今日他出门早,否则未必能在上朝前同魏王先碰面。
*****
侯府厨房的烟囱炊烟袅袅,从厨房中透出淡淡米香,早起本是厨房最为忙碌的时候,此时侯府所有的厨娘垂首站在厨房门口,一个个宛若木头桩子。
只有烧火的小子进进出出的抱柴火或是向厨房外提脏水。
“三公子,粥差不多了。”
“嗯。”
灶台前,少年拿着勺子轻轻翻转泛着浓郁米香的浓粥,一旁的托盘上摆放四碟小菜,把熬好的米粥盛放在保温的白玉盅中,少年满意点点头,负手走出厨房,小厮端着托盘,紧紧跟在他身后。
谁有能想到一封血书震动朝野的人竟是心甘情愿早起为郡主准备早膳,托盘的小菜和米粥,全是三公子亲手做的,想来郡主会甜到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