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大家风范!
其实现在的李阔已经在很多领域之内证明了自己,尤其是在文学这一方面,用前世的话来讲可以说是没谁了。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各类事情实在是太多,无数种可能性都在等着发生,也有无数种类别,就好像文学一样,李阔的小说和一些诗词早已经被大家吹捧,可是当李阔涉及到散文的时候,大家依然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的意思——李阔居然要写散文了?这是什么个情况?
当然,也有不少人在给李阔说话“事实上,我觉得李阔都能写出那么好的诗,现在能够写出散文来也纯属正常,毕竟李阔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这点我想不管是问谁都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事实的确如此。
所以,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对李阔的散文充满期待,才会第一时间就去买《漫步》,然后第一时间看到了《荷塘月色》。
李阔在这个时空写《荷塘月色》,肯定还是要经过一些修改的,修改的当然只是背景,不可能修改里面的用词什么的,毕竟那样容易画蛇添足。
李阔主要更改了主人公的背景,毕竟他自己没有老婆也没有孩子,所以这点只能变成自己一个人和工作关系上的人一起出来,有点心情烦闷,才到了外面。
此外,在原版的《荷塘月色》里描述出了一个民国时代,其实也差不多就是古时候的那种庭院布置,而李阔今年夏天有一次和焰火文化的人出去放松,当天就住在一个特别复古的院落里,而且还是夏天,这个院落和《荷塘月色》里面的背景几乎是一样的,而且当天也有月亮……
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凑到了一块,所以李阔在挑选散文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荷塘月色》。
……这些期待李阔散文的人,基本上也都是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荷塘月色》的全文。
刚开始看,大家再次感受到了那种《阿q正传》、《药》里面的文风,就是那种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文风,不过这散文又更偏向于现代的语气。
最开始,大家对这篇散文的感觉就是淡淡的,很多描写都是淡淡的,包括这一路的过程,只不过,哪怕是这样,大伙儿跟随文章里的目光,一路向前,慢慢的还是感觉到了一种奇怪的幽静感。
这种幽静感越来越强烈。
再然后就是一段对于独处的描写,这个独处的描写配合了周围的景物,瞬间让人感觉到越来越强烈的幽静感,而且这并不是无脑的幽静,而是一种特别强烈的情景交融。
再往下,就更是强烈的情景交融,无数个画面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而且越往下读,就越能够感觉到那种幽静感,看着文字,就好像是隔着雾气在看景色一般,很多东西都多了一种隐隐绰绰的中国山水画那样的美感。
越看到后来,这样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
等到大家看到最后的结尾,很多人又往前看了一遍,乃至于第二遍,第三遍。
大家现在都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好像这篇文章并没有那种让人觉得用词用字瞬间就触动人心,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的地方,但是通篇下来就是给了人一种奇怪的氛围,把人完全带入到了这个氛围之中。
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反正让人好半天都在思索。
因为他们看完了这篇文章之后,总是觉得自己的心里有一种奇特的温馨和幽静,反正就是让人感觉在荷塘月色观赏的时候,作者真的是纯粹属于他自己的,所以才能够生出那么多的氛围来。
这样的思索反正是越来越强烈。
看完了《荷塘月色》之后,有许多人都是赶紧上可以点评的地方,去找其他人对《荷塘月色》的点评和解读,看看能不能和自己想象中是一样的,看看自己的解读到底正不正确。
果然,李阔的文章很快就能够被许多人看到然后讨论交流,哪怕是一篇散文也是那样,所以在微薄乃至于在年度作者大赛上,都已经有不少的帖子在讨论《荷塘月色》了。
“个人认为,《荷塘月色》几乎已经有了一种大家之作的风范!”有一个人最开头,就是先声夺人地说。
接下来,他说道“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是看到了其中的炼字功夫,这就好像是《药》那样的小说一样,把很多用字用词都用在了最正确的地方。很多地方都因为这样的炼字功夫而变得鲜活了过来,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其中的一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这一个泻字用的特别妙,而紧随其后的一连串描写,就更是把这月下描绘得跟仙境似的……”
“而接下来,就是李阔对于这个场景的深刻观察,是已经到了骨子里的那种观察。最简单地打个比方,那就是其中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其实描写荷叶有很多种方法,但荷叶好像是月光下舞女的裙,这立刻就让人一下子就明白是夜晚里的,因为只有夜晚里的荷叶是这样……”
“所以,通篇下来,我只有赞叹……”
这个评论下面,很快就是一大堆的好评,很多人都说这下算是明白了《荷塘月色》,有人还是说道“我个人现在认为,李阔的《荷塘月色》的确有了大家的水平!”
当然,也有人在说这写的什么东西,根本看不明白……就那么写,很正常的水平,有什么好的?
但这些人大部分还是相对比较喜欢空间上的一些鸡汤文之类的,那些才是好文章,所以对于他们的评价,大部分人都有点忽略了。
而这一篇《荷塘月色》却不仅仅只是被大家的评论赞赏,而且还进入了一些老作家们的眼里!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各类事情实在是太多,无数种可能性都在等着发生,也有无数种类别,就好像文学一样,李阔的小说和一些诗词早已经被大家吹捧,可是当李阔涉及到散文的时候,大家依然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的意思——李阔居然要写散文了?这是什么个情况?
当然,也有不少人在给李阔说话“事实上,我觉得李阔都能写出那么好的诗,现在能够写出散文来也纯属正常,毕竟李阔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这点我想不管是问谁都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事实的确如此。
所以,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对李阔的散文充满期待,才会第一时间就去买《漫步》,然后第一时间看到了《荷塘月色》。
李阔在这个时空写《荷塘月色》,肯定还是要经过一些修改的,修改的当然只是背景,不可能修改里面的用词什么的,毕竟那样容易画蛇添足。
李阔主要更改了主人公的背景,毕竟他自己没有老婆也没有孩子,所以这点只能变成自己一个人和工作关系上的人一起出来,有点心情烦闷,才到了外面。
此外,在原版的《荷塘月色》里描述出了一个民国时代,其实也差不多就是古时候的那种庭院布置,而李阔今年夏天有一次和焰火文化的人出去放松,当天就住在一个特别复古的院落里,而且还是夏天,这个院落和《荷塘月色》里面的背景几乎是一样的,而且当天也有月亮……
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凑到了一块,所以李阔在挑选散文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荷塘月色》。
……这些期待李阔散文的人,基本上也都是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荷塘月色》的全文。
刚开始看,大家再次感受到了那种《阿q正传》、《药》里面的文风,就是那种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文风,不过这散文又更偏向于现代的语气。
最开始,大家对这篇散文的感觉就是淡淡的,很多描写都是淡淡的,包括这一路的过程,只不过,哪怕是这样,大伙儿跟随文章里的目光,一路向前,慢慢的还是感觉到了一种奇怪的幽静感。
这种幽静感越来越强烈。
再然后就是一段对于独处的描写,这个独处的描写配合了周围的景物,瞬间让人感觉到越来越强烈的幽静感,而且这并不是无脑的幽静,而是一种特别强烈的情景交融。
再往下,就更是强烈的情景交融,无数个画面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而且越往下读,就越能够感觉到那种幽静感,看着文字,就好像是隔着雾气在看景色一般,很多东西都多了一种隐隐绰绰的中国山水画那样的美感。
越看到后来,这样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
等到大家看到最后的结尾,很多人又往前看了一遍,乃至于第二遍,第三遍。
大家现在都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好像这篇文章并没有那种让人觉得用词用字瞬间就触动人心,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的地方,但是通篇下来就是给了人一种奇怪的氛围,把人完全带入到了这个氛围之中。
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反正让人好半天都在思索。
因为他们看完了这篇文章之后,总是觉得自己的心里有一种奇特的温馨和幽静,反正就是让人感觉在荷塘月色观赏的时候,作者真的是纯粹属于他自己的,所以才能够生出那么多的氛围来。
这样的思索反正是越来越强烈。
看完了《荷塘月色》之后,有许多人都是赶紧上可以点评的地方,去找其他人对《荷塘月色》的点评和解读,看看能不能和自己想象中是一样的,看看自己的解读到底正不正确。
果然,李阔的文章很快就能够被许多人看到然后讨论交流,哪怕是一篇散文也是那样,所以在微薄乃至于在年度作者大赛上,都已经有不少的帖子在讨论《荷塘月色》了。
“个人认为,《荷塘月色》几乎已经有了一种大家之作的风范!”有一个人最开头,就是先声夺人地说。
接下来,他说道“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是看到了其中的炼字功夫,这就好像是《药》那样的小说一样,把很多用字用词都用在了最正确的地方。很多地方都因为这样的炼字功夫而变得鲜活了过来,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其中的一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这一个泻字用的特别妙,而紧随其后的一连串描写,就更是把这月下描绘得跟仙境似的……”
“而接下来,就是李阔对于这个场景的深刻观察,是已经到了骨子里的那种观察。最简单地打个比方,那就是其中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其实描写荷叶有很多种方法,但荷叶好像是月光下舞女的裙,这立刻就让人一下子就明白是夜晚里的,因为只有夜晚里的荷叶是这样……”
“所以,通篇下来,我只有赞叹……”
这个评论下面,很快就是一大堆的好评,很多人都说这下算是明白了《荷塘月色》,有人还是说道“我个人现在认为,李阔的《荷塘月色》的确有了大家的水平!”
当然,也有人在说这写的什么东西,根本看不明白……就那么写,很正常的水平,有什么好的?
但这些人大部分还是相对比较喜欢空间上的一些鸡汤文之类的,那些才是好文章,所以对于他们的评价,大部分人都有点忽略了。
而这一篇《荷塘月色》却不仅仅只是被大家的评论赞赏,而且还进入了一些老作家们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