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峰回路转的思路
马队长也恍然大悟,问张山道:“你又得到了什么线索?”
“刚刚痕迹的同志告诉我,涉案出租车的前后拍照均有新撬动拆装的痕迹,所以我断定,凶手一定是把这辆出租车的牌子卸下来,然后安装到同样车型的出租车上面来混淆试听,来制造烟雾弹,拖延我们办案的进度。这种红色的出租汽车,本市有很多,所以找到同样车型的车非常容易。”
马剑眼前一亮,张山继续道:“按照这样的逻辑,就是城郊建筑工地当时应该停着一辆完好的车,在凶手杀人之后,就直接把事故车留下卸掉牌照,开着“套牌车”去接我把我送到警局,然后迅速返回案发现场把牌照换回,迅速驶离,这样就减少了很多时间,卸掉两个牌子,三两分钟就可以完成。”
这时门外,法医刘明的电话打来,在电话中说,在两个车牌上都发现了一枚指纹,经过鉴定指纹并非死者所留下的。
又得到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整个办公室都险些沸腾。马剑让大家安静,并且交代张昊拿着指纹,去警局的数据库比对,核查指纹的来源,一旦查到指纹的来源立刻将人带回来,列为本案嫌疑人进行调查。
张昊得到任务安排后就走了,张山继续道:“我们继续来分析凶手接下来的行动轨迹。”
马剑道:“说说你的想法。”
“行动轨迹就要回到监控录像的问题上了,经过我们的调查,在昨天从警局到南环路、城郊建筑工地到乡道上,6:00到8:00这个时间段,监控属于瘫痪状态,凶手从我们警局迅速返回到城郊,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
“等一下。”
孙鹏打断了张山,道:“山哥,从警局到城郊,恐怕20分钟不够,我们从这里过去也得需要半个小时呢。”
“足够了,昨天下车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就是凶手起步的速度非常快,还溅了我一身水,所以他的速度绝对要比我们快很多,他要赶时间,所以20分钟的时间差不多,虽然下雨能见度低,但是路上车少,20分钟到达符合情理。”
“有道理。”
马剑点了点头让张山继续说。
“他返回建筑工地的时间在7:50左右,用3分钟换好车牌,七分钟足够他回到乡路。乡路的村子很多,且村口多数没有摄像头,他只要上了乡路,随便找一个村子走村道,都能够完美的避开摄像头的监控。所以我认为,王庄、乡道一带还要继续摸牌。”
“外勤组的同志们呢?”马剑问道。
“外勤组有两个人在给刘工录口供,现在差不多已经完事儿了,其余的人都没有撤回来。”
“那就让外勤继续查,继续增派警力,分成两个队伍。一个队伍去查王庄、乡道,另外一个队伍重点排查最近的出租车租赁信息,还有货车租赁信息。我觉得凶手应该不会为了这件事再去买两台车,那样就太疯狂了。”
马剑说道,张山表示赞同,马剑当年也是一线的刑警,有着多年的办案经验,升了队长之后虽然退出一线了,但本事可一点都没丢,至少办案经验和决断力上,要比这些小年轻强太多了。
张山作为副组长,也得在一线去查案子,所以他和慕云、孙鹏三人也加入到了排查租赁信息的队伍当中。两天的时间里,他们查遍了各种租赁平台、网站、公司近期的租赁信息。乌市人口不少,物流的需求量非常大,有不少货运司机都会选择租货车。根据刘工的印象,警队几乎把所有类型的货车照片都给他看了一个遍,最终筛选出了三个相似的货车车型。在乌市,每天都有成百的租赁合同产生,所以工作量非常大。
也有很多出租车的司机在和出租公司签订合同之后,会把出租车承包出去,赚取一些“月费”,这样的行为也非常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查,他们排查了成千上万的租赁信息,很多警员都三天两夜没有闭眼,最终查询到了两个关键性的租车订单,这两个租车人留下的身份信息竟是死者李勇。
2017年,8月5日,乌市刑警队。
距离731案的案发已经过去6天,距限期规定的15天,只剩下9天时间。虽然说案件到这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知道了凶手的作案手法,清楚了作案车辆,从没有监控到全靠经验和逻辑一步一步模拟出案发现场的原貌。但仍然无法锁定凶手是谁,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这仍然有很大的破案难度。马剑坚信,如果这个案子倒推20年,一定是一桩无头悬案。
“怎么都蔫了?”
马剑正襟坐在会议桌的主坐,右手半攥拳,心烦的用几个指关节不轻不重的敲了三下桌面。
“咱们这个案子,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刚才市局的领导打电话问我,我也是这么说的。这段时间辛苦各位同志们了,其实……这个案子的凶手智商很高,反侦察能力也很强,咱们查到的东西已经够多,进度也够快了。”
他先是对张山等人连夜的工作表示肯定,但也透露出一件事——他已经跟市局的领导说,案件取得突破进展了,上面还嫌他们不够快。
见查案的这些年轻人们此时没有了什么朝气,全都萎靡不振的样子,马剑也并没有表达出责怪的意思,只是把面前泡了一上午的枸杞水拿起来吹了吹又放下。这个动作,他这几天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了。
“你们不用害怕,你们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只是这个案子的性质过于恶劣,而且你们也知道我们市局的局长刚刚走马上任就遇到这种案子,对他来讲也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当然,我们人民警察并不会为了谁的社会地位来查什么案子,我们最终都是要给死者一个公道。只是,这也是迫使我们查出真相的其中一个小小的因素,我想大家都明白吧?”
简单几句话,马剑就把他遭遇的压力跟在座的年轻人们说了个清楚。
话毕,张山打破了会议室内的沉寂:“马队,正如你看到的,我们每个人都是24小时连轴转,从来都没有懈怠过731案。只是现在我们遇到了瓶颈,暂时还没有找到突破口。作案手法我们推理出来了,作案过程也进行了3d复原,凶手人数我们也清楚,作案工具也全部浮出水面了。以往的案子得到了这么多关键的信息,几乎都可以破案了,可是这个案子却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迟迟不能浮出水面,那就是凶手。”
张山说的没错,这起案子不能和以往的案子一概而论。一个案子的产生最重要的一环往往就是凶手本人,纵使你找到的证据再多,发现的蛛丝马迹再多,你查不到凶手,一切都等于零。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和案发当天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你没找到凶手,这段时间来苦心收集的所有证据,都是一堆废纸。
凶手把自己隐藏的太好了。这几乎可以说是一桩完美的犯罪了,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可能露出蛛丝马迹的细节,凶手都妥善的处理好了,甚至还会故意抛出几个烟雾弹来和你们周旋。就算你掌握的证据再多,你也仍然无法得知凶手的真实姓名,年龄,甚至体形。就连一根头发你都找不到。
案子在这一刻算是陷入了僵局,就在这时,一桩电话打进了张山的手机里。张山看着手机上的陌生号码,有些尴尬的看了看马剑。他们是有几率的,有如此重要的会议,基本上都要要求关机。
但马剑没有丝毫心情去责问这些细枝末节的事儿,只是摆摆手,让张山出去接电话。
张山走到门外,接听了电话,问道:“你好,你是哪位?”
“张警官吗?我……我是刘梅。”
张山听到这个名字恍惚之间觉得很熟悉,但最近几日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大脑处于混沌和崩溃的临界点,又一时想不起这人是谁。
“刘梅?抱歉,我一时没想起,请问你有什么事找我?”
“李……李勇你知道吗?”
一提到李勇这个名字,张山当然是最熟悉不过了,731杀人案的受害人正是李勇,死者的名字让他一瞬间变得高度警觉,混沌的大脑也像是被泼了冷水一样精神起来,下意识的打开了电话录音,并走进会议室开了免提——这也是他们的纪律,如果有人提到涉案人员等,在案件没有结束之前,都要录音保存,一是为了防止泄密,二是为了保留证据。
张山小声的问慕云刘梅是谁?
慕云回答:“刘梅是李勇的妻子,李勇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六岁的女儿。”
他恍然大悟,一拍脑门想起这个人来了。
马剑眼前一亮,受害人的家属此时打来电话让他好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期盼着刘梅是否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关键性的线索,他紧紧握着手中泡着枸杞的杯子,狠不得将其捏碎。
“哦哦,刘女士您好,我是张山。我想起您了,请问您给我打电话有什么事?是神火扇遇到困难了,还是说有什么证据要跟我反映?或者……之前录口供您忽略了什么细节今天需要补充的吗?”
死者是受害人,受害人的家属更是被无辜的牵连者,所以他要最大程度的安抚好受害者的情绪。每次遇到这类的案子,在走访亲属结束以后,张山都会留下自己的私人号码,并且告诉受害人家属,生活上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我一定会尽最大能力帮助你。
他从来没把这句话当作空话,事实也是如此。
“我……我害怕,我觉得,我老公的死是他们来寻仇了。”
“刚刚痕迹的同志告诉我,涉案出租车的前后拍照均有新撬动拆装的痕迹,所以我断定,凶手一定是把这辆出租车的牌子卸下来,然后安装到同样车型的出租车上面来混淆试听,来制造烟雾弹,拖延我们办案的进度。这种红色的出租汽车,本市有很多,所以找到同样车型的车非常容易。”
马剑眼前一亮,张山继续道:“按照这样的逻辑,就是城郊建筑工地当时应该停着一辆完好的车,在凶手杀人之后,就直接把事故车留下卸掉牌照,开着“套牌车”去接我把我送到警局,然后迅速返回案发现场把牌照换回,迅速驶离,这样就减少了很多时间,卸掉两个牌子,三两分钟就可以完成。”
这时门外,法医刘明的电话打来,在电话中说,在两个车牌上都发现了一枚指纹,经过鉴定指纹并非死者所留下的。
又得到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整个办公室都险些沸腾。马剑让大家安静,并且交代张昊拿着指纹,去警局的数据库比对,核查指纹的来源,一旦查到指纹的来源立刻将人带回来,列为本案嫌疑人进行调查。
张昊得到任务安排后就走了,张山继续道:“我们继续来分析凶手接下来的行动轨迹。”
马剑道:“说说你的想法。”
“行动轨迹就要回到监控录像的问题上了,经过我们的调查,在昨天从警局到南环路、城郊建筑工地到乡道上,6:00到8:00这个时间段,监控属于瘫痪状态,凶手从我们警局迅速返回到城郊,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
“等一下。”
孙鹏打断了张山,道:“山哥,从警局到城郊,恐怕20分钟不够,我们从这里过去也得需要半个小时呢。”
“足够了,昨天下车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就是凶手起步的速度非常快,还溅了我一身水,所以他的速度绝对要比我们快很多,他要赶时间,所以20分钟的时间差不多,虽然下雨能见度低,但是路上车少,20分钟到达符合情理。”
“有道理。”
马剑点了点头让张山继续说。
“他返回建筑工地的时间在7:50左右,用3分钟换好车牌,七分钟足够他回到乡路。乡路的村子很多,且村口多数没有摄像头,他只要上了乡路,随便找一个村子走村道,都能够完美的避开摄像头的监控。所以我认为,王庄、乡道一带还要继续摸牌。”
“外勤组的同志们呢?”马剑问道。
“外勤组有两个人在给刘工录口供,现在差不多已经完事儿了,其余的人都没有撤回来。”
“那就让外勤继续查,继续增派警力,分成两个队伍。一个队伍去查王庄、乡道,另外一个队伍重点排查最近的出租车租赁信息,还有货车租赁信息。我觉得凶手应该不会为了这件事再去买两台车,那样就太疯狂了。”
马剑说道,张山表示赞同,马剑当年也是一线的刑警,有着多年的办案经验,升了队长之后虽然退出一线了,但本事可一点都没丢,至少办案经验和决断力上,要比这些小年轻强太多了。
张山作为副组长,也得在一线去查案子,所以他和慕云、孙鹏三人也加入到了排查租赁信息的队伍当中。两天的时间里,他们查遍了各种租赁平台、网站、公司近期的租赁信息。乌市人口不少,物流的需求量非常大,有不少货运司机都会选择租货车。根据刘工的印象,警队几乎把所有类型的货车照片都给他看了一个遍,最终筛选出了三个相似的货车车型。在乌市,每天都有成百的租赁合同产生,所以工作量非常大。
也有很多出租车的司机在和出租公司签订合同之后,会把出租车承包出去,赚取一些“月费”,这样的行为也非常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查,他们排查了成千上万的租赁信息,很多警员都三天两夜没有闭眼,最终查询到了两个关键性的租车订单,这两个租车人留下的身份信息竟是死者李勇。
2017年,8月5日,乌市刑警队。
距离731案的案发已经过去6天,距限期规定的15天,只剩下9天时间。虽然说案件到这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知道了凶手的作案手法,清楚了作案车辆,从没有监控到全靠经验和逻辑一步一步模拟出案发现场的原貌。但仍然无法锁定凶手是谁,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这仍然有很大的破案难度。马剑坚信,如果这个案子倒推20年,一定是一桩无头悬案。
“怎么都蔫了?”
马剑正襟坐在会议桌的主坐,右手半攥拳,心烦的用几个指关节不轻不重的敲了三下桌面。
“咱们这个案子,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刚才市局的领导打电话问我,我也是这么说的。这段时间辛苦各位同志们了,其实……这个案子的凶手智商很高,反侦察能力也很强,咱们查到的东西已经够多,进度也够快了。”
他先是对张山等人连夜的工作表示肯定,但也透露出一件事——他已经跟市局的领导说,案件取得突破进展了,上面还嫌他们不够快。
见查案的这些年轻人们此时没有了什么朝气,全都萎靡不振的样子,马剑也并没有表达出责怪的意思,只是把面前泡了一上午的枸杞水拿起来吹了吹又放下。这个动作,他这几天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了。
“你们不用害怕,你们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只是这个案子的性质过于恶劣,而且你们也知道我们市局的局长刚刚走马上任就遇到这种案子,对他来讲也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当然,我们人民警察并不会为了谁的社会地位来查什么案子,我们最终都是要给死者一个公道。只是,这也是迫使我们查出真相的其中一个小小的因素,我想大家都明白吧?”
简单几句话,马剑就把他遭遇的压力跟在座的年轻人们说了个清楚。
话毕,张山打破了会议室内的沉寂:“马队,正如你看到的,我们每个人都是24小时连轴转,从来都没有懈怠过731案。只是现在我们遇到了瓶颈,暂时还没有找到突破口。作案手法我们推理出来了,作案过程也进行了3d复原,凶手人数我们也清楚,作案工具也全部浮出水面了。以往的案子得到了这么多关键的信息,几乎都可以破案了,可是这个案子却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迟迟不能浮出水面,那就是凶手。”
张山说的没错,这起案子不能和以往的案子一概而论。一个案子的产生最重要的一环往往就是凶手本人,纵使你找到的证据再多,发现的蛛丝马迹再多,你查不到凶手,一切都等于零。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和案发当天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你没找到凶手,这段时间来苦心收集的所有证据,都是一堆废纸。
凶手把自己隐藏的太好了。这几乎可以说是一桩完美的犯罪了,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可能露出蛛丝马迹的细节,凶手都妥善的处理好了,甚至还会故意抛出几个烟雾弹来和你们周旋。就算你掌握的证据再多,你也仍然无法得知凶手的真实姓名,年龄,甚至体形。就连一根头发你都找不到。
案子在这一刻算是陷入了僵局,就在这时,一桩电话打进了张山的手机里。张山看着手机上的陌生号码,有些尴尬的看了看马剑。他们是有几率的,有如此重要的会议,基本上都要要求关机。
但马剑没有丝毫心情去责问这些细枝末节的事儿,只是摆摆手,让张山出去接电话。
张山走到门外,接听了电话,问道:“你好,你是哪位?”
“张警官吗?我……我是刘梅。”
张山听到这个名字恍惚之间觉得很熟悉,但最近几日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大脑处于混沌和崩溃的临界点,又一时想不起这人是谁。
“刘梅?抱歉,我一时没想起,请问你有什么事找我?”
“李……李勇你知道吗?”
一提到李勇这个名字,张山当然是最熟悉不过了,731杀人案的受害人正是李勇,死者的名字让他一瞬间变得高度警觉,混沌的大脑也像是被泼了冷水一样精神起来,下意识的打开了电话录音,并走进会议室开了免提——这也是他们的纪律,如果有人提到涉案人员等,在案件没有结束之前,都要录音保存,一是为了防止泄密,二是为了保留证据。
张山小声的问慕云刘梅是谁?
慕云回答:“刘梅是李勇的妻子,李勇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六岁的女儿。”
他恍然大悟,一拍脑门想起这个人来了。
马剑眼前一亮,受害人的家属此时打来电话让他好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期盼着刘梅是否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关键性的线索,他紧紧握着手中泡着枸杞的杯子,狠不得将其捏碎。
“哦哦,刘女士您好,我是张山。我想起您了,请问您给我打电话有什么事?是神火扇遇到困难了,还是说有什么证据要跟我反映?或者……之前录口供您忽略了什么细节今天需要补充的吗?”
死者是受害人,受害人的家属更是被无辜的牵连者,所以他要最大程度的安抚好受害者的情绪。每次遇到这类的案子,在走访亲属结束以后,张山都会留下自己的私人号码,并且告诉受害人家属,生活上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我一定会尽最大能力帮助你。
他从来没把这句话当作空话,事实也是如此。
“我……我害怕,我觉得,我老公的死是他们来寻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