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
和顺县通公路不通火车,交通相对来说没那么方便,县城很小横竖十几条街,都没有百货大楼,供销社的隔壁是五交化商店,再隔壁就是粮站和副食品商店,这个地方就是全县最繁华的商圈了,连个两层楼都没有,就是高大一点的土坯房。
大部分商品当然必须有票。不过李惜文去逛街主要是看有哪些东西卖,有没有票无所谓。李大海先找粮站的人问过,有全国粮票可以买到粮食,不过细粮没有了,只能多换一些粗粮。李大海确定能换到粮食就不担心了,喊女儿先去邮局寄信再逛供销社和五交化。
这几个地方逛完都没用半个小时,离下午两点钟回公社的时间还早,父女俩啃着窝窝头当午饭,溜达着往河边去。
李大海现在已经把“虫洞”啦“穿越”啦,视频里的各种东西沉淀的差不多了,智商已经回归正常水平,大中午的河滩上又空旷又冷没有第三个人,他就问:“小妹你到底装了多少东西?”
“家里所有的东西,主要是衣服家具什么的、家用电器和藏书。一两百人能吃一年的粮食和日用品。一些户外设备,就是我们一家人出门到野外玩,需要的帐篷,睡袋什么的。再就是几辆车,柴油发电机和柴油。”李惜文没提宁东的东西和她的大小理想,一来这是宁东的**,二来她自己的事交待了估计要挨打,她不敢说。
李大海听说有一两百人吃一年的粮食,就觉得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到他了,他轻松的说:“那你装了那么多的东西,还能装水吗?”
“能的。大盆和水桶是可以叠着放的,数量不少。只要我把手伸到水面以下,我就能把水直接送进盆里。”李惜文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蹲下来,把手伸进冰冷的河水里。冬天河水的水位本来就低,再加上干旱,突然少了十几立方的水很明显。
李惜文的精神力在空间把装满水的容器叠起来放也需要时间,而且她还把几十个水桶洗了几遍把脏水倒出来。最后她把能装满的澡盆和水桶都装满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李大海啃着窝头,看女儿安静的坐在石头上啃窝头,额头却渗出细小的汗珠,非常心疼,下定决心回家就打井!
再回县城李大海去粮站买了五十斤的玉米面和八十斤的荞麦面。李惜文去买了两盒粉笔和一大包火柴几斤盐。粗瓷大碗不要票,她也买了十二只。
回家的路很漫长,因为公社里有个干部家在梨树村,正好和他们同路走。路上一直有人,李惜文不好做手脚,李大海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走的比较慢。
公社干部估计身体不大好,走路气喘吁吁的也不快。
李大海居然也能和人家聊得起来,一路还聊的挺开心的。不过到家他老人家就不行了,担子一扔趴到炕上喊腰酸背痛,要曹月英给他揉一揉。
曹月英一边说懒得理你,一边还是给他揉肩膀去了。李惜文默默的洗手,接过妈妈留下的面粉继续捏窝窝头。
李振华把粮食袋口撑开就有一股很大的霉味散出来。他抓出一把玉米面看看,不只发霉,里面还有玉米叶子和棒子碎呢。
荞麦面没有霉,不过里面掺的壳什么的也不少。李惜文过来看一眼,开心的说:“我只是听讲过荞麦壳枕头,这么多的壳可以做一个枕头了吧。”
“做不成。这地方风调雨顺的年景都够呛,今年旱的厉害,不下地干活一天两顿都是喝稀的。今天跟我们一路的那个陈干部讲,生产队里不给我们分口粮不是不想分,是各生产队都预支了口粮,现在生产队和公社的仓库里都是空的,大家嘴上不讲,都在等救济粮。”李大海叹气,“这样粮食再过一段时间恐怕都不好买了。等两天天冷了放得住东西了,做一袋窝窝头我和振华背到农场去,要是农场里情况不行,我们就去县里背一两百斤粮食给他们送过去。”
第100章
早晨起来地上一层厚厚的霜,和昨天比,今天的温度似乎下降了不少。
村里两口井有一口没有了水,李振华早饭后去村里挑水,排队到午饭前才回家。
“听他们说要是村东头这口井也没有了水,那就只能村里组织去二十多里外的石裕涧运水,运来的水按人头分。”李振华摇摇头,“小妹,你确定咱们家院子里打井能出水?”
“当然能。”李惜文已经用精神力看过了,她家的地下十米左右就有地下水,打井绝对能出水,她把她爷爷的大电钻拿出来,说:“我们家打井优势很大的,掘土换个钻头就行,还不需要把泥土运出井。”
李大海自己没有打过井,不过他在北方农村调研的时候看见过社员同志们打井,知道打井需要哪些工具,他说:“咱们家什么都没有。要先去生产队借铁锨和锄头和盛土的筐子。我去生产队说了,他们要跟过来看热闹,小妹你的优势就没有了。”
听说李大海琢磨在自己在院子里挖水井,马永福心里觉得城里人异想天开。他对于城里的人劳动能力也不看好。不过李大海没有开口请村里帮忙,他觉得没有劝说的必要,借给李大海两把铁锨和两把锄头还有筐和绳子。
李惜文在院子里划了一个圈,李大海和李振华当时就开始挖土,天黑这个土坑挖的有三米多深,李惜文强烈要求换她下去,她在下面拿大电钻钻地,轻轻松松就钻到六米深。
马永福今天不来明天肯定也要来的。再深一点明天来人看见就太假了。李大海硬是把她喊上来了。
第二天李振华去挑水,马永福的大儿子马爱民问他开始挖井了没有。李振华说挖到半夜挖到五六米深。马爱民到李家来,蹲在井口看李大海挖了半个小时。下午村干部们都过来看,发现吊上来的泥土越来越湿润,估计这口井能挖出水,都激动了,问李大海:“你凭什么认定院子里打井能出水?”
“我女儿看地势猜的,她讲的那个我也不大懂。小妹?”李大海喊,“你把鞋底放一放,出来讲给支书和队长听。”
李惜文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话,什么地质构造呀,含水层啦,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啦,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孔隙啦,一把一把甩出来就把几位只能照“样子”勉强“画”字的村干部侃的晕头转向。
“女娃娃,你是高中生?”马永福大胆假设首都干部的女儿有高学历。
李惜文也笑的很谦虚,“我上学早,还跳过级。下放之前上大学三年级了。”
又是一个大学生!马永福羡慕的没话讲,他被李惜文的那些科学名词绕的分不清方向,就觉得李惜文是个大有本事的人,客气的问:“你在大学学的是找水吗?”
李惜文摇摇头,“我学的是机械工程,我们这个学科主要是设计和制造机器。比如制造打井机,那么我们肯定就需要学习有关的知识,比方寻找地下水,比方地下水的种类。只有自己会打井,才知道怎么设计制造打井机是不是?”
李大海提起女儿骄傲的不得了,“我女儿从小爱学习,喜欢动脑筋,动手能力特别强。”
“女娃娃,你能在村子里给我们看看哪里有水,适合打井吗?”石三喜问。
多几口井,人有水吃地里也能浇水,明年梨树村的日子肯定能好过一点,哪怕是给自己积福呢,她也应该出力的。
李惜文没推辞,就是给自己打了个不可靠的标签:“我学习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以前也没有打过井,不知道我有没有学到家。等我家的水井打出水来,我再去村子附近转转,行吗?”
石三喜有点等不及,不过确实需要打出一口出水的井他才能相信这个女娃娃有找水的本事。他和村支书商量了一下,说:“我回村找两个人来给你们家帮忙,算工分!”
石三喜回村喊来两个能干人,跟过来看热闹的闲人挤满了院子。
快天黑的时候闲看的人陆陆续续都走了。但是井底越来越湿,村长和支书还有那两个算工分的挖井人都没有走,他们认为必须趁现在水还没有渗出来把井挖的更深一些。挖到七点多,井下渗出来泥浆站不住人他们才罢手。
曹月英煮了一锅很稀的玉米稀粥,按每人三个的份量,用发了霉的玉米面和荞麦面混在一起捏窝窝头款待客人。
窝窝头极其难吃,除了半碗酱也没有别的菜,但是马永福和石三喜都吃的很香,他俩都只吃了一个窝头,李大海把那两个窝头硬塞到他们的手里,他们没有舍得吃,而是揣进了衣服口袋里。那两个真正干活的人累的很了,也只各吃了两个窝头。李大海也把窝头硬塞进他们的手里,说:“这样的冷天,叫你们搞一身泥水,不多吃一点哪行。”
窝头现在是好东西,这两位客气了一下还是把窝头收起来了。
“你们家这口井肯定是有水的,就算出水不多也够你们家浇个菜地了。先就这样,明天你们到队部来背石头,把井口箍起来。”马永福想想明年这个三间房的小院被菜地围绕起来的样子,都羡慕了,“女娃娃,明天就去给村里找水吧。”
“好呀。明天留大哥在家,我爸带我去给村里找水!”李惜文答应的特别干脆。
这四个人走了,李惜文用午餐肉罐头做浇头下了四碗面条,自己家里重新吃了一顿好饭。
不只本村,还有邻村一群一群的大姑娘小媳妇跑来看新水井出水和俊俏的大学生李振华。
李惜文没有亲眼看见盛况。
她和李大海早饭后就被马永福请着在梨树村周围转了好几圈,李惜文一路上都在找草木特别多的地方,然后用精神力刺透土层往下看,还真叫她找出来离地表浅,最多打二十米就能出水的地方。
虽然李惜文用词很谨慎,都是“找找看”、“可能有”,但是马永福和石三喜现在特别相信她,她指一个地方,马永福和石三喜就立即安排人来挖井。
到天黑,李惜文第一个指出来的地方,村南头一里地洼地的那口井就出水了。
其实村里前几年在那块洼地附近打过井,但是没有打出水。只是隔了一百多米,打井不只能出水而且看情况出水量还不少,马永福除了感慨知识有用,已经无话可说。
再过一天,李惜文指出来的那几个地方打的井都开始出水。这几个水井最远的离村庄有三里多远,但是离田地都很近。多出来这几口井就意味着明年春天甚至以后浇地都会轻松很多,也就意味着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全村人高兴的都像在过年。
一个走路都喘的老头子叫小孙孙扶着,嚷嚷着要给送水的龙女磕头。马永福拼掉半条命才把本家爷爷拦住,叫李惜文和李振华赶快回家,把院门拴紧一点。
“小妹的好运气好像又回来了。”李振华说。
就算休息了一天,李惜文因为过量使用精神力还是很疲倦。她走到自己家的新井台边朝井里看看,井水还是有点混的。她不大满意,说:“这个水不能吃吧?”
“淘一淘水就清了。”李大海今天有参加挖井劳动,虽然没有下井,但是也搞了一身的泥巴,他在院子里拿刷子刷衣服,“你们怎么现在就回来了?”
“有位老爷爷搞封建迷信,支书叫我们赶紧回家。”李惜文摇摇头,“老人家说我是送水的龙女呢。这个名声传到外面去,我会不会倒霉呀?”
“如果你只是因为长得好被人家这样讲,说不定会被抓典型。你是因为挖井这样重要的事情被人家感激没有事的。人心里有秤,搞你老百姓不会答应。”李大海摸摸女儿的头顶,“这样的好事可以多做。”
李惜文点点头,把脏衣服脱下来,爬到炕上写她琢磨了两天的教材。
这一带缺水的村庄不只梨树村生产队。听说梨树村生产队来的下放干部子女会找地下水,找出来的几个地方挖井都出了水,左右两个生产队的支书和大队的支书都找来了。李惜文给大队找了两天水又给沙峪公社的另外几个生产队找水。
一晃半个月,李惜文找出来的十几个地方挖井都挖出来水,虽然没有人喊她龙女什么的,但是确实声名远扬。
李大海去公社的铁匠合作社买农具,人家一看介绍信是梨树村的李大海就知道他是李惜文的爹,对他特别热情,还硬要留他吃饭。
虽然是很有诚心的请客,但是和家里招待客人同款的窝头李大海能不吃还是坚决不要吃的。他好不容易才从铁匠大哥手里逃出来,到家仍然惊魂未定,说:“差一点点那个窝头就要喂到我的嘴里!当年给你们师伯当交通员都没有这么惊险。”
每天都要自备霉窝头出去找水的李惜文把她今天中午省下来的窝头交给李大海,“爸爸,这是我舍不得吃,省下来给你吃的。”
不吃人家的窝头一来是因为不好吃,二来是因为霉窝头也很珍贵,自己吃一个不多不少,别人说不定就要饿一顿才坚决拒绝。
但是女儿拿来的李大海怎么会觉得难吃呢?不但几口就吃下去了,还要夸奖:“还是我们家的窝头好吃,霉的味道正!”
现在梨树村有好几口井,社员们去新水井打水,村子里的两口老水井的水位也在慢慢上涨。马永福和石三喜看见了明年丰收的希望,组织一部分社员修理农具,打扫谷仓。农闲扫盲班也办起来了,上午是男社员们识字,下午是女社员们和小孩识字。曹月英教的很好,李振华虽然没有曹月英教的好,但是生产队除了他也没有更好的人选。马永福根本不考虑换人。
因此去和顺农场的人还是李大海和李惜文两个人。
带女儿出门李大海是不肯冒险横穿荒滩的。他们父女俩这次带着四个面口袋和两根扁担,背着干粮和给师兄一家准备的一百个霉窝头,再度步行到公社,坐大车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大车到和顺农场附近的生产队步行过去。
和顺农场和沙峪公社中间隔着几十里地的荒滩,自然条件好不到哪里去。
接待李大海和李惜文的管教干部是本地人,开始还对李大海爱理不理。
李大海一说他们是从沙峪来的,那个干部就感兴趣了,说:“听讲你们沙峪公社有个平京下放的干部子女会找地下水,找出来的二十几个地方挖水井都挖出来水了,是不是真的?”
“挖出来的井确实出水了。”李大海陪着笑:“你说的干部子女不敢当,就是我女儿。我女儿只会一点粗浅的地质学知识,找水,挖井都是社员同志集体努力的结果,她不敢居功。”
李惜文在心里猜:这是又要让我找水了吗?
果然管教干部马上变的特别热情,问李大海有没有空去他父母家做客,顺便看一看他们生产队有没有地下水。
求人家高抬贵手喊李振国出来见一面呢,李大海答应的十分干脆。
管教干部急着把人带回家,也不走程序了,直接把李大海和李惜文领进了农场。
这个农场的规模不小,场部有食堂有代销店有小学还有拖拉机。农场职工除了部队转业回老家的干部和家属之外,还有招工的职工和家属。他们住的都是排子房宿舍,看上去条件还可以。
像吴世会这样的劳动改造家庭住的是地窝子。食堂也是分开的,就是一间漏风的棚子,棚子里几位女同志在做晚饭,就是两大锅稀得都能照得见人影的稀饭,里面有什么东西看不见,但是霉味老远就能闻得到。
管教干部直接把李大海父女领到了吴世会住的地窝子。李振国就坐在地窝子靠门的地方缝袜子呢,他看见李大海和李惜文吓了一跳,针都差点戳到手。
他把针线和袜子扔到一边,跳出来问:“爸,小妹,你们怎么来了?”
“这都快二十天了,来看看你。”李大海看到李振国瘦了不只一圈,心疼的不停叹气。
爸爸和小妹不是也到农场来劳改李振国就放心了,笑着说:“我们在这里挺好的。这个天气冷,我们都不用下地干活。汪干部,我能让我爸和我妹妹进来坐一会,避避风吗?”
“五分钟。”汪干部说完就走到旁边去了。
汪干部这么好说话都把李振国吓到了,他小声问李惜文:“不会给他送礼了吧?”
李惜文摇头,“爸怎么会干这种事情。里面还有别人吗?”
“就是我们一家人。大哥带冬来和燕来去挖田鼠洞去了。父亲在队部写思想汇报,就我一个人在。”李振国拉爸爸和妹妹进来,“里面其实很暖和。就是黑。”
地窝子里确实比外面温度要高好几度。可能是因为通风的地方都被堵起来了,空气不流通气味就不大好闻。
李大海先把一袋子窝窝头放下来,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将就吃吧。刚才过来看见那边的工棚里在烧饭,你们是吃食堂还是自己烧着呢?”
“统一吃食堂。”李振国舔一舔嘴唇,拉开袋子看窝头,深深吸了一口气,自嘲说:“我现在都觉得这个窝头很香了。”
李惜文朝李振国嘴里塞了一粒糖,问他:“你们有地方藏东西吗?”
李振国摇摇头,“钱和粮票还有手表都被收走了。糖真好吃!”
李惜文也不敢给他多塞吃的,就往他口袋里塞了几粒糖,再把妈妈准备的五个大裤头五双袜子拿给他,“我们家现在在沙峪公社梨树生产队。听生产队的人说我们家住的那个荒滩那边就是和顺农场。但是又听说荒滩上有野狼。我们也不敢乱走,还是从县里走过来的。”
“生产队最近这段时间在打井,比较忙。过段时间我们把荒滩上的路探一探,下次来看你争取走小路来。”李大海也不敢多说,听见外面咳嗽声,叹着气先出去了。
李惜文小声说:“我会看地下水,看了二十几个地方打井都出水了。要是农场缺水,你可以跟管教干部提一提的,刚才那个汪干部就是想要我去他家生产队看地下水。”
大部分商品当然必须有票。不过李惜文去逛街主要是看有哪些东西卖,有没有票无所谓。李大海先找粮站的人问过,有全国粮票可以买到粮食,不过细粮没有了,只能多换一些粗粮。李大海确定能换到粮食就不担心了,喊女儿先去邮局寄信再逛供销社和五交化。
这几个地方逛完都没用半个小时,离下午两点钟回公社的时间还早,父女俩啃着窝窝头当午饭,溜达着往河边去。
李大海现在已经把“虫洞”啦“穿越”啦,视频里的各种东西沉淀的差不多了,智商已经回归正常水平,大中午的河滩上又空旷又冷没有第三个人,他就问:“小妹你到底装了多少东西?”
“家里所有的东西,主要是衣服家具什么的、家用电器和藏书。一两百人能吃一年的粮食和日用品。一些户外设备,就是我们一家人出门到野外玩,需要的帐篷,睡袋什么的。再就是几辆车,柴油发电机和柴油。”李惜文没提宁东的东西和她的大小理想,一来这是宁东的**,二来她自己的事交待了估计要挨打,她不敢说。
李大海听说有一两百人吃一年的粮食,就觉得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到他了,他轻松的说:“那你装了那么多的东西,还能装水吗?”
“能的。大盆和水桶是可以叠着放的,数量不少。只要我把手伸到水面以下,我就能把水直接送进盆里。”李惜文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蹲下来,把手伸进冰冷的河水里。冬天河水的水位本来就低,再加上干旱,突然少了十几立方的水很明显。
李惜文的精神力在空间把装满水的容器叠起来放也需要时间,而且她还把几十个水桶洗了几遍把脏水倒出来。最后她把能装满的澡盆和水桶都装满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李大海啃着窝头,看女儿安静的坐在石头上啃窝头,额头却渗出细小的汗珠,非常心疼,下定决心回家就打井!
再回县城李大海去粮站买了五十斤的玉米面和八十斤的荞麦面。李惜文去买了两盒粉笔和一大包火柴几斤盐。粗瓷大碗不要票,她也买了十二只。
回家的路很漫长,因为公社里有个干部家在梨树村,正好和他们同路走。路上一直有人,李惜文不好做手脚,李大海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走的比较慢。
公社干部估计身体不大好,走路气喘吁吁的也不快。
李大海居然也能和人家聊得起来,一路还聊的挺开心的。不过到家他老人家就不行了,担子一扔趴到炕上喊腰酸背痛,要曹月英给他揉一揉。
曹月英一边说懒得理你,一边还是给他揉肩膀去了。李惜文默默的洗手,接过妈妈留下的面粉继续捏窝窝头。
李振华把粮食袋口撑开就有一股很大的霉味散出来。他抓出一把玉米面看看,不只发霉,里面还有玉米叶子和棒子碎呢。
荞麦面没有霉,不过里面掺的壳什么的也不少。李惜文过来看一眼,开心的说:“我只是听讲过荞麦壳枕头,这么多的壳可以做一个枕头了吧。”
“做不成。这地方风调雨顺的年景都够呛,今年旱的厉害,不下地干活一天两顿都是喝稀的。今天跟我们一路的那个陈干部讲,生产队里不给我们分口粮不是不想分,是各生产队都预支了口粮,现在生产队和公社的仓库里都是空的,大家嘴上不讲,都在等救济粮。”李大海叹气,“这样粮食再过一段时间恐怕都不好买了。等两天天冷了放得住东西了,做一袋窝窝头我和振华背到农场去,要是农场里情况不行,我们就去县里背一两百斤粮食给他们送过去。”
第100章
早晨起来地上一层厚厚的霜,和昨天比,今天的温度似乎下降了不少。
村里两口井有一口没有了水,李振华早饭后去村里挑水,排队到午饭前才回家。
“听他们说要是村东头这口井也没有了水,那就只能村里组织去二十多里外的石裕涧运水,运来的水按人头分。”李振华摇摇头,“小妹,你确定咱们家院子里打井能出水?”
“当然能。”李惜文已经用精神力看过了,她家的地下十米左右就有地下水,打井绝对能出水,她把她爷爷的大电钻拿出来,说:“我们家打井优势很大的,掘土换个钻头就行,还不需要把泥土运出井。”
李大海自己没有打过井,不过他在北方农村调研的时候看见过社员同志们打井,知道打井需要哪些工具,他说:“咱们家什么都没有。要先去生产队借铁锨和锄头和盛土的筐子。我去生产队说了,他们要跟过来看热闹,小妹你的优势就没有了。”
听说李大海琢磨在自己在院子里挖水井,马永福心里觉得城里人异想天开。他对于城里的人劳动能力也不看好。不过李大海没有开口请村里帮忙,他觉得没有劝说的必要,借给李大海两把铁锨和两把锄头还有筐和绳子。
李惜文在院子里划了一个圈,李大海和李振华当时就开始挖土,天黑这个土坑挖的有三米多深,李惜文强烈要求换她下去,她在下面拿大电钻钻地,轻轻松松就钻到六米深。
马永福今天不来明天肯定也要来的。再深一点明天来人看见就太假了。李大海硬是把她喊上来了。
第二天李振华去挑水,马永福的大儿子马爱民问他开始挖井了没有。李振华说挖到半夜挖到五六米深。马爱民到李家来,蹲在井口看李大海挖了半个小时。下午村干部们都过来看,发现吊上来的泥土越来越湿润,估计这口井能挖出水,都激动了,问李大海:“你凭什么认定院子里打井能出水?”
“我女儿看地势猜的,她讲的那个我也不大懂。小妹?”李大海喊,“你把鞋底放一放,出来讲给支书和队长听。”
李惜文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话,什么地质构造呀,含水层啦,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啦,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孔隙啦,一把一把甩出来就把几位只能照“样子”勉强“画”字的村干部侃的晕头转向。
“女娃娃,你是高中生?”马永福大胆假设首都干部的女儿有高学历。
李惜文也笑的很谦虚,“我上学早,还跳过级。下放之前上大学三年级了。”
又是一个大学生!马永福羡慕的没话讲,他被李惜文的那些科学名词绕的分不清方向,就觉得李惜文是个大有本事的人,客气的问:“你在大学学的是找水吗?”
李惜文摇摇头,“我学的是机械工程,我们这个学科主要是设计和制造机器。比如制造打井机,那么我们肯定就需要学习有关的知识,比方寻找地下水,比方地下水的种类。只有自己会打井,才知道怎么设计制造打井机是不是?”
李大海提起女儿骄傲的不得了,“我女儿从小爱学习,喜欢动脑筋,动手能力特别强。”
“女娃娃,你能在村子里给我们看看哪里有水,适合打井吗?”石三喜问。
多几口井,人有水吃地里也能浇水,明年梨树村的日子肯定能好过一点,哪怕是给自己积福呢,她也应该出力的。
李惜文没推辞,就是给自己打了个不可靠的标签:“我学习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以前也没有打过井,不知道我有没有学到家。等我家的水井打出水来,我再去村子附近转转,行吗?”
石三喜有点等不及,不过确实需要打出一口出水的井他才能相信这个女娃娃有找水的本事。他和村支书商量了一下,说:“我回村找两个人来给你们家帮忙,算工分!”
石三喜回村喊来两个能干人,跟过来看热闹的闲人挤满了院子。
快天黑的时候闲看的人陆陆续续都走了。但是井底越来越湿,村长和支书还有那两个算工分的挖井人都没有走,他们认为必须趁现在水还没有渗出来把井挖的更深一些。挖到七点多,井下渗出来泥浆站不住人他们才罢手。
曹月英煮了一锅很稀的玉米稀粥,按每人三个的份量,用发了霉的玉米面和荞麦面混在一起捏窝窝头款待客人。
窝窝头极其难吃,除了半碗酱也没有别的菜,但是马永福和石三喜都吃的很香,他俩都只吃了一个窝头,李大海把那两个窝头硬塞到他们的手里,他们没有舍得吃,而是揣进了衣服口袋里。那两个真正干活的人累的很了,也只各吃了两个窝头。李大海也把窝头硬塞进他们的手里,说:“这样的冷天,叫你们搞一身泥水,不多吃一点哪行。”
窝头现在是好东西,这两位客气了一下还是把窝头收起来了。
“你们家这口井肯定是有水的,就算出水不多也够你们家浇个菜地了。先就这样,明天你们到队部来背石头,把井口箍起来。”马永福想想明年这个三间房的小院被菜地围绕起来的样子,都羡慕了,“女娃娃,明天就去给村里找水吧。”
“好呀。明天留大哥在家,我爸带我去给村里找水!”李惜文答应的特别干脆。
这四个人走了,李惜文用午餐肉罐头做浇头下了四碗面条,自己家里重新吃了一顿好饭。
不只本村,还有邻村一群一群的大姑娘小媳妇跑来看新水井出水和俊俏的大学生李振华。
李惜文没有亲眼看见盛况。
她和李大海早饭后就被马永福请着在梨树村周围转了好几圈,李惜文一路上都在找草木特别多的地方,然后用精神力刺透土层往下看,还真叫她找出来离地表浅,最多打二十米就能出水的地方。
虽然李惜文用词很谨慎,都是“找找看”、“可能有”,但是马永福和石三喜现在特别相信她,她指一个地方,马永福和石三喜就立即安排人来挖井。
到天黑,李惜文第一个指出来的地方,村南头一里地洼地的那口井就出水了。
其实村里前几年在那块洼地附近打过井,但是没有打出水。只是隔了一百多米,打井不只能出水而且看情况出水量还不少,马永福除了感慨知识有用,已经无话可说。
再过一天,李惜文指出来的那几个地方打的井都开始出水。这几个水井最远的离村庄有三里多远,但是离田地都很近。多出来这几口井就意味着明年春天甚至以后浇地都会轻松很多,也就意味着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全村人高兴的都像在过年。
一个走路都喘的老头子叫小孙孙扶着,嚷嚷着要给送水的龙女磕头。马永福拼掉半条命才把本家爷爷拦住,叫李惜文和李振华赶快回家,把院门拴紧一点。
“小妹的好运气好像又回来了。”李振华说。
就算休息了一天,李惜文因为过量使用精神力还是很疲倦。她走到自己家的新井台边朝井里看看,井水还是有点混的。她不大满意,说:“这个水不能吃吧?”
“淘一淘水就清了。”李大海今天有参加挖井劳动,虽然没有下井,但是也搞了一身的泥巴,他在院子里拿刷子刷衣服,“你们怎么现在就回来了?”
“有位老爷爷搞封建迷信,支书叫我们赶紧回家。”李惜文摇摇头,“老人家说我是送水的龙女呢。这个名声传到外面去,我会不会倒霉呀?”
“如果你只是因为长得好被人家这样讲,说不定会被抓典型。你是因为挖井这样重要的事情被人家感激没有事的。人心里有秤,搞你老百姓不会答应。”李大海摸摸女儿的头顶,“这样的好事可以多做。”
李惜文点点头,把脏衣服脱下来,爬到炕上写她琢磨了两天的教材。
这一带缺水的村庄不只梨树村生产队。听说梨树村生产队来的下放干部子女会找地下水,找出来的几个地方挖井都出了水,左右两个生产队的支书和大队的支书都找来了。李惜文给大队找了两天水又给沙峪公社的另外几个生产队找水。
一晃半个月,李惜文找出来的十几个地方挖井都挖出来水,虽然没有人喊她龙女什么的,但是确实声名远扬。
李大海去公社的铁匠合作社买农具,人家一看介绍信是梨树村的李大海就知道他是李惜文的爹,对他特别热情,还硬要留他吃饭。
虽然是很有诚心的请客,但是和家里招待客人同款的窝头李大海能不吃还是坚决不要吃的。他好不容易才从铁匠大哥手里逃出来,到家仍然惊魂未定,说:“差一点点那个窝头就要喂到我的嘴里!当年给你们师伯当交通员都没有这么惊险。”
每天都要自备霉窝头出去找水的李惜文把她今天中午省下来的窝头交给李大海,“爸爸,这是我舍不得吃,省下来给你吃的。”
不吃人家的窝头一来是因为不好吃,二来是因为霉窝头也很珍贵,自己吃一个不多不少,别人说不定就要饿一顿才坚决拒绝。
但是女儿拿来的李大海怎么会觉得难吃呢?不但几口就吃下去了,还要夸奖:“还是我们家的窝头好吃,霉的味道正!”
现在梨树村有好几口井,社员们去新水井打水,村子里的两口老水井的水位也在慢慢上涨。马永福和石三喜看见了明年丰收的希望,组织一部分社员修理农具,打扫谷仓。农闲扫盲班也办起来了,上午是男社员们识字,下午是女社员们和小孩识字。曹月英教的很好,李振华虽然没有曹月英教的好,但是生产队除了他也没有更好的人选。马永福根本不考虑换人。
因此去和顺农场的人还是李大海和李惜文两个人。
带女儿出门李大海是不肯冒险横穿荒滩的。他们父女俩这次带着四个面口袋和两根扁担,背着干粮和给师兄一家准备的一百个霉窝头,再度步行到公社,坐大车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大车到和顺农场附近的生产队步行过去。
和顺农场和沙峪公社中间隔着几十里地的荒滩,自然条件好不到哪里去。
接待李大海和李惜文的管教干部是本地人,开始还对李大海爱理不理。
李大海一说他们是从沙峪来的,那个干部就感兴趣了,说:“听讲你们沙峪公社有个平京下放的干部子女会找地下水,找出来的二十几个地方挖水井都挖出来水了,是不是真的?”
“挖出来的井确实出水了。”李大海陪着笑:“你说的干部子女不敢当,就是我女儿。我女儿只会一点粗浅的地质学知识,找水,挖井都是社员同志集体努力的结果,她不敢居功。”
李惜文在心里猜:这是又要让我找水了吗?
果然管教干部马上变的特别热情,问李大海有没有空去他父母家做客,顺便看一看他们生产队有没有地下水。
求人家高抬贵手喊李振国出来见一面呢,李大海答应的十分干脆。
管教干部急着把人带回家,也不走程序了,直接把李大海和李惜文领进了农场。
这个农场的规模不小,场部有食堂有代销店有小学还有拖拉机。农场职工除了部队转业回老家的干部和家属之外,还有招工的职工和家属。他们住的都是排子房宿舍,看上去条件还可以。
像吴世会这样的劳动改造家庭住的是地窝子。食堂也是分开的,就是一间漏风的棚子,棚子里几位女同志在做晚饭,就是两大锅稀得都能照得见人影的稀饭,里面有什么东西看不见,但是霉味老远就能闻得到。
管教干部直接把李大海父女领到了吴世会住的地窝子。李振国就坐在地窝子靠门的地方缝袜子呢,他看见李大海和李惜文吓了一跳,针都差点戳到手。
他把针线和袜子扔到一边,跳出来问:“爸,小妹,你们怎么来了?”
“这都快二十天了,来看看你。”李大海看到李振国瘦了不只一圈,心疼的不停叹气。
爸爸和小妹不是也到农场来劳改李振国就放心了,笑着说:“我们在这里挺好的。这个天气冷,我们都不用下地干活。汪干部,我能让我爸和我妹妹进来坐一会,避避风吗?”
“五分钟。”汪干部说完就走到旁边去了。
汪干部这么好说话都把李振国吓到了,他小声问李惜文:“不会给他送礼了吧?”
李惜文摇头,“爸怎么会干这种事情。里面还有别人吗?”
“就是我们一家人。大哥带冬来和燕来去挖田鼠洞去了。父亲在队部写思想汇报,就我一个人在。”李振国拉爸爸和妹妹进来,“里面其实很暖和。就是黑。”
地窝子里确实比外面温度要高好几度。可能是因为通风的地方都被堵起来了,空气不流通气味就不大好闻。
李大海先把一袋子窝窝头放下来,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将就吃吧。刚才过来看见那边的工棚里在烧饭,你们是吃食堂还是自己烧着呢?”
“统一吃食堂。”李振国舔一舔嘴唇,拉开袋子看窝头,深深吸了一口气,自嘲说:“我现在都觉得这个窝头很香了。”
李惜文朝李振国嘴里塞了一粒糖,问他:“你们有地方藏东西吗?”
李振国摇摇头,“钱和粮票还有手表都被收走了。糖真好吃!”
李惜文也不敢给他多塞吃的,就往他口袋里塞了几粒糖,再把妈妈准备的五个大裤头五双袜子拿给他,“我们家现在在沙峪公社梨树生产队。听生产队的人说我们家住的那个荒滩那边就是和顺农场。但是又听说荒滩上有野狼。我们也不敢乱走,还是从县里走过来的。”
“生产队最近这段时间在打井,比较忙。过段时间我们把荒滩上的路探一探,下次来看你争取走小路来。”李大海也不敢多说,听见外面咳嗽声,叹着气先出去了。
李惜文小声说:“我会看地下水,看了二十几个地方打井都出水了。要是农场缺水,你可以跟管教干部提一提的,刚才那个汪干部就是想要我去他家生产队看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