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太子殿下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师傅就是这样,一辈子都这么耿直。
太子既然已经立定,其他的皇子都去京外就藩了,皇上也着力培养自己的太子,教导他如何处理政务、如何与朝臣斗争、如何玩弄帝王心计、如何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得很好、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每日早朝时,皇上坐在金銮殿高台之上的龙椅上,太子殿下也在金銮殿的高台上有一个简单的坐位,一同接受朝臣的山呼万岁,一同听朝臣的奏折。遇到简单的事情,皇上自然乾纲独断,立即给出意见,让太子听着就好了。但是遇上疑难值得考教太子的问题,皇上就会先问太子的意见,然后一边教导臣子、一边教导太子。
渐渐的,太子殿下也树立起了威信,蓄起了胡须,有了威严、有了君王的气象。
皇上深感他年寿无多,便时不时辍朝一两日,让太子监国,自己则带着谢皇后出宫看看这大好的河山。有时兴起,甚至会出门游历一月有余。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皇上病倒了,这一病便如山倒,皇上不仅食欲不振,还不良于行。后宫嫔妃、太子、群臣们都知道皇上大限将至了。
皇上紧握住太子的手,屏退了所有人,对太子殿下交代遗言,他说道:“浩诚,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一直忧心你太过于重情义了,被人所害。你要记住,你是姓陈的,这大晏朝的江山也是我陈家的。你母妃对你再好,她也是姓谢的,一定要谨防谢氏乱政!
谢玲珑是你的母亲,日后她可以孝道压迫于你。但是你放心,父皇已经为你考虑好了,我这有一道密诏,若是日后谢正卿与谢玲珑联合起来想要推翻我陈家天下,你便手持这份密诏将谢玲珑诛杀,以保我大晏朝无虞,切记!切记!”
太子听闻自己父皇此言之后非常的痛心,父皇这是逼迫自己做出弑母的承诺啊!可是看着皇上那瞪大的眼睛,总不能让父皇死不瞑目吧?
太子浩诚只能流着泪点了点头,此时皇上才终于闭上了眼睛,溘然长逝。
大晏建国55年的时候,第二任皇帝薨。其第九子继位为新皇,给他的父亲定了庙号为“晏□□”,谥号为“文”,史称“晏文帝”,与他的祖父(庙号“晏高祖”、谥号“晏武帝”)一同供奉在皇家宗庙之中,享受香火。并且册封其母谢玲珑为皇太后,其妻卫诗蕴为皇后,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此时的浩诚,已经不再是那个年轻的九皇子,不再是那个渐渐成熟起来的太子殿下,而是心思莫测的天下之主了。
他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万千朝臣的心,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所有人细细琢磨。
但是目前而言,蔡思瑾还是他最为信重的人。他已经力排众议让年仅四十岁的蔡思瑾坐上了刑部尚书这个正二品的位置,让蔡思瑾这一生第一次做到了一个比张思晨更高的位置上。
作者有话要说: 群摸各位亲,完结倒计时了,正文下一章完结,之后还会有四个番外,全部完结是3月9号,然后3月10号就开始更新《女尊男要考科举》那个文文。希望各位亲继续支持我哦,爱你们,么么哒。
第125章 一代明臣
满朝廷的官员们都知道皇上器重蔡思瑾, 也知道蔡思瑾前途无量,但是真当蔡思瑾以四十岁的年龄当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书时, 还是觉得有些不能接受。
无他, 实乃蔡思瑾的外放历练较少而已。
先皇当时任命沈子安做从二品的户部侍郎时, 他也年轻得很,而且他这个户部侍郎上面并未有一个顶头上司, 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日后的户部尚书了,也没有多少人反对。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担任了辽东省总督,做过一省大员了啊。
一般朝廷重臣想要入主六部中的某一部,必然先外放为一省总督,再不济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或者学政啊。虽然张思晨的年龄比蔡思瑾要小, 但是其实他的资历却要比蔡思瑾老到,皇上便是立即将他放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也不会掀起如今日这般的轩然大波。
再对比一下蔡思瑾的外放资历, 有什么?简直少得可怜,就有三年应天府知府的外放经历, 然后再有三年巡河御史的经历,就没有了!
皇上,都知道你其中蔡思瑾, 可也要按照资历慢慢将他推上去吧?你这一下子忽然不按照牌理出牌, 大家自然都不乐意了。起码也让他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熬几年啊, 哪儿能让他这么轻易就身居高位呢?
以从二品的官职外放一省总督的先例也不是没有,若是皇上遵循守旧,他也可以让蔡思瑾先外放一任, 然后再将他提到六部其中某部尚书的位置。可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谢正卿已经五十八岁了,两年后就要致仕了,若是将蔡思瑾外放成为一省总督,两年后能不能及时回来是一个大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也不可能以从二品的官职直接跳一级去接谢正卿的从一品首辅之职啊。
所以,皇上拿定了主意要让蔡思瑾现在坐稳正二品刑部尚书的位置,为他两年后接任首辅做准备。况且入阁前一定要有外放的资历,但是谁能说巡河御史不是外放的官员呢?这是一个新职位,皇上说这个位置的经历与一省总督相当,那就是相当,并无先例可循啊。
就这样,蔡思瑾没当几天刑部侍郎就被皇上推上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外人都冷眼看着他如何治理刑部,等着他出错,等着看他的笑话。
哪不知蔡思瑾前世里就做过多年的县令、知府,处理过很多刑事、民事的案件,与刑部之间很熟稔,而且对大晏律例了解至极。这辈子也有在御史台会审司工作的经历,那个时候更是与刑部打过很多次交道,对于死刑复审的案件尤其处理得得心应手,此番接掌刑部,完全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何况他还有两个极为有用的技能,一个明察秋毫,可是知道人犯到底有没有说谎;还有一个舌灿莲花,不仅可以让人改变想法,还有一定几率让人犯当廷说出真话,有他在的案子,自然能查明各种疑点,保证勿枉勿纵。
于是,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的就是蔡思瑾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将刑部上上下下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直接审出了好几个冤案,在民间隐隐有了“青天”之名。
他们无不摇头叹息,感叹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也对蔡思瑾这个人的才学、能力佩服不已,觉得他以前真是被耽误了,以他的能力,便是没有皇上的“侍讲”这样的经历,不依靠裙带关系,也足以成为主宰大晏朝官场的存在。
转眼间,两年的时间即将过去,谢正卿叹了口气,让人招蔡思瑾过府一叙。
再次来到谢正卿的书房里,蔡思瑾感慨万千,曾经的他对谢首辅的书房很是熟悉,但是如今的他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到这个书房来过了。
谢正卿笑眯眯地说道:“致知啊,好久没有在我的书房里看见你了,你看看,这里的摆设是不是还是如之前一般?”
蔡思瑾点了点头,拱手回答到:“这里的布置确实不曾改变过,不过我真的很久没有来拜访过谢首辅了,仿佛是从十三年前我成为九皇子的侍讲开始,就没有再踏足过谢府了。”
谢正卿点了点头,说道:“说起来,我们二人相识二十五年,从我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时起,就知道我们两个是一类人,有着同样的理想,还担心你被沈相不喜,压了压你举人的名次。哎,如此一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呢。”
蔡思瑾点了点头,说道:“学生很感谢谢首辅的赏识,当初谢首辅给了学生一个机会去国子监念书,虽然最后学生没有抓住,但是心中一直是很感激谢首辅的。”
谢正卿失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也是造化弄人了,当时我还想要招你为婿,无奈你已经有了未婚妻,也是有缘无分了。”
蔡思瑾微微一笑,说道:“太后娘娘那个时候心系戚昭元戚兄,便是学生当时没有未婚妻,答应了这门婚事,恐也难以结缘,所以谢首辅不必因此伤怀。”
谢正卿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说道:“看来你和清源的关系比我想象中要好啊,他连这样的秘辛竟然都告知于你。也好,也好,你们这么互相了解,我也放心许多。我任内阁首辅也已经二十一年了,是时候从这个位置山退下来,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了。
致知,不瞒你说,我心仪的下一任首辅人选,可以是清源,也可以是你,对于我来说都差不多,我知道你们对我的新政改革知之甚深,也知道你们继任了首辅之后一定会继续坚定的推进改革,所以能够放心。
只是致知,你知道你和清源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吗?”
蔡思瑾一挑眉,笑着说道:“愿闻其详。”
谢正卿摸了摸自己的胡须,说道:“清源此人聪慧无比,而且于权力斗争有着天生的敏锐性,若是他继任首辅,自然会紧紧抓牢自己手中的权力,若是皇上有能力,还能说话算话,若是皇上能力不济,便是将皇上架空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致知,我相信你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觉得我们这样从科举之中、从官场争斗之中坐上首辅之位的人,定然都是能力出众、惊才绝艳之辈,有能力将这个国家治理好。将国家权力置于我们这样的人手中,岂不是比置于紧紧因为生而为皇室的人要好得多?
若是我们权臣治国,便是皇上是个昏君,也能国泰民安、河清海晏,你说是与不是?
我唯一担忧的,便是致知你对于权力没有足够的敏锐性,日后不能作为一个权臣把持朝政,而是让皇权压倒了我们啊。”
蔡思瑾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谢首辅,我想你还是不了解我,不了解我和清源之间最大的区别,也不了解我和你之间最大的区别。
其实,我若是为首辅,必然会将大晏治理得很好,将新政很好地推行、让其深入人心,但是之后,我会上一道折子,建议皇上废除内阁、废除首辅的位置,将六部的位置提升,让皇上与六部尚书直接共商国是,分权。
谢首辅,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能将国家的生死存亡至于皇上一人的掌控之下,那样太过于危险,若是出现一个昏君,就会将满朝百姓带入深渊。可是你将整朝的生死存亡都系于一个权臣之手,难道就会比让在皇上手里安全么?
却是,权臣都是经过科举的,都是在官场历练过的。但是从而出头的人,一定是如谢首辅您这样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人么?并不是书念得好的人品性便好,若是个奸邪小人成了权臣,整个大晏朝又会好么?
所以我想到的方法是分权,不将权力系于任何一人手中,而是置于七个人手中,只要不是绝大多数的人都腐坏了,整个朝廷就能正常运转,大晏朝就能河清海晏,这样不是更好么?”
谢正卿一愣,完全没有想到蔡思瑾竟然是这样的想法,他立即提出疑问:“分权之后也有很多弊端,做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改革的成效会差很多。”
蔡思瑾笑道:“谢首辅,您推行改革二十一年,我再继续推行改革十八年,有了这近四十年的时间,我想已经足够为大晏朝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支撑这个国家往下很好的运转几百年了。几百年之后,若是后人有才华,自然能推行新的改革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若是后人无能,那也没有办法,历史总是这样的,一个腐朽没落的朝代一定会被一个新兴有活力的朝代替代的。”
谢正卿叹息一声,然后朗声大笑,说道:“谢正卿自负一世,只觉得我是当世第一聪明人,现在看来,我的格局竟然没有致知你来得大。致知,我相信你会做一个好首辅,也相信不管大晏朝能延续多少年,你都将是一名流传千古的一代明臣。”
蔡思瑾拱手到:“谢首辅过誉了,您在大晏全面推行新政改革,若说一代名臣,也当是谢首辅您。”
此次会晤二人均很满意。回家之后,蔡思瑾得意地在周水静面前嘚瑟,说道:“静儿,你不知道谢首辅听到我说要废内阁、废首辅一职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他可是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周水静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就吹吧!谢首辅吃惊倒是有可能,哪里有可能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起来集权和分权各有各的好,他怎么可能因为观点向你认输,他只不过是输给了时间罢了。”
蔡思瑾......难不成谢首辅刚刚那么夸赞我其实是逗我玩儿的,就是想让我好好推行改革。他才不管什么集权分权,只要他的改革能被我推行下去他就完全不在乎了?
第二天,谢正卿便上表恳请致仕,回乡颐养天年,皇上苦留三次,终于根据先皇的“所有朝臣年过六十均需回乡养老”的遗诏,放谢首辅回乡。
一个月后,正二品的刑部尚书蔡思瑾再次上升了一个位置,入住内阁,成为了大晏朝第二任首辅。
“叮,检测到宿主于50岁前成为本朝文官第一人,主线任务6(最终任务)完成,宿主所绑定的‘一代名臣’系统进入自毁程序,所有技能保留。滴滴滴......”
蔡思瑾坐在首辅的位置上怅然若失,系统的剥离就好像让他失去了一个挚友一般。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他打起精神来继续谢首辅铺下的路,继续大晏朝的改革事业,不能辜负系统的期望,不能只成为系统承认的“一代明臣”,还要真正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名臣。”
哈哈哈,当然,做官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这么爱媳妇,这么恋家的人,当然不会将加班当成乐趣。国事重要,家事也同样重要啊,他还要好好地陪媳妇儿、陪儿子女儿,好好过他的生活呢。
不过既然他真的处在了首辅这样的位置,那么有些事情还是要收敛一下的,像“静思文集”这样的集子就只能先写好,等到他六十岁致仕之后再出版了,否则真不知道他手底下这些官员会为了拍他的马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来。
做“一代明臣”固然很好很光鲜,也是他的理想。但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做好“蔡思瑾”。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群摸各位亲,一路走来,因为有了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才有了这个文的创作和完结,感谢你们。正文这里就完结了,后面还有四个番外,之后每天更新一章,3月9日这个文全文完结。3月10号的时候正式开始更新《女尊男要考科举》,请喜欢我的亲们收藏我的作者专栏,收藏新文,我们下一篇文见,我还是会保持日更的哦,也是每晚八点发文,么么哒
第126章 大晏女学
一朝天子一朝臣, 尤其是宦官这样的,换了一个老大在位之后, 他们的命运就会完全不一样。
晏文帝在位的时候, 他最信任的太监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范大勇了。所以那个时候范大勇是整个大晏朝最红的宦官, 在宫里权势滔天,所有的人都想要巴结他, 他的干儿子高振波也跟着水涨船高、狐假虎威、人气很足。
但是自从晏文帝驾崩之后,范大勇就什么都不是了。
好在他还是很聪明,在新帝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他与晏文帝之间的主仆情谊,乞求新帝准许他去给晏文帝守灵, 余生常伴晏文帝左右。
新帝感怀他对晏文帝的忠心,同时也不想留他这么一个势力大的太监在宫中碍眼兼碍手碍脚, 自然是乐得答应了。于是, 范大勇急流勇退,收拾着他的财物包袱款款地给晏文帝守灵去了。虽然离开了京城繁华地, 但是余生安全又富足,也算是能善终了。
可是他的干儿子高振波却心有不甘。他的干爹范大勇当时做到了太监之中的极致,成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大权在握, 已经尝够了权力的滋味, 如今急流勇退也并不会觉得遗憾, 因为人家什么都见识过了啊。可是他还年轻,而且他还没有坐过太监权力巅峰的那个位置,他还贪恋京城这个繁华地、贪恋宫中的权势地位, 并不愿意跟着自己的干爹到皇陵去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
于是他选择了投效新帝,努力想要娶得新帝的信任,想要在新皇面前争取一席之地。然而新帝进宫之后自然是更加重视从睿王府、东宫时候起就跟着自己的“老人”、“心腹”,高振波使出浑身解数、历经两年都没有取得新帝的信任,没有在他心中排上号。
高振波此时有些绝望了,很是灰心丧气,却被告知皇太后有请。他的心里猛地一震,或许,皇太后这里是个好门路?他可是握着一个极大的秘密的啊。
谢玲珑成了太后之后,虽然不是后宫的实际掌权者,但是因为她之前给足了皇后卫诗蕴帮助,极受卫诗蕴的敬重,所以在后宫生活得很滋润。可是她也有些无法解决的烦恼。
谢玲珑有些奇怪自己儿子登基之后怎么忽然变得与自己疏远了不少,本来以为是儿子因为丧父之痛无法走出来,所以并未在意。只是现在儿子已经登基两年,自己父亲已经致仕了,蔡思瑾也已经成为了首辅,儿子与自己的关系还是没有改善,她便想要一探原因。
谢玲珑深知晏文帝对范大勇的信任,也知道高振波是范大勇的干儿子,所以在高振波四处碰壁之后着人将他叫到自己的宫中,想从他口中挖出秘辛来。这件事她已经谋划了很久了,她深知自己一定要在高振波彻底对皇上灰心之后才可以走这一步棋,否则高振波肯定一转背就在皇上面前将自己给卖了,让自己与皇上之间母子关系更为冷淡。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了,谢玲珑将高振波叫来各种手段一用,高振波就老老实实地把秘密告诉谢玲珑了——晏文帝在死之前对她极不放心,担心她后宫干政,也担心她与谢正卿联合起来外戚乱政,所以甚至给皇上留下了一道处死她的密诏,谨防她作乱。
谢玲珑气急,险些将手中的杯子都给砸了,但是随即又冷静了下来。她终于知道,原来她的野心还是落入了先帝眼中,先帝并不是老糊涂,还给了自己儿子对付她的杀手锏。这个老混蛋原来是打着让他们母子相残的主意啊,还真是老奸巨猾!
先皇这一招可是釜底抽薪,斩断了她的野心之路了。因为有着这道密诏,所以儿子与她的关系始终会变得隔着一层,无论她想要做什么,儿子都会用怀疑的眼光审慎地盯着她,评估她的一切行动,让她被拘在后宫的方寸之地中,动弹不得。
谢玲珑接受了高振波的忠心,让高振波明里还是试图往皇上那里靠近,但是实际上成为她的人,受她的保护。同时,谢玲珑也在宫中辗转反侧了几日,力图破晏文帝给她设置的这个局。
可是想了好多天之后,谢玲珑终于发现,她一个人想要握住权力太难了,她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利用母子情分、婆媳情分,影响朝臣、慢慢向朝政伸出手,慢慢地攫取权力。可是现在这条路已经被儿子斩断了。
她只能换一条更加迂回的道路去走,然而说不定这样反而是一条康庄大道,比她一个人手握朝政更加合适。
谢玲珑的理想是提高女子的地位,让女子不用再像货物一般依附于男人身上,让女子也拥有像男子一样可以参政议政的权力。她本来想先手握实权,然后看看是否可以有机会登基成女帝,或者在全国推行激烈的改革,瞬间提升女子地位。
可是当预先设想的道路被无情地斩断了之后,她想到了之前的历史,一个女子干涉朝政夺得大权之后,只会引起男子的警惕,让男子不断压缩后世女子的生存空间,让后世的女子更加难过。
现在,局势逼得她不得不另寻他路,她却从中看出了之前自己想法之中急功近利的成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她发现,想要提升女子的地位,首先要提升女子受教育的水平,让女子有学识、有文化。
谢玲珑对朝中几对恩爱夫妻均有所研究。例如现在的首辅蔡思瑾夫妇、户部尚书沈子安夫妇,以及大晏朝开国第一任丞相许相夫妇,他们这几对夫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妻子一方冰雪聪明且文采飞扬,不仅是一位妻子,肯定也是丈夫重要的谋臣或者说合作伙伴,所以她们地位稳固、家庭幸福。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那就是——她们都或多或少与越秀女学有联系。
从这个点上,谢玲珑再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越秀女学,追踪从这个女学之中毕业的女学生的生存状况,普遍发现她们过得都还不错,幸福得多,不幸得少。虽然这与她们本身的家庭出身有关——能将女子送去上学的人家,本身日子定然也不会难过。
但是谢玲珑却觉得,让女子受到不一样的教育,跳出男人给女子划定的那一个樊笼,或许女子在心灵上会得自由,日后会变得更加坚强、聪慧,也能过得更加的幸福。
只有一个个的女子觉醒了,才会有后来女性整体的觉醒,整体的寻求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谢玲珑心中一阵激荡——她作为一朝的皇太后,若是做其他的事情或许会碍了儿子的眼,惹得母子反目,但是若她说想要在整个大晏办几个专门给女子念书的女学,儿子定然不会反对,说不定还会乐见其成——这样可以极大地分散自己的精力,防止自己与他夺权,防止她们母子反目。
太子既然已经立定,其他的皇子都去京外就藩了,皇上也着力培养自己的太子,教导他如何处理政务、如何与朝臣斗争、如何玩弄帝王心计、如何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得很好、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每日早朝时,皇上坐在金銮殿高台之上的龙椅上,太子殿下也在金銮殿的高台上有一个简单的坐位,一同接受朝臣的山呼万岁,一同听朝臣的奏折。遇到简单的事情,皇上自然乾纲独断,立即给出意见,让太子听着就好了。但是遇上疑难值得考教太子的问题,皇上就会先问太子的意见,然后一边教导臣子、一边教导太子。
渐渐的,太子殿下也树立起了威信,蓄起了胡须,有了威严、有了君王的气象。
皇上深感他年寿无多,便时不时辍朝一两日,让太子监国,自己则带着谢皇后出宫看看这大好的河山。有时兴起,甚至会出门游历一月有余。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皇上病倒了,这一病便如山倒,皇上不仅食欲不振,还不良于行。后宫嫔妃、太子、群臣们都知道皇上大限将至了。
皇上紧握住太子的手,屏退了所有人,对太子殿下交代遗言,他说道:“浩诚,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一直忧心你太过于重情义了,被人所害。你要记住,你是姓陈的,这大晏朝的江山也是我陈家的。你母妃对你再好,她也是姓谢的,一定要谨防谢氏乱政!
谢玲珑是你的母亲,日后她可以孝道压迫于你。但是你放心,父皇已经为你考虑好了,我这有一道密诏,若是日后谢正卿与谢玲珑联合起来想要推翻我陈家天下,你便手持这份密诏将谢玲珑诛杀,以保我大晏朝无虞,切记!切记!”
太子听闻自己父皇此言之后非常的痛心,父皇这是逼迫自己做出弑母的承诺啊!可是看着皇上那瞪大的眼睛,总不能让父皇死不瞑目吧?
太子浩诚只能流着泪点了点头,此时皇上才终于闭上了眼睛,溘然长逝。
大晏建国55年的时候,第二任皇帝薨。其第九子继位为新皇,给他的父亲定了庙号为“晏□□”,谥号为“文”,史称“晏文帝”,与他的祖父(庙号“晏高祖”、谥号“晏武帝”)一同供奉在皇家宗庙之中,享受香火。并且册封其母谢玲珑为皇太后,其妻卫诗蕴为皇后,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此时的浩诚,已经不再是那个年轻的九皇子,不再是那个渐渐成熟起来的太子殿下,而是心思莫测的天下之主了。
他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万千朝臣的心,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所有人细细琢磨。
但是目前而言,蔡思瑾还是他最为信重的人。他已经力排众议让年仅四十岁的蔡思瑾坐上了刑部尚书这个正二品的位置,让蔡思瑾这一生第一次做到了一个比张思晨更高的位置上。
作者有话要说: 群摸各位亲,完结倒计时了,正文下一章完结,之后还会有四个番外,全部完结是3月9号,然后3月10号就开始更新《女尊男要考科举》那个文文。希望各位亲继续支持我哦,爱你们,么么哒。
第125章 一代明臣
满朝廷的官员们都知道皇上器重蔡思瑾, 也知道蔡思瑾前途无量,但是真当蔡思瑾以四十岁的年龄当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书时, 还是觉得有些不能接受。
无他, 实乃蔡思瑾的外放历练较少而已。
先皇当时任命沈子安做从二品的户部侍郎时, 他也年轻得很,而且他这个户部侍郎上面并未有一个顶头上司, 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日后的户部尚书了,也没有多少人反对。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担任了辽东省总督,做过一省大员了啊。
一般朝廷重臣想要入主六部中的某一部,必然先外放为一省总督,再不济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或者学政啊。虽然张思晨的年龄比蔡思瑾要小, 但是其实他的资历却要比蔡思瑾老到,皇上便是立即将他放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也不会掀起如今日这般的轩然大波。
再对比一下蔡思瑾的外放资历, 有什么?简直少得可怜,就有三年应天府知府的外放经历, 然后再有三年巡河御史的经历,就没有了!
皇上,都知道你其中蔡思瑾, 可也要按照资历慢慢将他推上去吧?你这一下子忽然不按照牌理出牌, 大家自然都不乐意了。起码也让他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熬几年啊, 哪儿能让他这么轻易就身居高位呢?
以从二品的官职外放一省总督的先例也不是没有,若是皇上遵循守旧,他也可以让蔡思瑾先外放一任, 然后再将他提到六部其中某部尚书的位置。可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谢正卿已经五十八岁了,两年后就要致仕了,若是将蔡思瑾外放成为一省总督,两年后能不能及时回来是一个大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也不可能以从二品的官职直接跳一级去接谢正卿的从一品首辅之职啊。
所以,皇上拿定了主意要让蔡思瑾现在坐稳正二品刑部尚书的位置,为他两年后接任首辅做准备。况且入阁前一定要有外放的资历,但是谁能说巡河御史不是外放的官员呢?这是一个新职位,皇上说这个位置的经历与一省总督相当,那就是相当,并无先例可循啊。
就这样,蔡思瑾没当几天刑部侍郎就被皇上推上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外人都冷眼看着他如何治理刑部,等着他出错,等着看他的笑话。
哪不知蔡思瑾前世里就做过多年的县令、知府,处理过很多刑事、民事的案件,与刑部之间很熟稔,而且对大晏律例了解至极。这辈子也有在御史台会审司工作的经历,那个时候更是与刑部打过很多次交道,对于死刑复审的案件尤其处理得得心应手,此番接掌刑部,完全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何况他还有两个极为有用的技能,一个明察秋毫,可是知道人犯到底有没有说谎;还有一个舌灿莲花,不仅可以让人改变想法,还有一定几率让人犯当廷说出真话,有他在的案子,自然能查明各种疑点,保证勿枉勿纵。
于是,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的就是蔡思瑾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将刑部上上下下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直接审出了好几个冤案,在民间隐隐有了“青天”之名。
他们无不摇头叹息,感叹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也对蔡思瑾这个人的才学、能力佩服不已,觉得他以前真是被耽误了,以他的能力,便是没有皇上的“侍讲”这样的经历,不依靠裙带关系,也足以成为主宰大晏朝官场的存在。
转眼间,两年的时间即将过去,谢正卿叹了口气,让人招蔡思瑾过府一叙。
再次来到谢正卿的书房里,蔡思瑾感慨万千,曾经的他对谢首辅的书房很是熟悉,但是如今的他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到这个书房来过了。
谢正卿笑眯眯地说道:“致知啊,好久没有在我的书房里看见你了,你看看,这里的摆设是不是还是如之前一般?”
蔡思瑾点了点头,拱手回答到:“这里的布置确实不曾改变过,不过我真的很久没有来拜访过谢首辅了,仿佛是从十三年前我成为九皇子的侍讲开始,就没有再踏足过谢府了。”
谢正卿点了点头,说道:“说起来,我们二人相识二十五年,从我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时起,就知道我们两个是一类人,有着同样的理想,还担心你被沈相不喜,压了压你举人的名次。哎,如此一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呢。”
蔡思瑾点了点头,说道:“学生很感谢谢首辅的赏识,当初谢首辅给了学生一个机会去国子监念书,虽然最后学生没有抓住,但是心中一直是很感激谢首辅的。”
谢正卿失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也是造化弄人了,当时我还想要招你为婿,无奈你已经有了未婚妻,也是有缘无分了。”
蔡思瑾微微一笑,说道:“太后娘娘那个时候心系戚昭元戚兄,便是学生当时没有未婚妻,答应了这门婚事,恐也难以结缘,所以谢首辅不必因此伤怀。”
谢正卿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说道:“看来你和清源的关系比我想象中要好啊,他连这样的秘辛竟然都告知于你。也好,也好,你们这么互相了解,我也放心许多。我任内阁首辅也已经二十一年了,是时候从这个位置山退下来,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了。
致知,不瞒你说,我心仪的下一任首辅人选,可以是清源,也可以是你,对于我来说都差不多,我知道你们对我的新政改革知之甚深,也知道你们继任了首辅之后一定会继续坚定的推进改革,所以能够放心。
只是致知,你知道你和清源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吗?”
蔡思瑾一挑眉,笑着说道:“愿闻其详。”
谢正卿摸了摸自己的胡须,说道:“清源此人聪慧无比,而且于权力斗争有着天生的敏锐性,若是他继任首辅,自然会紧紧抓牢自己手中的权力,若是皇上有能力,还能说话算话,若是皇上能力不济,便是将皇上架空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致知,我相信你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觉得我们这样从科举之中、从官场争斗之中坐上首辅之位的人,定然都是能力出众、惊才绝艳之辈,有能力将这个国家治理好。将国家权力置于我们这样的人手中,岂不是比置于紧紧因为生而为皇室的人要好得多?
若是我们权臣治国,便是皇上是个昏君,也能国泰民安、河清海晏,你说是与不是?
我唯一担忧的,便是致知你对于权力没有足够的敏锐性,日后不能作为一个权臣把持朝政,而是让皇权压倒了我们啊。”
蔡思瑾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谢首辅,我想你还是不了解我,不了解我和清源之间最大的区别,也不了解我和你之间最大的区别。
其实,我若是为首辅,必然会将大晏治理得很好,将新政很好地推行、让其深入人心,但是之后,我会上一道折子,建议皇上废除内阁、废除首辅的位置,将六部的位置提升,让皇上与六部尚书直接共商国是,分权。
谢首辅,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能将国家的生死存亡至于皇上一人的掌控之下,那样太过于危险,若是出现一个昏君,就会将满朝百姓带入深渊。可是你将整朝的生死存亡都系于一个权臣之手,难道就会比让在皇上手里安全么?
却是,权臣都是经过科举的,都是在官场历练过的。但是从而出头的人,一定是如谢首辅您这样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人么?并不是书念得好的人品性便好,若是个奸邪小人成了权臣,整个大晏朝又会好么?
所以我想到的方法是分权,不将权力系于任何一人手中,而是置于七个人手中,只要不是绝大多数的人都腐坏了,整个朝廷就能正常运转,大晏朝就能河清海晏,这样不是更好么?”
谢正卿一愣,完全没有想到蔡思瑾竟然是这样的想法,他立即提出疑问:“分权之后也有很多弊端,做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改革的成效会差很多。”
蔡思瑾笑道:“谢首辅,您推行改革二十一年,我再继续推行改革十八年,有了这近四十年的时间,我想已经足够为大晏朝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支撑这个国家往下很好的运转几百年了。几百年之后,若是后人有才华,自然能推行新的改革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若是后人无能,那也没有办法,历史总是这样的,一个腐朽没落的朝代一定会被一个新兴有活力的朝代替代的。”
谢正卿叹息一声,然后朗声大笑,说道:“谢正卿自负一世,只觉得我是当世第一聪明人,现在看来,我的格局竟然没有致知你来得大。致知,我相信你会做一个好首辅,也相信不管大晏朝能延续多少年,你都将是一名流传千古的一代明臣。”
蔡思瑾拱手到:“谢首辅过誉了,您在大晏全面推行新政改革,若说一代名臣,也当是谢首辅您。”
此次会晤二人均很满意。回家之后,蔡思瑾得意地在周水静面前嘚瑟,说道:“静儿,你不知道谢首辅听到我说要废内阁、废首辅一职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他可是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周水静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就吹吧!谢首辅吃惊倒是有可能,哪里有可能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起来集权和分权各有各的好,他怎么可能因为观点向你认输,他只不过是输给了时间罢了。”
蔡思瑾......难不成谢首辅刚刚那么夸赞我其实是逗我玩儿的,就是想让我好好推行改革。他才不管什么集权分权,只要他的改革能被我推行下去他就完全不在乎了?
第二天,谢正卿便上表恳请致仕,回乡颐养天年,皇上苦留三次,终于根据先皇的“所有朝臣年过六十均需回乡养老”的遗诏,放谢首辅回乡。
一个月后,正二品的刑部尚书蔡思瑾再次上升了一个位置,入住内阁,成为了大晏朝第二任首辅。
“叮,检测到宿主于50岁前成为本朝文官第一人,主线任务6(最终任务)完成,宿主所绑定的‘一代名臣’系统进入自毁程序,所有技能保留。滴滴滴......”
蔡思瑾坐在首辅的位置上怅然若失,系统的剥离就好像让他失去了一个挚友一般。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他打起精神来继续谢首辅铺下的路,继续大晏朝的改革事业,不能辜负系统的期望,不能只成为系统承认的“一代明臣”,还要真正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名臣。”
哈哈哈,当然,做官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这么爱媳妇,这么恋家的人,当然不会将加班当成乐趣。国事重要,家事也同样重要啊,他还要好好地陪媳妇儿、陪儿子女儿,好好过他的生活呢。
不过既然他真的处在了首辅这样的位置,那么有些事情还是要收敛一下的,像“静思文集”这样的集子就只能先写好,等到他六十岁致仕之后再出版了,否则真不知道他手底下这些官员会为了拍他的马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来。
做“一代明臣”固然很好很光鲜,也是他的理想。但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做好“蔡思瑾”。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群摸各位亲,一路走来,因为有了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才有了这个文的创作和完结,感谢你们。正文这里就完结了,后面还有四个番外,之后每天更新一章,3月9日这个文全文完结。3月10号的时候正式开始更新《女尊男要考科举》,请喜欢我的亲们收藏我的作者专栏,收藏新文,我们下一篇文见,我还是会保持日更的哦,也是每晚八点发文,么么哒
第126章 大晏女学
一朝天子一朝臣, 尤其是宦官这样的,换了一个老大在位之后, 他们的命运就会完全不一样。
晏文帝在位的时候, 他最信任的太监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范大勇了。所以那个时候范大勇是整个大晏朝最红的宦官, 在宫里权势滔天,所有的人都想要巴结他, 他的干儿子高振波也跟着水涨船高、狐假虎威、人气很足。
但是自从晏文帝驾崩之后,范大勇就什么都不是了。
好在他还是很聪明,在新帝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他与晏文帝之间的主仆情谊,乞求新帝准许他去给晏文帝守灵, 余生常伴晏文帝左右。
新帝感怀他对晏文帝的忠心,同时也不想留他这么一个势力大的太监在宫中碍眼兼碍手碍脚, 自然是乐得答应了。于是, 范大勇急流勇退,收拾着他的财物包袱款款地给晏文帝守灵去了。虽然离开了京城繁华地, 但是余生安全又富足,也算是能善终了。
可是他的干儿子高振波却心有不甘。他的干爹范大勇当时做到了太监之中的极致,成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大权在握, 已经尝够了权力的滋味, 如今急流勇退也并不会觉得遗憾, 因为人家什么都见识过了啊。可是他还年轻,而且他还没有坐过太监权力巅峰的那个位置,他还贪恋京城这个繁华地、贪恋宫中的权势地位, 并不愿意跟着自己的干爹到皇陵去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
于是他选择了投效新帝,努力想要娶得新帝的信任,想要在新皇面前争取一席之地。然而新帝进宫之后自然是更加重视从睿王府、东宫时候起就跟着自己的“老人”、“心腹”,高振波使出浑身解数、历经两年都没有取得新帝的信任,没有在他心中排上号。
高振波此时有些绝望了,很是灰心丧气,却被告知皇太后有请。他的心里猛地一震,或许,皇太后这里是个好门路?他可是握着一个极大的秘密的啊。
谢玲珑成了太后之后,虽然不是后宫的实际掌权者,但是因为她之前给足了皇后卫诗蕴帮助,极受卫诗蕴的敬重,所以在后宫生活得很滋润。可是她也有些无法解决的烦恼。
谢玲珑有些奇怪自己儿子登基之后怎么忽然变得与自己疏远了不少,本来以为是儿子因为丧父之痛无法走出来,所以并未在意。只是现在儿子已经登基两年,自己父亲已经致仕了,蔡思瑾也已经成为了首辅,儿子与自己的关系还是没有改善,她便想要一探原因。
谢玲珑深知晏文帝对范大勇的信任,也知道高振波是范大勇的干儿子,所以在高振波四处碰壁之后着人将他叫到自己的宫中,想从他口中挖出秘辛来。这件事她已经谋划了很久了,她深知自己一定要在高振波彻底对皇上灰心之后才可以走这一步棋,否则高振波肯定一转背就在皇上面前将自己给卖了,让自己与皇上之间母子关系更为冷淡。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了,谢玲珑将高振波叫来各种手段一用,高振波就老老实实地把秘密告诉谢玲珑了——晏文帝在死之前对她极不放心,担心她后宫干政,也担心她与谢正卿联合起来外戚乱政,所以甚至给皇上留下了一道处死她的密诏,谨防她作乱。
谢玲珑气急,险些将手中的杯子都给砸了,但是随即又冷静了下来。她终于知道,原来她的野心还是落入了先帝眼中,先帝并不是老糊涂,还给了自己儿子对付她的杀手锏。这个老混蛋原来是打着让他们母子相残的主意啊,还真是老奸巨猾!
先皇这一招可是釜底抽薪,斩断了她的野心之路了。因为有着这道密诏,所以儿子与她的关系始终会变得隔着一层,无论她想要做什么,儿子都会用怀疑的眼光审慎地盯着她,评估她的一切行动,让她被拘在后宫的方寸之地中,动弹不得。
谢玲珑接受了高振波的忠心,让高振波明里还是试图往皇上那里靠近,但是实际上成为她的人,受她的保护。同时,谢玲珑也在宫中辗转反侧了几日,力图破晏文帝给她设置的这个局。
可是想了好多天之后,谢玲珑终于发现,她一个人想要握住权力太难了,她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利用母子情分、婆媳情分,影响朝臣、慢慢向朝政伸出手,慢慢地攫取权力。可是现在这条路已经被儿子斩断了。
她只能换一条更加迂回的道路去走,然而说不定这样反而是一条康庄大道,比她一个人手握朝政更加合适。
谢玲珑的理想是提高女子的地位,让女子不用再像货物一般依附于男人身上,让女子也拥有像男子一样可以参政议政的权力。她本来想先手握实权,然后看看是否可以有机会登基成女帝,或者在全国推行激烈的改革,瞬间提升女子地位。
可是当预先设想的道路被无情地斩断了之后,她想到了之前的历史,一个女子干涉朝政夺得大权之后,只会引起男子的警惕,让男子不断压缩后世女子的生存空间,让后世的女子更加难过。
现在,局势逼得她不得不另寻他路,她却从中看出了之前自己想法之中急功近利的成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她发现,想要提升女子的地位,首先要提升女子受教育的水平,让女子有学识、有文化。
谢玲珑对朝中几对恩爱夫妻均有所研究。例如现在的首辅蔡思瑾夫妇、户部尚书沈子安夫妇,以及大晏朝开国第一任丞相许相夫妇,他们这几对夫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妻子一方冰雪聪明且文采飞扬,不仅是一位妻子,肯定也是丈夫重要的谋臣或者说合作伙伴,所以她们地位稳固、家庭幸福。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那就是——她们都或多或少与越秀女学有联系。
从这个点上,谢玲珑再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越秀女学,追踪从这个女学之中毕业的女学生的生存状况,普遍发现她们过得都还不错,幸福得多,不幸得少。虽然这与她们本身的家庭出身有关——能将女子送去上学的人家,本身日子定然也不会难过。
但是谢玲珑却觉得,让女子受到不一样的教育,跳出男人给女子划定的那一个樊笼,或许女子在心灵上会得自由,日后会变得更加坚强、聪慧,也能过得更加的幸福。
只有一个个的女子觉醒了,才会有后来女性整体的觉醒,整体的寻求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谢玲珑心中一阵激荡——她作为一朝的皇太后,若是做其他的事情或许会碍了儿子的眼,惹得母子反目,但是若她说想要在整个大晏办几个专门给女子念书的女学,儿子定然不会反对,说不定还会乐见其成——这样可以极大地分散自己的精力,防止自己与他夺权,防止她们母子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