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看他没有要多谈,同僚识趣,没去刨根究底。
倒是翰林学士听说之后,有机会跟皇上提了起来。这位学士是乾元帝的心腹,知道皇上在意卫成才说的。乾元帝果然感兴趣,问他怎么回事,翰林学士说卫成只说是自己的过错,没谈其他,具体怎么回事还真不明白。当时皇上没追问,转身跟太监总管提了一句,让人去打听看看。
皇上好奇的事,甭管好不好查,总能查得明白。
突破口还不是在卫家,是在集古轩冯掌柜身上,就有人借着去买古玩字画跟他闲聊,聊到翰林院就说到卫成,说到卫成冯梁知道得就多了。
那会儿卫成会试中了,郭举人落榜,郭举人闲得无聊跟他唠了不少。
卫家分家本来就是个稀罕事,分家之后卫成娶了媳妇儿后来转运更让人听着痛快,觉得这故事爽,脸打得脆。看人家有兴趣,冯梁就说了一段,说卫庶常发达之前他兄弟嫌他没本事读书费钱拖累家里逼迫双亲把家分了,卫庶常心好,被哥哥这么羞辱在选进翰林院后还匀了银子送回老家,那银子可是皇上送的安家钱,他足足分了二百两给当哥的。
来打听的问他为啥会知道?是卫庶常自己说的?
冯梁摆手:“当时不知道,后来他要买院子,看我在京城年头远,做掌柜的认识的人多,来请我帮忙。我问他要什么样的院子,他说住得下一家几口人就成,旁的都不讲究,我问他大概出多少钱?他说不超过三百两。我也纳闷,想着皇上送了五百两大家伙儿都知道,就问他为啥一定限在三百以内,他说送了些钱回乡。说他如今有了一点出息,也想尽点心意。”
做掌柜的会说话,冯梁这么一讲,来打听的都觉得卫成厚道,他又问了几句,把皇上好奇的都打听明白了就随便买了两样东西出了古玩铺子。
当日乾元帝就听说了这段故事,听完茶碗都扔了,气愤道:“天底下竟有这等子女兄弟!”
太监总管劝皇上息怒,说他们也得到教训了,若是不闹分家,哪至于困在乡间?不分家他们全能靠着卫成过好日子。
乾元帝的确痛快了一点。
“可惜朕那二百两银。”
“奴才可看出来了,皇上这么说,心里还是高兴看卫庶常送钱回乡。”
是啊,是挺高兴。
兄弟对不起他,他却对得起兄弟,不记恨重情义有良心行事大气,当日没看错他,看他选进翰林院之后也还是谦虚谨慎,并不张狂得意。这几个月的成长令人欣喜,培养几年能当大用。
第68章
卫成不知道乾元帝一直在关注他,当然皇上也没天天盯着,不过每隔一段时间翰林院那边总有人到御前报告,就会提到这届选进来的几位。又知道皇上对卫成格外上心,提起他总会多说几句。
如今给他们安排的其实都不是多要紧的事,就通过这些琐事,也能分出个高下强弱。
一甲进去那三人,就探花郎老实一些,这届的状元榜眼是熟人,当面笑眯眯,背后谁也不服对方。尤其榜眼对状元心存嫉恨,寻着机会就想给他下绊子使他丢脸,他二人都着急想证明自己能耐大,甚至觉得手边这些活计彰显不出自己的本事,他们在上峰跟前说得好,回去做事情却有些漫不经心,事情做得马马虎虎,走礼却很勤快。
翰林学士想着要拿个一甲出身不容易,不忍心看他俩就这么把前程糟蹋了,曾隐晦的提点过。说完没多大用,没见他俩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情。都不是垂髫小儿了,谁还会耳提面命反复跟你说道,提一回你不听,不会再说第二回 ,随你糟蹋自己去。
翰林学士到皇上面前适时一说,状元榜眼就被盖上不当大用的戳子。
才不过初入官场就斗成这样,让他爬上去朝廷不得全乱套?还是就这么待着吧。
后来这段时间,京城逐渐完成了从深秋到初冬的过度,九月尾,晨起出门哈个气都是连串白雾,拿吴氏的话说,还说冬天才来,怎么就跟老家过年那会儿差不多了?要是再过一两个月,人还能活?
姜蜜在给胖儿子戴瓜皮帽,听婆婆这么说,讲说不用担心:“咱们有备炭火,再冷一点就把炕烧起来,后面少出屋,坐炕上暖和。”
“听你说了好几回,我都等不及想见识一下,说得这么好,咱们原先咋的从没见过?”
“用不着呗,原先村里头大冬天不是还有穿一层薄棉袄的?要是在京城像那样穿,冻也冻坏了。”姜蜜说着就把帽子给胖娃戴好了,戴好捧着他脸说,“帽子别脱听到没?别把脑门心冻着了。”
胖娃嘴里还吃着东西,边嚼边点头。
看他答应好了,姜蜜笑开来:“砚台真乖。”
胖娃听娘亲夸他乖,跟着一阵傻乐。姜蜜丢手任他自个儿玩,转头接续和婆婆说话:“相公说就是最近可能要落雪了。”
吴氏听着还挺稀罕,说她活到这岁数就见过一回:“我当姑娘时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就那年下过一场薄雪。那时候村里孩子高兴坏了,到处去捧雪玩儿,那场面我现在都还想得起来。”
姜蜜没见过,哪怕年初北上赶考,一路过去雪都已经化了,没亲眼见过天地一片白茫茫的样子。这时候姜蜜听着还觉得新鲜,等三五日后,京城下了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原先的稀罕就全没了。
落雪冷,出门还会湿衣湿鞋,踩着也滑。为了更好地过冬,姜蜜去冯家院子拜访过,她跟冯家娘子请教很多,学着老京城百姓的经验才逐渐把日子顺下来。
原先卫父还愁找不到事做,现在有事可做了,他换上靴,有空就扫雪,不仅院子里面被他扫得干干净净,门外那一片也都清理出来,就是想着别家大人出门有人抬轿,他儿子没有,得凭脚走。当爹的闲着没事扫扫雪,扫干净了儿子进出方便些。
从落雪之后,砚台的活动范围就被限定在屋里,或者姜蜜或者吴婆子两人之中总有个守着他,另一个就负责生火做饭出去采买东西。
仓房那头堆了不少炭,还有朝廷发的米粮。早几年卫成还是一等秀才的时候每月就能领六斗米,六斗米他和姜蜜加一块儿也够吃了。如今又多出不少,家里这几口人根本吃不完。囤的这些东西让吴婆子心里舒坦很多,想想那些缺米少炭的人家,这冬还不知道多难熬。
女人们一门心思都在带孩子以及操持家务上,这个家的顶梁柱却没精力去想这些,卫成做事的时候是一点儿不含糊,极少分神,出了衙门才会琢磨家里的事,眼看又该放旬假,卫成想着他平日陪伴爹娘妻儿时候不多,想趁休假好好跟家里人说说话。
这么想着,就被人叫住了。
卫成在道旁走着,一顶两人抬的素帷小轿从后面追上来,轿帘掀开,是陆学士。卫成拱手作揖:“晚生见过大人。”
陆学士使家仆停轿,弯腰下来。
卫成还以为就打个招呼,看样子是有事请说,他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陆学士笑了一声,说不必拘谨:“我仔细读过你做的几篇文章,有些兴趣,明日旬假,想请你到我家中做客。”
卫成迟疑了一下。
陆学士问:“是另有安排?我唐突了?”
“哪里,晚生没想到能得大人相邀,一时愣了。”
“那明儿个我在府上等你,我们好生聊聊,就这样说定了。”陆学士同他说了个地名,便回了轿子上。卫成目送他离开之后,才继续往回走,一边走还叹了口气,刚想着明天在家里待着不出门去,就来这出。不过能得到陆学士邀请到他府上做客,卫成心中也很欣喜,倒不是攀上高枝的愉悦,是想着难得有人仔细读过他的文章,并且认可他一部分思想。
本来以为像他这样没品没阶的小官不会被注意到呢。
哪怕外头冻得厉害,卫成心里暖和,脸上就带了两分喜意,他刚进门姜蜜就看出来了,问有好事吗?
“刚才遇见学士大人,请我明日到他府上做客,说想谈谈我的文章。”
“那很好,要不要我准备什么?”
卫成说不必,日常走动需不着送礼,再说他家里是什么情况翰林院上下无人不知,他穷到没法安家受了皇上接济这个事太出名,平常别人请他都要提一句不受重礼。这些卫成没跟姜蜜讲,反正姜蜜很相信他,问他要不要,他说不要姜蜜也就不操心了。
卫成进屋有一会儿,感觉身上暖和些了才走到姜蜜身边去:“原想借旬假好生陪陪你们母子,怪我贪心,不舍得拒绝学士大人。”
“这没什么,相公你在外面奔波是为了咱们一家,我帮不了很多忙,总不会给你添乱。你平日的确早出晚归,晚上回来也挤了空跟我们说话,现在这样我和爹娘都很满意,见面的次数比原先你读书时多太多了。人嘛,不能贪心,知足才能过得好。”
姜蜜伸手摸摸男人身上,是干的,就招呼砚台过来,让他们父子相处一会儿。把砚台交给卫成之后,她起身往灶屋去,夏天的时候姜蜜会主动揽过生火做饭的活,一到冬天她经常让给吴氏,大冬天别地儿冷,灶屋最暖和,边做饭还能边烤火,舒服得很。
这不,姜蜜过来就看见脸上被火光映得红彤彤的婆婆。
“我听到动静,三郎回来了?”
“是啊,回来了,我把砚台交给他看着,让父子两个亲近会儿,正好来这边帮娘备饭。”
姜蜜看出婆婆想做炖菜,就帮着张罗起来。吴氏也是算着在过日子,问:“明儿个三郎是不是不用早起?衙门是休假吧?”
“没错,明早可以多睡会儿,不过刚听相公说他受学士大人之邀,要去做客,估摸半上午也得出门。”
“学士大人是很大的官儿?”
“那要看是什么学士,翰林院里有好多种学士大人,不过最差也是五品官。”
“这么说大官老爷还挺赏识三郎?”
“我相公他风骨气节都不缺,难道不该被赏识?不过听他说除了被皇上赏识破格提拔的,其他人要升也得考,不是凭上峰一张嘴说了算,反正固定时间会有考评,表现好就能上去。”婆媳两个的话题经常是围绕卫成展开,两人在外面都还谦虚,关上门就悄悄吹,一个觉得我儿子是天底下最好的儿子,一个觉得我男人超棒,她俩可聊得来了。
两人说着话就把饭食备好了,跟着将饭菜端上桌,四大一小就围坐起来。
砚台矮点,自己坐只能把一双眼露在桌面上,嘴都上不来。卫成就要伸手抱他,胖崽儿不搭理爹,要去找他娘,被姜蜜戳了下脑瓜。
“早中两顿都是娘抱着喂的,晚上跟你爹去。”
吴氏怕耽误儿子用饭,说:“还是我来喂,媳妇儿你跟三郎吃着。”
姜蜜轻轻拉了她一下,说得让他们父子培养下感情,不然三郎吃完坐会儿又要进书房,砚台吃饱就要犯困了。吴氏这才没去管,任由胖崽儿委屈巴巴回到他爹跟前去,卫成伸手一抱:“又重了?”
砚台不理他,坐在他腿上扒着桌子说要吃肉肉。
平常总听吴氏说好好吃饭,多吃才能快点长大,他看着当爹的长手长脚轻轻就能把自己抱开,他却是个不灵活的五短身材,穿上冬衣之后走路都滑稽……这么一比,砚台就感觉自己输了,现在吃饭特别用心,卯足劲要长得比他爹大只,比爹大只之后就能把爹踹到床下,霸占住娘旁边的位置。
一岁多的胖娃还不知道,他再长大点儿就上不了他娘的床,要搬出去自己睡咯。
不知道也挺好的,想快点长大让他吃饭的时候格外乖巧,哪怕是卫成在喂,他也没捣蛋。
“我见过一种高脚椅,就是给他们奶娃娃坐的,四方拦着怎么动都不会摔,坐在那上面他能学着自己吃饭。”话是卫成说的,说他有空找找看,有现成的直接买回来,没有找木匠打一张。现在一岁多喂他还像话,再大些就得自己吃,做什么不都要学?
卫成说着砚台悄悄瞅了他一眼。
他等砚台把嘴里那口饭咽下去,伸手戳戳他肥脸:“看爹做啥?”
“你烦。”
卫成:……
“又怎么烦了?”
砚台还不会说长一些的句子,被这么一问脸都憋红了。
真气人!
谁要坐着自己吃?
就要娘喂!
要娘喂!
吃饱喝足吴氏去收拾,姜蜜带娃,卫父和卫成说了会儿话,看时候差不多了卫成就想进书房去挑灯继续读书。
在乡下的时候一度以为考中举人或者进士就读到头了,真正进了翰林院,他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足,什么都得学。白天学的东西晚上回来还要琢磨一下,写下心得感悟,这几个月他都是这么过来的。
等卫成从书房出来,姜蜜早已经把砚台哄睡了,她自个儿坐在一旁想事情,边想边等男人回屋。
不管卫成读到多晚,姜蜜都陪他,有时送点热汤,有时看他入迷了没注意时辰也会过去提醒一下说该睡了。她从来不会先上床,多晚都等着,也因为知道她在等,即便卫成恨不得通宵达旦读书,没当真这么干过。
姜蜜胡思乱想呢,就听见有推门声,她站起来一看,果然是男人回屋来了。
“水温在灶上,我去打来咱们洗洗睡吧。”姜蜜正要出去,被男人拦下来,“外面冷,你别去了,我去。”
卫成说着又转身出去,不多时就端了盆水来:“我看水烧得有多,蜜娘你先洗,你洗好了我再去打。”
姜蜜没跟他推,拧帕子抹了把脸,跟着把水倒进泡脚那个盆里,由着卫成将脸盆端走重新打去。静坐的时间有点长,刚才脚丫都冰了,泡过之后才暖起来,姜蜜收拾好先上的床,进里侧。卫成睡外侧,吹了灯躺下之后两人还小声说了几句私房话。姜蜜问了一下请男人做客那学士是谁,才知道是馆选的时候提拔过他的。
“真不用带礼?”
“不用,蜜娘你小看陆大人了。”
“还不是怕礼数没尽到人家对你有看法。”
“没事,别操心。”
第69章
倒是翰林学士听说之后,有机会跟皇上提了起来。这位学士是乾元帝的心腹,知道皇上在意卫成才说的。乾元帝果然感兴趣,问他怎么回事,翰林学士说卫成只说是自己的过错,没谈其他,具体怎么回事还真不明白。当时皇上没追问,转身跟太监总管提了一句,让人去打听看看。
皇上好奇的事,甭管好不好查,总能查得明白。
突破口还不是在卫家,是在集古轩冯掌柜身上,就有人借着去买古玩字画跟他闲聊,聊到翰林院就说到卫成,说到卫成冯梁知道得就多了。
那会儿卫成会试中了,郭举人落榜,郭举人闲得无聊跟他唠了不少。
卫家分家本来就是个稀罕事,分家之后卫成娶了媳妇儿后来转运更让人听着痛快,觉得这故事爽,脸打得脆。看人家有兴趣,冯梁就说了一段,说卫庶常发达之前他兄弟嫌他没本事读书费钱拖累家里逼迫双亲把家分了,卫庶常心好,被哥哥这么羞辱在选进翰林院后还匀了银子送回老家,那银子可是皇上送的安家钱,他足足分了二百两给当哥的。
来打听的问他为啥会知道?是卫庶常自己说的?
冯梁摆手:“当时不知道,后来他要买院子,看我在京城年头远,做掌柜的认识的人多,来请我帮忙。我问他要什么样的院子,他说住得下一家几口人就成,旁的都不讲究,我问他大概出多少钱?他说不超过三百两。我也纳闷,想着皇上送了五百两大家伙儿都知道,就问他为啥一定限在三百以内,他说送了些钱回乡。说他如今有了一点出息,也想尽点心意。”
做掌柜的会说话,冯梁这么一讲,来打听的都觉得卫成厚道,他又问了几句,把皇上好奇的都打听明白了就随便买了两样东西出了古玩铺子。
当日乾元帝就听说了这段故事,听完茶碗都扔了,气愤道:“天底下竟有这等子女兄弟!”
太监总管劝皇上息怒,说他们也得到教训了,若是不闹分家,哪至于困在乡间?不分家他们全能靠着卫成过好日子。
乾元帝的确痛快了一点。
“可惜朕那二百两银。”
“奴才可看出来了,皇上这么说,心里还是高兴看卫庶常送钱回乡。”
是啊,是挺高兴。
兄弟对不起他,他却对得起兄弟,不记恨重情义有良心行事大气,当日没看错他,看他选进翰林院之后也还是谦虚谨慎,并不张狂得意。这几个月的成长令人欣喜,培养几年能当大用。
第68章
卫成不知道乾元帝一直在关注他,当然皇上也没天天盯着,不过每隔一段时间翰林院那边总有人到御前报告,就会提到这届选进来的几位。又知道皇上对卫成格外上心,提起他总会多说几句。
如今给他们安排的其实都不是多要紧的事,就通过这些琐事,也能分出个高下强弱。
一甲进去那三人,就探花郎老实一些,这届的状元榜眼是熟人,当面笑眯眯,背后谁也不服对方。尤其榜眼对状元心存嫉恨,寻着机会就想给他下绊子使他丢脸,他二人都着急想证明自己能耐大,甚至觉得手边这些活计彰显不出自己的本事,他们在上峰跟前说得好,回去做事情却有些漫不经心,事情做得马马虎虎,走礼却很勤快。
翰林学士想着要拿个一甲出身不容易,不忍心看他俩就这么把前程糟蹋了,曾隐晦的提点过。说完没多大用,没见他俩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情。都不是垂髫小儿了,谁还会耳提面命反复跟你说道,提一回你不听,不会再说第二回 ,随你糟蹋自己去。
翰林学士到皇上面前适时一说,状元榜眼就被盖上不当大用的戳子。
才不过初入官场就斗成这样,让他爬上去朝廷不得全乱套?还是就这么待着吧。
后来这段时间,京城逐渐完成了从深秋到初冬的过度,九月尾,晨起出门哈个气都是连串白雾,拿吴氏的话说,还说冬天才来,怎么就跟老家过年那会儿差不多了?要是再过一两个月,人还能活?
姜蜜在给胖儿子戴瓜皮帽,听婆婆这么说,讲说不用担心:“咱们有备炭火,再冷一点就把炕烧起来,后面少出屋,坐炕上暖和。”
“听你说了好几回,我都等不及想见识一下,说得这么好,咱们原先咋的从没见过?”
“用不着呗,原先村里头大冬天不是还有穿一层薄棉袄的?要是在京城像那样穿,冻也冻坏了。”姜蜜说着就把帽子给胖娃戴好了,戴好捧着他脸说,“帽子别脱听到没?别把脑门心冻着了。”
胖娃嘴里还吃着东西,边嚼边点头。
看他答应好了,姜蜜笑开来:“砚台真乖。”
胖娃听娘亲夸他乖,跟着一阵傻乐。姜蜜丢手任他自个儿玩,转头接续和婆婆说话:“相公说就是最近可能要落雪了。”
吴氏听着还挺稀罕,说她活到这岁数就见过一回:“我当姑娘时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就那年下过一场薄雪。那时候村里孩子高兴坏了,到处去捧雪玩儿,那场面我现在都还想得起来。”
姜蜜没见过,哪怕年初北上赶考,一路过去雪都已经化了,没亲眼见过天地一片白茫茫的样子。这时候姜蜜听着还觉得新鲜,等三五日后,京城下了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原先的稀罕就全没了。
落雪冷,出门还会湿衣湿鞋,踩着也滑。为了更好地过冬,姜蜜去冯家院子拜访过,她跟冯家娘子请教很多,学着老京城百姓的经验才逐渐把日子顺下来。
原先卫父还愁找不到事做,现在有事可做了,他换上靴,有空就扫雪,不仅院子里面被他扫得干干净净,门外那一片也都清理出来,就是想着别家大人出门有人抬轿,他儿子没有,得凭脚走。当爹的闲着没事扫扫雪,扫干净了儿子进出方便些。
从落雪之后,砚台的活动范围就被限定在屋里,或者姜蜜或者吴婆子两人之中总有个守着他,另一个就负责生火做饭出去采买东西。
仓房那头堆了不少炭,还有朝廷发的米粮。早几年卫成还是一等秀才的时候每月就能领六斗米,六斗米他和姜蜜加一块儿也够吃了。如今又多出不少,家里这几口人根本吃不完。囤的这些东西让吴婆子心里舒坦很多,想想那些缺米少炭的人家,这冬还不知道多难熬。
女人们一门心思都在带孩子以及操持家务上,这个家的顶梁柱却没精力去想这些,卫成做事的时候是一点儿不含糊,极少分神,出了衙门才会琢磨家里的事,眼看又该放旬假,卫成想着他平日陪伴爹娘妻儿时候不多,想趁休假好好跟家里人说说话。
这么想着,就被人叫住了。
卫成在道旁走着,一顶两人抬的素帷小轿从后面追上来,轿帘掀开,是陆学士。卫成拱手作揖:“晚生见过大人。”
陆学士使家仆停轿,弯腰下来。
卫成还以为就打个招呼,看样子是有事请说,他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陆学士笑了一声,说不必拘谨:“我仔细读过你做的几篇文章,有些兴趣,明日旬假,想请你到我家中做客。”
卫成迟疑了一下。
陆学士问:“是另有安排?我唐突了?”
“哪里,晚生没想到能得大人相邀,一时愣了。”
“那明儿个我在府上等你,我们好生聊聊,就这样说定了。”陆学士同他说了个地名,便回了轿子上。卫成目送他离开之后,才继续往回走,一边走还叹了口气,刚想着明天在家里待着不出门去,就来这出。不过能得到陆学士邀请到他府上做客,卫成心中也很欣喜,倒不是攀上高枝的愉悦,是想着难得有人仔细读过他的文章,并且认可他一部分思想。
本来以为像他这样没品没阶的小官不会被注意到呢。
哪怕外头冻得厉害,卫成心里暖和,脸上就带了两分喜意,他刚进门姜蜜就看出来了,问有好事吗?
“刚才遇见学士大人,请我明日到他府上做客,说想谈谈我的文章。”
“那很好,要不要我准备什么?”
卫成说不必,日常走动需不着送礼,再说他家里是什么情况翰林院上下无人不知,他穷到没法安家受了皇上接济这个事太出名,平常别人请他都要提一句不受重礼。这些卫成没跟姜蜜讲,反正姜蜜很相信他,问他要不要,他说不要姜蜜也就不操心了。
卫成进屋有一会儿,感觉身上暖和些了才走到姜蜜身边去:“原想借旬假好生陪陪你们母子,怪我贪心,不舍得拒绝学士大人。”
“这没什么,相公你在外面奔波是为了咱们一家,我帮不了很多忙,总不会给你添乱。你平日的确早出晚归,晚上回来也挤了空跟我们说话,现在这样我和爹娘都很满意,见面的次数比原先你读书时多太多了。人嘛,不能贪心,知足才能过得好。”
姜蜜伸手摸摸男人身上,是干的,就招呼砚台过来,让他们父子相处一会儿。把砚台交给卫成之后,她起身往灶屋去,夏天的时候姜蜜会主动揽过生火做饭的活,一到冬天她经常让给吴氏,大冬天别地儿冷,灶屋最暖和,边做饭还能边烤火,舒服得很。
这不,姜蜜过来就看见脸上被火光映得红彤彤的婆婆。
“我听到动静,三郎回来了?”
“是啊,回来了,我把砚台交给他看着,让父子两个亲近会儿,正好来这边帮娘备饭。”
姜蜜看出婆婆想做炖菜,就帮着张罗起来。吴氏也是算着在过日子,问:“明儿个三郎是不是不用早起?衙门是休假吧?”
“没错,明早可以多睡会儿,不过刚听相公说他受学士大人之邀,要去做客,估摸半上午也得出门。”
“学士大人是很大的官儿?”
“那要看是什么学士,翰林院里有好多种学士大人,不过最差也是五品官。”
“这么说大官老爷还挺赏识三郎?”
“我相公他风骨气节都不缺,难道不该被赏识?不过听他说除了被皇上赏识破格提拔的,其他人要升也得考,不是凭上峰一张嘴说了算,反正固定时间会有考评,表现好就能上去。”婆媳两个的话题经常是围绕卫成展开,两人在外面都还谦虚,关上门就悄悄吹,一个觉得我儿子是天底下最好的儿子,一个觉得我男人超棒,她俩可聊得来了。
两人说着话就把饭食备好了,跟着将饭菜端上桌,四大一小就围坐起来。
砚台矮点,自己坐只能把一双眼露在桌面上,嘴都上不来。卫成就要伸手抱他,胖崽儿不搭理爹,要去找他娘,被姜蜜戳了下脑瓜。
“早中两顿都是娘抱着喂的,晚上跟你爹去。”
吴氏怕耽误儿子用饭,说:“还是我来喂,媳妇儿你跟三郎吃着。”
姜蜜轻轻拉了她一下,说得让他们父子培养下感情,不然三郎吃完坐会儿又要进书房,砚台吃饱就要犯困了。吴氏这才没去管,任由胖崽儿委屈巴巴回到他爹跟前去,卫成伸手一抱:“又重了?”
砚台不理他,坐在他腿上扒着桌子说要吃肉肉。
平常总听吴氏说好好吃饭,多吃才能快点长大,他看着当爹的长手长脚轻轻就能把自己抱开,他却是个不灵活的五短身材,穿上冬衣之后走路都滑稽……这么一比,砚台就感觉自己输了,现在吃饭特别用心,卯足劲要长得比他爹大只,比爹大只之后就能把爹踹到床下,霸占住娘旁边的位置。
一岁多的胖娃还不知道,他再长大点儿就上不了他娘的床,要搬出去自己睡咯。
不知道也挺好的,想快点长大让他吃饭的时候格外乖巧,哪怕是卫成在喂,他也没捣蛋。
“我见过一种高脚椅,就是给他们奶娃娃坐的,四方拦着怎么动都不会摔,坐在那上面他能学着自己吃饭。”话是卫成说的,说他有空找找看,有现成的直接买回来,没有找木匠打一张。现在一岁多喂他还像话,再大些就得自己吃,做什么不都要学?
卫成说着砚台悄悄瞅了他一眼。
他等砚台把嘴里那口饭咽下去,伸手戳戳他肥脸:“看爹做啥?”
“你烦。”
卫成:……
“又怎么烦了?”
砚台还不会说长一些的句子,被这么一问脸都憋红了。
真气人!
谁要坐着自己吃?
就要娘喂!
要娘喂!
吃饱喝足吴氏去收拾,姜蜜带娃,卫父和卫成说了会儿话,看时候差不多了卫成就想进书房去挑灯继续读书。
在乡下的时候一度以为考中举人或者进士就读到头了,真正进了翰林院,他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足,什么都得学。白天学的东西晚上回来还要琢磨一下,写下心得感悟,这几个月他都是这么过来的。
等卫成从书房出来,姜蜜早已经把砚台哄睡了,她自个儿坐在一旁想事情,边想边等男人回屋。
不管卫成读到多晚,姜蜜都陪他,有时送点热汤,有时看他入迷了没注意时辰也会过去提醒一下说该睡了。她从来不会先上床,多晚都等着,也因为知道她在等,即便卫成恨不得通宵达旦读书,没当真这么干过。
姜蜜胡思乱想呢,就听见有推门声,她站起来一看,果然是男人回屋来了。
“水温在灶上,我去打来咱们洗洗睡吧。”姜蜜正要出去,被男人拦下来,“外面冷,你别去了,我去。”
卫成说着又转身出去,不多时就端了盆水来:“我看水烧得有多,蜜娘你先洗,你洗好了我再去打。”
姜蜜没跟他推,拧帕子抹了把脸,跟着把水倒进泡脚那个盆里,由着卫成将脸盆端走重新打去。静坐的时间有点长,刚才脚丫都冰了,泡过之后才暖起来,姜蜜收拾好先上的床,进里侧。卫成睡外侧,吹了灯躺下之后两人还小声说了几句私房话。姜蜜问了一下请男人做客那学士是谁,才知道是馆选的时候提拔过他的。
“真不用带礼?”
“不用,蜜娘你小看陆大人了。”
“还不是怕礼数没尽到人家对你有看法。”
“没事,别操心。”
第6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