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节
可惜就因为他这一下犹豫,又下意识用了“孤”的自称,连祝英台最后一点内疚都打消了,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的好意。
“殿下可以不责怪臣,但东宫诸位使君却不能。臣不能让殿下为难……”
“再说,我……更不能让裴山为难呐。”
祝英台露出一个羞涩地表情,娇羞之态尽显。
太子萧统不好男风,不由自主的被祝英台散发出的娇媚之态惊得一哆嗦,竟迷迷糊糊地答应了祝英台的辞官。
祝英台得了太子的允诺,高高兴兴地离开后,没有一会儿,满头大汗的萧纲寻了过来,四下张望。
“皇兄,英台呢?”
“刚走。他向我辞官,我已经允了。”
萧统奇怪地看了弟弟一眼,答道。
“阿兄,你糊涂啊!”
萧纲急得直跺脚,“你以为我和英台交好是为什么!他是马文才的妻弟,马文才这么年都没有娶妻,说明对那位早去的嫡妻念念不忘,英台只要还在东宫一日,马文才总还要顾及这点香火情,现在英台都辞官了,你想拉拢他就更难了!”
“三郎,你也未免将祝英台看的太重了,马文才这样的人,怎么会因为一个区区的妻弟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倒是那个裴山,这一年多来跟条疯狗一样盯着东宫官员撕咬,东宫里不少人早已经对祝英台有了恶意,我准他辞官,也是为了保护他,保全和他的一点君臣之义。”
萧统不以为然道:
“你看他这几年,哪里是像有心仕途的?不是游山玩水就是称病在家,以前还显些诗才,这都一年多没做过诗了,当年的灵气早已磋磨干净,你却还觉得他该再往上升一升,他既没有显名,又没有功绩,我升他官职,又怎么服众呢,咳咳咳……”
他从前年大病了一场,就有了胸闷之症,话一说急了就会剧烈咳嗽,不得不停下话头,稍稍休息一会儿。
萧纲见因为争执而引发了兄长的旧疾,也不敢再劝了,只是忍不住扼腕,恨不得派人去将祝英台追回来。
这几年,父皇对东宫步步紧逼,虽然依然允许皇兄协理政事,但只要稍有不足就动辄训斥,常常也在众臣面前表现出对皇兄的不满,这让原本就重孝的皇兄常常心情郁结,胸闷之症也无法得愈。
东宫上下上千人,早已经将皇兄封为主君,即使面对父皇也保持着一种微妙的态度,加上前几年因为蜡鹅压胜之事,父皇对东宫也有了猜疑,这几年清算了不少东宫官员,让东宫人人自危。
偏生他顾忌自己的“贤名”,若有求去者,便任其来去,如今连有名士之名的祝英台都自请求去了,明日之后,有多少人会选择离开,更难说了。
萧纲也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似乎从萧综离国后,一切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做什么都像是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更可恶的萧综留下的那群人,大约是因为失了主人,看待东宫犹如有不共戴天之仇,在朝中也是步步紧逼,加上父皇有意借由他们平衡朝堂局势,这几年也有几个升得飞快,开始影响到徐勉等人的位置。
萧纲心里剧烈挣扎,觉得自己兄长对东宫已经失去了掌控能力,却因为身份之别无法直谏,心里又是挣扎,又是痛苦。
想到未来东宫还不知如何,萧纲眼神越发迷茫。
***
这头萧统兄弟起了争执,那头祝英台却因为顺利辞官,高高兴兴地离开了东宫,哼着小曲离开宫门。
祝英台会辞官,其实也不只是因为梁山伯现在和东宫斗得厉害,更多的是因为这几年她已经渐渐长成,不如年少时那样容易掩饰自己的性别了。
她刚入东宫时连月事都没来,说话也难辨男女,可随着她月事的到来,曲线便渐渐玲珑,而且还越发朝丰满方向发展,再没有年少时的清秀。
除了身材的变化,少女一旦长大,气质也会变得更加柔媚。她和花夭这种常年练武之人不同,她并没有刻意让自己变得武勇,所以即使有细雨留下的易容之法,想要隐瞒从年少起就日日相处的同僚却很难。
好在她有和裴山“断袖”的名声,娘娘腔的合情合理,虽然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地议论她,倒没几个把她往女子身上想。
只是自她帮马文才开始打理财帛之后,对玄圃园的事就没那么上心了,玄圃园那边也是能不去就不去,就是为了不让人看出她性别上的纰漏。
现在终于辞官了,她以后连胸都不必绑了,马文才那边也已经步入正轨,一想到每天大半时间在别院里吃吃喝喝度日就行,就想仰天大笑。
等她步出宫门,身着一身御史中丞官服的梁山伯已经静静候在宫门前了,见她哼着小曲脚步轻快地蹦跶出来时,嘴角升起一抹和煦的笑容,迎上前去:
“看起来,事情很是顺利?”
“跟你之前说的一样,我只要一提和你的关系,又说会让东宫上下为难,他就允了。”
祝英台叹息,“你说太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一天到晚总想着迁就属臣的心情,难道不会累死吗?”
梁山伯一边听着她说话,一边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抱着的杂物,浑然不顾来往的熟人看到这一幕有多惊诧。
“太子殿下的性格,这几年越发优柔了。”
他淡淡地接话,好似评论的不是一国储君,“要是他在重压之下表现出雷厉风行的决断,也许陛下今日态度不会如此。”
祝英台这几年在玄圃园能够过得悠闲,其实都要感谢太子的仁厚,但是她心里其实也觉得太子有问题,像她这样官员三天两头请假不上班,有些干脆干脆都不来,他不责罚就算了,年节有时候还要赐下节礼,在她一个未来人看来,颇有点冤大头。
给他们发工资的不是东宫而是国库,他用国库的俸禄来成就自己的贤名,实在算是御下不严。
不说别人,就说她认识的马文才,手底下哪个要只出工不出力,怕是连皮都给扒下来一层,哪里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梁山伯看来,这位太子太注重名声,又没有掌控局势的器量,有时候御史台刚刚弹劾,皇帝和各司还未做出决断,他便已经和有污名的官员划清界限,未免让人心寒。
哪怕他愤而反抗与陛下力争到底,或是暂时蛰伏以退为进,陛下也许都会高看太子一眼,偏偏太子殿下如今像是刻意逃避,一边对陛下事事恭顺做出仁孝的样子,一边又放任东宫官员争权夺势肆意妄为,两边都想讨好,却两边都生出失望之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英台,你辞官后有什么打算?”
梁山伯眼中微光闪动,似是不经意的问。
“什么都不干,我要当一段时间咸鱼,再看看马文才那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想了想,又说。
“畏娘想开个脂粉铺子,想要我给她鼓捣点脂粉方子,我在考虑。”
听到江无畏的名字,梁山伯不自然地皱了下眉,哭笑不得道:“你二人又不缺钱,胡闹什么!”
前几年祝英台还能在江无畏面前隐瞒自己的性别,去年她就被看穿了,江无畏又气又恼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选择了认命,不再死命撩她了,倒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姐妹。
就是自那之后,她就像是误会了什么,把梁山伯当成了“玷污”她清白的渣男,对他横鼻子竖眼的,再没有当年“三人行”的豪迈。
“是不缺钱,这不是找点事做嘛。”
祝英台无奈挑眉。
她们两个现在都算是大富婆了,可惜两个都是见不得光的身份,没小狼狗可以包养,只能“望洋兴叹”。
“既然你没有打算,我建议你这几个月最好住在马文才那里。”
梁山伯渐渐收起脸上的笑意,认真地说:“这几个月,有人在暗地里查你的事情。”
两年过去,不但是祝英台有了巨大的变化,梁山伯也从当初的谦谦君子,蜕变成了威仪日重的俊伟青年。
他现在已经是御史中丞,再往上走一步就是御史大夫,俨然成为皇帝最倚重的心腹,这几年更是揭发了好几桩大案,扳倒了不少高官,朝中官员见了他面上恭恭敬敬,背后却给他冠上了“鬼见愁”之名。
偏偏他不贪财、不好色,家中没有伺候的奴仆,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生活简朴,平日里也深居简出,根本没有什么把柄给人抓住,只有个“断袖”的名头,可也算不得什么大错处,连皇帝都懒得管,做不得攻讦的理由。
也因为他和祝英台“断袖”,想报复他或是想抓住他把柄的人无法在他这里下手,便把注意打到祝英台身上。
只是祝英台有马文才相护,暗地里保护的游侠和暗卫就有十几个,来找祝英台麻烦的人大多阴沟里翻了船,渐渐的各方势力也明白过来祝英台不是什么背后无人的小可怜,而是豪族出身的世家子,打她主意的人也少了。
但也总是有不长眼的,前赴后继地想要“捡漏”。
“又有人想找我麻烦?你这次又要参谁了?”
祝英台这几年已经习惯了没几个月就来一次,闻言没有露出担忧之色,反倒伸过脑袋,满是八卦地问:
“这次是怎么回事?狎妓?贪赃枉法?杀人越货?”
梁山伯看了眼已经凑在他肩上的祝英台,见她一双杏眼点漆一般发着亮,啼笑皆非地弹了她额头一记。
“不是朝中的人。”
他看向茅山的方向,目中隐隐有着忧色,脸上却依旧平淡如常。
“马兄应当能够处理。”
希望,不是那位要出山了罢。
第413章 殿前应对
今日大朝, 马文才持着笏板立在队列之中,颇有些无聊之感。
现在他虽然领着一万多的骑兵, 但放眼在梁国朝堂内, 却并不算位高权重之人,位置也在不前不后的中腰, 手里的笏板上平时只写着几行字, 不似前排几个大臣内侧写的密密麻麻。
说来也凑巧, 大约是因为临近年关,外地有不少官员回京述职, 褚向这个通市监也在,徐之敬这个太医令则如同平时一般在殿上随时听从召唤, 再加上御史台那边站在王简身后的梁山伯,几个会稽学馆的小伙伴竟难得能都到齐了。
马文才目光从褚向身上扫过, 两人的眼神在半空中有了交汇, 相互颔了颔首, 算是打了招呼。
说起来,萧综入魏改变的不只是他和梁山伯的命运,褚向和徐之敬便是典型的例子。
徐之敬被贬为庶人后,仕途一直都很坎坷, 好不容易入了二皇子门下,又出了这样的事, 再回京中, 只能尴尬的闲赋在家。
好在萧衍爱屋及乌, 有心照顾儿子留下的属臣, 再加上徐之敬是医家出身医术高绝,萧衍索性又让他入了太医院,成为专门为自己医治的御医。
萧衍本身底子好,有一些旧毛病都是小毛病,徐之敬贴身照料后没有多久,皇帝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比往日更好,徐之敬当年担任太医丞时就已经收服了大半太医,现在更是佩服徐之敬调养上的本事,再加上萧衍身子清爽后也龙颜大悦,没有两年,太医令告老,徐之敬就坐上了那个位置。
而褚向,从小褚皇后对待他犹如对待皇子一般的教导,后来又在贺革门下学习五经,对会稽学馆中术算、历法、律例都有涉猎,也算是全才。只是受到萧宝夤影响一直无法得到重用,但现在也因为萧宝夤而被起用,真正一步步掌握了实权。
通市监并不是什么大官,可因为管理的是互市,可谓油水颇丰,京中不少官员想要从南北经商中赚得利润,对褚向也态度热情起来,虽然褚向对外宣称自己就是挂个职,实际上管不得什么,这种热情也没有冷淡下去。
马文才会和褚向合作,其实也是因为意外。
祝英台为了给马文才提高铜的产量,必须要用胆铜法置换铁和铜,这种方法需要有可用的地形和水系铺设胆水槽,浸铁为铜,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胆水在沟槽里反复浸泡引水,虽需要耗费极长的时间,但可以周而复始的生产。
没有多久,祝英台就已经试验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艺和流程,帮马文才生产出了不少的可用之铜。
浸铜的事是马文才最大的机密,为了掩饰自己在偷偷炼铜的事,马文才甚至准备买下了一座有山脉和水系的庄园,皇帝以为他要在其中铸币,将一座合适的庄园赐给了他,两人合力将整个庄园掩盖的滴水不漏,方有源源不断的铜币从其中产出。
但梁国用的是铁币,铜币因为国策不得流通,这些钱必须用名正言顺的方式转换为购买力,也就是祝英台戏称的“洗钱”,恰巧此时马头城开放了互市,这些铜钱就有了去处。
北魏,在交易中只认铜钱,不认铁钱,为了和北魏互市,梁国经商之人对铜钱需求加大,黑市里铜币和铁币的兑换已经到了让人骇然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马文才通过各种手段悄悄将新铸的铜币放了出去,囤积了大量的物资。
除此之外,被铸造出来的铜币还用以资助花夭在魏国的佣兵队,这一支军队是由六镇军户和各方杂胡组成的,颇似当年的“天台军”。
随着互市的开展,魏国有越来越多的商队需要前往边境,偏偏魏国现在到处都在打仗,花夭招揽起的这支佣兵队伍便成了炙手可热的武装力量,随着魏国四处战乱,也有越来越多的勇士和活不下去的人投奔这支佣兵,人数越来越多,花夭便将他们拆分为五支队伍,来往护送商队,顺便假借商队的名义进行通商和走私。
萧衍知道马文才在魏国资助了一伙草莽之辈,用来打探儿子在北方的消息、私下购买良马和物资,但他瞧不起这些杂胡组成的佣兵,也不认为马文才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多少马。
以前两国禁止通商时,萧宝夤便是通过走私的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的,眼看着萧衍开放互市,等于是截断了他一臂。
好在褚向被派去管理着互市,萧宝夤也名正言顺的通过这条路子得以参与了互市,分了一杯羹,也间接管束了魏国的商队,为自己的外甥镇住了场子。
花夭的“黑山军”在梁国声名不显,但在魏国却算是趁势而起的一支骁勇之辈,早就受到了多方的招揽,萧宝夤也不例外。
这一支人马开始接受护送商队“业务”来往于魏国边境时,萧宝夤明明手握大军,却多次雇佣他们来护送自己的商队,就是为了逼出他们身份成谜的幕后首领,结果首领没逼现身,却被发现他们在偷偷帮马文才走私战马、兵器和粮草等物资。
萧宝夤一生的志向便是南伐,能够收回故土,为此他在魏国经营几十年,团结了所有可用的力量。
萧宝夤并不知道马文才是黑山军的合作者,也不知道马文才是“奉旨发展”,只以为马文才有了反意,他镇守寿阳,手里管着寿阳十余城的武备和物资,马文才需要的东西他都有,而萧宝夤需要招兵买马的金银财帛马文才也是应有尽有,一来二去,两边便通过褚向和花夭那边建立了合作。
褚向以为一切尽在萧宝夤的掌握之中,却不知道萧衍和马文才并无矛盾,萧衍借由着褚向与马文才的交易一点点武装着白袍骑,这个和萧衍对峙几十年的宿敌,反过来却被一主一臣玩弄于鼓掌之间。
“殿下可以不责怪臣,但东宫诸位使君却不能。臣不能让殿下为难……”
“再说,我……更不能让裴山为难呐。”
祝英台露出一个羞涩地表情,娇羞之态尽显。
太子萧统不好男风,不由自主的被祝英台散发出的娇媚之态惊得一哆嗦,竟迷迷糊糊地答应了祝英台的辞官。
祝英台得了太子的允诺,高高兴兴地离开后,没有一会儿,满头大汗的萧纲寻了过来,四下张望。
“皇兄,英台呢?”
“刚走。他向我辞官,我已经允了。”
萧统奇怪地看了弟弟一眼,答道。
“阿兄,你糊涂啊!”
萧纲急得直跺脚,“你以为我和英台交好是为什么!他是马文才的妻弟,马文才这么年都没有娶妻,说明对那位早去的嫡妻念念不忘,英台只要还在东宫一日,马文才总还要顾及这点香火情,现在英台都辞官了,你想拉拢他就更难了!”
“三郎,你也未免将祝英台看的太重了,马文才这样的人,怎么会因为一个区区的妻弟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倒是那个裴山,这一年多来跟条疯狗一样盯着东宫官员撕咬,东宫里不少人早已经对祝英台有了恶意,我准他辞官,也是为了保护他,保全和他的一点君臣之义。”
萧统不以为然道:
“你看他这几年,哪里是像有心仕途的?不是游山玩水就是称病在家,以前还显些诗才,这都一年多没做过诗了,当年的灵气早已磋磨干净,你却还觉得他该再往上升一升,他既没有显名,又没有功绩,我升他官职,又怎么服众呢,咳咳咳……”
他从前年大病了一场,就有了胸闷之症,话一说急了就会剧烈咳嗽,不得不停下话头,稍稍休息一会儿。
萧纲见因为争执而引发了兄长的旧疾,也不敢再劝了,只是忍不住扼腕,恨不得派人去将祝英台追回来。
这几年,父皇对东宫步步紧逼,虽然依然允许皇兄协理政事,但只要稍有不足就动辄训斥,常常也在众臣面前表现出对皇兄的不满,这让原本就重孝的皇兄常常心情郁结,胸闷之症也无法得愈。
东宫上下上千人,早已经将皇兄封为主君,即使面对父皇也保持着一种微妙的态度,加上前几年因为蜡鹅压胜之事,父皇对东宫也有了猜疑,这几年清算了不少东宫官员,让东宫人人自危。
偏生他顾忌自己的“贤名”,若有求去者,便任其来去,如今连有名士之名的祝英台都自请求去了,明日之后,有多少人会选择离开,更难说了。
萧纲也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似乎从萧综离国后,一切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做什么都像是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更可恶的萧综留下的那群人,大约是因为失了主人,看待东宫犹如有不共戴天之仇,在朝中也是步步紧逼,加上父皇有意借由他们平衡朝堂局势,这几年也有几个升得飞快,开始影响到徐勉等人的位置。
萧纲心里剧烈挣扎,觉得自己兄长对东宫已经失去了掌控能力,却因为身份之别无法直谏,心里又是挣扎,又是痛苦。
想到未来东宫还不知如何,萧纲眼神越发迷茫。
***
这头萧统兄弟起了争执,那头祝英台却因为顺利辞官,高高兴兴地离开了东宫,哼着小曲离开宫门。
祝英台会辞官,其实也不只是因为梁山伯现在和东宫斗得厉害,更多的是因为这几年她已经渐渐长成,不如年少时那样容易掩饰自己的性别了。
她刚入东宫时连月事都没来,说话也难辨男女,可随着她月事的到来,曲线便渐渐玲珑,而且还越发朝丰满方向发展,再没有年少时的清秀。
除了身材的变化,少女一旦长大,气质也会变得更加柔媚。她和花夭这种常年练武之人不同,她并没有刻意让自己变得武勇,所以即使有细雨留下的易容之法,想要隐瞒从年少起就日日相处的同僚却很难。
好在她有和裴山“断袖”的名声,娘娘腔的合情合理,虽然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地议论她,倒没几个把她往女子身上想。
只是自她帮马文才开始打理财帛之后,对玄圃园的事就没那么上心了,玄圃园那边也是能不去就不去,就是为了不让人看出她性别上的纰漏。
现在终于辞官了,她以后连胸都不必绑了,马文才那边也已经步入正轨,一想到每天大半时间在别院里吃吃喝喝度日就行,就想仰天大笑。
等她步出宫门,身着一身御史中丞官服的梁山伯已经静静候在宫门前了,见她哼着小曲脚步轻快地蹦跶出来时,嘴角升起一抹和煦的笑容,迎上前去:
“看起来,事情很是顺利?”
“跟你之前说的一样,我只要一提和你的关系,又说会让东宫上下为难,他就允了。”
祝英台叹息,“你说太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一天到晚总想着迁就属臣的心情,难道不会累死吗?”
梁山伯一边听着她说话,一边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抱着的杂物,浑然不顾来往的熟人看到这一幕有多惊诧。
“太子殿下的性格,这几年越发优柔了。”
他淡淡地接话,好似评论的不是一国储君,“要是他在重压之下表现出雷厉风行的决断,也许陛下今日态度不会如此。”
祝英台这几年在玄圃园能够过得悠闲,其实都要感谢太子的仁厚,但是她心里其实也觉得太子有问题,像她这样官员三天两头请假不上班,有些干脆干脆都不来,他不责罚就算了,年节有时候还要赐下节礼,在她一个未来人看来,颇有点冤大头。
给他们发工资的不是东宫而是国库,他用国库的俸禄来成就自己的贤名,实在算是御下不严。
不说别人,就说她认识的马文才,手底下哪个要只出工不出力,怕是连皮都给扒下来一层,哪里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梁山伯看来,这位太子太注重名声,又没有掌控局势的器量,有时候御史台刚刚弹劾,皇帝和各司还未做出决断,他便已经和有污名的官员划清界限,未免让人心寒。
哪怕他愤而反抗与陛下力争到底,或是暂时蛰伏以退为进,陛下也许都会高看太子一眼,偏偏太子殿下如今像是刻意逃避,一边对陛下事事恭顺做出仁孝的样子,一边又放任东宫官员争权夺势肆意妄为,两边都想讨好,却两边都生出失望之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英台,你辞官后有什么打算?”
梁山伯眼中微光闪动,似是不经意的问。
“什么都不干,我要当一段时间咸鱼,再看看马文才那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想了想,又说。
“畏娘想开个脂粉铺子,想要我给她鼓捣点脂粉方子,我在考虑。”
听到江无畏的名字,梁山伯不自然地皱了下眉,哭笑不得道:“你二人又不缺钱,胡闹什么!”
前几年祝英台还能在江无畏面前隐瞒自己的性别,去年她就被看穿了,江无畏又气又恼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选择了认命,不再死命撩她了,倒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姐妹。
就是自那之后,她就像是误会了什么,把梁山伯当成了“玷污”她清白的渣男,对他横鼻子竖眼的,再没有当年“三人行”的豪迈。
“是不缺钱,这不是找点事做嘛。”
祝英台无奈挑眉。
她们两个现在都算是大富婆了,可惜两个都是见不得光的身份,没小狼狗可以包养,只能“望洋兴叹”。
“既然你没有打算,我建议你这几个月最好住在马文才那里。”
梁山伯渐渐收起脸上的笑意,认真地说:“这几个月,有人在暗地里查你的事情。”
两年过去,不但是祝英台有了巨大的变化,梁山伯也从当初的谦谦君子,蜕变成了威仪日重的俊伟青年。
他现在已经是御史中丞,再往上走一步就是御史大夫,俨然成为皇帝最倚重的心腹,这几年更是揭发了好几桩大案,扳倒了不少高官,朝中官员见了他面上恭恭敬敬,背后却给他冠上了“鬼见愁”之名。
偏偏他不贪财、不好色,家中没有伺候的奴仆,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生活简朴,平日里也深居简出,根本没有什么把柄给人抓住,只有个“断袖”的名头,可也算不得什么大错处,连皇帝都懒得管,做不得攻讦的理由。
也因为他和祝英台“断袖”,想报复他或是想抓住他把柄的人无法在他这里下手,便把注意打到祝英台身上。
只是祝英台有马文才相护,暗地里保护的游侠和暗卫就有十几个,来找祝英台麻烦的人大多阴沟里翻了船,渐渐的各方势力也明白过来祝英台不是什么背后无人的小可怜,而是豪族出身的世家子,打她主意的人也少了。
但也总是有不长眼的,前赴后继地想要“捡漏”。
“又有人想找我麻烦?你这次又要参谁了?”
祝英台这几年已经习惯了没几个月就来一次,闻言没有露出担忧之色,反倒伸过脑袋,满是八卦地问:
“这次是怎么回事?狎妓?贪赃枉法?杀人越货?”
梁山伯看了眼已经凑在他肩上的祝英台,见她一双杏眼点漆一般发着亮,啼笑皆非地弹了她额头一记。
“不是朝中的人。”
他看向茅山的方向,目中隐隐有着忧色,脸上却依旧平淡如常。
“马兄应当能够处理。”
希望,不是那位要出山了罢。
第413章 殿前应对
今日大朝, 马文才持着笏板立在队列之中,颇有些无聊之感。
现在他虽然领着一万多的骑兵, 但放眼在梁国朝堂内, 却并不算位高权重之人,位置也在不前不后的中腰, 手里的笏板上平时只写着几行字, 不似前排几个大臣内侧写的密密麻麻。
说来也凑巧, 大约是因为临近年关,外地有不少官员回京述职, 褚向这个通市监也在,徐之敬这个太医令则如同平时一般在殿上随时听从召唤, 再加上御史台那边站在王简身后的梁山伯,几个会稽学馆的小伙伴竟难得能都到齐了。
马文才目光从褚向身上扫过, 两人的眼神在半空中有了交汇, 相互颔了颔首, 算是打了招呼。
说起来,萧综入魏改变的不只是他和梁山伯的命运,褚向和徐之敬便是典型的例子。
徐之敬被贬为庶人后,仕途一直都很坎坷, 好不容易入了二皇子门下,又出了这样的事, 再回京中, 只能尴尬的闲赋在家。
好在萧衍爱屋及乌, 有心照顾儿子留下的属臣, 再加上徐之敬是医家出身医术高绝,萧衍索性又让他入了太医院,成为专门为自己医治的御医。
萧衍本身底子好,有一些旧毛病都是小毛病,徐之敬贴身照料后没有多久,皇帝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比往日更好,徐之敬当年担任太医丞时就已经收服了大半太医,现在更是佩服徐之敬调养上的本事,再加上萧衍身子清爽后也龙颜大悦,没有两年,太医令告老,徐之敬就坐上了那个位置。
而褚向,从小褚皇后对待他犹如对待皇子一般的教导,后来又在贺革门下学习五经,对会稽学馆中术算、历法、律例都有涉猎,也算是全才。只是受到萧宝夤影响一直无法得到重用,但现在也因为萧宝夤而被起用,真正一步步掌握了实权。
通市监并不是什么大官,可因为管理的是互市,可谓油水颇丰,京中不少官员想要从南北经商中赚得利润,对褚向也态度热情起来,虽然褚向对外宣称自己就是挂个职,实际上管不得什么,这种热情也没有冷淡下去。
马文才会和褚向合作,其实也是因为意外。
祝英台为了给马文才提高铜的产量,必须要用胆铜法置换铁和铜,这种方法需要有可用的地形和水系铺设胆水槽,浸铁为铜,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胆水在沟槽里反复浸泡引水,虽需要耗费极长的时间,但可以周而复始的生产。
没有多久,祝英台就已经试验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艺和流程,帮马文才生产出了不少的可用之铜。
浸铜的事是马文才最大的机密,为了掩饰自己在偷偷炼铜的事,马文才甚至准备买下了一座有山脉和水系的庄园,皇帝以为他要在其中铸币,将一座合适的庄园赐给了他,两人合力将整个庄园掩盖的滴水不漏,方有源源不断的铜币从其中产出。
但梁国用的是铁币,铜币因为国策不得流通,这些钱必须用名正言顺的方式转换为购买力,也就是祝英台戏称的“洗钱”,恰巧此时马头城开放了互市,这些铜钱就有了去处。
北魏,在交易中只认铜钱,不认铁钱,为了和北魏互市,梁国经商之人对铜钱需求加大,黑市里铜币和铁币的兑换已经到了让人骇然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马文才通过各种手段悄悄将新铸的铜币放了出去,囤积了大量的物资。
除此之外,被铸造出来的铜币还用以资助花夭在魏国的佣兵队,这一支军队是由六镇军户和各方杂胡组成的,颇似当年的“天台军”。
随着互市的开展,魏国有越来越多的商队需要前往边境,偏偏魏国现在到处都在打仗,花夭招揽起的这支佣兵队伍便成了炙手可热的武装力量,随着魏国四处战乱,也有越来越多的勇士和活不下去的人投奔这支佣兵,人数越来越多,花夭便将他们拆分为五支队伍,来往护送商队,顺便假借商队的名义进行通商和走私。
萧衍知道马文才在魏国资助了一伙草莽之辈,用来打探儿子在北方的消息、私下购买良马和物资,但他瞧不起这些杂胡组成的佣兵,也不认为马文才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多少马。
以前两国禁止通商时,萧宝夤便是通过走私的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的,眼看着萧衍开放互市,等于是截断了他一臂。
好在褚向被派去管理着互市,萧宝夤也名正言顺的通过这条路子得以参与了互市,分了一杯羹,也间接管束了魏国的商队,为自己的外甥镇住了场子。
花夭的“黑山军”在梁国声名不显,但在魏国却算是趁势而起的一支骁勇之辈,早就受到了多方的招揽,萧宝夤也不例外。
这一支人马开始接受护送商队“业务”来往于魏国边境时,萧宝夤明明手握大军,却多次雇佣他们来护送自己的商队,就是为了逼出他们身份成谜的幕后首领,结果首领没逼现身,却被发现他们在偷偷帮马文才走私战马、兵器和粮草等物资。
萧宝夤一生的志向便是南伐,能够收回故土,为此他在魏国经营几十年,团结了所有可用的力量。
萧宝夤并不知道马文才是黑山军的合作者,也不知道马文才是“奉旨发展”,只以为马文才有了反意,他镇守寿阳,手里管着寿阳十余城的武备和物资,马文才需要的东西他都有,而萧宝夤需要招兵买马的金银财帛马文才也是应有尽有,一来二去,两边便通过褚向和花夭那边建立了合作。
褚向以为一切尽在萧宝夤的掌握之中,却不知道萧衍和马文才并无矛盾,萧衍借由着褚向与马文才的交易一点点武装着白袍骑,这个和萧衍对峙几十年的宿敌,反过来却被一主一臣玩弄于鼓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