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莫茹道:“小五哥,得想办法帮我弄个熨斗。”
周明愈道:“弄什么也得先吃饭,以后天黑不要再做工,不能买个缝纫机把眼睛做坏。”
莫茹笑了笑,“知道啦。”
她给周跃红把衣裳收尾,“行啦,回去钉扣子就能穿,裤子过了年再说。”
这不是她迷信,是当地风俗如此,如果不出二月二就动针线,会被说戳了龙眼,到时候有点啥事都能怪身上,她可不犯忌讳。
周跃红都不舍的把新衣裳脱下来,连周媛媛说试穿一下都有些舍不得。
等两人走了,莫茹问周明愈:“七七呢?”
周诚廉笑道:“她干爹抱着呢。”
干爹?
莫茹冷汗,“周培基什么时候是干爹了,我怎么不知道?”
周明愈笑道:“他们混叫呢,他想叫咱闺女当儿媳妇,当然不行,他就说当干爹。”
莫茹:!!
周培基媳妇都没有,还儿媳妇,是不是发癔症了。
她和周明愈、周诚廉去吃饭,这才发现家里已经被周明愈贴上了红对联和福字。
这些都是生产队写的,对联一毛钱一副,福字两个一分钱,可以用工分抵,也可以用钱买。
基本都用工分抵,这等于赊账啊。
炕头上是抬头见喜,炕柜上是新衣满柜,灶台旁边也贴着福字,西间门上贴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堂屋房门贴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院子里篱笆门都贴了福字,院门对面没有墙也没有树,周明愈就在篱笆门旁边的小树上贴着:出门见喜。
哎呀,还挺喜庆呢,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街上也干干净净的。
他们一路往南走,家家户户都贴了新对联,门前、路上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听周明愈说去食堂吃年夜饭,莫茹笑道:“蹲场里,不得冻死啊。”
冬至节那天吃饺子都冻得够呛。
周诚廉笑道:“你做衣服快,俺们扎棚子就慢?早扎起来了。”
扎棚子?
果然,到了食堂那里,就见食堂南边的场里已经搭起草棚子,用土坯、砖头做垛子,加上木头,先搭起框架,然后再把顶上搭上细木头,压上藁秸、草帘子甚至是篾席、棒子秸,反正有什么能用就搭什么,也凑起一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草棚子。
莫茹心道:果然人多力量大,扎这么大一个棚子都分分钟的事儿。要是真能调动大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说生产队也挺好,不过估计很难。
社员们有方桌的就把家里的桌子搬来,凳子也都凑齐,到时候各家围桌而坐。
“妮儿,俺们厉害吧。”
莫茹笑道:“是挺厉害,那以后都不回家吃,就在这里吃得了。”
“那是自然啊,好不容易搭起来,怎么也得多用几天,不能白忙活啊。”
食堂里白气喷涌而出,弄得棚子里都烟雾缭绕的,肉香味儿更是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很快,梆子声又响起来。
张翠花跟何桂兰喊道:“年夜饭,开饭!”
妇女们就鱼贯而出,把菜从食堂里端出来放在棚子里的桌上。
菜都是用瓦盆装的,萝卜白菜粉条炖猪肉、小鸡炖蘑菇……汤,凉拌菠菜,有荤有素,有醇厚油腻的,还有解腻的。
大家都乐呵呵的,直说这年过得有滋味,“以前自己家也没过这样好吃好喝的年啊,这么看还是真是食堂好。”
有人笑道:“这是咱们食堂好,你去别的食堂看看好不好?”
“一看那就更觉得咱们食堂好了啊,这还用说?”
周诚志让社员们落座,可以一家人围桌而坐,也可以关系好的坐,还可以男人一桌女人孩子一桌的。
他还让人给每个男人和能喝酒的女人都倒半碗酒,“这酒可是粮□□啊,珍贵着呢,奖励了咱们生产队十斤,一直封着没动,这会儿拿出来过年喝掉,除了孩子人人都喝点!”
倒完了酒,周诚志就把酒碗端起来,走到棚子中央大声道:“社员们,乡亲们,这是咱们生产队第一次一起过年。都忙累了一年,不就是为了今天晚上吗?党和政府记着呢,要让社员们吃好喝好休息好,今天晚上,咱们甩开膀子可劲儿造,把肚子撑起来,省的你们眼馋人家食堂敞开肚皮随便吃你们捞不着!”
“哈哈,队长,他们以前可劲儿造,大年三十儿可没那好待遇了”
“是啊,好饭不怕晚,年夜饭好才叫好!”
周诚志继续道:“今年,咱们干得都不错,都很卖力,来年我希望大家能更卖力,向先进看齐,向劳模看齐,只要你们加油干,生产队包管要你们吃饱饭!”
“加油干,吃饱饭!”社员们跟着喊,情绪非常高亢激动。
周诚志又道:“照例,吃了这顿饭,咱们要重新选举队委会,你们都好好想想,有合适的人选,觉得自己能胜任的,都可以说说。有觉得我不能胜任的,也说说,我周诚志绝对不死皮赖脸占着队长的坑。”
大家都笑起来了,“队长,你就好好当着吧,俺们谁也没有意见,叫俺们自己当家都吃不起这样的年夜饭,更别说管一个队了,那得把全队都饿死,哈哈。”
“可不是咋的。”
他们生产队是没有队委会的,只有最基本的配备,队长,会计,记分员,保管员,饲养员,忙不过来的工作就指派社员担任,谁做的好谁做,做不好的再轮流。
“行啦,大冷天的我也不多说,给你们把菜凉到不烫嘴正好吃,现在喝酒吃肉!”
队长一声令下,大人孩子都齐开动,一个个筷子轮得飞快,一个个腮帮子鼓得像个球。
前面半小时,只有吃饭的声音谁也不说话,孩子们都不哭,都知道赶紧往肚子里塞肉肉。
半小时以后,有人就开始饱了,空出嘴来赞叹:“这顿饭吃的,真是给个神仙不换!”
“前阵子吃肉吃饺子你也这样说呢。”
“那是,这一顿就更香了,真是一顿比一顿香。冬至吃饺子的时候我觉得已经是最好的日子,结果发现这好日子没头儿呢,好的还在后头呢,哈哈,年夜饭更香!”
“你们知道吧,那俩队年夜饭都没得吃,只有一盆水煮萝卜,一人一个地瓜一个窝窝头。”
“啊?这么可怜啊。”
吃完了年夜饭,三五成群地扎堆聊天、下五福棋,各做着感兴趣的事儿消化食儿。
周诚志又征求大多数社员意见额外奖励莫茹一小盆肉,这似乎成了惯例,每次杀猪都多给她一份。
因为来年还要她再接再厉抓虫子、拾棉花,当然要好吃好喝伺候着。
莫茹从周诚志手里接过肉盆的时候,总有一种他是不是要把自己当什么给供起来的感觉!
☆、第166章 回娘家
之后孩子们去睡觉,女人们也休息一下男人们开始守岁。
各家的堂屋傍晚时分已经挂起家堂轴子凑了惯例的供品,摆上摇钱树燃起红蜡烛、线香。
虽然政府说要反封建迷信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但实际也就是一个说辞一般都是大队干部领着生产队干部查如果大队不干涉那基本没事。
只要说得通乡下大过年的谁来管?
之前收锅收、粮之类的,除了钢铁厂派人,其他基本都是各大队执行执行力度强悍的,社员就遭殃执行力度弱一些的,大家还照旧舒舒服服。
就和后来的计划生育一样。
现在张根发没了张德发那条臂膀加上二队是先进生产队,还有好几个劳模他已经啃不动,再加上傍晚的时候,周诚志亲自给他送了祭祖供品以及年夜饭的酒肉。
吃人嘴短他还真是拉不下脸来去管。
毕竟现在二队一队跟三队四队的伙食那是天差地远的他也不想在那两队吃年夜饭。
二队一队年夜饭是敞开肚皮吃炖肉,三队四队却只能吃一点油水煮萝卜加煮地瓜、地瓜干猪肉、白面饽饽什么的全都没有,甚至连窝窝头都没。
不但没的吃,就算水煮菜和煮地瓜他们也不能随便吃,都要按照当初粮食入股的股数,以及工分来分。
一个大人两个地瓜,孩子一个,一人一筷子菜。
他们闻着另外两队食堂里散发出来的肉香味,再看看自己队发的口粮,都觉得生不如死,有人商量着要去二队一队讨肉吃哪怕肉汤也行。
可自从上一次闹过那一场之后,周诚志根本不给他们机会,直接说:“没参加我们二队的劳动,凭什么来吃我们二队的肉?我们队有些工分少的也吃不到几口呢,分给你们,他们吃什么?”
肉汤?
呵呵哒,以前也不是没给你们吃过肉汤,你们感激了吗?
喝饱了有力气来啃我们呢?
做梦去吧。
因为也没有挂钟,就看看星星,约莫一下时间,半夜的时候生产队下饺子,还放了一挂鞭炮迎年。
小孩子们是不起来吃的,都睡得呼呼的,只有大人们去食堂吃福气素饺子。
外面只有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传来,远处黑漆漆的,一点都不像过年的样子。
不过二队一队的人丝毫不受影响,见了面都乐呵呵地互相道“过年好”,然后吃饺子,本家的拜拜年,女人就赶紧休息,男人们轮流守岁上香点蜡。
第二天初一,大人孩子起来穿新衣,拜新年。
这一天当地风俗是不用女人下厨的,全都是男人做。
而且还有一个风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做新饭的,都是吃年前囤下的。
年前把猪皮熬成了猪皮冻,鸡肉做成了鸡冻,每天一家分一小碗当菜,把昨天的剩饭剩菜热一下,再把年前囤的大饽饽、窝窝头、豆包之类的拿出来馏着吃。
哪怕二队条件好,也不可能天天吃干粮,还是要红薯当家,干粮顶多吃到初三四就开始做各种黏粥喝。
这已经算很好的,毕竟大家还是可以吃八分饱的,不像其他生产队一个人一天只有几两吃,天天饿得两眼发昏。
从初二开始要走亲戚。
如今都生产队集体安排活儿,过了初三四的男人就要开始上工,基本就是闺女回趟娘家,侄子去趟儿姑家,没的人人串门。
之前自己种地收粮食,回娘家都要带条肉或者二十个鸡蛋、一棵白菜、两包点心之类的。现在都吃食堂,每天只有自己的口粮,穿衣都用布票,一个人就那么二尺八,吃穿的自己都不够自然也没的礼物带。
所以,这大食堂的第一年,女人们走娘家就尴尬了——回娘家带什么礼物?
有些女人就借口天冷、孩子小不宜出门,索性就不回娘家,等天暖和再说吧。
张够是不愁的,因为她年前就给爹娘送了礼物去,她爹娘说年后就不用回去了,现在他们食堂吃饭定量,闺女回去也没的吃,想让闺女带吃的也不现实。
周明愈道:“弄什么也得先吃饭,以后天黑不要再做工,不能买个缝纫机把眼睛做坏。”
莫茹笑了笑,“知道啦。”
她给周跃红把衣裳收尾,“行啦,回去钉扣子就能穿,裤子过了年再说。”
这不是她迷信,是当地风俗如此,如果不出二月二就动针线,会被说戳了龙眼,到时候有点啥事都能怪身上,她可不犯忌讳。
周跃红都不舍的把新衣裳脱下来,连周媛媛说试穿一下都有些舍不得。
等两人走了,莫茹问周明愈:“七七呢?”
周诚廉笑道:“她干爹抱着呢。”
干爹?
莫茹冷汗,“周培基什么时候是干爹了,我怎么不知道?”
周明愈笑道:“他们混叫呢,他想叫咱闺女当儿媳妇,当然不行,他就说当干爹。”
莫茹:!!
周培基媳妇都没有,还儿媳妇,是不是发癔症了。
她和周明愈、周诚廉去吃饭,这才发现家里已经被周明愈贴上了红对联和福字。
这些都是生产队写的,对联一毛钱一副,福字两个一分钱,可以用工分抵,也可以用钱买。
基本都用工分抵,这等于赊账啊。
炕头上是抬头见喜,炕柜上是新衣满柜,灶台旁边也贴着福字,西间门上贴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堂屋房门贴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院子里篱笆门都贴了福字,院门对面没有墙也没有树,周明愈就在篱笆门旁边的小树上贴着:出门见喜。
哎呀,还挺喜庆呢,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街上也干干净净的。
他们一路往南走,家家户户都贴了新对联,门前、路上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听周明愈说去食堂吃年夜饭,莫茹笑道:“蹲场里,不得冻死啊。”
冬至节那天吃饺子都冻得够呛。
周诚廉笑道:“你做衣服快,俺们扎棚子就慢?早扎起来了。”
扎棚子?
果然,到了食堂那里,就见食堂南边的场里已经搭起草棚子,用土坯、砖头做垛子,加上木头,先搭起框架,然后再把顶上搭上细木头,压上藁秸、草帘子甚至是篾席、棒子秸,反正有什么能用就搭什么,也凑起一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草棚子。
莫茹心道:果然人多力量大,扎这么大一个棚子都分分钟的事儿。要是真能调动大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说生产队也挺好,不过估计很难。
社员们有方桌的就把家里的桌子搬来,凳子也都凑齐,到时候各家围桌而坐。
“妮儿,俺们厉害吧。”
莫茹笑道:“是挺厉害,那以后都不回家吃,就在这里吃得了。”
“那是自然啊,好不容易搭起来,怎么也得多用几天,不能白忙活啊。”
食堂里白气喷涌而出,弄得棚子里都烟雾缭绕的,肉香味儿更是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很快,梆子声又响起来。
张翠花跟何桂兰喊道:“年夜饭,开饭!”
妇女们就鱼贯而出,把菜从食堂里端出来放在棚子里的桌上。
菜都是用瓦盆装的,萝卜白菜粉条炖猪肉、小鸡炖蘑菇……汤,凉拌菠菜,有荤有素,有醇厚油腻的,还有解腻的。
大家都乐呵呵的,直说这年过得有滋味,“以前自己家也没过这样好吃好喝的年啊,这么看还是真是食堂好。”
有人笑道:“这是咱们食堂好,你去别的食堂看看好不好?”
“一看那就更觉得咱们食堂好了啊,这还用说?”
周诚志让社员们落座,可以一家人围桌而坐,也可以关系好的坐,还可以男人一桌女人孩子一桌的。
他还让人给每个男人和能喝酒的女人都倒半碗酒,“这酒可是粮□□啊,珍贵着呢,奖励了咱们生产队十斤,一直封着没动,这会儿拿出来过年喝掉,除了孩子人人都喝点!”
倒完了酒,周诚志就把酒碗端起来,走到棚子中央大声道:“社员们,乡亲们,这是咱们生产队第一次一起过年。都忙累了一年,不就是为了今天晚上吗?党和政府记着呢,要让社员们吃好喝好休息好,今天晚上,咱们甩开膀子可劲儿造,把肚子撑起来,省的你们眼馋人家食堂敞开肚皮随便吃你们捞不着!”
“哈哈,队长,他们以前可劲儿造,大年三十儿可没那好待遇了”
“是啊,好饭不怕晚,年夜饭好才叫好!”
周诚志继续道:“今年,咱们干得都不错,都很卖力,来年我希望大家能更卖力,向先进看齐,向劳模看齐,只要你们加油干,生产队包管要你们吃饱饭!”
“加油干,吃饱饭!”社员们跟着喊,情绪非常高亢激动。
周诚志又道:“照例,吃了这顿饭,咱们要重新选举队委会,你们都好好想想,有合适的人选,觉得自己能胜任的,都可以说说。有觉得我不能胜任的,也说说,我周诚志绝对不死皮赖脸占着队长的坑。”
大家都笑起来了,“队长,你就好好当着吧,俺们谁也没有意见,叫俺们自己当家都吃不起这样的年夜饭,更别说管一个队了,那得把全队都饿死,哈哈。”
“可不是咋的。”
他们生产队是没有队委会的,只有最基本的配备,队长,会计,记分员,保管员,饲养员,忙不过来的工作就指派社员担任,谁做的好谁做,做不好的再轮流。
“行啦,大冷天的我也不多说,给你们把菜凉到不烫嘴正好吃,现在喝酒吃肉!”
队长一声令下,大人孩子都齐开动,一个个筷子轮得飞快,一个个腮帮子鼓得像个球。
前面半小时,只有吃饭的声音谁也不说话,孩子们都不哭,都知道赶紧往肚子里塞肉肉。
半小时以后,有人就开始饱了,空出嘴来赞叹:“这顿饭吃的,真是给个神仙不换!”
“前阵子吃肉吃饺子你也这样说呢。”
“那是,这一顿就更香了,真是一顿比一顿香。冬至吃饺子的时候我觉得已经是最好的日子,结果发现这好日子没头儿呢,好的还在后头呢,哈哈,年夜饭更香!”
“你们知道吧,那俩队年夜饭都没得吃,只有一盆水煮萝卜,一人一个地瓜一个窝窝头。”
“啊?这么可怜啊。”
吃完了年夜饭,三五成群地扎堆聊天、下五福棋,各做着感兴趣的事儿消化食儿。
周诚志又征求大多数社员意见额外奖励莫茹一小盆肉,这似乎成了惯例,每次杀猪都多给她一份。
因为来年还要她再接再厉抓虫子、拾棉花,当然要好吃好喝伺候着。
莫茹从周诚志手里接过肉盆的时候,总有一种他是不是要把自己当什么给供起来的感觉!
☆、第166章 回娘家
之后孩子们去睡觉,女人们也休息一下男人们开始守岁。
各家的堂屋傍晚时分已经挂起家堂轴子凑了惯例的供品,摆上摇钱树燃起红蜡烛、线香。
虽然政府说要反封建迷信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但实际也就是一个说辞一般都是大队干部领着生产队干部查如果大队不干涉那基本没事。
只要说得通乡下大过年的谁来管?
之前收锅收、粮之类的,除了钢铁厂派人,其他基本都是各大队执行执行力度强悍的,社员就遭殃执行力度弱一些的,大家还照旧舒舒服服。
就和后来的计划生育一样。
现在张根发没了张德发那条臂膀加上二队是先进生产队,还有好几个劳模他已经啃不动,再加上傍晚的时候,周诚志亲自给他送了祭祖供品以及年夜饭的酒肉。
吃人嘴短他还真是拉不下脸来去管。
毕竟现在二队一队跟三队四队的伙食那是天差地远的他也不想在那两队吃年夜饭。
二队一队年夜饭是敞开肚皮吃炖肉,三队四队却只能吃一点油水煮萝卜加煮地瓜、地瓜干猪肉、白面饽饽什么的全都没有,甚至连窝窝头都没。
不但没的吃,就算水煮菜和煮地瓜他们也不能随便吃,都要按照当初粮食入股的股数,以及工分来分。
一个大人两个地瓜,孩子一个,一人一筷子菜。
他们闻着另外两队食堂里散发出来的肉香味,再看看自己队发的口粮,都觉得生不如死,有人商量着要去二队一队讨肉吃哪怕肉汤也行。
可自从上一次闹过那一场之后,周诚志根本不给他们机会,直接说:“没参加我们二队的劳动,凭什么来吃我们二队的肉?我们队有些工分少的也吃不到几口呢,分给你们,他们吃什么?”
肉汤?
呵呵哒,以前也不是没给你们吃过肉汤,你们感激了吗?
喝饱了有力气来啃我们呢?
做梦去吧。
因为也没有挂钟,就看看星星,约莫一下时间,半夜的时候生产队下饺子,还放了一挂鞭炮迎年。
小孩子们是不起来吃的,都睡得呼呼的,只有大人们去食堂吃福气素饺子。
外面只有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传来,远处黑漆漆的,一点都不像过年的样子。
不过二队一队的人丝毫不受影响,见了面都乐呵呵地互相道“过年好”,然后吃饺子,本家的拜拜年,女人就赶紧休息,男人们轮流守岁上香点蜡。
第二天初一,大人孩子起来穿新衣,拜新年。
这一天当地风俗是不用女人下厨的,全都是男人做。
而且还有一个风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做新饭的,都是吃年前囤下的。
年前把猪皮熬成了猪皮冻,鸡肉做成了鸡冻,每天一家分一小碗当菜,把昨天的剩饭剩菜热一下,再把年前囤的大饽饽、窝窝头、豆包之类的拿出来馏着吃。
哪怕二队条件好,也不可能天天吃干粮,还是要红薯当家,干粮顶多吃到初三四就开始做各种黏粥喝。
这已经算很好的,毕竟大家还是可以吃八分饱的,不像其他生产队一个人一天只有几两吃,天天饿得两眼发昏。
从初二开始要走亲戚。
如今都生产队集体安排活儿,过了初三四的男人就要开始上工,基本就是闺女回趟娘家,侄子去趟儿姑家,没的人人串门。
之前自己种地收粮食,回娘家都要带条肉或者二十个鸡蛋、一棵白菜、两包点心之类的。现在都吃食堂,每天只有自己的口粮,穿衣都用布票,一个人就那么二尺八,吃穿的自己都不够自然也没的礼物带。
所以,这大食堂的第一年,女人们走娘家就尴尬了——回娘家带什么礼物?
有些女人就借口天冷、孩子小不宜出门,索性就不回娘家,等天暖和再说吧。
张够是不愁的,因为她年前就给爹娘送了礼物去,她爹娘说年后就不用回去了,现在他们食堂吃饭定量,闺女回去也没的吃,想让闺女带吃的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