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
其他小麦就用尿素。
周诚仁感觉天气已经很凉,再种估计不能发芽就果断停了。宁愿少种,不能浪费,大不了来年麦子全交公粮,队里只留种子。
既然不能继续种小麦,他索性让人把剩下的地也耕一下,尤其是带着茬子的地,耕完了各家可以捡回去生火烧炕。
耕完的地,经过严冬冰雪的洗礼,藏在土壤里的虫卵就会被冻死,来年春天种地就能少一些虫害。
他还让周诚义特意去公社跑一趟,到公社的养猪场捉了两只小猪回来,这样自家又能继续养猪。
现在地和粮食都是集体的,社员分不到粮食,自然也就没有粮食养猪养鸡。但是周诚志以生产队没有足够的地方养猪养鸡为由,还是让社员家里养,为生产队积肥,还给社员算工分,卖了猪的钱自然也归生产队。
这时候张根发又从运输连跑回来领着三队四队整幺蛾子了,他扬言自己从县里请了一个农业技术员来,比高余飞可厉害!
这个任技术员一来就批评周诚仁:“你们这样怎么能行,这么怎么能高产呢?咱们高进县来年可是要继续放小麦卫星的,至少要亩产一万斤!”
周诚仁拉着脸,“你说说咋个一万斤?”
任技术员看土包子的眼神看着他,“你根本不懂种地,不懂科学种地,你要深耕细作,起码要翻地一米多才行。把底下的土翻上来,这样就能把害虫都冻死,把养分累积起来。深耕以后再施肥,一亩地要施往年五倍的肥。”
周诚仁:“我们没有那么多肥。”
一倍的肥都不够,还五倍的,你当磨嘴皮子那么容易呢?
任技术员翻了个白眼,“那你们下了多少种子?”他还煞有介事地过去用棍子扒拉,想看看地里的种子密度。
周诚仁已经不想搭理他了,随口道:“八/九斤吧。”
实际不到。
说完,他转身就想走,还得把家里的一些活儿安排一下,免得妇女们不知道。
趁着秋天草枯的时候,搂草沤肥。
“这怎么行,太少了!”任技术员拉着他不许走,“我跟你讲讲什么是科学,你八斤一亩地只能亩产一百来斤,不会超过一百八十斤,你要是一亩地下一千斤种子,那亩产肯定有一万斤!你要是下五千斤,那肯定……”
“俺们总共留了没有一千斤,都交公粮卖余粮了,哪里来五千斤?一亩地五千斤,我们要种一百亩地,这都一百个五千斤麦种,你给俺们弄?天上掉下来?”
因为大炼钢铁折腾得周诚仁这段时间已经不想说话,没想到一回来种地就碰到个神经病。
“不能每亩地都五千斤,你可以集中精力搞一亩嘛,弄一亩试验田出来,来年的卫星就放定了,我告诉……”
“就种这一亩,公粮哪里来,购粮余粮哪里卖?你想饿死俺们?”周诚仁一扯袖子,不往外走,他往地里走,免得这个神经病扯着他不放。
任技术员还在那里唧唧歪歪要深耕,至少翻地一米,施肥一亩地至少要五千斤农家肥,播种,一亩地至少要一百多斤种子……
他看周诚仁不理睬他,立刻翻脸:“周诚仁,你这是蔑视大/跃进,不服从三面红旗的指导……”
周诚仁气得背着手走得更快。
周诚信喊:“我们服从三面红旗,你是三面红旗吗?你是不是觉得你跟毛/主席一样高大还得让我们喊你万岁啊?”
任技术员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
最后他气得没办法,只得回去跟张根发抱怨,“你们那个二队,一个两个都算是自由散漫的。”
张根发见有人跟自己一样吃瘪,巴不得呢,一起讨伐一下那些犟驴,然后统一战线,指挥三队四队。
张根发知道自己指挥不了二队他也没办法,毕竟种地他的确不如周诚仁擅长,所以他也只能指挥三队四队,
他要放粮食卫星,今年没赶上,来年一定要赶上。
一万斤是必须的。
他采纳了任技术员的建议,建立了一块试验田,按照任技术员说的深翻地、多施肥、多播种,一亩地用一千斤种子。
任技术员大言不惭得意洋洋地跟张根发吹牛:“张书记你听我的,来年,这一亩地肯定亩产超过万斤,你就可以放一颗大卫星!”
张根发只要政绩,其他的算什么啊,管它别的地有没有的种,怎么种。
其他的地也没有时间和牲口耕地,用耧播种又扎不下去,最后索性就把肥撒在表面,直接把麦种也撒上,根本就没耕地!
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会发芽,可根部在表面露着,无法越冬,到时候自然杂草一样一无所获。
任技术员说的是“反正一亩地就一百来斤的产量,你撒一下它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一亩地八十斤总有的吧?不可能绝产的。”
张根发深以为然。
这时候钢铁厂又发出召回令,要求归队继续大炼钢铁。
周诚仁见这个季节也不能继续种麦子,只好作罢,留下两头驴和一辆地排车给女人们用急,自己带着男人们和牲口回钢铁厂。
至此,二队已经把地瓜全都收回家。
春地瓜晒瓜干、地瓜粉,夏地瓜全部贮藏。
大部分放在生产队的仓库里,还分批让先进社员帮忙收藏。
第一个标准就是家里工分绝对可以吃饱还有剩余的,绝对不会稀罕偷队里的粮食吃,如果那些自己工分都可能吃不饱饭的,让他们给贮藏绝对不安全,大家也不信任。
护棉英雄家是首选,她拿虫子拾棉花得的工分一家子都吃不完,人家还有周明愈每天十工分呢,大炼钢铁周明愈屡次立功,一共奖励了也有上千工分,所以根本不愁吃的。
所以莫茹家里存的队里粮食是最多的,而且囤粮食也是要给工分的,就和帮队里养牲口一样。
二队现在已经彻底收完粮食,剩下的就是扫尾,把还没扒完的玉米扒完,还有地里的玉米秸、秫秸,没收完的继续收拾,没刨完的庄稼茬子继续刨等。
还要铡草,因为队里牲口多,需要准备过冬的草料。
还要碾饲料,把晒干的地瓜蔓、花生秧、豆荚等上碾碾碎,到时候掺上米糠、麸子、地瓜皮等粗饲料喂猪、喂鸡。
反正哪怕冬天,也不会真的闲着没有活儿干,照旧忙得很,只不过因为外面冰天雪地没法干活儿而已。
这时候其他好多生产队的春地瓜还在地里呢,三队四队只是一个代表,外村很多都这样。
不仅仅因为大炼钢铁吸引了人们的积极性,重视工业忽略农业导致生产队缺少劳力,还有一个原因是集体化的大丰收排除了个人的收获喜悦。
今年粮食丰收,不管什么都收的不少,尤其地瓜。
一亩地有往年两亩地的,春地瓜晒地瓜累得妇女们腰酸背疼,但是那地里还有一望无际的地瓜呢,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家里没有男劳力帮忙,什么时候才能忙完?
那夏地瓜也是如此,几亩地的地瓜收回去就在场里堆得跟山一样!
以前都是各家储藏,数量再多也有限,自然要抓紧时间、珍惜粮食。
现在都是集体的,堆在场里跟山一样,看着都有些愁人,何年何月才能吃完?
这么多地瓜,生产队的仓库根本放不下啊!多余的放在哪里呢?
地里还有好多好多呢!
仓库放不下也不能放到社员家里,有私分的嫌疑而且会被偷的,所以哪怕放不下,也要堆在公家的场里。
哪怕会烂、会冻、会坏,也不能分给个人!
以为现在是人名公社大集体,要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允许私分,不允许个人家里冒烟儿!
生产队强调这是集体的,任何人不许私拿一个,社员就觉得这是集体的,和自己没有关系,烂了坏了冻了自然也和自己没有关系。
自己只管上工、赚工分去食堂吃饭就好。
就这样,场里地瓜多的没地方放,地里的自然就没人去管,晒一些地瓜干,大半就堆在地里,更不要说夏地瓜,直接扔地里没人管。
几场连绵秋雨以后都有冻烂的。
这可把莫茹给心疼坏了,接下来三年饥荒呢,现在这么多粮食,怎么能浪费!
她甚至冒着风险跟邻村的妇女们说:“你们的地瓜这么扔地里多浪费啊,起码也收回去囤着,要是来年饥荒呢?”
那些妇女还觉得她傻呢,“怕什么啊,有人民公社呢,有食堂呢,有高产粮呢,一亩地十几万斤,你不知道?总归饿不着你,有的吃就是。”
“就是啊,今年我们大炼钢铁,赶美超英,以后就是机械化,不用我们再趴在地里刨地瓜,有机器种机器收,轻快着呢。一个机器顶一个生产队的,还怕没有吃的?”
莫茹:“那你也等看到机器再高兴啊。”
“我说你这个同志有□□的嫌疑啊,你这是怀疑派,观潮派,是要不得的,你要坚信大/跃进是正确的!”
因为前阵子县指挥部又搞了一次反/右/倾运动,批判那些对大炼钢铁的怀疑态度,把观潮派、怀疑派打倒一批,生产队的妇女都学会好些新名词。
莫茹就彻底说不出话,现在到处都是大丰收,高产粮食,就算你和人家说接下来三年□□会饿死人,她们也不会信,反而一味你是傻子,你污蔑人民公/社大/跃进!
她只好自己默默地收地瓜。
男人们耕地种小麦,妇女们脱粒交公粮,莫茹除了拾棉花就出去转悠囤地瓜。
早上出去转悠,上午拾棉花之后继续转悠,有时候一天都不回来。
她囤了好多地瓜,直到空间都满了。
一开始她只捡别人扔在沟里的,怎么说等饥荒的时候,这些也能救命。
后来又收扔在地里好多天没人管的,当地最冷零下十几度,挖个坑把地瓜扔进去根本没用,全部都会冻烂的。
真是随便哪里都能收很多地瓜,所以没几天空间就满了。
她得想办法把这些地瓜加工一下。
鲜地瓜一大半是水分,囤积的时候占地方不易储存,如果深加工以后把水分排出去,既不占地方,而且也能存在外面不需要占用她的空间。
她认真地想了许久,还真让她给想出一个好主意来。
☆、第124章 挑战
那就是把地瓜煮熟做成红薯砖,这可是渡过饥荒的大杀器。
她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那么一篇文字,讲的是有个人从饥荒之年活下来,发达以后他盖了一座很大的院子,家里的的内院墙都是用红薯砖砌成的。他去世前夕把这个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儿孙,后来果然又遇到大旱之年庄稼颗粒无收。一家子就靠着这些红薯砖带着村里的佃户撑过了三年灾荒,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善人。
莫茹觉得自己可以复制故事里的做法。
春地瓜可以磨碎做成地瓜粉,一百斤地瓜能出35斤左右的地瓜粉,做成地瓜粉贮藏就比地瓜占地方小,也可以磨煎饼吃,冬天还可以做成粉条。
夏地瓜就直接煮熟摔成红薯砖即可,当然春地瓜也可以直接做红薯砖,这样更方便。
其实红薯砖就和煮熟了切片晒地瓜枣是一个概念,只不过地瓜枣只是零嘴且占地方,红薯砖方方正正的方便储藏,且可以垒在外面不起眼,不需要占用她的空间!
想好了办法,接下来就实施,她需要找个安全的地方煮地瓜摔红薯砖。
她记得去夏庄的路上会经过一片很开阔的地,那里有一条河,只有河底有水,其他都是干的,距离最近的村庄也有四五里路。
她可以去那个河底下摆开锅煮地瓜,然后就在那里做红薯砖,做好摆在那里晒,过几天晒干了再收回来就好。
她背着花包往生产队去,打算交了棉花就去那里躲着煮地瓜。
………
周诚仁感觉天气已经很凉,再种估计不能发芽就果断停了。宁愿少种,不能浪费,大不了来年麦子全交公粮,队里只留种子。
既然不能继续种小麦,他索性让人把剩下的地也耕一下,尤其是带着茬子的地,耕完了各家可以捡回去生火烧炕。
耕完的地,经过严冬冰雪的洗礼,藏在土壤里的虫卵就会被冻死,来年春天种地就能少一些虫害。
他还让周诚义特意去公社跑一趟,到公社的养猪场捉了两只小猪回来,这样自家又能继续养猪。
现在地和粮食都是集体的,社员分不到粮食,自然也就没有粮食养猪养鸡。但是周诚志以生产队没有足够的地方养猪养鸡为由,还是让社员家里养,为生产队积肥,还给社员算工分,卖了猪的钱自然也归生产队。
这时候张根发又从运输连跑回来领着三队四队整幺蛾子了,他扬言自己从县里请了一个农业技术员来,比高余飞可厉害!
这个任技术员一来就批评周诚仁:“你们这样怎么能行,这么怎么能高产呢?咱们高进县来年可是要继续放小麦卫星的,至少要亩产一万斤!”
周诚仁拉着脸,“你说说咋个一万斤?”
任技术员看土包子的眼神看着他,“你根本不懂种地,不懂科学种地,你要深耕细作,起码要翻地一米多才行。把底下的土翻上来,这样就能把害虫都冻死,把养分累积起来。深耕以后再施肥,一亩地要施往年五倍的肥。”
周诚仁:“我们没有那么多肥。”
一倍的肥都不够,还五倍的,你当磨嘴皮子那么容易呢?
任技术员翻了个白眼,“那你们下了多少种子?”他还煞有介事地过去用棍子扒拉,想看看地里的种子密度。
周诚仁已经不想搭理他了,随口道:“八/九斤吧。”
实际不到。
说完,他转身就想走,还得把家里的一些活儿安排一下,免得妇女们不知道。
趁着秋天草枯的时候,搂草沤肥。
“这怎么行,太少了!”任技术员拉着他不许走,“我跟你讲讲什么是科学,你八斤一亩地只能亩产一百来斤,不会超过一百八十斤,你要是一亩地下一千斤种子,那亩产肯定有一万斤!你要是下五千斤,那肯定……”
“俺们总共留了没有一千斤,都交公粮卖余粮了,哪里来五千斤?一亩地五千斤,我们要种一百亩地,这都一百个五千斤麦种,你给俺们弄?天上掉下来?”
因为大炼钢铁折腾得周诚仁这段时间已经不想说话,没想到一回来种地就碰到个神经病。
“不能每亩地都五千斤,你可以集中精力搞一亩嘛,弄一亩试验田出来,来年的卫星就放定了,我告诉……”
“就种这一亩,公粮哪里来,购粮余粮哪里卖?你想饿死俺们?”周诚仁一扯袖子,不往外走,他往地里走,免得这个神经病扯着他不放。
任技术员还在那里唧唧歪歪要深耕,至少翻地一米,施肥一亩地至少要五千斤农家肥,播种,一亩地至少要一百多斤种子……
他看周诚仁不理睬他,立刻翻脸:“周诚仁,你这是蔑视大/跃进,不服从三面红旗的指导……”
周诚仁气得背着手走得更快。
周诚信喊:“我们服从三面红旗,你是三面红旗吗?你是不是觉得你跟毛/主席一样高大还得让我们喊你万岁啊?”
任技术员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
最后他气得没办法,只得回去跟张根发抱怨,“你们那个二队,一个两个都算是自由散漫的。”
张根发见有人跟自己一样吃瘪,巴不得呢,一起讨伐一下那些犟驴,然后统一战线,指挥三队四队。
张根发知道自己指挥不了二队他也没办法,毕竟种地他的确不如周诚仁擅长,所以他也只能指挥三队四队,
他要放粮食卫星,今年没赶上,来年一定要赶上。
一万斤是必须的。
他采纳了任技术员的建议,建立了一块试验田,按照任技术员说的深翻地、多施肥、多播种,一亩地用一千斤种子。
任技术员大言不惭得意洋洋地跟张根发吹牛:“张书记你听我的,来年,这一亩地肯定亩产超过万斤,你就可以放一颗大卫星!”
张根发只要政绩,其他的算什么啊,管它别的地有没有的种,怎么种。
其他的地也没有时间和牲口耕地,用耧播种又扎不下去,最后索性就把肥撒在表面,直接把麦种也撒上,根本就没耕地!
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会发芽,可根部在表面露着,无法越冬,到时候自然杂草一样一无所获。
任技术员说的是“反正一亩地就一百来斤的产量,你撒一下它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一亩地八十斤总有的吧?不可能绝产的。”
张根发深以为然。
这时候钢铁厂又发出召回令,要求归队继续大炼钢铁。
周诚仁见这个季节也不能继续种麦子,只好作罢,留下两头驴和一辆地排车给女人们用急,自己带着男人们和牲口回钢铁厂。
至此,二队已经把地瓜全都收回家。
春地瓜晒瓜干、地瓜粉,夏地瓜全部贮藏。
大部分放在生产队的仓库里,还分批让先进社员帮忙收藏。
第一个标准就是家里工分绝对可以吃饱还有剩余的,绝对不会稀罕偷队里的粮食吃,如果那些自己工分都可能吃不饱饭的,让他们给贮藏绝对不安全,大家也不信任。
护棉英雄家是首选,她拿虫子拾棉花得的工分一家子都吃不完,人家还有周明愈每天十工分呢,大炼钢铁周明愈屡次立功,一共奖励了也有上千工分,所以根本不愁吃的。
所以莫茹家里存的队里粮食是最多的,而且囤粮食也是要给工分的,就和帮队里养牲口一样。
二队现在已经彻底收完粮食,剩下的就是扫尾,把还没扒完的玉米扒完,还有地里的玉米秸、秫秸,没收完的继续收拾,没刨完的庄稼茬子继续刨等。
还要铡草,因为队里牲口多,需要准备过冬的草料。
还要碾饲料,把晒干的地瓜蔓、花生秧、豆荚等上碾碾碎,到时候掺上米糠、麸子、地瓜皮等粗饲料喂猪、喂鸡。
反正哪怕冬天,也不会真的闲着没有活儿干,照旧忙得很,只不过因为外面冰天雪地没法干活儿而已。
这时候其他好多生产队的春地瓜还在地里呢,三队四队只是一个代表,外村很多都这样。
不仅仅因为大炼钢铁吸引了人们的积极性,重视工业忽略农业导致生产队缺少劳力,还有一个原因是集体化的大丰收排除了个人的收获喜悦。
今年粮食丰收,不管什么都收的不少,尤其地瓜。
一亩地有往年两亩地的,春地瓜晒地瓜累得妇女们腰酸背疼,但是那地里还有一望无际的地瓜呢,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家里没有男劳力帮忙,什么时候才能忙完?
那夏地瓜也是如此,几亩地的地瓜收回去就在场里堆得跟山一样!
以前都是各家储藏,数量再多也有限,自然要抓紧时间、珍惜粮食。
现在都是集体的,堆在场里跟山一样,看着都有些愁人,何年何月才能吃完?
这么多地瓜,生产队的仓库根本放不下啊!多余的放在哪里呢?
地里还有好多好多呢!
仓库放不下也不能放到社员家里,有私分的嫌疑而且会被偷的,所以哪怕放不下,也要堆在公家的场里。
哪怕会烂、会冻、会坏,也不能分给个人!
以为现在是人名公社大集体,要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允许私分,不允许个人家里冒烟儿!
生产队强调这是集体的,任何人不许私拿一个,社员就觉得这是集体的,和自己没有关系,烂了坏了冻了自然也和自己没有关系。
自己只管上工、赚工分去食堂吃饭就好。
就这样,场里地瓜多的没地方放,地里的自然就没人去管,晒一些地瓜干,大半就堆在地里,更不要说夏地瓜,直接扔地里没人管。
几场连绵秋雨以后都有冻烂的。
这可把莫茹给心疼坏了,接下来三年饥荒呢,现在这么多粮食,怎么能浪费!
她甚至冒着风险跟邻村的妇女们说:“你们的地瓜这么扔地里多浪费啊,起码也收回去囤着,要是来年饥荒呢?”
那些妇女还觉得她傻呢,“怕什么啊,有人民公社呢,有食堂呢,有高产粮呢,一亩地十几万斤,你不知道?总归饿不着你,有的吃就是。”
“就是啊,今年我们大炼钢铁,赶美超英,以后就是机械化,不用我们再趴在地里刨地瓜,有机器种机器收,轻快着呢。一个机器顶一个生产队的,还怕没有吃的?”
莫茹:“那你也等看到机器再高兴啊。”
“我说你这个同志有□□的嫌疑啊,你这是怀疑派,观潮派,是要不得的,你要坚信大/跃进是正确的!”
因为前阵子县指挥部又搞了一次反/右/倾运动,批判那些对大炼钢铁的怀疑态度,把观潮派、怀疑派打倒一批,生产队的妇女都学会好些新名词。
莫茹就彻底说不出话,现在到处都是大丰收,高产粮食,就算你和人家说接下来三年□□会饿死人,她们也不会信,反而一味你是傻子,你污蔑人民公/社大/跃进!
她只好自己默默地收地瓜。
男人们耕地种小麦,妇女们脱粒交公粮,莫茹除了拾棉花就出去转悠囤地瓜。
早上出去转悠,上午拾棉花之后继续转悠,有时候一天都不回来。
她囤了好多地瓜,直到空间都满了。
一开始她只捡别人扔在沟里的,怎么说等饥荒的时候,这些也能救命。
后来又收扔在地里好多天没人管的,当地最冷零下十几度,挖个坑把地瓜扔进去根本没用,全部都会冻烂的。
真是随便哪里都能收很多地瓜,所以没几天空间就满了。
她得想办法把这些地瓜加工一下。
鲜地瓜一大半是水分,囤积的时候占地方不易储存,如果深加工以后把水分排出去,既不占地方,而且也能存在外面不需要占用她的空间。
她认真地想了许久,还真让她给想出一个好主意来。
☆、第124章 挑战
那就是把地瓜煮熟做成红薯砖,这可是渡过饥荒的大杀器。
她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那么一篇文字,讲的是有个人从饥荒之年活下来,发达以后他盖了一座很大的院子,家里的的内院墙都是用红薯砖砌成的。他去世前夕把这个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儿孙,后来果然又遇到大旱之年庄稼颗粒无收。一家子就靠着这些红薯砖带着村里的佃户撑过了三年灾荒,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善人。
莫茹觉得自己可以复制故事里的做法。
春地瓜可以磨碎做成地瓜粉,一百斤地瓜能出35斤左右的地瓜粉,做成地瓜粉贮藏就比地瓜占地方小,也可以磨煎饼吃,冬天还可以做成粉条。
夏地瓜就直接煮熟摔成红薯砖即可,当然春地瓜也可以直接做红薯砖,这样更方便。
其实红薯砖就和煮熟了切片晒地瓜枣是一个概念,只不过地瓜枣只是零嘴且占地方,红薯砖方方正正的方便储藏,且可以垒在外面不起眼,不需要占用她的空间!
想好了办法,接下来就实施,她需要找个安全的地方煮地瓜摔红薯砖。
她记得去夏庄的路上会经过一片很开阔的地,那里有一条河,只有河底有水,其他都是干的,距离最近的村庄也有四五里路。
她可以去那个河底下摆开锅煮地瓜,然后就在那里做红薯砖,做好摆在那里晒,过几天晒干了再收回来就好。
她背着花包往生产队去,打算交了棉花就去那里躲着煮地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