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节
如果从湖广那边运粮食到山西山东等地,能赚不少银钱的。
可是这些黑心的商人,却还嫌赚的少……
不过半个月的时候,九边的粮价由四两涨到快十两。
陆氏抬眸看了看风重华,又快速地垂下。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她在进府前就在心中盘算了千万遍。
“听说你家夏天开了一株腊梅?”风重华开口问道。
陆氏立刻反应过来,一脸喜色地道:“是!说起来这株腊梅还是婆婆当年栽的。我夫君自来了宣府就极为爱护,经常剪枝松土。天不复有心人,竟然在盛夏开了花。”她抬头看了看风重华,“由此可见,上天也是保佑着我们宣府,不管眼前有多少灾难,总是会有过去的那一天。”
真是会说话!风重华莞尔一笑,“盛夏开腊梅,倒真是一奇。只可惜我身子不好,纵是想去也去不成。不过……”她指了指身边的方太太,“今日方太太还和我说你家的腊梅,说想过去看看。到时若是方太太登了门,你不会怪她不告而去吧?”
“怎么可能?方太太是我请也请不来的贵客!”虽然没想动风重华,却请到方太太。听说这个方太太是方思义的妻子,极得风重华尊敬。陆氏又惊又喜,连忙曲膝一礼,“小妇人就在府里恭候方太太的大驾。”
风重华笑了笑,端茶送客。
等到陆氏一走,方太太就站了起来,笑着道:“就是不知道我去了之后,该说什么话!”
“即是去玩的,说什么都无妨,你只管安心去玩就是。”风重华笑着道,一双眸子熠熠生辉。
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如果马家真的要往九边运粮,那九边的粮价会立刻降下去。
方太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今日风重华让她来做陪接待陆氏,来之前方思义告诉她,让她事事听从王妃的安排。王妃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让说什么就说什么。
若是有不解的,只管出声发问。王妃是个体贴人,不会对她发怒。
果然,方思义说的没错,风重华确实是想让她去做什么事情。
这是风重华第一次用她,方太太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
方才,陆氏的意思她也隐约听明白了。
陆氏是来替马家来做说客,想利用漕运往九边运粮。这么说,马家想投靠向汉王府吗?
方太太一路腹诽着回到了奇芳斋,就看到方思义坐在院中葡萄架下听洪哥读书。
方思义穿着绸杭直裰,头上戴着羊脂玉的玉冠,胡须随着微风轻轻飘在胸前。
在他身前,洪哥一脸孺慕地望着他,“爹爹,《古今贤文》背完了。”
方太太急忙闪身,将身子隐在墙后。
竖起耳朵仔细地听方思义说话。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要多看少说,注重事实,不要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
听着方思义的解释,洪哥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方思义呵呵地笑,伸出手摸了摸洪哥脑袋上的茶壶盖,“你还小,有些事情现在理解不了。等你再长大几岁,有了明辨事非的能力,那时你就明白了。”
洪哥儿眨了眨眼睛,眼前猛地一亮,“爹爹,是不是我多吃饭多睡觉就会长大了?”
“哦?”方思义呵呵地笑,“为什么这么说?”
“是娘说的呀!”洪哥儿挺了挺胸脯,“小的时候我不爱吃青菜,娘就告诉我,要是不吃青菜就长不大。后来,我就很听娘的话,肉也吃菜也吃。”
方思义哈哈大笑,拿手弹了弹洪哥儿的鼻子。
墙后的方太太,此时泪流满面。可她还不敢哭出声,拿帕子死死地捂住嘴。
从她抱着公鸡拜堂开始,就幻想着将来能有一天能像现在这样。
这一刻,她等了多少年?
方太太将脸埋在帕子里边,哭得肝肠寸断。
马思远与陆氏是个心细的人,知道风重华要派方太太去参加马家的赏梅宴,就在第二天早上给方太太下了一份请帖。
一接到请帖,方太太就来到颍川堂向风重华讨要主意。
让方太太代替风重华去马家,这是韩辰与风重华商量好的。
风重华是什么身份?九边身份地位最显赫的人,整个西北没有一个能压在她头顶的。就连在京城,除了宫里的娘娘们和汉王妃,她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马家不过是商贾之家,派方太太过去已是给了他们莫大的面子。
知道风重华准备派人去了马家,原先不准备去马家的人都开始准备起来。人人都想知道,到底马家有什么地方吸引到了九边最尊贵的妇人!
提前给风重华递了拜帖的万全左卫参将谭正纶的夫人领着女儿雅来到了总督府。
风重华站在台阶上迎接谭夫人和谭大姑娘。
见到风重华居然出屋迎接她,谭夫人受宠若惊。紧走几步,就朝着风重华拜了下去。
“怎敢劳王妃您迎接?这可真是折煞小妇人了。”谭夫人身后的雅也如同插蜡似的行了一个福礼。
风重华抿唇而笑,走下台阶双手挽起谭夫人,“夫人年纪比我大,能来看我这也是我的福气。我若是连迎接都做不到,传出去岂不是会说我不尊重长辈?”
风重华并没有摆她小王妃的谱,而是自称为晚辈,听得谭夫人心里极为受用。
谭夫人心里思忖着,嘴上已道:“王妃说过话,可是折煞小妇人喽。”她指了指身后,“这是庄子里才种出来的甜杏,酸酸甜甜的,特地给王妃您送几筐。”
九边的天气比中原地区和京城都要冷,这里很少能种出像样的果树。
谭家的庄子里能一年四季不断瓜果,足见经营有善。
可是这些黑心的商人,却还嫌赚的少……
不过半个月的时候,九边的粮价由四两涨到快十两。
陆氏抬眸看了看风重华,又快速地垂下。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她在进府前就在心中盘算了千万遍。
“听说你家夏天开了一株腊梅?”风重华开口问道。
陆氏立刻反应过来,一脸喜色地道:“是!说起来这株腊梅还是婆婆当年栽的。我夫君自来了宣府就极为爱护,经常剪枝松土。天不复有心人,竟然在盛夏开了花。”她抬头看了看风重华,“由此可见,上天也是保佑着我们宣府,不管眼前有多少灾难,总是会有过去的那一天。”
真是会说话!风重华莞尔一笑,“盛夏开腊梅,倒真是一奇。只可惜我身子不好,纵是想去也去不成。不过……”她指了指身边的方太太,“今日方太太还和我说你家的腊梅,说想过去看看。到时若是方太太登了门,你不会怪她不告而去吧?”
“怎么可能?方太太是我请也请不来的贵客!”虽然没想动风重华,却请到方太太。听说这个方太太是方思义的妻子,极得风重华尊敬。陆氏又惊又喜,连忙曲膝一礼,“小妇人就在府里恭候方太太的大驾。”
风重华笑了笑,端茶送客。
等到陆氏一走,方太太就站了起来,笑着道:“就是不知道我去了之后,该说什么话!”
“即是去玩的,说什么都无妨,你只管安心去玩就是。”风重华笑着道,一双眸子熠熠生辉。
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如果马家真的要往九边运粮,那九边的粮价会立刻降下去。
方太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今日风重华让她来做陪接待陆氏,来之前方思义告诉她,让她事事听从王妃的安排。王妃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让说什么就说什么。
若是有不解的,只管出声发问。王妃是个体贴人,不会对她发怒。
果然,方思义说的没错,风重华确实是想让她去做什么事情。
这是风重华第一次用她,方太太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
方才,陆氏的意思她也隐约听明白了。
陆氏是来替马家来做说客,想利用漕运往九边运粮。这么说,马家想投靠向汉王府吗?
方太太一路腹诽着回到了奇芳斋,就看到方思义坐在院中葡萄架下听洪哥读书。
方思义穿着绸杭直裰,头上戴着羊脂玉的玉冠,胡须随着微风轻轻飘在胸前。
在他身前,洪哥一脸孺慕地望着他,“爹爹,《古今贤文》背完了。”
方太太急忙闪身,将身子隐在墙后。
竖起耳朵仔细地听方思义说话。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要多看少说,注重事实,不要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
听着方思义的解释,洪哥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方思义呵呵地笑,伸出手摸了摸洪哥脑袋上的茶壶盖,“你还小,有些事情现在理解不了。等你再长大几岁,有了明辨事非的能力,那时你就明白了。”
洪哥儿眨了眨眼睛,眼前猛地一亮,“爹爹,是不是我多吃饭多睡觉就会长大了?”
“哦?”方思义呵呵地笑,“为什么这么说?”
“是娘说的呀!”洪哥儿挺了挺胸脯,“小的时候我不爱吃青菜,娘就告诉我,要是不吃青菜就长不大。后来,我就很听娘的话,肉也吃菜也吃。”
方思义哈哈大笑,拿手弹了弹洪哥儿的鼻子。
墙后的方太太,此时泪流满面。可她还不敢哭出声,拿帕子死死地捂住嘴。
从她抱着公鸡拜堂开始,就幻想着将来能有一天能像现在这样。
这一刻,她等了多少年?
方太太将脸埋在帕子里边,哭得肝肠寸断。
马思远与陆氏是个心细的人,知道风重华要派方太太去参加马家的赏梅宴,就在第二天早上给方太太下了一份请帖。
一接到请帖,方太太就来到颍川堂向风重华讨要主意。
让方太太代替风重华去马家,这是韩辰与风重华商量好的。
风重华是什么身份?九边身份地位最显赫的人,整个西北没有一个能压在她头顶的。就连在京城,除了宫里的娘娘们和汉王妃,她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马家不过是商贾之家,派方太太过去已是给了他们莫大的面子。
知道风重华准备派人去了马家,原先不准备去马家的人都开始准备起来。人人都想知道,到底马家有什么地方吸引到了九边最尊贵的妇人!
提前给风重华递了拜帖的万全左卫参将谭正纶的夫人领着女儿雅来到了总督府。
风重华站在台阶上迎接谭夫人和谭大姑娘。
见到风重华居然出屋迎接她,谭夫人受宠若惊。紧走几步,就朝着风重华拜了下去。
“怎敢劳王妃您迎接?这可真是折煞小妇人了。”谭夫人身后的雅也如同插蜡似的行了一个福礼。
风重华抿唇而笑,走下台阶双手挽起谭夫人,“夫人年纪比我大,能来看我这也是我的福气。我若是连迎接都做不到,传出去岂不是会说我不尊重长辈?”
风重华并没有摆她小王妃的谱,而是自称为晚辈,听得谭夫人心里极为受用。
谭夫人心里思忖着,嘴上已道:“王妃说过话,可是折煞小妇人喽。”她指了指身后,“这是庄子里才种出来的甜杏,酸酸甜甜的,特地给王妃您送几筐。”
九边的天气比中原地区和京城都要冷,这里很少能种出像样的果树。
谭家的庄子里能一年四季不断瓜果,足见经营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