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
正元帝本就有几分信的,他的腿伤就是清虚治好的,再加上寻找秦显尸首的事,纵原来不信,此时也信了。他们人虽走了,清虚却要在玉皇观中作法,替正元帝投金简给三官六府四方神灵。
他以圣天菩萨的名义统治天下,赵太后再扶不起来,也依旧把他生在了一个好时辰,天下万民都信这位皇帝是菩萨下凡来的,是真龙天子,如今他却瞒着人又信起道家神仙来了。
怪道袁礼贤会说那样的话,正元帝因情所耽,耽误他的不是女人,却是儿子。
“那么袁相此番可还有救吗?”马蹄得得声响个不住,两人并骑在山道间,卫善自己当了母亲,原来那些话便再说不出口了,倒颇能体谅正元帝的哀痛之心。
“若是速死,许还得能善终。”还得看正元帝对这老臣究竟还余下多少情份。
卫善一听即知,蹙起眉头:“总不至于如此。”正元帝和袁礼贤两个自开国之初便君臣相得,正元帝若没有袁礼贤为助力,要夺取江山殊为不易,就凭袁礼贤弃卫王,择定正元帝为主,他便不会撕破脸面,何况袁礼贤都是已经要死的人了。
何妨给他留一点体面呢?
正元帝也确是给袁礼贤留了最后的一点体面,袁礼贤进京之后,又是请医又是问药,袁含之及早回京,替父亲请了那位姓吴的江南名医,病情确是有过起色,挨过了夏日却再没能挨过冬天,到十月霜落时节,袁礼贤溘然长逝,正是他当年出龙门山的季节。
京城的信报还未送到晋地来,秦昭就已经事先知晓了,提早预备上一份白事纸亭纸扎,袁府中摆开灵堂,搭起白棚设纸马纸亭,到袁家门前哭丧的人从灵前排到了巷子外,哭灵声更是传到了朱雀街上。
袁礼贤的丧事算是办得风光,可谁知他七七未过,韩知节便首告袁礼贤图谋不轨,有通敌谋反之嫌,袁礼贤的灵柩还未发丧,正元帝便下令查封袁家,把袁家两子押进狱中。
作者有话要说: 上高铁啦
箱子巨大巨重,我要是卷一卷能塞进箱子里了
昨天见了萌檀,听别的作者从自己的角度来讨论我的故事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儿~
谢谢地雷票和营养液
☆、第275章 碎骨
袁含之并未跟着秦昭卫善去泰山封禅, 他自然想去看这百年难得一遇的盛典,可他身上还有一个逃婚的罪名。他亲爹哥哥在且还罢了, 魏宽魏人骄都在,要是被这两个撞见了他, 不少胳膊也得少条腿,袁含之哪个都不想少,只得捶胸顿足看着晋王府的车马离开晋地。
待他知道父亲在泰山病倒了, 这个书呆子立时收拾了包袱就要进京去。他是逃婚出来的, 之前一点征兆都无, 既没假条也没请示,扔下翰林院里修了一半的书撒丫子逃出了京城。
吏部若不是看在袁礼贤的面子上,是必要治他的罪的,大业开国以来还未有逃官,何况还是京官外逃,袁礼贤表现得再气愤, 也没把这外儿子赶出家门, 还是袁慕之替弟弟补了一张假条, 三月不回再补一张,也不何时能销假。
如今他这一回去,吏部究竟追不追究他的罪责,若不追究正元帝作何想,若要追究他又怎么给袁相侍疾?
秦昭先时还当袁礼贤会把儿子调到晋地来当官儿,他是翰林院出身,调到外头当个教谕在王府绰绰有余了, 若是停了仕途,背上罪责,再想要升任总是污点,可袁礼贤并没有这个意思,两边只字片
语都未通,好似半点也没把这个儿子的前途放在眼里。
袁礼贤都不着急,秦昭就更不着急了,袁含之当一诗人,比在王府或者晋地供职都要好,两边都没这个意思,袁书呆又只知在边塞作诗,半点都不在意他的仕途,两边一耽搁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袁含之自然知道回去是要治罪的,可知道父亲病重,若不榻前侍疾哪里是人子所作,卷了几件衣裳,背着他的包袱就要出晋州城。
卫善听见沉香报说袁含之拎着包袱来告辞,立时就要走,她吃惊片刻,半是好笑半是无奈的摇摇头:“叫帐房给他支些银子,再派两个人跟着,且得把人送到京城才是。”
想想他这一走恐怕再不能回来了,袁含之虽然逃婚,到了晋地又总是惹些不大不小的麻烦,到底替秦昭扬名,他写的诗集加起来总有两三册,先是写将士兵丁保家卫国,跟着又写胡汉商市日渐繁荣。
胡人因为通商的便利在草场上慢慢建立了部落,袁含之还骑着马,由那胡人市令官带着往部落里走了一圈,袁含之从未见过草原部族的生存状态,见什么都觉得新奇,回到永宁便写下许多诗篇来,至此世间诗书人少有不知晋地边陲还有一处塞上江南的。
卫善想一回道:“让人把他送进京城,一路上周全着些,再给袁家送些人参药材去。”不论袁相说的那句可惜卫王是由何而发,他都是因为主张立嫡被正元帝厌弃的,卫家总该遣人去看望。
袁含之一路摸索着回了京城,袁相的病情反反复复,才刚有了些起色,虽还卧病在床,却还是让长子代行父职,罚小儿子跪到祠堂中去,让长子行家法,把袁含之打了一顿。
他一走两年,在外头又闹出这许多动静来,写诗用的虽是字号,可总有好事者寻根就底,把他是袁礼贤之子的消息传扬出去,何况其中还有晋王夫妇当推手,袁礼贤于公于私都要罚他。
袁慕之没下狠手,却依旧对着弟弟百般叹息,他娶了谢家女,谢家又闹出附逆的事,他既不愿意休妻,就已经断了仕途,弟弟又逃了魏家的婚事,父亲病重,朝中风云变幻,谁也不知陛下心意究竟如何。
让下人把弟弟抬回屋中,气道:“不是写了信,叫你不要回来。”
袁含之趴在枕头上,他在永宁县中夜夜点着油灯读书,眼睛比原来更糊了,见个女子递茶还当是母亲身边的丫头,叫了一声:“多谢姐姐。”
被袁慕之一把拍在头上:“那是你嫂嫂。”
袁含之“哎哟哎哟”两声,就要爬起来作揖,口里不住称谢:“多谢嫂嫂,嫂嫂许久未见,身上安否。”谢氏看着小叔这个模样,知道一家子都是这个毛病,也不怪他:“二弟歇着罢,母亲就要过来了。”
袁含之一听母亲来了,更不敢说话,老老实实趴着,又问哥哥父亲的病情如何,在泰山上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慕之顿得一顿,谢氏把丫头都遣出去,袁慕之这才道:“如今不比过去了。”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个不再得势的宰相,“这些日子也就只有妹妹妹夫还日日来看望父亲了。”
袁礼贤一回京城,就让夫人把女儿的婚事提前,让宋溓赶紧娶了袁妙之过门,袁夫人把家里能陪嫁的东西都陪了出去。
袁含之见过江南烟雨,见过大漠风沙,可从小到大,都未经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父亲如今还在宰相位上,就已经如此态势,他直起身子便要骂,可读书人口里,竟找不出一个脏字来,撑了半晌,又颓然躺倒。
袁慕之又把吴大夫开的药方拿来给弟弟看:“吴太医医术高明,可父亲的身子实在太虚,慢慢将养许还能调理过来。”
袁礼贤已是灯尽油枯,吴太医开的药只能缓解他的痛楚,已经不能医好他的病,袁含之看过药方就挣扎着要去父亲床前侍疾,是谢氏让仆妇压住他,又让厨房给他上滋补的汤水来。
袁含之跑到外头两年多,又在边陲,人晒得又黑又瘦,一看就是吃了苦头的模样。袁夫人心疼儿子,可又能违背丈夫,好在两个儿子都是亲生,大儿子再没有下狠手打人的。
着人炖了鸽子雏鸡汤送来,袁含之滋溜着汤水,在床上躺了两天就要起来,还是袁夫人按着他:“你这会儿起来了,你爹可不就知道你哥哥容情了。”
那些门生旧故自也不全是趋炎赴势之辈,其中也有来看的,都被袁相赶了回去,门上干脆一张拜帖都不接了。
袁家还是到袁相病危时才又热闹了起来,正元帝时常垂问,又派御医上门诊治,朝中人便只当袁相还在皇帝心中里还有份量,眼看人要去了,又番轮到袁家门前来,哭些袁相一生清正的场面话。
正元帝是在紫宸殿中接到了袁礼贤过世的消息,他正在批复奏折,王忠立在铜鹤边,眼看夜深,亲自替正元帝换过一盏茶。
正元帝对着奏折出神,王忠递过茶去,他连眼都不扫一下,接过来便饮,正元帝爱喝烫茶,滚热的茶水喝进肚里,舒服的叹出一声来,见王忠面上颜色不同往日,托着茶盏道:“怎么了?”
王忠一躬身:“刚送了消息来,袁相去了。”
正元帝握着茶盏的手一紧,王忠“哎哟”一声,赶紧伸手把茶盏接过来:“陛下仔细伤了手。”
正元帝挥一挥手让他下去,提起笔来继续批复奏折,沾着朱砂的玉管笔久久都没落下一个字,他手腕一顿,在奏折上鹠上几个殷红的点。
正元帝搁下笔,站起来绕过御案,往殿前露台上去,他每回心中烦郁,便爱往那儿站一站,正是落
霜的时节,外头早就更深,阖宫都熄了灯火,外头汉白玉阶上结了薄薄一层霜,今夜月色大好,照见满地清辉。
王忠夹衣上都结了一层霜,这才听见正元帝道:“着人拟旨,好好发送了罢。”
因有他这一句话,袁礼贤的丧事格外隆重,可正元帝却又没有下旨表彰袁相为官的功绩,袁礼贤不论如何都是开国宰相,自青州起便跟随着正元帝的老人,如此行事,岂不让人齿冷。
袁礼贤的门生旧故们一一上奏折请正元帝表彰功勋,正元帝当堂垂下眼帘:“他已经是国公宰相之尊,还要什么呢?”
父死丁忧,袁含之袁慕之兄弟两个,打算就此把家搬回龙门山去,回到父亲的故里,把父亲那些旧手稿旧信件整理成册,书还未著,名字已经先起好了,用的是袁礼贤晚年在书斋里挂的一幅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卷书便叫《碎骨集》。
正元帝比任何人都更知道袁礼贤要的是什么,他要了地位权利尊荣还不够,他还想要清名,以储君之争,以他人生最后这与帝王相争,来给他的铮铮铁骨再添上两道金光。
正元帝对袁礼贤的容忍早已经到了极处,听说袁家二字要为袁礼贤修《碎骨集》时,“哧”的一声笑了出来,袁礼贤求名之心一生未改,他要的不过是世人赞誉,为了这赞誉能把他的颜面踩在脚下。
在泰山时隐忍不发,免得叫人说他是个薄情的帝王,死便死了,还要替他大书特书,偏偏是这个时候,韩知节上告袁礼贤通敌,与大夏高官有往来。
正元帝怎么不知,却愿意在他的清名上抹一点黑灰,叫天下读书人看看,袁礼贤人前人后两张脸,他点头应允查证,给的理由是还袁相一个清白。
却引得士林震动,这样的无稽之谈正元帝该立时驳回,竟当真叫人彻查,主审官员一个是曾文涉,一个是师朗。
事涉谋反,曾文涉立时把袁家二子下狱,本还想把女眷一并下狱,被师朗拦住:“曾相未免太性急了些,一样实据都无,便拿人下狱,大理寺可从不曾这么办案。”
秦昭一语成谶,袁礼贤若是速死,便没有接下来这些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报到,收拾宿舍然后和荔箫面基吃饭
我的箱子实在太重了,如果没有电梯要怎么搞
这文没有一百万字啦
真有一百万我就扑死了,满天大雪把我层层淹没
你们在雪地里扒拉扒拉,找到一只冻死的兔子
啊,好想吃兔肉啊
谢谢地雷票小天使们~么么哒!
☆、第276章 丧
曾文涉当真在袁礼贤的书房里搜罗出些他与大夏朝官的信件, 其中大多是如何钞关,如何走货的私人信函, 还有厚厚一本册子,里头记录的条目庞杂细碎, 从大业开国之初与大夏的粮草贸易起,一直到如今运河上来来往往船只的关税。
南北两个朝廷相互往来在上层之中并非机密,大业大夏能有如今的运河通商, 便是早就已经做过生意, 这生意一做还是二十多年, 期间也断过来往,可断了通商两边都少了税收,尤其是大业,这才重又往来。
这些事从来就只有袁礼贤经手,二十五年前正元帝才刚占下青州,周师良李从仪在大夏的地盘上鲸吞蚕食, 把小的起义头领都纳入麾下, 大地一片战火。青州欲自立却无钱无粮, 是袁礼贤写了信着人送到大夏知州手中,愿意出兵力抵挡周师良,以换取粮草。
那时的事早已经是一本烂帐,正元帝初占青州时做下不过少坑蒙拐骗的事,手下军丁越来越多,烧杀掠劫更是不胜枚举,他不能全靠着业州的粮草钱财, 也不愿意再受制于人,必得自己打开钱路,光是青州这些富户身上榨出来的油水,怎么够发军饷。
袁礼贤献计,正元帝应允,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脸也不要,气节也不要,能得一点是一点,是相互扶持才撑过风雨,一步步登上了帝位的,坐在这御座上越久,那些事就被他抛的越远,而如今这些旧事被翻了出来。
曾文涉自以为拿住了袁礼贤通敌的证据,穷究细查,追根刨底,袁家两个儿子在狱中盘问不出什么来,又把袁礼贤的亲信拿到狱中。
追究袁礼贤一直追究到了二十五年前,大夏当时确是给过青州粮草,还从知州手里骗了几千人马,这些都只在帐册中记下一笔,每一笔都能大做文章,何况是这一本册子,记载了二十五年间与大夏的往来。
这事一出,举朝哗然,只有魏宽不动,当年送信的人是他,押运粮草的人也是他,朝堂之上一片哗然,魏宽看着帝座上的正元帝,见他久久都不说话在,站出来道:“袁相一心为大业为陛下,岂可死后含冤受辱,请陛下还袁相一个公道。”
他目光灼灼盯住正元帝,脸上还是这二十五年来一贯有的那付神情,正元帝面前摆了那本帐册,他一页一页的翻动,被他早已经忘却的旧事都沉渣泛起,再一次浮现在眼前。
曾文涉如今是宰相,对魏宽说话便不似原来那样客气,他似笑非笑的看着魏宽:“成国公与袁相共事最久,曾某也确有些事要问成国公,不知成国公何时有空,能走一趟大理寺。”
魏宽久久等不到正元帝表态,见他低着头只顾翻动那书页,山一样的身子转向曾文涉,问他:“曾相这是什么意思?”
曾文涉脸上依旧是笑嘻嘻的,他学胡成玉学了点子皮毛,接口便道:“袁相这些旧事,若有谁最明白,那必是成国公了……”
一句话还没说完,被魏宽提起领子拎起来,照着他的脸几个巴掌扇过去,蒲扇大的巴掌一下下砸在曾文步的脸上,张口啐了他一脸:“你都不配老子用拳头!”
曾文涉不及呼疼,面颊便肿得老高,殿中群臣哄然,殿外金吾听见里头乱声,齐步进来,一见是成国公在打曾相,陛下又坐在御座上看着,便都立在殿门外,只等正元帝的命令。
正元帝眼看着魏宽扇了曾文涉几个巴掌,打得曾文涉口歪眼斜,这才发话:“胡闹!”依旧还是旧日
口吻,魏宽背对着正元帝,胸膛起起伏伏,这才把曾文涉放下来。
曾文涉一被公开襟口就软倒在地,耳朵时嗡嗡乱响,当庭吐出一口血水,跟着又“噗噗”两声,吐出两颗牙来,魏宽那几巴掌半点不曾容情,竟打得他牙根松动,牙齿掉落。
曾文涉受此大辱,伏在地上大声嚎啕,他被的得两颊好似发面大馒头,又大又肿,口里含含混混也听不明白在说些什么。
正元帝眉头轻蹙,王忠一见立时下殿,扶起曾文涉来,把他扶出殿外,到偏殿暂歇,又让小太监去取冰来,给他敷脸,再传御医来替他看诊。
亲自奉了一杯温茶给曾文涉:“曾相漱漱口罢。”还替他把断了的牙收拾起来,包在帕子里给他,件件面面俱到,曾文涉骂声不断,可就似没牙老太太含着鸡蛋,一个字儿都听不明白。
才刚魏宽打人的时候无人敢出头,哪一个不怕他的拳头,他老是老了,可一双拳头依旧力有千斤,眼看曾文涉被打得这么惨,生怕他在气头上迁怒。
等他打完了,包御史出来参他:“成国公殿前放肆,蔑视天威,恳请陛下责罚。”那十来个监察御史一同附议。
正元帝看着魏宽低头喘气的样子,叫他一声:“你怎么老了老了还是这个脾气。”
魏宽脚步微微挪动一下,嗡声嗡气:“我一辈子都是这个脾气了,陛下难道不知我。”两人当堂论起你我来,魏宽却没有看正元帝一眼,口称陛下,跪下听他责罚。
他以圣天菩萨的名义统治天下,赵太后再扶不起来,也依旧把他生在了一个好时辰,天下万民都信这位皇帝是菩萨下凡来的,是真龙天子,如今他却瞒着人又信起道家神仙来了。
怪道袁礼贤会说那样的话,正元帝因情所耽,耽误他的不是女人,却是儿子。
“那么袁相此番可还有救吗?”马蹄得得声响个不住,两人并骑在山道间,卫善自己当了母亲,原来那些话便再说不出口了,倒颇能体谅正元帝的哀痛之心。
“若是速死,许还得能善终。”还得看正元帝对这老臣究竟还余下多少情份。
卫善一听即知,蹙起眉头:“总不至于如此。”正元帝和袁礼贤两个自开国之初便君臣相得,正元帝若没有袁礼贤为助力,要夺取江山殊为不易,就凭袁礼贤弃卫王,择定正元帝为主,他便不会撕破脸面,何况袁礼贤都是已经要死的人了。
何妨给他留一点体面呢?
正元帝也确是给袁礼贤留了最后的一点体面,袁礼贤进京之后,又是请医又是问药,袁含之及早回京,替父亲请了那位姓吴的江南名医,病情确是有过起色,挨过了夏日却再没能挨过冬天,到十月霜落时节,袁礼贤溘然长逝,正是他当年出龙门山的季节。
京城的信报还未送到晋地来,秦昭就已经事先知晓了,提早预备上一份白事纸亭纸扎,袁府中摆开灵堂,搭起白棚设纸马纸亭,到袁家门前哭丧的人从灵前排到了巷子外,哭灵声更是传到了朱雀街上。
袁礼贤的丧事算是办得风光,可谁知他七七未过,韩知节便首告袁礼贤图谋不轨,有通敌谋反之嫌,袁礼贤的灵柩还未发丧,正元帝便下令查封袁家,把袁家两子押进狱中。
作者有话要说: 上高铁啦
箱子巨大巨重,我要是卷一卷能塞进箱子里了
昨天见了萌檀,听别的作者从自己的角度来讨论我的故事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儿~
谢谢地雷票和营养液
☆、第275章 碎骨
袁含之并未跟着秦昭卫善去泰山封禅, 他自然想去看这百年难得一遇的盛典,可他身上还有一个逃婚的罪名。他亲爹哥哥在且还罢了, 魏宽魏人骄都在,要是被这两个撞见了他, 不少胳膊也得少条腿,袁含之哪个都不想少,只得捶胸顿足看着晋王府的车马离开晋地。
待他知道父亲在泰山病倒了, 这个书呆子立时收拾了包袱就要进京去。他是逃婚出来的, 之前一点征兆都无, 既没假条也没请示,扔下翰林院里修了一半的书撒丫子逃出了京城。
吏部若不是看在袁礼贤的面子上,是必要治他的罪的,大业开国以来还未有逃官,何况还是京官外逃,袁礼贤表现得再气愤, 也没把这外儿子赶出家门, 还是袁慕之替弟弟补了一张假条, 三月不回再补一张,也不何时能销假。
如今他这一回去,吏部究竟追不追究他的罪责,若不追究正元帝作何想,若要追究他又怎么给袁相侍疾?
秦昭先时还当袁礼贤会把儿子调到晋地来当官儿,他是翰林院出身,调到外头当个教谕在王府绰绰有余了, 若是停了仕途,背上罪责,再想要升任总是污点,可袁礼贤并没有这个意思,两边只字片
语都未通,好似半点也没把这个儿子的前途放在眼里。
袁礼贤都不着急,秦昭就更不着急了,袁含之当一诗人,比在王府或者晋地供职都要好,两边都没这个意思,袁书呆又只知在边塞作诗,半点都不在意他的仕途,两边一耽搁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袁含之自然知道回去是要治罪的,可知道父亲病重,若不榻前侍疾哪里是人子所作,卷了几件衣裳,背着他的包袱就要出晋州城。
卫善听见沉香报说袁含之拎着包袱来告辞,立时就要走,她吃惊片刻,半是好笑半是无奈的摇摇头:“叫帐房给他支些银子,再派两个人跟着,且得把人送到京城才是。”
想想他这一走恐怕再不能回来了,袁含之虽然逃婚,到了晋地又总是惹些不大不小的麻烦,到底替秦昭扬名,他写的诗集加起来总有两三册,先是写将士兵丁保家卫国,跟着又写胡汉商市日渐繁荣。
胡人因为通商的便利在草场上慢慢建立了部落,袁含之还骑着马,由那胡人市令官带着往部落里走了一圈,袁含之从未见过草原部族的生存状态,见什么都觉得新奇,回到永宁便写下许多诗篇来,至此世间诗书人少有不知晋地边陲还有一处塞上江南的。
卫善想一回道:“让人把他送进京城,一路上周全着些,再给袁家送些人参药材去。”不论袁相说的那句可惜卫王是由何而发,他都是因为主张立嫡被正元帝厌弃的,卫家总该遣人去看望。
袁含之一路摸索着回了京城,袁相的病情反反复复,才刚有了些起色,虽还卧病在床,却还是让长子代行父职,罚小儿子跪到祠堂中去,让长子行家法,把袁含之打了一顿。
他一走两年,在外头又闹出这许多动静来,写诗用的虽是字号,可总有好事者寻根就底,把他是袁礼贤之子的消息传扬出去,何况其中还有晋王夫妇当推手,袁礼贤于公于私都要罚他。
袁慕之没下狠手,却依旧对着弟弟百般叹息,他娶了谢家女,谢家又闹出附逆的事,他既不愿意休妻,就已经断了仕途,弟弟又逃了魏家的婚事,父亲病重,朝中风云变幻,谁也不知陛下心意究竟如何。
让下人把弟弟抬回屋中,气道:“不是写了信,叫你不要回来。”
袁含之趴在枕头上,他在永宁县中夜夜点着油灯读书,眼睛比原来更糊了,见个女子递茶还当是母亲身边的丫头,叫了一声:“多谢姐姐。”
被袁慕之一把拍在头上:“那是你嫂嫂。”
袁含之“哎哟哎哟”两声,就要爬起来作揖,口里不住称谢:“多谢嫂嫂,嫂嫂许久未见,身上安否。”谢氏看着小叔这个模样,知道一家子都是这个毛病,也不怪他:“二弟歇着罢,母亲就要过来了。”
袁含之一听母亲来了,更不敢说话,老老实实趴着,又问哥哥父亲的病情如何,在泰山上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慕之顿得一顿,谢氏把丫头都遣出去,袁慕之这才道:“如今不比过去了。”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个不再得势的宰相,“这些日子也就只有妹妹妹夫还日日来看望父亲了。”
袁礼贤一回京城,就让夫人把女儿的婚事提前,让宋溓赶紧娶了袁妙之过门,袁夫人把家里能陪嫁的东西都陪了出去。
袁含之见过江南烟雨,见过大漠风沙,可从小到大,都未经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父亲如今还在宰相位上,就已经如此态势,他直起身子便要骂,可读书人口里,竟找不出一个脏字来,撑了半晌,又颓然躺倒。
袁慕之又把吴大夫开的药方拿来给弟弟看:“吴太医医术高明,可父亲的身子实在太虚,慢慢将养许还能调理过来。”
袁礼贤已是灯尽油枯,吴太医开的药只能缓解他的痛楚,已经不能医好他的病,袁含之看过药方就挣扎着要去父亲床前侍疾,是谢氏让仆妇压住他,又让厨房给他上滋补的汤水来。
袁含之跑到外头两年多,又在边陲,人晒得又黑又瘦,一看就是吃了苦头的模样。袁夫人心疼儿子,可又能违背丈夫,好在两个儿子都是亲生,大儿子再没有下狠手打人的。
着人炖了鸽子雏鸡汤送来,袁含之滋溜着汤水,在床上躺了两天就要起来,还是袁夫人按着他:“你这会儿起来了,你爹可不就知道你哥哥容情了。”
那些门生旧故自也不全是趋炎赴势之辈,其中也有来看的,都被袁相赶了回去,门上干脆一张拜帖都不接了。
袁家还是到袁相病危时才又热闹了起来,正元帝时常垂问,又派御医上门诊治,朝中人便只当袁相还在皇帝心中里还有份量,眼看人要去了,又番轮到袁家门前来,哭些袁相一生清正的场面话。
正元帝是在紫宸殿中接到了袁礼贤过世的消息,他正在批复奏折,王忠立在铜鹤边,眼看夜深,亲自替正元帝换过一盏茶。
正元帝对着奏折出神,王忠递过茶去,他连眼都不扫一下,接过来便饮,正元帝爱喝烫茶,滚热的茶水喝进肚里,舒服的叹出一声来,见王忠面上颜色不同往日,托着茶盏道:“怎么了?”
王忠一躬身:“刚送了消息来,袁相去了。”
正元帝握着茶盏的手一紧,王忠“哎哟”一声,赶紧伸手把茶盏接过来:“陛下仔细伤了手。”
正元帝挥一挥手让他下去,提起笔来继续批复奏折,沾着朱砂的玉管笔久久都没落下一个字,他手腕一顿,在奏折上鹠上几个殷红的点。
正元帝搁下笔,站起来绕过御案,往殿前露台上去,他每回心中烦郁,便爱往那儿站一站,正是落
霜的时节,外头早就更深,阖宫都熄了灯火,外头汉白玉阶上结了薄薄一层霜,今夜月色大好,照见满地清辉。
王忠夹衣上都结了一层霜,这才听见正元帝道:“着人拟旨,好好发送了罢。”
因有他这一句话,袁礼贤的丧事格外隆重,可正元帝却又没有下旨表彰袁相为官的功绩,袁礼贤不论如何都是开国宰相,自青州起便跟随着正元帝的老人,如此行事,岂不让人齿冷。
袁礼贤的门生旧故们一一上奏折请正元帝表彰功勋,正元帝当堂垂下眼帘:“他已经是国公宰相之尊,还要什么呢?”
父死丁忧,袁含之袁慕之兄弟两个,打算就此把家搬回龙门山去,回到父亲的故里,把父亲那些旧手稿旧信件整理成册,书还未著,名字已经先起好了,用的是袁礼贤晚年在书斋里挂的一幅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卷书便叫《碎骨集》。
正元帝比任何人都更知道袁礼贤要的是什么,他要了地位权利尊荣还不够,他还想要清名,以储君之争,以他人生最后这与帝王相争,来给他的铮铮铁骨再添上两道金光。
正元帝对袁礼贤的容忍早已经到了极处,听说袁家二字要为袁礼贤修《碎骨集》时,“哧”的一声笑了出来,袁礼贤求名之心一生未改,他要的不过是世人赞誉,为了这赞誉能把他的颜面踩在脚下。
在泰山时隐忍不发,免得叫人说他是个薄情的帝王,死便死了,还要替他大书特书,偏偏是这个时候,韩知节上告袁礼贤通敌,与大夏高官有往来。
正元帝怎么不知,却愿意在他的清名上抹一点黑灰,叫天下读书人看看,袁礼贤人前人后两张脸,他点头应允查证,给的理由是还袁相一个清白。
却引得士林震动,这样的无稽之谈正元帝该立时驳回,竟当真叫人彻查,主审官员一个是曾文涉,一个是师朗。
事涉谋反,曾文涉立时把袁家二子下狱,本还想把女眷一并下狱,被师朗拦住:“曾相未免太性急了些,一样实据都无,便拿人下狱,大理寺可从不曾这么办案。”
秦昭一语成谶,袁礼贤若是速死,便没有接下来这些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报到,收拾宿舍然后和荔箫面基吃饭
我的箱子实在太重了,如果没有电梯要怎么搞
这文没有一百万字啦
真有一百万我就扑死了,满天大雪把我层层淹没
你们在雪地里扒拉扒拉,找到一只冻死的兔子
啊,好想吃兔肉啊
谢谢地雷票小天使们~么么哒!
☆、第276章 丧
曾文涉当真在袁礼贤的书房里搜罗出些他与大夏朝官的信件, 其中大多是如何钞关,如何走货的私人信函, 还有厚厚一本册子,里头记录的条目庞杂细碎, 从大业开国之初与大夏的粮草贸易起,一直到如今运河上来来往往船只的关税。
南北两个朝廷相互往来在上层之中并非机密,大业大夏能有如今的运河通商, 便是早就已经做过生意, 这生意一做还是二十多年, 期间也断过来往,可断了通商两边都少了税收,尤其是大业,这才重又往来。
这些事从来就只有袁礼贤经手,二十五年前正元帝才刚占下青州,周师良李从仪在大夏的地盘上鲸吞蚕食, 把小的起义头领都纳入麾下, 大地一片战火。青州欲自立却无钱无粮, 是袁礼贤写了信着人送到大夏知州手中,愿意出兵力抵挡周师良,以换取粮草。
那时的事早已经是一本烂帐,正元帝初占青州时做下不过少坑蒙拐骗的事,手下军丁越来越多,烧杀掠劫更是不胜枚举,他不能全靠着业州的粮草钱财, 也不愿意再受制于人,必得自己打开钱路,光是青州这些富户身上榨出来的油水,怎么够发军饷。
袁礼贤献计,正元帝应允,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脸也不要,气节也不要,能得一点是一点,是相互扶持才撑过风雨,一步步登上了帝位的,坐在这御座上越久,那些事就被他抛的越远,而如今这些旧事被翻了出来。
曾文涉自以为拿住了袁礼贤通敌的证据,穷究细查,追根刨底,袁家两个儿子在狱中盘问不出什么来,又把袁礼贤的亲信拿到狱中。
追究袁礼贤一直追究到了二十五年前,大夏当时确是给过青州粮草,还从知州手里骗了几千人马,这些都只在帐册中记下一笔,每一笔都能大做文章,何况是这一本册子,记载了二十五年间与大夏的往来。
这事一出,举朝哗然,只有魏宽不动,当年送信的人是他,押运粮草的人也是他,朝堂之上一片哗然,魏宽看着帝座上的正元帝,见他久久都不说话在,站出来道:“袁相一心为大业为陛下,岂可死后含冤受辱,请陛下还袁相一个公道。”
他目光灼灼盯住正元帝,脸上还是这二十五年来一贯有的那付神情,正元帝面前摆了那本帐册,他一页一页的翻动,被他早已经忘却的旧事都沉渣泛起,再一次浮现在眼前。
曾文涉如今是宰相,对魏宽说话便不似原来那样客气,他似笑非笑的看着魏宽:“成国公与袁相共事最久,曾某也确有些事要问成国公,不知成国公何时有空,能走一趟大理寺。”
魏宽久久等不到正元帝表态,见他低着头只顾翻动那书页,山一样的身子转向曾文涉,问他:“曾相这是什么意思?”
曾文涉脸上依旧是笑嘻嘻的,他学胡成玉学了点子皮毛,接口便道:“袁相这些旧事,若有谁最明白,那必是成国公了……”
一句话还没说完,被魏宽提起领子拎起来,照着他的脸几个巴掌扇过去,蒲扇大的巴掌一下下砸在曾文步的脸上,张口啐了他一脸:“你都不配老子用拳头!”
曾文涉不及呼疼,面颊便肿得老高,殿中群臣哄然,殿外金吾听见里头乱声,齐步进来,一见是成国公在打曾相,陛下又坐在御座上看着,便都立在殿门外,只等正元帝的命令。
正元帝眼看着魏宽扇了曾文涉几个巴掌,打得曾文涉口歪眼斜,这才发话:“胡闹!”依旧还是旧日
口吻,魏宽背对着正元帝,胸膛起起伏伏,这才把曾文涉放下来。
曾文涉一被公开襟口就软倒在地,耳朵时嗡嗡乱响,当庭吐出一口血水,跟着又“噗噗”两声,吐出两颗牙来,魏宽那几巴掌半点不曾容情,竟打得他牙根松动,牙齿掉落。
曾文涉受此大辱,伏在地上大声嚎啕,他被的得两颊好似发面大馒头,又大又肿,口里含含混混也听不明白在说些什么。
正元帝眉头轻蹙,王忠一见立时下殿,扶起曾文涉来,把他扶出殿外,到偏殿暂歇,又让小太监去取冰来,给他敷脸,再传御医来替他看诊。
亲自奉了一杯温茶给曾文涉:“曾相漱漱口罢。”还替他把断了的牙收拾起来,包在帕子里给他,件件面面俱到,曾文涉骂声不断,可就似没牙老太太含着鸡蛋,一个字儿都听不明白。
才刚魏宽打人的时候无人敢出头,哪一个不怕他的拳头,他老是老了,可一双拳头依旧力有千斤,眼看曾文涉被打得这么惨,生怕他在气头上迁怒。
等他打完了,包御史出来参他:“成国公殿前放肆,蔑视天威,恳请陛下责罚。”那十来个监察御史一同附议。
正元帝看着魏宽低头喘气的样子,叫他一声:“你怎么老了老了还是这个脾气。”
魏宽脚步微微挪动一下,嗡声嗡气:“我一辈子都是这个脾气了,陛下难道不知我。”两人当堂论起你我来,魏宽却没有看正元帝一眼,口称陛下,跪下听他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