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
“呜,皇上到底是怎么了……”
沈皇后几乎快要失魂落魄,她来时完全没有想到会面临这么个局面,什么心理准备都没有,只能被动地承受迎头痛击。
“朕当时就想废了你。”
沈皇后惊惧地喘了一口气,才想出来的两句话又叫击散了。
她以往从没觉得她跟皇帝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以至于她连基本的还手之力都没有。
她忽然懂了皇帝说看着她可笑是什么意思——她那些自己以为多么深沉的筹算,看到这样的皇帝眼里,可不是可笑么!
“但朕看着四郎,想来想去,还是忍了下来。”皇帝语意沉沉地道,“朕照管大郎跟二郎,已经耗尽了心力,没有精神再管一个四郎了。你有千番不好,对自己亲生的孩儿,总还不至于害他。”
“那时候二郎也大了,他母亲平平得很,但他生来,却是比别人都聪明些。他能跟朕硬顶,你也不会再是他的对手。”皇帝面上终于又露出了一点笑意,“留着你,你那些小手段,朕总是心里有数,若是再换一个,谁知道又会再添什么麻烦呢。”
圣心莫测,天意无情——
沈皇后一向以为这八个字是对着底下的芸芸众生的,而她跟皇帝并肩立于这至高之上的位置,她没想到,对皇帝来说,她并不在自己以为的那个位置上。
皇帝早已不再接纳她。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她想不出来。
不,也不是,她其实早已隐隐地有一种感觉,她接近不了皇帝的内心,他跟她之间始终划着一条无形的界限,但皇帝对女色不上心,多年来不曾开过选秀,宫里久不进新人,她便也渐渐说服了自己,以为夫妻久了,就是这般,皇帝对她不过如此,可对别人也没有去亲近啊。
自我安慰多了,好像就真像这么回事了。
直到此刻,皇帝以一种突然而决然的方式,将这层假象一下撕扯了下来。
“我没有,为什么……”
她只能苍白地辩解,无力地反问。
皇帝回答了她:“因为人有旦夕祸福,天子也概莫能外。朕从前总以为时日尚多,为着四郎,既然容了你,就容让到最后也罢了,朕真废了你,他对众人要何以自处呢?从前朕的嫡子里,独他一个康健聪慧俱全的,朕不忍心叫他蒙尘。”
沈皇后心底又生出不甘来,挣扎着道:“皇上既然知道,又为何不肯——我的洵哥儿明明比他们都强!”
她错了吗?
她不觉得!她为什么不可以去想,前头两个嫡子各有各的毛病,皇帝可以耐心等着朱谨深那个病秧子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肯给她的洵哥儿一个机会!
“不该想的事,就不要去想了。”皇帝平静地道,“你当真为他着想,又为何要做出那些事来,挑战朕的底线呢?朕实话告诉你,二郎常年病弱,朕不是没有考虑过别的可能,若不是你屡屡生事,令朕犹豫,也许朕确实等不到二郎这么久。”
皇帝的言下之意是——
沈皇后这一下心中真如火灼,烧得她眼目都赤红起来。
“朕若是时候还多,便凑合着和你过到底罢了,但这一场意外下来,朕说不得要走在你的前面,朕不能留着你,给二郎继续添麻烦。”
沈皇后的心绪本还沉浸在之前的煎熬中,但皇帝竟是丝毫不给她喘息的机会,她既痛苦又生惧,道:“我说再多话,皇上也是听不进去了,你究竟把我当成了什么——现在又想拿我怎么样?”
皇帝道:“等这一阵过去,京里太平下来,朕会下旨为四郎封王,朕给你留些体面,你自己上书,跟四郎一同去封地罢。”
“我不去!”沈皇后遍体生寒,又急又惧,“我是皇后,从来怎有皇后去藩王封地的——便是我上了书,皇上要何以对满朝文武解释!”
皇帝若有深意地盯了她一眼:“皇后,确实是不能去藩地的。”
“皇上是想——”沈皇后当然听得懂这个言下之意,几乎要骇晕过去,皇帝不曾动过她,这一动就是雷霆手段,她完全承受不住,只能以一种妇人耍赖般的最原始的应对来道:“我不去,皇上凭什么叫我去,凭什么废我,我不去——”
“对了,三郎,三郎伙同韦启峰做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来,贤妃还好端端地在永安宫里,三郎也不过关在王府里,我便有小过,不得皇上的意,如何就要落得这个结果?我不服!”
对于这个被沈皇后当救命稻草般提出来的问题,皇帝似乎也才想起来,道:“你说三郎和韦启峰——”
他伤卧在床,表情与声音一直都不甚大,说了这么久的话,额上还渗出了薄薄一层虚汗来,看上去十分虚弱,但他下一句,却是猛然拔高了音调,目光也犀利得一下要钉入她的心脏,“韦启峰干了什么,你当真不知道吗?!”
沈皇后:“……”
她于瞬息之间,露出了一种被惊吓到极点的神色。
好像皇帝真的拿一把尖刀插入了她的心脏。
她如果是清白的,当然不会是这个反应。
皇帝对此没有什么震怒的表现,只是叹息了一声:“你真的知道。”
沈皇后:“……!”
她此时才反应过来,皇帝只是在诈她,而她居然被诈了出来!
她本来不该被这么一问就露出破绽,但她从进入这间寝殿里,就被皇帝换着花样揉搓,层层逼近,每一层都吊打得她没有还手之力,到了这里,她已经分不出心力来维持住她的秘密。
“皇上胡说,我没有,皇上有什么证据——”她昏头涨脑,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她惊恐地发现,此前所有的对谈,也许只是铺垫,皇帝真正想问的,只有这一句,而她在铺垫阶段就已经兵败如山倒。
“朕没有证据,朕只是疑心。”皇帝安然道,“你曾经通过你兄长之手往国子监里安插过人,虽然失败了,但你总是对国子监动过心思,朕不能不多想一点。”
“现在证明了,朕没有多想。”
皇帝摆了摆手,阻止了沈皇后颤抖着嘴唇的辩解,“不用说了,朕不会冤枉你,你没有弑君的胆量与谋略,但你确实意图做螳螂背后的那只黄雀,朕说的,是也不是?”
沈皇后没有回答。
她已经,或者说是终于晕了过去。
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否则她会更加不能承受——因为寝殿高大的朱红门扉之后,摇摇欲坠地走出了一个人来。
是朱瑾洵。
他想走到皇帝跟前,但这几步之遥,似乎对他犹如天堑,他只能泪流满面地在门前跪了下来。
“皇爷……”
☆、第191章
皇帝没有证据, 纯是靠言语威势诈出了沈皇后的不对, 但这个证据,其实别人有。
三皇子妃韦瑶通过门前侍卫传话,恳求见一见韦启峰, 皇帝考虑过后, 允准了她。于是韦瑶大着肚子进了刑部。
是的,她已经有孕六个月了。
进去说不到两句话, 韦瑶就几乎要哭晕过去。
她确实有哭的道理,韦启峰这个大哥一向混账,从前就没少给家里惹麻烦,但这一回,他切切实实地作了个大死,她的夫家,娘家,竟是全叫坑了进去, 连一块立锥之地都没给她剩下。
韦启峰被妹妹的泪水泡了半晌, 好像是终于被泡得从那场光怪陆离的荣耀梦中醒了过来,他改了口,推翻了之前的口供。
他不再咬死朱谨渊, 转而承认这件事是他背着朱谨渊干的,倘若成功, 那么朱谨渊多少有得位不正的嫌疑,将不得不依靠他与郝连英,他看中了这其中巨大的利益, 所以闯下了这滔天之祸。
但韦启峰不是幡然醒悟的类型,他不会就此把所有罪责都扛到自己身上,他除了继续努力跟郝连英两个人互相推罪外,还把沈国舅咬了进来。
他说他发现过沈国舅的家人跟踪他,双方为此还打了一架,当时参与打架的下人可以为证。
刑部的官员上门问询,沈国舅先是一概不认,后好似是想起来般,承认了打架,但不承认跟踪,只说是双方偶遇,言语不和才生了冲突。
但问题在于,沈国舅的牌子,怎么也比韦启峰来得硬,双方生了这个冲突,后续就不了了之了,沈国舅既没再去找韦启峰的麻烦,也没向沈皇后告个状,连累到朱谨渊吃挂落什么的。
他低调含糊地将此事带了过去。
人要皮树要脸,仅以沈国舅雅量大方是不大解释得过去的,皇后妹妹家的庶子的大舅子踩到他脸上,双方辈分都不一样,就这么算了?
韦启峰先前是没想起这个疑点,现在被关在了大牢里,权贵梦破灭得干干净净,却是把自己的生平所历反反复复过了一遍,终于又多拖了一方下水。
他认为沈国舅当时一定是发现了他的图谋才没有闹大,不然首先为何要派人跟踪他?他此前又没有得罪过沈国舅。
而沈国舅不声张,那就一定是憋着坏,他也不是个好人!
这证据当然没有多么硬实,大部分还出于韦启峰的臆想,但对于皇帝来说,够了。
因为这恰恰合上了他诈沈皇后的那一部分。
沈皇后透过沈国舅知道了韦启峰不对而一语不发,她就等着皇帝死于阴谋,而后她再毅然挺身以此拉朱谨渊下马,推朱谨洵上位,多现成的果子,抬抬手就摘了。
唯一的问题是,皇帝并不想做那只蝉。
“朕灰心得很……”
皇帝苦笑着,他才从一次剧烈的头疼中缓解了过来,就听到了这个消息。
即便是他已经料到的事,但实证摆没摆在眼前,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二郎,朕现在没有心力再消耗了,只能问你,你说,三郎究竟知不知道此事?”
朱谨渊本人是到现在还坚持着说他不知道,反而沈皇后是知道的,事态之翻转,也是难言得很了。
朱谨深淡淡地道:“他说不知道,那就当他不知道罢。”
皇帝听了,自嘲地道:“怎么,你是怕朕承受不住吗?”
朱谨深只是回答他:“至少郝连英和韦启峰都拿不出三弟主使的证据。”
“你是想说,终究他不是最想害朕的那个吗——”
皇帝在枕上出了一会神,他知道的,朱谨深跟朱谨渊关系一向不怎么样,朱谨深甚而明面上都不曾掩饰过他对庶弟的恶感,但到了这最要紧的时刻,他终究还是愿意放过朱谨渊一马。
不是为了朱谨渊,是为了他。
做父亲的,再对孩子失望,也不能承受孩子居然有弑父之行。旦能往好处想,总是更愿意往好处想些。
汪怀忠端了药来,朱谨深接到手里,道:“皇爷别想了,我看三弟确实像是不知情的,他那个脑子,身边人想瞒着他干点什么事并不算难——他若是真的灵醒,能由头至尾策划出这一场大事来,恐怕郝连英倒未必敢和他合作。”
郝连英改天换日为的是换个好控制的皇帝,朱谨渊倘若有这么厉害,那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他这个知道黑历史的干掉,而不会选择依靠他,留这么个活把柄在身边。
“嗯,倒是有些道理。”
这一番话有效地说服了皇帝,他的脸色顿时好看多了,顺着儿子伸过来的勺子,一勺勺地把一碗药喝完了。
汪怀忠满面笑地接回空药碗,道:“还是殿下有办法,殿下没来时,老奴在这里陪了半天,皇爷总是想不开,闷闷不乐的。”
朱谨深没说话,皇帝是把他脑补得过于温柔了些,他才没这个闲心去给朱瑾渊脱罪,不过确实是觉得不需要高估朱瑾渊的智商,方才这么说了。
皇帝歇了口气:“虽然如此,三郎也逃不出一个失察!若不是他其心不正,怎会给人可乘之机?汪怀忠,把舆图拿来,朕与他选个封地,叫他滚去封地上好好反省去,朕懒得再见他,也省得他日后再在京里生事。”
汪怀忠答应着要去,外间忽然传来一两声软绵绵的咿呀声。
皇帝循声望去:“是大郎来了?”
朱谨治年前得了个小闺女,论月份比宁宁要小一个月,朱谨治人傻了些,不知道这阵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但知道皇帝受了伤,又引起旧病加重,只能在宫里养着,他横竖是个闲人,就常常抱了小闺女来看一看皇帝,只是皇帝身体不支,他一般呆的时候也不长。
这时候听到孩子声,皇帝下意识以为小孙女又来了。
朱谨深面色整个柔和下来:“是宁宁,瑜儿把他接了来,先前说事,我让他们在外面等了一会。皇爷精神若还能支撑,就抱进来见一见?”
沈皇后几乎快要失魂落魄,她来时完全没有想到会面临这么个局面,什么心理准备都没有,只能被动地承受迎头痛击。
“朕当时就想废了你。”
沈皇后惊惧地喘了一口气,才想出来的两句话又叫击散了。
她以往从没觉得她跟皇帝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以至于她连基本的还手之力都没有。
她忽然懂了皇帝说看着她可笑是什么意思——她那些自己以为多么深沉的筹算,看到这样的皇帝眼里,可不是可笑么!
“但朕看着四郎,想来想去,还是忍了下来。”皇帝语意沉沉地道,“朕照管大郎跟二郎,已经耗尽了心力,没有精神再管一个四郎了。你有千番不好,对自己亲生的孩儿,总还不至于害他。”
“那时候二郎也大了,他母亲平平得很,但他生来,却是比别人都聪明些。他能跟朕硬顶,你也不会再是他的对手。”皇帝面上终于又露出了一点笑意,“留着你,你那些小手段,朕总是心里有数,若是再换一个,谁知道又会再添什么麻烦呢。”
圣心莫测,天意无情——
沈皇后一向以为这八个字是对着底下的芸芸众生的,而她跟皇帝并肩立于这至高之上的位置,她没想到,对皇帝来说,她并不在自己以为的那个位置上。
皇帝早已不再接纳她。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她想不出来。
不,也不是,她其实早已隐隐地有一种感觉,她接近不了皇帝的内心,他跟她之间始终划着一条无形的界限,但皇帝对女色不上心,多年来不曾开过选秀,宫里久不进新人,她便也渐渐说服了自己,以为夫妻久了,就是这般,皇帝对她不过如此,可对别人也没有去亲近啊。
自我安慰多了,好像就真像这么回事了。
直到此刻,皇帝以一种突然而决然的方式,将这层假象一下撕扯了下来。
“我没有,为什么……”
她只能苍白地辩解,无力地反问。
皇帝回答了她:“因为人有旦夕祸福,天子也概莫能外。朕从前总以为时日尚多,为着四郎,既然容了你,就容让到最后也罢了,朕真废了你,他对众人要何以自处呢?从前朕的嫡子里,独他一个康健聪慧俱全的,朕不忍心叫他蒙尘。”
沈皇后心底又生出不甘来,挣扎着道:“皇上既然知道,又为何不肯——我的洵哥儿明明比他们都强!”
她错了吗?
她不觉得!她为什么不可以去想,前头两个嫡子各有各的毛病,皇帝可以耐心等着朱谨深那个病秧子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肯给她的洵哥儿一个机会!
“不该想的事,就不要去想了。”皇帝平静地道,“你当真为他着想,又为何要做出那些事来,挑战朕的底线呢?朕实话告诉你,二郎常年病弱,朕不是没有考虑过别的可能,若不是你屡屡生事,令朕犹豫,也许朕确实等不到二郎这么久。”
皇帝的言下之意是——
沈皇后这一下心中真如火灼,烧得她眼目都赤红起来。
“朕若是时候还多,便凑合着和你过到底罢了,但这一场意外下来,朕说不得要走在你的前面,朕不能留着你,给二郎继续添麻烦。”
沈皇后的心绪本还沉浸在之前的煎熬中,但皇帝竟是丝毫不给她喘息的机会,她既痛苦又生惧,道:“我说再多话,皇上也是听不进去了,你究竟把我当成了什么——现在又想拿我怎么样?”
皇帝道:“等这一阵过去,京里太平下来,朕会下旨为四郎封王,朕给你留些体面,你自己上书,跟四郎一同去封地罢。”
“我不去!”沈皇后遍体生寒,又急又惧,“我是皇后,从来怎有皇后去藩王封地的——便是我上了书,皇上要何以对满朝文武解释!”
皇帝若有深意地盯了她一眼:“皇后,确实是不能去藩地的。”
“皇上是想——”沈皇后当然听得懂这个言下之意,几乎要骇晕过去,皇帝不曾动过她,这一动就是雷霆手段,她完全承受不住,只能以一种妇人耍赖般的最原始的应对来道:“我不去,皇上凭什么叫我去,凭什么废我,我不去——”
“对了,三郎,三郎伙同韦启峰做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来,贤妃还好端端地在永安宫里,三郎也不过关在王府里,我便有小过,不得皇上的意,如何就要落得这个结果?我不服!”
对于这个被沈皇后当救命稻草般提出来的问题,皇帝似乎也才想起来,道:“你说三郎和韦启峰——”
他伤卧在床,表情与声音一直都不甚大,说了这么久的话,额上还渗出了薄薄一层虚汗来,看上去十分虚弱,但他下一句,却是猛然拔高了音调,目光也犀利得一下要钉入她的心脏,“韦启峰干了什么,你当真不知道吗?!”
沈皇后:“……”
她于瞬息之间,露出了一种被惊吓到极点的神色。
好像皇帝真的拿一把尖刀插入了她的心脏。
她如果是清白的,当然不会是这个反应。
皇帝对此没有什么震怒的表现,只是叹息了一声:“你真的知道。”
沈皇后:“……!”
她此时才反应过来,皇帝只是在诈她,而她居然被诈了出来!
她本来不该被这么一问就露出破绽,但她从进入这间寝殿里,就被皇帝换着花样揉搓,层层逼近,每一层都吊打得她没有还手之力,到了这里,她已经分不出心力来维持住她的秘密。
“皇上胡说,我没有,皇上有什么证据——”她昏头涨脑,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她惊恐地发现,此前所有的对谈,也许只是铺垫,皇帝真正想问的,只有这一句,而她在铺垫阶段就已经兵败如山倒。
“朕没有证据,朕只是疑心。”皇帝安然道,“你曾经通过你兄长之手往国子监里安插过人,虽然失败了,但你总是对国子监动过心思,朕不能不多想一点。”
“现在证明了,朕没有多想。”
皇帝摆了摆手,阻止了沈皇后颤抖着嘴唇的辩解,“不用说了,朕不会冤枉你,你没有弑君的胆量与谋略,但你确实意图做螳螂背后的那只黄雀,朕说的,是也不是?”
沈皇后没有回答。
她已经,或者说是终于晕了过去。
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否则她会更加不能承受——因为寝殿高大的朱红门扉之后,摇摇欲坠地走出了一个人来。
是朱瑾洵。
他想走到皇帝跟前,但这几步之遥,似乎对他犹如天堑,他只能泪流满面地在门前跪了下来。
“皇爷……”
☆、第191章
皇帝没有证据, 纯是靠言语威势诈出了沈皇后的不对, 但这个证据,其实别人有。
三皇子妃韦瑶通过门前侍卫传话,恳求见一见韦启峰, 皇帝考虑过后, 允准了她。于是韦瑶大着肚子进了刑部。
是的,她已经有孕六个月了。
进去说不到两句话, 韦瑶就几乎要哭晕过去。
她确实有哭的道理,韦启峰这个大哥一向混账,从前就没少给家里惹麻烦,但这一回,他切切实实地作了个大死,她的夫家,娘家,竟是全叫坑了进去, 连一块立锥之地都没给她剩下。
韦启峰被妹妹的泪水泡了半晌, 好像是终于被泡得从那场光怪陆离的荣耀梦中醒了过来,他改了口,推翻了之前的口供。
他不再咬死朱谨渊, 转而承认这件事是他背着朱谨渊干的,倘若成功, 那么朱谨渊多少有得位不正的嫌疑,将不得不依靠他与郝连英,他看中了这其中巨大的利益, 所以闯下了这滔天之祸。
但韦启峰不是幡然醒悟的类型,他不会就此把所有罪责都扛到自己身上,他除了继续努力跟郝连英两个人互相推罪外,还把沈国舅咬了进来。
他说他发现过沈国舅的家人跟踪他,双方为此还打了一架,当时参与打架的下人可以为证。
刑部的官员上门问询,沈国舅先是一概不认,后好似是想起来般,承认了打架,但不承认跟踪,只说是双方偶遇,言语不和才生了冲突。
但问题在于,沈国舅的牌子,怎么也比韦启峰来得硬,双方生了这个冲突,后续就不了了之了,沈国舅既没再去找韦启峰的麻烦,也没向沈皇后告个状,连累到朱谨渊吃挂落什么的。
他低调含糊地将此事带了过去。
人要皮树要脸,仅以沈国舅雅量大方是不大解释得过去的,皇后妹妹家的庶子的大舅子踩到他脸上,双方辈分都不一样,就这么算了?
韦启峰先前是没想起这个疑点,现在被关在了大牢里,权贵梦破灭得干干净净,却是把自己的生平所历反反复复过了一遍,终于又多拖了一方下水。
他认为沈国舅当时一定是发现了他的图谋才没有闹大,不然首先为何要派人跟踪他?他此前又没有得罪过沈国舅。
而沈国舅不声张,那就一定是憋着坏,他也不是个好人!
这证据当然没有多么硬实,大部分还出于韦启峰的臆想,但对于皇帝来说,够了。
因为这恰恰合上了他诈沈皇后的那一部分。
沈皇后透过沈国舅知道了韦启峰不对而一语不发,她就等着皇帝死于阴谋,而后她再毅然挺身以此拉朱谨渊下马,推朱谨洵上位,多现成的果子,抬抬手就摘了。
唯一的问题是,皇帝并不想做那只蝉。
“朕灰心得很……”
皇帝苦笑着,他才从一次剧烈的头疼中缓解了过来,就听到了这个消息。
即便是他已经料到的事,但实证摆没摆在眼前,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二郎,朕现在没有心力再消耗了,只能问你,你说,三郎究竟知不知道此事?”
朱谨渊本人是到现在还坚持着说他不知道,反而沈皇后是知道的,事态之翻转,也是难言得很了。
朱谨深淡淡地道:“他说不知道,那就当他不知道罢。”
皇帝听了,自嘲地道:“怎么,你是怕朕承受不住吗?”
朱谨深只是回答他:“至少郝连英和韦启峰都拿不出三弟主使的证据。”
“你是想说,终究他不是最想害朕的那个吗——”
皇帝在枕上出了一会神,他知道的,朱谨深跟朱谨渊关系一向不怎么样,朱谨深甚而明面上都不曾掩饰过他对庶弟的恶感,但到了这最要紧的时刻,他终究还是愿意放过朱谨渊一马。
不是为了朱谨渊,是为了他。
做父亲的,再对孩子失望,也不能承受孩子居然有弑父之行。旦能往好处想,总是更愿意往好处想些。
汪怀忠端了药来,朱谨深接到手里,道:“皇爷别想了,我看三弟确实像是不知情的,他那个脑子,身边人想瞒着他干点什么事并不算难——他若是真的灵醒,能由头至尾策划出这一场大事来,恐怕郝连英倒未必敢和他合作。”
郝连英改天换日为的是换个好控制的皇帝,朱谨渊倘若有这么厉害,那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他这个知道黑历史的干掉,而不会选择依靠他,留这么个活把柄在身边。
“嗯,倒是有些道理。”
这一番话有效地说服了皇帝,他的脸色顿时好看多了,顺着儿子伸过来的勺子,一勺勺地把一碗药喝完了。
汪怀忠满面笑地接回空药碗,道:“还是殿下有办法,殿下没来时,老奴在这里陪了半天,皇爷总是想不开,闷闷不乐的。”
朱谨深没说话,皇帝是把他脑补得过于温柔了些,他才没这个闲心去给朱瑾渊脱罪,不过确实是觉得不需要高估朱瑾渊的智商,方才这么说了。
皇帝歇了口气:“虽然如此,三郎也逃不出一个失察!若不是他其心不正,怎会给人可乘之机?汪怀忠,把舆图拿来,朕与他选个封地,叫他滚去封地上好好反省去,朕懒得再见他,也省得他日后再在京里生事。”
汪怀忠答应着要去,外间忽然传来一两声软绵绵的咿呀声。
皇帝循声望去:“是大郎来了?”
朱谨治年前得了个小闺女,论月份比宁宁要小一个月,朱谨治人傻了些,不知道这阵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但知道皇帝受了伤,又引起旧病加重,只能在宫里养着,他横竖是个闲人,就常常抱了小闺女来看一看皇帝,只是皇帝身体不支,他一般呆的时候也不长。
这时候听到孩子声,皇帝下意识以为小孙女又来了。
朱谨深面色整个柔和下来:“是宁宁,瑜儿把他接了来,先前说事,我让他们在外面等了一会。皇爷精神若还能支撑,就抱进来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