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
这会子,每个人的鞋袜都打湿了,只是谁都不敢耽误,她们上了马车,再次启程。
车里虽能挡风,几个妇人仍是冻得嘴唇发青,吉昌公主眉头紧蹙,她往外看了一眼,马车实在走得太慢了,她只恐船已经走了,到时她们赶过去也是白跑一趟,吉昌公主想了片刻,喊来她的长随,打发他先骑马赶到码头去船还在不在。
☆、第127章
奔波了这一路,主仆几人都疲惫极了,主家收拾出两间屋子,顾三娘和吉昌公主这些女眷们住一间,万福领着两个长随住另一间。她们自带棉被,倒是不必再劳烦主家,顾三娘想着她们还不知要逃到甚么时候,这七八个人,光是吃喝就是头一等的大事,于是她打算用米面,跟主家换一些干粮。
做这些事,还得顾三娘来跟主家打交道,吉昌公主性情冷淡,总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模样,再者她气质不凡,身上穿的是貂裘锦衣,这主家夫妇二人都不好意思跟她搭话。
相反,顾三娘就算穿着好衣裙,可她本是庄户人家出身,说话作派和主家差不多,那主家听说她要换干粮,并没有迟疑,立时就点头答应了。
过年前,主家娘子蒸了不少馒头包子,顾三娘拿出来的是精米细面,那主家娘子自然是愿意换的,她把家里存的大半干粮给了顾三娘,末了似乎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她看到她们带着一个小哥儿,便特意用精米给顾三娘磨了小半袋的米粉,留着小哥儿吃。
这半袋米粉可帮了顾三娘的大忙,她奶水不足,她们是在逃命,没得时时烧火给哥儿熬煮米汤,米粉顶饿不说,只要再备个水囊,小哥儿吃饭就方便多了。
把吃喝的事忙活完了,天色渐渐变暗,外出查看路形的吉昌公主也回来了,顾三娘和她刚走进屋里,便听到小哥儿嘤嘤的哭声,柳五婆看着顾三娘,忧心冲冲的说道:“奶奶,哥儿像是在发烧。”
顾三娘心里一沉,她走过去贴着虎哥儿的额头,果真有些发热,她问道:“咱们不是带着药丸么,给哥儿吃半颗。”
“吃了。”刚才顾三娘在外头忙着换粮的事,柳五婆就没去打搅她,她自己作主,给虎哥儿吃了半颗药丸,可这大半日过去了,哥儿还是哭闹不休,真把人急死了。
顾三娘揪着心,她抱起虎哥儿,搂在怀里轻轻哄了两声,吉昌公主没生过孩子,也帮不上甚么忙,她叫来主家娘子,问道:“不知你们这村子里可有郎中?”
主家娘子说道:“我们村庄也就十来户人家,哪里有甚么郎中,平时有个小病小痛,挺一挺就过去了,要是大病,那得到镇上去看病,可镇上离这里有几十里路,这会子天晚了,只怕路上不好走哩。”
顾三娘听到这话,难免有些失望,就算能去镇上,她们这么多人,追兵马上就得追来了。
吃完夜饭,旁的人都歇下了,因着小哥儿睡得不安稳,顾三娘一直将他抱在怀里哄着,吉昌公主也没睡,两人坐在炕上,一起盘算着接下来的路。
“这一两日,下面几个州县便会接到安妃的旨意,只怕到时咱们就更加艰难了。”吉昌公主说道。
顾三娘默默说道:“那我们这一行人,该往哪里走呢?”
吉昌公主想了一下,她道:“先往南走,那里几个州县都是蒋家这一派的人,只要我们到了南边,再回长阳就容易多了。”
顾三娘掐着手指算了一下,她们连京城都没走出多远,想要到长阳,恐怕并非易事,前路漫漫,吉昌公主似是也想到这些,她和顾三娘一同沉默,不再说话。
次日,顾三娘等人一早就醒了,小哥儿仍旧没有退烧,甚至还有些拉肚子,顾三娘找主家借来热水,又给他喂了半颗丸药,而后在主家家里用完早饭,便告辞去了。
重新启程,这次她们专捡着偏僻的乡下小路走,虽说能避人耳目,只是路上难行,有些地方还走不通,是以马车跑了大半日,她们也没走多远。
到了中午,小哥儿烧得越发厉害,到最后连哭得力气都没有,看着小哥儿病怏怏的模样儿,顾三娘的心,好似放在火上煎烤一般,若是再不看大夫,孩子说不定会丢掉性命,可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儿去找郎中呢,她这做娘的,只能看着小哥儿受苦,却又无能为力。
马车停下来歇息,顾三娘给小哥儿喂奶,小哥儿在她怀里动了两下,不肯吃奶,顾三娘看着哥儿腊黄的蛋脸儿,心里实在难受得不得了,她找到吉昌公主,说道:“公主,我们分开走罢。”
“不行,咱们既是一起走的,谁也不能落下!”吉昌公主看出她的心思,她估计是怕拖累他们,是以提议分开,只是她当初说要护着她们母子周全,就决不会食言。
顾三娘看着她,她道:“咱们这一大群人,走在一起实在是太打眼了,反倒不如分开来得妥当。”
吉昌公主还是不赞同,她道:“你这又是老又是小,遇到追兵,就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了,在我在身边,好歹遇到事情,还能相互商量!”
顾三娘摇头,她说:“我不怕,这天大地大的,我就不信躲不过安妃!”
她这般坚持,又不肯听劝,吉昌公主双眼直视她,问道:“你是怕拖累我们罢,你莫要胡思乱想,我这就想法子带虎哥儿去看郎中。”
顾三娘拉着她的手,她道:“我是担心虎哥儿的病,不过这只是一则,再一则,当务之急咱们得先保住性命,这乌泱泱一群人,追兵迟早会找过来的,到时一个都逃不掉。”
眼见吉昌公主还要说话,顾三娘连忙又道:“你骑着马,要走就容易多了,要是你真的放心不下,就把小叶子和彩云带上。”
“那你呢?”吉昌公主问道。
顾三娘冲她一笑,她道:“我在乡野长大,找个地方躲上三五个月,压根儿不成问题。”
停顿片刻,顾三娘又说:“不过,我身边带着虎哥儿,他身子又一向娇弱,真正是顾不着小叶子了,等时局稳定,或是我们去寻你你们,或是你们来寻我们,总归还有再见的一日。”
她已是决心要和吉昌公主分头走,于是叫来小叶子和彩云,把她想的告诉她二人,不想,小叶子刚听完她的话,就开口说道:“我不走,我要跟着娘,娘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顾三娘虎着脸,她瞪着小叶子说道:“这不是耍脾气的时候,你跟着公主回长阳,到了之后,给你爹写信,叫他早日来找我。”
小叶子不肯走,这几日她们一行人玩儿命似的赶路,她心知留在这里,只要落到安妃手里,她娘就会没命。
“你有了弟弟,就不管我了,反正我是死也不会走的。”小叶子嘴里说着气话,倔强的站在顾三娘面前。
“你越大越不听话了!”顾三娘气急,扬手打了小叶子一巴掌,吉昌公主和彩云不提防,一时不曾挡住,那挨了打的小叶子满脸惊愕,显然没想到她娘会动手打她。
顾三娘看到闺女脸上的红印,顿时又后悔了,小叶子委屈的望着她,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顾三娘咬了咬牙,索性不再去理会小叶子,她扭头对柳五婆说道:“五婆,你把干粮给大家伙儿分一分,天色不早,咱们各自动身,别磨磨蹭蹭的了。”
吉昌公主也是带兵打过仗的,她明知顾三娘的主意是最有利,却又硬不下心肠抛下她,顾三娘看到吉昌公主还在犹豫,便道:“你是个爽利人,怎么这会子倒不如我了?快别瞻前顾后的了,咱们先逃出去再说。”
吉昌公主把心一横,终于点头答应了,她看着顾三娘,说道:“我本是答应大伯,要照应你们母子几人,所以你千万要小心,别叫我成为那不守诺言之人。”
“别担心,我惜命得很,不会叫安妃找到我们!”顾三娘说道。
说话时,柳五婆已把干粮分给大家,顾三娘多余的话没说,她只说道:“小叶子交给你,这一路劳烦你了,等到我们相见,我再好生谢你。”
吉昌公主也不是那等感性多情的小妇人,既是已做了这决定,她便点着头,吩咐长随们收拾东西准备上路。
不一时,吉昌公主将小叶子抱上马,那小叶子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决堤,她朝着顾三娘哭喊道:“娘,你别不要我呀,我能帮你照看弟弟。”
小叶子哭得可怜,顾三娘眼泪也像断线的珠子,她说道:“你是娘的闺女,娘怎会不要你?等到你爹扳倒安家,我们一家就能团聚了,你要乖乖听公主的话,知道不?”
小叶子心中不舍,抽抽噎噎哭个不停,顾三娘安慰了她两句,又看着吉昌公主,她道:“公主,你们去罢,路上小心!”
吉昌公主回道:“你也要保重!”
说完这句话,她又看了顾三娘一眼,扬鞭一打,带着小叶子等人飞奔去了。
直等她们的身影消失不见,顾三娘这才收回视线,如今,就剩她和虎哥儿,并柳五婆与万福两人,柳五婆问道:“大奶奶,咱们现今去哪里呢?”
顾三娘略微沉思,她道:“先到附近镇上的医馆去给虎哥儿看病。”
☆、第128章
正月初二,历来是小媳妇儿回娘家的日子,此刻,顾三娘却冒险带着生病的虎哥儿四处找郎中,她们对这里人地两生,跟人打听了许久,方才摸到镇上,这会子,天边乌云沉沉,像是又要下雪似的,街面上几乎没甚么人走动。
镇上仅有的几户商铺都关着门,各家各户都在过节,顾三娘她们找到医馆时,院门敲了半响,也无人来应门,正当顾三娘以为没人时,医馆的门打开了,出来的是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头儿,他望着顾三娘,问道:“你们找谁?”
顾三娘就像是见了救命菩萨似的,她连忙说道:“大过年的叨扰了,因着小儿生病,劳烦郎中给看看。”
那老郎中看她怀里抱着小襁褓,便掀开包被看了两眼,又道:“快进屋罢。”
几人随着他进到院内,只见这院子不大,墙上挂着一些干草药,有个老妇人手里端着簸箕从屋里出来,她看到家里来了人,问了一句:“这是怎么了?”
老郎中随口回道:“有个小儿病了,似是有些风寒发热的症状。”
说话时,他们已走进正屋,屋里烧着炭盆,再看桌上放着冲筒,并有药碾子,地上还有切药刀凳与炒药锅炉,皆是一些炮制中药的器具,是以屋内有一股浓浓的药味。
老郎中把桌上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又叫顾三娘直接把虎哥儿放在上面,他洗了手,细细的给虎哥儿诊起病来。
原来,这老郎中姓赖,夫妇二人无子无女,一同经营着这间医馆,因他医术高明,诊费收得不贵,附近的百姓有个三病两痛,多是来找赖郎中看病。
赖郎中看病时,顾三娘也不敢打搅,她和柳五婆两人焦急的守在一旁,过了半日,赖郎中说道:“你这当娘的也太糊涂了,孩子病了这么久,又一直没断根儿,要是再晚些送来,怕是有性命危险呢。”
顾三娘眼眶一红,她也没脸辩解,只道:“赖郎中,你救救我的哥儿罢。”
赖郎中先问小哥儿吃了些甚么药,又问了几句小哥儿吃喝拉撒的话,随后,就见他从橱柜里拿出一个白瓷瓶,赖郎中从里头倒出一颗墨黑的药丸,也不曾用水化开,便捏开小哥儿的嘴,顶着他的下巴喂下去。
往常给小哥儿喂药,总要费一番力气,今日他一声不吭,乖乖咽下药丸,眼皮动了几下,便歪着脑袋看顾三娘,拉着,赖郎中又取出银针,在小哥儿身上扎了几针给他通气。
望着扎在小哥儿身上的银针,顾三娘咬着嘴唇不说话,上回张太医给小哥儿扎针时她不在近前,这回明明白白的看着,她的心肝简直抽疼得厉害。
不一会子,赖郎中取出针,他喊来老伴儿赖大娘,也不用专门开药方,张口就报了一串儿药名,这个赖大娘也颇通医理,她一边点头一边记下来,只待赖郎中说完了,她进屋去称药,给小哥儿煎药。
不久,天又飘起鹅毛大雪,赖大娘把药罐放到炉子上,便站在门口往外张望,她道:“今年这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听说北边还在打仗,天晓得又有多少人家要遭殃呢。”
她的话让顾三娘想起尚在徐州的沈拙,她跟着叹了一口气,说道:“谁说不是呢!”
赖郎中夫妇都是好心肠的人,他家专门备着床铺,平日有远乡的人来看病,遇到当日回不去的,就会在赖郎中家里歇一晚,赖大娘看见雪越下越大,她听出顾三娘是外地的口音,便道:“这雪天不好赶路,你们今夜就住在我家,等明日雪停了再走罢。”
顾三娘求之不得,她们正没去处,虽说要躲追兵,可这小镇偏僻,天下着这么大的雪,料想追兵又不是铁打的人,再者她的虎哥儿实在禁不得颠簸了。
“赖大娘,你和赖郎中真是菩萨心肠,我都不知该如何感激你们了。”
赖大娘摆了摆手,笑道:“医者父母心,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冬日,天黑得早,赖大娘做了晚饭,招呼顾三娘她们一同用饭,临睡前,小哥儿的药煎好了,赖郎中给奶娃娃喂药很有一套,他抬着小哥儿的下巴,三五下就灌了半碗,小哥儿被苦得哇哇大叫,顾三娘听到哥儿哭声不像先前那样孱弱,总算放心了一些。
顾三娘原想着在赖郎中家里停歇一日就走,哪知雪下了一整夜,通往外面的路被大雪封了,这倒合了顾三娘的心意,路要是封了,追兵自然也是进不来的,况且赖郎中果真有两下子,虎哥儿吃了他的药,精神好了许多,是以她私下和柳五婆商议,想在赖郎中家里多住几日,一来好好根治虎哥儿的病,二来她们也能休整一番。
只要赖郎中愿意,柳五婆还有甚么不乐意的,她一大把年纪,这些日子跟着奔波劳累,虽说嘴上没喊一句苦,实则身子早就受不住了。
如此一来,顾三娘又去找赖大娘,想请她们收容几日,赖大娘极好说话,一口就答应了,顾三娘谢了又谢,便带着柳五婆和万福在赖家住了七八日,这期间,虎哥儿的病情逐渐转好,每顿能吃半碗米粉,顾三娘心里大感安慰。
到了初十,她们实在不能再呆下去了,顾三娘买齐了干粮,饲料,并给赖郎中付了一笔丰厚的诊费,又再三谢过他们夫妇关照,便准备离去。
前几日,万福去买路上要用的东西,顺道打听了一下外边的消息,据说北边打成了一锅粥,有外族的兵马,有原太子的兵马,也有朝廷的兵马,一时说朝廷连吃几场败场,垂帘听政的安太后大发雷霆,一时说蒋镇言将军大挫鞑子国,一时又说乌孙国明其实是帮着太子打安家,总之各种传言,真真假假到底也弄不清楚,不过既是连这蔽塞的乡下也都已知道了,想必北边当真乱得很。
正月初三,安家扶持四皇子登基,那安妃成为皇太后,皇帝少不更事,朝政大权由她一手把控,原先蒋家一派的朝中大臣,或是被革职,或是被流放,这且不必一一细提,只是这安太后的江山坐得并不安稳,北边战事四起,要不是有几道天堑挡着,太子的人马早就打到京城来了。
安妃如今顾不上顾三娘,顾三娘多少能喘一口气,可也不能掉以轻心,她仍旧没有走官道,而是叫万福走小路,她们主仆几人再顺着往南的路慢慢走。
走了几日,她们白日赶路,夜里就找庄户人家借宿,眼见离着京城越来越远,不管是顾三娘还是柳五婆,心里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日,她们走到谷城的地界,出了谷城,再走上十来日便是益州,那里离长阳很远,只要到了益州,她们就再不用害怕追兵,可是谷城三面环山,想去益州,必要经过县城,她们没有路引,估计连县城的大门都进不了。
“大奶奶,这可如何是好?”若是别的地方,她们捡着乡间小路走,苦一点也就罢了,谷城到处都是大山,有的地方人都不上不去,更何谈是马车呢。
顾三娘略微一沉思,她道:“万福,你去县城看一看究竟是个甚么情形。”
万福将她们安置下来,便独自来到谷城,他本想趁机混进城里,等到了城门处,发觉因着北方的战事,县城门口查得越发严了,不光如此,那城门口还贴着告示,万福找人一问,得知那告示上通缉的人竟然就是他们蒋家的几位主子,万福吃了一惊,他不敢耽搁,即刻回去,把这事跟顾三娘说了。
顾三娘听说自己上了通缉令,顿时神情严肃,她道:“这地方不能呆了,咱们得赶紧离开,要是被人认出来,可就坏了。”
柳五婆发愁的说道:“往哪里走呢,好不容易走了这么远,总不能再往回走罢?”
“不管了,先去乡下躲一躲。”这是顾三娘一贯的想法,庄子上的老百姓,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到过县城,那些皇帝朝政的事,更是听都没听过,她们随便躲在哪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都不成问题。
万福朝着人烟稀少的地方走了大半日,马车这才慢了下来,天色将晚,她们需得找个地方歇息,可走了一路,连个有人烟的人家都没有,就在顾三娘以为她们要流落荒野时,她听到远处似乎传来鼓声。
“五婆,听到了么?”顾三娘问道。
柳五婆点着头,她道:“像是姑子庵里的鼓声呢。”
顾三娘连忙叫万福寻着声音去找,竟真的在半山腰看到一处若隐若现的屋舍,想到今夜住的地方有了着落,顾三娘心里松了一口气。
姑子庵在半山腰,马车不能上去,她们弃了马车,抱着虎哥儿沿山路往上爬,山路不好走,等她们爬到山腰,天色已微微发暗,顾三娘远远看到那里立着一处不大不小的姑子庵,她心中一喜,叫柳五婆上前扣敲山门。
车里虽能挡风,几个妇人仍是冻得嘴唇发青,吉昌公主眉头紧蹙,她往外看了一眼,马车实在走得太慢了,她只恐船已经走了,到时她们赶过去也是白跑一趟,吉昌公主想了片刻,喊来她的长随,打发他先骑马赶到码头去船还在不在。
☆、第127章
奔波了这一路,主仆几人都疲惫极了,主家收拾出两间屋子,顾三娘和吉昌公主这些女眷们住一间,万福领着两个长随住另一间。她们自带棉被,倒是不必再劳烦主家,顾三娘想着她们还不知要逃到甚么时候,这七八个人,光是吃喝就是头一等的大事,于是她打算用米面,跟主家换一些干粮。
做这些事,还得顾三娘来跟主家打交道,吉昌公主性情冷淡,总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模样,再者她气质不凡,身上穿的是貂裘锦衣,这主家夫妇二人都不好意思跟她搭话。
相反,顾三娘就算穿着好衣裙,可她本是庄户人家出身,说话作派和主家差不多,那主家听说她要换干粮,并没有迟疑,立时就点头答应了。
过年前,主家娘子蒸了不少馒头包子,顾三娘拿出来的是精米细面,那主家娘子自然是愿意换的,她把家里存的大半干粮给了顾三娘,末了似乎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她看到她们带着一个小哥儿,便特意用精米给顾三娘磨了小半袋的米粉,留着小哥儿吃。
这半袋米粉可帮了顾三娘的大忙,她奶水不足,她们是在逃命,没得时时烧火给哥儿熬煮米汤,米粉顶饿不说,只要再备个水囊,小哥儿吃饭就方便多了。
把吃喝的事忙活完了,天色渐渐变暗,外出查看路形的吉昌公主也回来了,顾三娘和她刚走进屋里,便听到小哥儿嘤嘤的哭声,柳五婆看着顾三娘,忧心冲冲的说道:“奶奶,哥儿像是在发烧。”
顾三娘心里一沉,她走过去贴着虎哥儿的额头,果真有些发热,她问道:“咱们不是带着药丸么,给哥儿吃半颗。”
“吃了。”刚才顾三娘在外头忙着换粮的事,柳五婆就没去打搅她,她自己作主,给虎哥儿吃了半颗药丸,可这大半日过去了,哥儿还是哭闹不休,真把人急死了。
顾三娘揪着心,她抱起虎哥儿,搂在怀里轻轻哄了两声,吉昌公主没生过孩子,也帮不上甚么忙,她叫来主家娘子,问道:“不知你们这村子里可有郎中?”
主家娘子说道:“我们村庄也就十来户人家,哪里有甚么郎中,平时有个小病小痛,挺一挺就过去了,要是大病,那得到镇上去看病,可镇上离这里有几十里路,这会子天晚了,只怕路上不好走哩。”
顾三娘听到这话,难免有些失望,就算能去镇上,她们这么多人,追兵马上就得追来了。
吃完夜饭,旁的人都歇下了,因着小哥儿睡得不安稳,顾三娘一直将他抱在怀里哄着,吉昌公主也没睡,两人坐在炕上,一起盘算着接下来的路。
“这一两日,下面几个州县便会接到安妃的旨意,只怕到时咱们就更加艰难了。”吉昌公主说道。
顾三娘默默说道:“那我们这一行人,该往哪里走呢?”
吉昌公主想了一下,她道:“先往南走,那里几个州县都是蒋家这一派的人,只要我们到了南边,再回长阳就容易多了。”
顾三娘掐着手指算了一下,她们连京城都没走出多远,想要到长阳,恐怕并非易事,前路漫漫,吉昌公主似是也想到这些,她和顾三娘一同沉默,不再说话。
次日,顾三娘等人一早就醒了,小哥儿仍旧没有退烧,甚至还有些拉肚子,顾三娘找主家借来热水,又给他喂了半颗丸药,而后在主家家里用完早饭,便告辞去了。
重新启程,这次她们专捡着偏僻的乡下小路走,虽说能避人耳目,只是路上难行,有些地方还走不通,是以马车跑了大半日,她们也没走多远。
到了中午,小哥儿烧得越发厉害,到最后连哭得力气都没有,看着小哥儿病怏怏的模样儿,顾三娘的心,好似放在火上煎烤一般,若是再不看大夫,孩子说不定会丢掉性命,可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儿去找郎中呢,她这做娘的,只能看着小哥儿受苦,却又无能为力。
马车停下来歇息,顾三娘给小哥儿喂奶,小哥儿在她怀里动了两下,不肯吃奶,顾三娘看着哥儿腊黄的蛋脸儿,心里实在难受得不得了,她找到吉昌公主,说道:“公主,我们分开走罢。”
“不行,咱们既是一起走的,谁也不能落下!”吉昌公主看出她的心思,她估计是怕拖累他们,是以提议分开,只是她当初说要护着她们母子周全,就决不会食言。
顾三娘看着她,她道:“咱们这一大群人,走在一起实在是太打眼了,反倒不如分开来得妥当。”
吉昌公主还是不赞同,她道:“你这又是老又是小,遇到追兵,就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了,在我在身边,好歹遇到事情,还能相互商量!”
顾三娘摇头,她说:“我不怕,这天大地大的,我就不信躲不过安妃!”
她这般坚持,又不肯听劝,吉昌公主双眼直视她,问道:“你是怕拖累我们罢,你莫要胡思乱想,我这就想法子带虎哥儿去看郎中。”
顾三娘拉着她的手,她道:“我是担心虎哥儿的病,不过这只是一则,再一则,当务之急咱们得先保住性命,这乌泱泱一群人,追兵迟早会找过来的,到时一个都逃不掉。”
眼见吉昌公主还要说话,顾三娘连忙又道:“你骑着马,要走就容易多了,要是你真的放心不下,就把小叶子和彩云带上。”
“那你呢?”吉昌公主问道。
顾三娘冲她一笑,她道:“我在乡野长大,找个地方躲上三五个月,压根儿不成问题。”
停顿片刻,顾三娘又说:“不过,我身边带着虎哥儿,他身子又一向娇弱,真正是顾不着小叶子了,等时局稳定,或是我们去寻你你们,或是你们来寻我们,总归还有再见的一日。”
她已是决心要和吉昌公主分头走,于是叫来小叶子和彩云,把她想的告诉她二人,不想,小叶子刚听完她的话,就开口说道:“我不走,我要跟着娘,娘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顾三娘虎着脸,她瞪着小叶子说道:“这不是耍脾气的时候,你跟着公主回长阳,到了之后,给你爹写信,叫他早日来找我。”
小叶子不肯走,这几日她们一行人玩儿命似的赶路,她心知留在这里,只要落到安妃手里,她娘就会没命。
“你有了弟弟,就不管我了,反正我是死也不会走的。”小叶子嘴里说着气话,倔强的站在顾三娘面前。
“你越大越不听话了!”顾三娘气急,扬手打了小叶子一巴掌,吉昌公主和彩云不提防,一时不曾挡住,那挨了打的小叶子满脸惊愕,显然没想到她娘会动手打她。
顾三娘看到闺女脸上的红印,顿时又后悔了,小叶子委屈的望着她,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顾三娘咬了咬牙,索性不再去理会小叶子,她扭头对柳五婆说道:“五婆,你把干粮给大家伙儿分一分,天色不早,咱们各自动身,别磨磨蹭蹭的了。”
吉昌公主也是带兵打过仗的,她明知顾三娘的主意是最有利,却又硬不下心肠抛下她,顾三娘看到吉昌公主还在犹豫,便道:“你是个爽利人,怎么这会子倒不如我了?快别瞻前顾后的了,咱们先逃出去再说。”
吉昌公主把心一横,终于点头答应了,她看着顾三娘,说道:“我本是答应大伯,要照应你们母子几人,所以你千万要小心,别叫我成为那不守诺言之人。”
“别担心,我惜命得很,不会叫安妃找到我们!”顾三娘说道。
说话时,柳五婆已把干粮分给大家,顾三娘多余的话没说,她只说道:“小叶子交给你,这一路劳烦你了,等到我们相见,我再好生谢你。”
吉昌公主也不是那等感性多情的小妇人,既是已做了这决定,她便点着头,吩咐长随们收拾东西准备上路。
不一时,吉昌公主将小叶子抱上马,那小叶子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决堤,她朝着顾三娘哭喊道:“娘,你别不要我呀,我能帮你照看弟弟。”
小叶子哭得可怜,顾三娘眼泪也像断线的珠子,她说道:“你是娘的闺女,娘怎会不要你?等到你爹扳倒安家,我们一家就能团聚了,你要乖乖听公主的话,知道不?”
小叶子心中不舍,抽抽噎噎哭个不停,顾三娘安慰了她两句,又看着吉昌公主,她道:“公主,你们去罢,路上小心!”
吉昌公主回道:“你也要保重!”
说完这句话,她又看了顾三娘一眼,扬鞭一打,带着小叶子等人飞奔去了。
直等她们的身影消失不见,顾三娘这才收回视线,如今,就剩她和虎哥儿,并柳五婆与万福两人,柳五婆问道:“大奶奶,咱们现今去哪里呢?”
顾三娘略微沉思,她道:“先到附近镇上的医馆去给虎哥儿看病。”
☆、第128章
正月初二,历来是小媳妇儿回娘家的日子,此刻,顾三娘却冒险带着生病的虎哥儿四处找郎中,她们对这里人地两生,跟人打听了许久,方才摸到镇上,这会子,天边乌云沉沉,像是又要下雪似的,街面上几乎没甚么人走动。
镇上仅有的几户商铺都关着门,各家各户都在过节,顾三娘她们找到医馆时,院门敲了半响,也无人来应门,正当顾三娘以为没人时,医馆的门打开了,出来的是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头儿,他望着顾三娘,问道:“你们找谁?”
顾三娘就像是见了救命菩萨似的,她连忙说道:“大过年的叨扰了,因着小儿生病,劳烦郎中给看看。”
那老郎中看她怀里抱着小襁褓,便掀开包被看了两眼,又道:“快进屋罢。”
几人随着他进到院内,只见这院子不大,墙上挂着一些干草药,有个老妇人手里端着簸箕从屋里出来,她看到家里来了人,问了一句:“这是怎么了?”
老郎中随口回道:“有个小儿病了,似是有些风寒发热的症状。”
说话时,他们已走进正屋,屋里烧着炭盆,再看桌上放着冲筒,并有药碾子,地上还有切药刀凳与炒药锅炉,皆是一些炮制中药的器具,是以屋内有一股浓浓的药味。
老郎中把桌上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又叫顾三娘直接把虎哥儿放在上面,他洗了手,细细的给虎哥儿诊起病来。
原来,这老郎中姓赖,夫妇二人无子无女,一同经营着这间医馆,因他医术高明,诊费收得不贵,附近的百姓有个三病两痛,多是来找赖郎中看病。
赖郎中看病时,顾三娘也不敢打搅,她和柳五婆两人焦急的守在一旁,过了半日,赖郎中说道:“你这当娘的也太糊涂了,孩子病了这么久,又一直没断根儿,要是再晚些送来,怕是有性命危险呢。”
顾三娘眼眶一红,她也没脸辩解,只道:“赖郎中,你救救我的哥儿罢。”
赖郎中先问小哥儿吃了些甚么药,又问了几句小哥儿吃喝拉撒的话,随后,就见他从橱柜里拿出一个白瓷瓶,赖郎中从里头倒出一颗墨黑的药丸,也不曾用水化开,便捏开小哥儿的嘴,顶着他的下巴喂下去。
往常给小哥儿喂药,总要费一番力气,今日他一声不吭,乖乖咽下药丸,眼皮动了几下,便歪着脑袋看顾三娘,拉着,赖郎中又取出银针,在小哥儿身上扎了几针给他通气。
望着扎在小哥儿身上的银针,顾三娘咬着嘴唇不说话,上回张太医给小哥儿扎针时她不在近前,这回明明白白的看着,她的心肝简直抽疼得厉害。
不一会子,赖郎中取出针,他喊来老伴儿赖大娘,也不用专门开药方,张口就报了一串儿药名,这个赖大娘也颇通医理,她一边点头一边记下来,只待赖郎中说完了,她进屋去称药,给小哥儿煎药。
不久,天又飘起鹅毛大雪,赖大娘把药罐放到炉子上,便站在门口往外张望,她道:“今年这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听说北边还在打仗,天晓得又有多少人家要遭殃呢。”
她的话让顾三娘想起尚在徐州的沈拙,她跟着叹了一口气,说道:“谁说不是呢!”
赖郎中夫妇都是好心肠的人,他家专门备着床铺,平日有远乡的人来看病,遇到当日回不去的,就会在赖郎中家里歇一晚,赖大娘看见雪越下越大,她听出顾三娘是外地的口音,便道:“这雪天不好赶路,你们今夜就住在我家,等明日雪停了再走罢。”
顾三娘求之不得,她们正没去处,虽说要躲追兵,可这小镇偏僻,天下着这么大的雪,料想追兵又不是铁打的人,再者她的虎哥儿实在禁不得颠簸了。
“赖大娘,你和赖郎中真是菩萨心肠,我都不知该如何感激你们了。”
赖大娘摆了摆手,笑道:“医者父母心,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冬日,天黑得早,赖大娘做了晚饭,招呼顾三娘她们一同用饭,临睡前,小哥儿的药煎好了,赖郎中给奶娃娃喂药很有一套,他抬着小哥儿的下巴,三五下就灌了半碗,小哥儿被苦得哇哇大叫,顾三娘听到哥儿哭声不像先前那样孱弱,总算放心了一些。
顾三娘原想着在赖郎中家里停歇一日就走,哪知雪下了一整夜,通往外面的路被大雪封了,这倒合了顾三娘的心意,路要是封了,追兵自然也是进不来的,况且赖郎中果真有两下子,虎哥儿吃了他的药,精神好了许多,是以她私下和柳五婆商议,想在赖郎中家里多住几日,一来好好根治虎哥儿的病,二来她们也能休整一番。
只要赖郎中愿意,柳五婆还有甚么不乐意的,她一大把年纪,这些日子跟着奔波劳累,虽说嘴上没喊一句苦,实则身子早就受不住了。
如此一来,顾三娘又去找赖大娘,想请她们收容几日,赖大娘极好说话,一口就答应了,顾三娘谢了又谢,便带着柳五婆和万福在赖家住了七八日,这期间,虎哥儿的病情逐渐转好,每顿能吃半碗米粉,顾三娘心里大感安慰。
到了初十,她们实在不能再呆下去了,顾三娘买齐了干粮,饲料,并给赖郎中付了一笔丰厚的诊费,又再三谢过他们夫妇关照,便准备离去。
前几日,万福去买路上要用的东西,顺道打听了一下外边的消息,据说北边打成了一锅粥,有外族的兵马,有原太子的兵马,也有朝廷的兵马,一时说朝廷连吃几场败场,垂帘听政的安太后大发雷霆,一时说蒋镇言将军大挫鞑子国,一时又说乌孙国明其实是帮着太子打安家,总之各种传言,真真假假到底也弄不清楚,不过既是连这蔽塞的乡下也都已知道了,想必北边当真乱得很。
正月初三,安家扶持四皇子登基,那安妃成为皇太后,皇帝少不更事,朝政大权由她一手把控,原先蒋家一派的朝中大臣,或是被革职,或是被流放,这且不必一一细提,只是这安太后的江山坐得并不安稳,北边战事四起,要不是有几道天堑挡着,太子的人马早就打到京城来了。
安妃如今顾不上顾三娘,顾三娘多少能喘一口气,可也不能掉以轻心,她仍旧没有走官道,而是叫万福走小路,她们主仆几人再顺着往南的路慢慢走。
走了几日,她们白日赶路,夜里就找庄户人家借宿,眼见离着京城越来越远,不管是顾三娘还是柳五婆,心里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日,她们走到谷城的地界,出了谷城,再走上十来日便是益州,那里离长阳很远,只要到了益州,她们就再不用害怕追兵,可是谷城三面环山,想去益州,必要经过县城,她们没有路引,估计连县城的大门都进不了。
“大奶奶,这可如何是好?”若是别的地方,她们捡着乡间小路走,苦一点也就罢了,谷城到处都是大山,有的地方人都不上不去,更何谈是马车呢。
顾三娘略微一沉思,她道:“万福,你去县城看一看究竟是个甚么情形。”
万福将她们安置下来,便独自来到谷城,他本想趁机混进城里,等到了城门处,发觉因着北方的战事,县城门口查得越发严了,不光如此,那城门口还贴着告示,万福找人一问,得知那告示上通缉的人竟然就是他们蒋家的几位主子,万福吃了一惊,他不敢耽搁,即刻回去,把这事跟顾三娘说了。
顾三娘听说自己上了通缉令,顿时神情严肃,她道:“这地方不能呆了,咱们得赶紧离开,要是被人认出来,可就坏了。”
柳五婆发愁的说道:“往哪里走呢,好不容易走了这么远,总不能再往回走罢?”
“不管了,先去乡下躲一躲。”这是顾三娘一贯的想法,庄子上的老百姓,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到过县城,那些皇帝朝政的事,更是听都没听过,她们随便躲在哪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都不成问题。
万福朝着人烟稀少的地方走了大半日,马车这才慢了下来,天色将晚,她们需得找个地方歇息,可走了一路,连个有人烟的人家都没有,就在顾三娘以为她们要流落荒野时,她听到远处似乎传来鼓声。
“五婆,听到了么?”顾三娘问道。
柳五婆点着头,她道:“像是姑子庵里的鼓声呢。”
顾三娘连忙叫万福寻着声音去找,竟真的在半山腰看到一处若隐若现的屋舍,想到今夜住的地方有了着落,顾三娘心里松了一口气。
姑子庵在半山腰,马车不能上去,她们弃了马车,抱着虎哥儿沿山路往上爬,山路不好走,等她们爬到山腰,天色已微微发暗,顾三娘远远看到那里立着一处不大不小的姑子庵,她心中一喜,叫柳五婆上前扣敲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