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萧安心中也委屈,与魏氏道:“每次说起外祖,柳叔就要生气,莫不是我说错了?”
  萧安也并未说错,父亲的死到底是因局势所迫,皇帝远在京城里又能做得了甚,不过是臣子说怎样就是怎样了。
  相比起别家牵涉到谋反被灭三族的人家,皇帝对她娘家到底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只是柳客卿这秉性,魏氏叹了口气,“你外祖出事,他心中难受不比你少。就是你外祖与舅舅当初是自刎而死,然而京中来了圣旨也是事实。”
  皇帝总归是动了狠心,要牺牲魏侯来稳定军中局势的。
  “我儿,”魏氏语重心长道,“去与你柳叔赔个不是。他再怒,也终究是为了你外祖。”
  当年当父亲的要外孙女去当做男儿养,好为自己撑腰,魏氏心中已有了愧疚,如今见萧安再与太孙吴亲近,不论太孙吴有无以后,魏氏心中就已经不再想与皇家有多亲近。
  她的父亲兄弟为尽忠而死,她的女儿因嫁入皇家而年轻守寡,北魏给的皇家忠诚,并未换来当有的富贵与安乐,除了那祠堂里的黑漆牌位,竟是连香火都难继。
  皇权富贵,如今魏氏除了想替父亲翻案之外,已经想要远离。
  萧安不过十四岁的姑娘,自幼远离京城里,当初在六关,她就是六关里的孩子王,说一不二,又哪会如京城里的风雨云变,皇权更迭下的家族离散兴起。
  就是回京城的几年里,见识了皇权的高高在上,之前在边关里也有柳客卿的耳提面命,然而到底不曾撞过南墙,又焉知回头。
  年少的情义,最是铁不过,如她的祖父与当今,如她与太孙吴。
  萧安自是信着太孙吴的,然而也得去与柳客卿告罪。
  “柳叔,是我错了。”萧安寻到了柳客卿,与往年做错事那一般道。
  然而柳贞却是不说话,只端着酒坛子喝酒,眼角微红,神情沉郁。
  萧安知道柳客卿这时候心情是不好,也不多说,只陪着喝了半晌酒。
  柳贞见不过,将萧安手里的酒抢过来,道:“姑娘家家的,喝劳什子酒?明日还要赶路,还不滚去歇息?”要你娘看见了,还不知把我想得多污呢。
  萧安立马顺杆上,笑嘻嘻道:“那柳叔不生气了?”
  柳贞闷了一下,才失笑道:“我哪生你的气,不过是心情不好罢了。好了,你去睡罢,免得你娘担心。”
  柳贞的性子,一年到头都是沉郁的,要说是多话,也不过是此回到京中之后,嘴里的话多了起来。
  然而萧安就是能看出柳客卿哪时心情好,哪时心情极坏。
  柳客卿的心中装有别人不知晓的事,这一点萧安是一直都知道的,只是柳客卿从未与人说过,连认识她的魏氏都不知,她也无从猜测。
  此时柳客卿撵人,萧安也只得走,免得被柳客卿喝多了来揍。
  第040章 落日城中风光异(二更)
  终究太孙吴还是得偿所愿,便让身边伺候的小太监苟顺假装自己,而自己假扮为柳贞的一个远房侄子。
  杨三爷拿太孙吴无法,张公公心中也未必那么在意太孙吴的安危,陈十郎自己还是爱玩的少年郎,萧安这一方除了出个萧安保护太孙吴之外,也无他见。
  太孙吴上了马,依旧还得萧安带着,与太子的仪仗先行一步,跟陈十郎及柳客卿、魏氏,还有张公公一道,带着一百护卫。
  落日城中商户往来者众,人口聚居极多,就是南阳侯如今回不大道三关了,这生意竟也并未受到影响。
  萧安与太孙吴下马,牵着马在城中行走,与他说落日城中的商户与风土人情。
  三关共有七城,为三县,因在边关,县府俱在边城中,落日城与风吼城为一县,落日城中设有小衙门,老百姓称之为衙主,掌势者多为举子跑官所得,受县令管辖,每一月前往风吼城县府处报备公事。
  萧安来三关,最熟悉的便是这一城,盖因落日城乃三关与六关之间的那个点。
  太孙吴第一次见到边关风光,不由得看得起兴。
  边关的豪迈,与京城里的规规矩矩果真是不同,男男女女的少年郎小姑娘两人相约一道大摇大摆在城中来去自然。
  只看得出大多都家世不佳,手里能拿出手的也不过两三铜钱,挑选东西时少不得要仔细一二。并不如京城里的少年郎与小娘子们一样,随手买些玩耍的精致小玩意只凭着心意。边关里的他们,多是买些吃的用的。
  萧安顺着太孙吴的视线,看向与盐铺子合计买盐又分罐子装好的一对小郎君小娘子,就道:“许是住一起的邻居,一道来买盐的。”
  太孙吴就道:“他们不怕人贩子?”
  萧安摇头,“所以相约了一起来,大白日里,人贩子就是抢人,亦不敢来人太多。那俩孩子估摸是住在附近的人家,铺面里的人认识。就是人贩子想抢了人走,那也要有机会。”
  住在周围的,遇到不认识的人想要拐着孩子跑,自然有人会出来阻拦,边关里本就人口稀少,人口流动不强,就是孩子也比江南水乡与京城里的要瘦小难看,就拐卖去了也未必能卖上好价钱。
  “倒是有不少人家,千方百计的想寻着人牙子,把自己的孩子卖到好地方去。”萧安又道。
  一是自己实在养不起,多也是为了养儿子卖了女儿;二是有的想要自家孩子卖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与人为奴,至少吃喝穿不愁。
  只是大多少不得有些就被卖进了各处的勾栏院子里,做着挨打挨骂的苦力活,也未必比在边关里自由自在的强。
  太孙吴慢慢的看着来往的人流,发现竟大多都为商户,“三关里商户繁多,果真不假。”
  萧安看着这一路来来往往的商户们,却是道:“可惜富了商贾,也少有惠及百姓。”
  旁边有一老翁耳顺听到此言,就插话道:“公子此言差矣!”
  萧安侧头看是一位老翁,却是一眼看出是位退役的将士,便态度颇为尊敬,“不知老翁有何高见?”
  老翁道:“商贾自是闻利而动,然而却总是免不了吃喝行住,三关与外关通商,自也有惠及百姓的地方,如这些铺面、客栈总是要有人做工,行走三关也要当地人引路、护送,给出的银钱比在家务农容易得多,这于三关百姓何尝不是好处?至少因通商之事,这三关里来往的物品,却是要比往些年强上许多,价钱又日益便宜。如那印花的棉布,边关难得的药材,首饰铺子里好看的花样,又哪一样不是商贾们带来的?就是往年贵上许多的盐、江南水乡里的米粮,因有商贾来往携带得多,价钱也要便宜上许多。”
  太孙吴听得点头,眼中若有所思。
  然而萧安却是有不同看法,“可就是在铺面里做工的小徒弟,为商贾引路的护卫,得来的银子不也流入了商贾手中?然等边关有灾之时,商贾虽有出力,到底也是要官府日后给以通融。最后损失的,却是国库了。老百姓就是卖了一身力气,手中还是不曾有余钱。”
  大庆朝于商贾收重税,却也只有在路过县城之时设防收取,然许多商人却只往小道里往来,以逃避商税,就算商户们愿意拿出米粮来救助百姓,然也多是为了更多的好处,如携带物资过境之时,能得官府免税放行,更或者免检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