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汉人师傅和蒙古学生。奉书权衡一阵,果断做了一回汉奸。趁着给公主端水的工夫,凑在她耳边轻声说:“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虎牙公主又惊又喜,啐了她一口:“我早就知道!不用你提醒!”大声把这句话复述了一遍。
奉书心头冒火。这小丫头怎么就不知道闷声发财,非要宣扬出来!不光宣扬了,还把自己顺便撇清了。这下杨侍中可得把她这个女奴给恨上了。
谁知杨侍中看到她帮公主作弊,居然也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笑道:“公主果然好记性。”变着花样地夸了两句,把公主夸高兴了,这才重新开始下一句。
大半个时辰折腾下来,虎牙公主好容易又背会了几句孔夫子的教诲,写出了几页字。上都气候凉爽,可奉书伺候一阵下来,脖颈后背都已微微出了汗,而杨侍中也不时抬起袖子擦汗,袖口已经擦得湿了。公主身后有人帮忙扇扇子,倒是一脸轻松。
虎牙公主突然想起了汉人尊师重教的规矩,朝奉书努了努嘴,“杨师傅说了这么久,也口渴了。去,去给他拿一杯甜骆驼奶来。我也要一杯。”
奉书连忙答应。骆驼奶算是蒙古贵族平日用来待客的珍馐,奉书此前好奇,在厨房里偷偷尝过一口剩的--比牛奶要膩得多,还有一股淡淡的咸,后味却转为腥甜腥甜的,喝过之后整个舌头都像被糊住了一样。作为一个汉人,哪怕是喝惯了牛奶的汉人女孩子,奉书也实在无法昧着良心说它好喝。
她看着杨侍中错愕的样子,心思一活络,小声说:“公主,今天天色热,骆驼奶要冰镇一下,才香甜呢。”
虎牙公主连连点头,舔着嘴唇,拍手道:“对,对!我怎么没想起来!要加糖再加冰!弄得凉凉的才好!”
奉书几乎已经看到了今天晚上杨侍中不停跑茅房的景象,赶紧忍住笑,躬身答应。
而杨侍中的眼睛一下子直了,想必是预见到了同样的情景,赶紧调整表情,做出一副感动的神色,站起身来朝公主行礼,说:“多谢公主体恤!公主不必……”
虎牙公主却已经不耐烦,催促奉书:“快去快去!”
奉书幸灾乐祸,早就忠字当头,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厨房和书房隔的距离不远,一会儿就走到了。厨房里管事的是个五十来岁、花白胡须的蒙古老汉,见了奉书,笑嘻嘻地迎了上来,道:“这不是公主身边的风筝姑娘吗?今日怎的这么早就得闲了?”
上都皇宫并非太子当家,汉化不深,在宫里服侍的,也大多是蒙古、色目奴婢,诸般规矩反而没有那么严格,男女婢仆相互照面也属常事。
奉书对那管事老汉客气一笑,道:“才没得闲,公主吩咐得有事。”
那管事的听了奉书的吩咐,连忙下去照做。上都宫里藏着大量的冰,两杯冰骆驼奶顷刻间就准备好了,按公主的吩咐加了糖,搅匀了,托在一个银盘子里。
那管事的把托盘交到奉书手上,笑道:“杯子沉重,姑娘可拿稳了。”说毕,有意无意地在她手腕上拂了一拂,似乎是帮她稳住手上的重量。
奉书却觉得他有些多此一举,不是太喜欢,将双手移开了些。那人殷勤送她出门,开门后,一只手却自然而然地托在了她后腰上,似乎是怕她跨门槛时绊着。奉书身上一僵,扭身躲开了那人的手,一路快走,回到了书房,心中隐约觉得有些别扭,却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可片刻之后,她就把方才那点不快忘得一干二净。杨侍中接过那杯甜骆驼奶,口中不住称谢,却迟迟不往嘴边送。公主将自己杯中的骆驼奶喝得一干二净,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又从奉书手里接过手巾擦了一擦,笑吟吟地看着他,说:“杨师傅再不喝,这奶可不凉了。”
杨侍中慌忙躬身道:“公主爱惜臣下,赐臣珍馐,臣实在是……这个,感激涕零,舍不得喝。”
公主豪爽一笑:“天下都是我皇祖父的,几杯骆驼奶算什么?你们汉人就是小家子气。你要是真舍不得,我赐你一大桶,你慢慢喝去好了。”
杨侍中连连摇手,“不用,不必了,公主厚爱,臣消受不起。”说毕,现出慷慨决然的神情,猛地一仰头,将整杯奶灌下了喉咙。那表情像喝药一样。
奉书心中早就乐开了花,咬着嘴唇,及时给他递上一块手巾。杨侍中连忙拿来擦了擦嘴,悄悄往里面吐出了最后一口奶,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以下
第125章 0102
·山木惨惨天欲雨,前有毒蛇后猛虎·
虎牙公主虽然刁蛮任性,但毕竟只是个不省世事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心机。奉书伺候她久了,也慢慢摸清了她的性子。奉书自己也是这个年纪刚过来的,小姑娘最明白小姑娘的心思。用以前师父头疼着对自己的法子,不着痕迹地哄一哄,逗一逗,公主也就很容易上套。她要发脾气的时候,也慢慢能看出征兆,及时躲过风口浪尖。奉书发现,只要自己脸皮够厚,能忍受时不时的被敲敲打打骂骂,这个小公主倒不像那些心机深重的大人那样难对付。
更何况,有一次公主玩得高兴,把功课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奉书半推半就地帮她抄了十页书,赢得阔阔真的夸奖之后,公主就把这个小丫头视为福将,随时带在身边,委派给她各种各样的“任务”。
偶尔,虎牙公主玩得尽兴,心情舒畅之时,奉书会抓住时机引逗她闲聊,套问她此前伴读丫头的去向。
可奉书随后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微乎其微。公主对身边的下人从来不上心,过去的丫头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奉书回忆着二姐的性格脾气,试图模仿二姐的一言一行,以唤起公主的记忆。但随后发现,在公主身边的丫头,不管自身性格如何,其言行都会慢慢变成一个样子,因为只要稍不顺公主的意,就会被公主随意非打即罚,丫头们根本没有资格顺着自己的脾气做事。
她试图从公主身边的乳母、下人口中套话。但公主身边的小丫环换得频繁,而跟随公主多年的老人又大多是蒙古人,出身于有头有脸的部族,算得上半个使主,奉书不敢和她们太过亲近,唯恐被看出自己别有用心。
最后她想:“还是公主她爹的记性好些。可是要和太子说上话,可没那么容易。太子妃呢,她身边陪伴的都是蒙古贵族的女眷,我若贸然接近她,就是找死。”
倒是有人愿意帮她。有一天奉书晚间得闲,坐在院门口台阶上,抱膝望月,胡思乱想地出神。忽然听到身边脚步声响,一转头,一个戎装青年已经坐在了她身旁。
这人一张饼脸,两撇小胡子,一笑起来,四颗黄黄的门牙。奉书认得这是皇孙铁穆耳身边的一个低等怯薛侍卫,自己和他照过几次面,却始终记不住名字。她见这人来得突兀,心生警惕,起身要走。
那侍卫却拉住了她,笑眯眯地问:“你是风筝?”
奉书心中有些气恼:“虎牙公主给我起了这么个怪名字,任谁听了,都忘不掉。”只好点了点头,朝那侍卫福了一福,顺便把衣摆从他手里拽出来。
那侍卫也不以为意,掸了掸手,笑道:“小小年纪,却为什么坐在这儿发愁?说出来听听,哥哥帮你分忧。”
奉书心中一凛:“原来我的心事都写在脸上了,那么明显,连他都能看出来!以后可得注意。”连忙说:“我没有发愁啊,你看错了,我是出来赏月的。”
那侍卫反而笑意更浓,“小妹妹还不会骗人。你们汉人只有发愁的时候才盯着月亮看,当我不知道吗?告诉哥哥,是不是公主为难你了?是不是让老婆子刁难了?是不是没人说话,寂寞孤单了?”
他猜一句,奉书摇一摇头,心中觉得他多管闲事,却又不好说什么。自己现在身份卑微,可不敢得罪皇孙身边的人。
最后那侍卫问:“是不是想家了?想爹娘了?”
奉书点点头,模棱两可地说:“打仗的时候,和家人失散了。”她自忖这话说得十分小心,不会让人起疑。宫中的汉人驱口十有八九都是这般命运。
那侍卫理解地点点头,同情地道:“中原的汉人多得像草原里的田鼠,想要打听家人的下落,可也不容易啊。”
奉书听他语气甚诚,用辞却是怪怪的,不太喜欢,仍然守着口风,淡淡道:“想是我命该如此,早就不奢望能打听到什么音讯,也就是闲时想一想罢了。”
那侍卫站起身来,几步走到她面前,笑道:“我昂吉儿在皇孙身边好歹也是个能说上话的,你要是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要找谁,哥哥会尽量帮你去找。否则,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天天在这里对着月亮长吁短叹,可要看得我心都化啦。”
他的蒙古话带着不知哪个部族的口音,奉书只勉强听懂了一半,只知道他与自己没什么交情,却居然主动提供帮助,心中又是惊喜,又带着点疑惑,问道:“真的?”
昂吉儿满脸堆欢,顺势拉住她的一只手,带着她沿墙而走,边走边道:“那还有假?昂吉儿在皇孙府里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今日与风筝妹妹一见如故,自然会为你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妹妹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去做。”
奉书的手被他紧紧攥着,手心被他的手指尖反复摩挲,虽然知道手掌属于“可以碰”的范围,还是难受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又觉得他说话古里古怪,心中渐渐不快,问:“你要带我去哪儿?”
虎牙公主又惊又喜,啐了她一口:“我早就知道!不用你提醒!”大声把这句话复述了一遍。
奉书心头冒火。这小丫头怎么就不知道闷声发财,非要宣扬出来!不光宣扬了,还把自己顺便撇清了。这下杨侍中可得把她这个女奴给恨上了。
谁知杨侍中看到她帮公主作弊,居然也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笑道:“公主果然好记性。”变着花样地夸了两句,把公主夸高兴了,这才重新开始下一句。
大半个时辰折腾下来,虎牙公主好容易又背会了几句孔夫子的教诲,写出了几页字。上都气候凉爽,可奉书伺候一阵下来,脖颈后背都已微微出了汗,而杨侍中也不时抬起袖子擦汗,袖口已经擦得湿了。公主身后有人帮忙扇扇子,倒是一脸轻松。
虎牙公主突然想起了汉人尊师重教的规矩,朝奉书努了努嘴,“杨师傅说了这么久,也口渴了。去,去给他拿一杯甜骆驼奶来。我也要一杯。”
奉书连忙答应。骆驼奶算是蒙古贵族平日用来待客的珍馐,奉书此前好奇,在厨房里偷偷尝过一口剩的--比牛奶要膩得多,还有一股淡淡的咸,后味却转为腥甜腥甜的,喝过之后整个舌头都像被糊住了一样。作为一个汉人,哪怕是喝惯了牛奶的汉人女孩子,奉书也实在无法昧着良心说它好喝。
她看着杨侍中错愕的样子,心思一活络,小声说:“公主,今天天色热,骆驼奶要冰镇一下,才香甜呢。”
虎牙公主连连点头,舔着嘴唇,拍手道:“对,对!我怎么没想起来!要加糖再加冰!弄得凉凉的才好!”
奉书几乎已经看到了今天晚上杨侍中不停跑茅房的景象,赶紧忍住笑,躬身答应。
而杨侍中的眼睛一下子直了,想必是预见到了同样的情景,赶紧调整表情,做出一副感动的神色,站起身来朝公主行礼,说:“多谢公主体恤!公主不必……”
虎牙公主却已经不耐烦,催促奉书:“快去快去!”
奉书幸灾乐祸,早就忠字当头,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厨房和书房隔的距离不远,一会儿就走到了。厨房里管事的是个五十来岁、花白胡须的蒙古老汉,见了奉书,笑嘻嘻地迎了上来,道:“这不是公主身边的风筝姑娘吗?今日怎的这么早就得闲了?”
上都皇宫并非太子当家,汉化不深,在宫里服侍的,也大多是蒙古、色目奴婢,诸般规矩反而没有那么严格,男女婢仆相互照面也属常事。
奉书对那管事老汉客气一笑,道:“才没得闲,公主吩咐得有事。”
那管事的听了奉书的吩咐,连忙下去照做。上都宫里藏着大量的冰,两杯冰骆驼奶顷刻间就准备好了,按公主的吩咐加了糖,搅匀了,托在一个银盘子里。
那管事的把托盘交到奉书手上,笑道:“杯子沉重,姑娘可拿稳了。”说毕,有意无意地在她手腕上拂了一拂,似乎是帮她稳住手上的重量。
奉书却觉得他有些多此一举,不是太喜欢,将双手移开了些。那人殷勤送她出门,开门后,一只手却自然而然地托在了她后腰上,似乎是怕她跨门槛时绊着。奉书身上一僵,扭身躲开了那人的手,一路快走,回到了书房,心中隐约觉得有些别扭,却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可片刻之后,她就把方才那点不快忘得一干二净。杨侍中接过那杯甜骆驼奶,口中不住称谢,却迟迟不往嘴边送。公主将自己杯中的骆驼奶喝得一干二净,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又从奉书手里接过手巾擦了一擦,笑吟吟地看着他,说:“杨师傅再不喝,这奶可不凉了。”
杨侍中慌忙躬身道:“公主爱惜臣下,赐臣珍馐,臣实在是……这个,感激涕零,舍不得喝。”
公主豪爽一笑:“天下都是我皇祖父的,几杯骆驼奶算什么?你们汉人就是小家子气。你要是真舍不得,我赐你一大桶,你慢慢喝去好了。”
杨侍中连连摇手,“不用,不必了,公主厚爱,臣消受不起。”说毕,现出慷慨决然的神情,猛地一仰头,将整杯奶灌下了喉咙。那表情像喝药一样。
奉书心中早就乐开了花,咬着嘴唇,及时给他递上一块手巾。杨侍中连忙拿来擦了擦嘴,悄悄往里面吐出了最后一口奶,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以下
第125章 0102
·山木惨惨天欲雨,前有毒蛇后猛虎·
虎牙公主虽然刁蛮任性,但毕竟只是个不省世事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心机。奉书伺候她久了,也慢慢摸清了她的性子。奉书自己也是这个年纪刚过来的,小姑娘最明白小姑娘的心思。用以前师父头疼着对自己的法子,不着痕迹地哄一哄,逗一逗,公主也就很容易上套。她要发脾气的时候,也慢慢能看出征兆,及时躲过风口浪尖。奉书发现,只要自己脸皮够厚,能忍受时不时的被敲敲打打骂骂,这个小公主倒不像那些心机深重的大人那样难对付。
更何况,有一次公主玩得高兴,把功课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奉书半推半就地帮她抄了十页书,赢得阔阔真的夸奖之后,公主就把这个小丫头视为福将,随时带在身边,委派给她各种各样的“任务”。
偶尔,虎牙公主玩得尽兴,心情舒畅之时,奉书会抓住时机引逗她闲聊,套问她此前伴读丫头的去向。
可奉书随后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微乎其微。公主对身边的下人从来不上心,过去的丫头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奉书回忆着二姐的性格脾气,试图模仿二姐的一言一行,以唤起公主的记忆。但随后发现,在公主身边的丫头,不管自身性格如何,其言行都会慢慢变成一个样子,因为只要稍不顺公主的意,就会被公主随意非打即罚,丫头们根本没有资格顺着自己的脾气做事。
她试图从公主身边的乳母、下人口中套话。但公主身边的小丫环换得频繁,而跟随公主多年的老人又大多是蒙古人,出身于有头有脸的部族,算得上半个使主,奉书不敢和她们太过亲近,唯恐被看出自己别有用心。
最后她想:“还是公主她爹的记性好些。可是要和太子说上话,可没那么容易。太子妃呢,她身边陪伴的都是蒙古贵族的女眷,我若贸然接近她,就是找死。”
倒是有人愿意帮她。有一天奉书晚间得闲,坐在院门口台阶上,抱膝望月,胡思乱想地出神。忽然听到身边脚步声响,一转头,一个戎装青年已经坐在了她身旁。
这人一张饼脸,两撇小胡子,一笑起来,四颗黄黄的门牙。奉书认得这是皇孙铁穆耳身边的一个低等怯薛侍卫,自己和他照过几次面,却始终记不住名字。她见这人来得突兀,心生警惕,起身要走。
那侍卫却拉住了她,笑眯眯地问:“你是风筝?”
奉书心中有些气恼:“虎牙公主给我起了这么个怪名字,任谁听了,都忘不掉。”只好点了点头,朝那侍卫福了一福,顺便把衣摆从他手里拽出来。
那侍卫也不以为意,掸了掸手,笑道:“小小年纪,却为什么坐在这儿发愁?说出来听听,哥哥帮你分忧。”
奉书心中一凛:“原来我的心事都写在脸上了,那么明显,连他都能看出来!以后可得注意。”连忙说:“我没有发愁啊,你看错了,我是出来赏月的。”
那侍卫反而笑意更浓,“小妹妹还不会骗人。你们汉人只有发愁的时候才盯着月亮看,当我不知道吗?告诉哥哥,是不是公主为难你了?是不是让老婆子刁难了?是不是没人说话,寂寞孤单了?”
他猜一句,奉书摇一摇头,心中觉得他多管闲事,却又不好说什么。自己现在身份卑微,可不敢得罪皇孙身边的人。
最后那侍卫问:“是不是想家了?想爹娘了?”
奉书点点头,模棱两可地说:“打仗的时候,和家人失散了。”她自忖这话说得十分小心,不会让人起疑。宫中的汉人驱口十有八九都是这般命运。
那侍卫理解地点点头,同情地道:“中原的汉人多得像草原里的田鼠,想要打听家人的下落,可也不容易啊。”
奉书听他语气甚诚,用辞却是怪怪的,不太喜欢,仍然守着口风,淡淡道:“想是我命该如此,早就不奢望能打听到什么音讯,也就是闲时想一想罢了。”
那侍卫站起身来,几步走到她面前,笑道:“我昂吉儿在皇孙身边好歹也是个能说上话的,你要是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要找谁,哥哥会尽量帮你去找。否则,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天天在这里对着月亮长吁短叹,可要看得我心都化啦。”
他的蒙古话带着不知哪个部族的口音,奉书只勉强听懂了一半,只知道他与自己没什么交情,却居然主动提供帮助,心中又是惊喜,又带着点疑惑,问道:“真的?”
昂吉儿满脸堆欢,顺势拉住她的一只手,带着她沿墙而走,边走边道:“那还有假?昂吉儿在皇孙府里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今日与风筝妹妹一见如故,自然会为你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妹妹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去做。”
奉书的手被他紧紧攥着,手心被他的手指尖反复摩挲,虽然知道手掌属于“可以碰”的范围,还是难受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又觉得他说话古里古怪,心中渐渐不快,问:“你要带我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