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35节
报完一足数据之后,朱莉忍不住给出了点评:“真是乱七八糟。”
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已经过一年多,不说经济状况好转,你政治上起码稳定下来吧。结果什么都说不上嘴。
周秋萍叮嘱她:“赶紧联系李厂长,尽快把手上的库-邦币全部换成设备或者原材料,然后进一步抵押贷款,扩大规模。”
经济发展好与坏,与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就乌-克-兰这情况,估计够悬,库-邦币应该也撑不了多久。
只可惜库-邦币的信任度还比不上卢-布,乌-克-兰人自己都不愿意用,不然她肯定还得再好好薅一波羊毛。
金秋十月,江南的气候十分宜人,甚至你还能穿着短袖衬衫出门溜达。
可到了莫斯科,不裹上小袄子你都会被冻得怀疑人生。
难怪俄-罗-斯给人的感觉是蓝色宁静而忧郁呢。一天天冷成这样,不能出去撒脚丫子欢腾,时间久了,谁都得有双忧郁的蓝眼睛。
周伟现在大小也是个头头,不再自己亲自往返国际边境线人工带货,而是带领队伍干活。
要说下河村人都是一道出来干活的,为啥让他当头头?
那就得说到农村依靠姻亲和宗族构建起人情往来的世界了。
下河村的人出国挣了钱,各自的姻亲旧故还有朋友当然找上门,几乎周边几个镇的人都过来当倒爷了。
听说以前两家人可以为了一尺的地人脑子打成狗脑子,现在一片田都没人种,倒是在人多地少的江南地区催生了不少种粮大户。后者以极低的租金(因为繁重的三粮四钱税费,90年代农田租不出价)承包了大片土地,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
这种人口迁徙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促动了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
此话怎讲?当然是因为农民不笨,跑两趟就晓得从原产地拿货最便宜也最不容易被骗子坑了。
江南本来乡镇企业就多,由于技术的瓶颈和投资的限制,它们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企业。比方说服装厂、被单厂、手套厂这种。
这些工厂对工人的体力要求不高,女性因为细心和耐心普遍被认为胜过男性,反而成为了招工的首选。
而眼下不管是国内还是俄-罗-斯的社会治安都不好,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外出谋生的几乎都是青壮年男性,女性少见。否则他们也就不叫倒爷而是倒奶了。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妻子在家乡生产轻工业品,丈夫背货去俄-罗-斯卖的分工协作场面。
这种纯民间外贸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现象,倘若有经济学者感兴趣好好研究一番,估计肯定能出成果。
周秋萍听周伟这通叨叨,也觉得神奇,点头道:“是可以好好研究研究,民间可不是股小力量。对了,上次你们说承包农场的事情怎么样了?”
“甭提了。”周伟摇头,“承包不了,他们这边现在乱七八糟的。本来我们跟集体农场签合同,种了小麦还有西瓜跟大头菜。政策一天一个样,现在又说农场要分开归私人了,乱哄哄的。”
朱莉好奇道:“那他们应该很快就能解决粮食问题吧。俄-罗-斯跟东北这么近,都是黑土地,很肥沃,地广人稀。分田到户,大家的积极性起来了,产量肯定会高吧。”
周伟却一个劲儿摆手:“才不是呢,朱莉小姐,我跟你讲,你不晓得老毛子是怎么种地的。我们种田的那块农场,农民春天把小麦种子撒下去,好了,结束了。等到秋天麦收时过来一看。哟吼,长出麦子了,开拖拉机过来收割。没有啊,那就放把火烧掉。我们小时候看电影里苏联农场多高级多气派,全是忽悠人的。他们是正儿八经的望天收。”
放在中国,这种事不可思议。即便是生产队时期,也没人这么瞎搞。农业八字宪-法从1958年就提出来了:土、肥、水、种、密、保、工、管。
种田的人哪个不懂这基本道理。但俄-罗-斯人对中国农民把田埂弄得笔直都感觉神奇;他们还能对昔日的老大哥说什么呢。
朱莉眨巴眼睛,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等田到了他们自己手上,他们应该就会上心了。”
周伟却摇头:“悬。我这么说吧,我们当年生产队分田的时候,大家都盼着。因为我们自家的自留地上长的庄稼要比公家的上的好。俄-罗-斯不行,他们多少年都是听上级指挥办事,脑袋瓜子已经僵了。你让他们自己来,他们反而不晓得该怎么办。再说都说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地分成一块块的,还怎么搞。他们自己好多人也不愿意呢。我阿爹正在跟他们谈,等真分了地之后再从他们手上租了种菜。这里的菜又少又贵,种菜划算。”
说着他嘿嘿笑出声,“我们春天种了点香瓜跟西瓜,在这边卖得挺好,好多人当成宝。真惨,老毛子能吃的东西真少。”
周秋萍给出主意:“你们干脆在这边搞大棚种植吧。你看国内钢构大棚最贵,是因为国内缺少钢材,成本摆在这里。现在俄-罗-斯钢铁就是废铜烂铁不值钱,你们搞钢构大棚肯定便宜。再说莫斯科的无霜期短,你弄个钢构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种蔬菜种瓜果。到时候还能搞采摘园,在里面种草莓、种西红柿、种黄瓜、西瓜、香瓜这些,天冷了大家没处玩,还能过来找点乐子。”
这个项目早两年就在江州开展了。
靠市区近嘛,坐上公交车就能到了。
冬天塑料大棚里的草莓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和东北品种杂交后的产品,比露天的小草莓口感好多了,又香又甜。
恰好采摘园建在江心洲,旁边就是大河,还有人钓了鱼要求自己烤着吃。于是岛上工人又给搭建了土灶和烧烤架,游客可以自己烤鱼烤肉吃。
单靠这两个娱乐项目,一年下来,纯利润愣是达成了全蔬菜种植基地的三分之一。
可见农业最值钱的还是它的附加价值。
有它珠玉在前,海城的蔬菜基地里,吴教授也在建采摘园了。今年五月份开放了一部分,现在扩建的部分等到下个月也能开门了。生意真的相当可以,还意外给农场带了不少货。几乎走的人就没空手的,除了各种农产品之外,甚至连鸡肉半成品也有好多人买。
周秋萍看周伟显然懵圈的模样,主动提议:“要不这样吧,我从国内给你们请专家过来看看。”
周伟吭哧吭哧的,半晌才说明白:“其实我还是觉得种庄稼最省心。种菜是来钱,但费事啊。一天天的都得有人盯着,太费劲。”
种庄稼不一样,只要把握好几个生产的关键点就行了,再精细也比不上种菜耗精神。
朱莉疑惑:“但我听说这里的粮食卖不上价。他们对农产品的采购有限制。”
周伟摆摆手:“自由市场上还是好卖的。你不知道现在市场上吃的缺到了什么地步。就说鸡蛋吧,我上次去买东西瞧见五盒鸡蛋赶紧回家打鸡蛋糕,呵,我一拿走,人家老奶奶就无奈地看着我笑。我当时还想她是觉得我们中国人太阔气,鸡蛋一买就是五盒吗?后来才知道商场当天就上了五盒鸡蛋。你说缺到什么份上了。”
大家七拐八拐,可算走出了机场,上了小陆同志亲自开的车。
朱莉刚好表达自己不可思议的感受:“怎么会这样?春天时不是说商店里的东西虽然涨价了,但是供应很丰富吗?”
周伟摇头:“这哪里知道,反正就是乱七八糟。”
倒是小陆给出了解释:“因为他们的顺序搞错了。他们没把农业改革摆在优先的位置上,是一下子都放开的。这么一来,农业工业品比方说化肥和农药这些价格涨的比农产品还快。农民反而吃了大亏。越种地越亏,那人家肯定没生产积极性。嗐,说到底是俄-罗-斯工业化程度高,全国只有大约20%的农业人口,所以他们觉得没必要先把农业问题拎出来优先解决。但他们忘了一件事,这20%的农业人口得养活整个国家。你不让人吃饱肚子,人家会造反的。”
周秋萍听了恍然大悟:“照这么说,咱们国家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
中国农民多呗,所以改革开放是先从农村开始的。解决了大家吃饭的问题之后,才有下一步的工厂承包。虽然后者的效果不好,但也跌跌撞撞地开始了。
况且因为当年的三线建设,农村地区也有工厂。政策松弛之后,他们成为了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
小陆笑了起来:“当年咱们搞三线建设也是因为中-苏关系紧张啊。”
结果反而是成全。
否则照苏联模式如此走下去,说不定就走上苏联的老路了。
朱莉却反对:“我觉得不会,我前段时间听说了美影厂的经历。他们在1955年制作了《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得了国际大奖,却因为是按照苏联风格学习的经验做出来的,被当成了苏联动画片。从那以后,他们开始探索寻找自己的风格。可见就算没有当初的威胁,我们也会找自己的路的。”
小陆突然间乐了:“对对对,我们,是我们。”
他可记得,最早这香港姑娘说的是你们。现在她自己好像彻底忘记这茬了。
朱莉笑道:“对,是我们。”
周伟跟着笑,没吱声。他一开始还高谈阔论,等陆经理和秋萍聊上天,他就感觉自己插不上嘴了。
明明在莫斯科郊区种地的是他,明明他也是高中毕业,咋他们聊的话题他都不敢往上凑呢,就怕漏了怯。听听那一个个名词,就是种地这点事,愣是说到了两个国家历史的高度,听到就让人心肝儿发颤。
偏偏小陆还提醒他:“你说包地种庄稼,我觉得这事儿还是得小心。因为按照我的观察,俄-罗-斯人吃肉多,粮食吃的反而不太多。一时的困难过去后,他们的粮食需求量恐怕有限。当然,其他国家包括我们国家肯定需要。但粮食一般被认为是战略物资,出口有配额。你要是卖不掉那就真砸在手上了。”
老天爷哎,周伟更加不敢说话了。一口吃的都变成战略物资了,你叫他说啥?
周秋萍笑道:“其实也不是不能种。你种完了你加工再出口好了。比方说大豆,你可以加工成豆油还有豆粕。比方说小麦,你加工成方便面。再比方说玉米,用来喂鸡当饲料。俄-罗-斯人消耗的鸡肉多,又可以搞深加工。”
她兴致勃勃,“这样吧,要是能够搞到稳定的长期的土地。你们有需要的话我来投资,就在俄-罗-斯搞农业。这出国的好多都是农民,会做生意的毕竟是少数,做生意风险也是问题。让大家过来种地,说不定大家反而会觉得更踏实。”
她在乌-克-兰已经通过方便面厂间接投资了当地的农场。在莫斯科完全也能这样搞。
原本她想的是利用乌-克-兰廉价的粮食也就是面粉来生产方便面,而后出口到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欧。
现在想想倒也未必非得出口,直接在俄-罗-斯也建厂好了。其实虽然历史上这两个国家关系变幻莫测,但在1992年,苏联刚解体的这会儿,二者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周伟还没表态,小陆先积极支持上了,还兴致勃勃地主动提出:“你要搞的话,我们给你从东北请农民过来种地。”
去俄-罗-斯种地,北方农民天然比南方农民有优势。因为大家种的作物差不多。大农场的职工又比个体小农合适,因为前者更熟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他这么一说,周秋萍第一反应竟然是:“那你要找建设兵团的知青啊。”
她为啥这样讲呢?
因为首先在有相同农业生产经验的人群中,显然既往的兵团下放知青文化层次比较高。
其次由于建设兵团知青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共同生活和工作中锻炼出了极强的包容力。
这二者决定了他们出国后适应力会比较强也容易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轻易不起严重冲突。
当然,还有一点比较现实。那就是这波知青中生活不如意的不少,有迫切挣钱的需要。
除此之外,俄-罗-斯现在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开荒。在这方面当初奔赴边疆的知青经验丰富。
从现有的北方大农场派职工过来可能会耽误当地正常的农业生产。另辟蹊径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时间会花的多些。可俄-罗-斯的冬天冰天雪地,在四五月份开春之前,大规模的开垦农田种庄稼根本不可能。
所以倒也不需要他们短时间便到位。
至于南方农民,他们更适合在这里搞大棚蔬菜种植。从80年代开始,这种反季节蔬菜种植方式就在大江南北流行。甚至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说的白色污染就特指农业用塑料膜。
周秋萍笑眯眯的,同周伟说话:“这个倒是要快点,最好赶在上冻前建几个示范棚。先生产出一波蔬菜,起码自己人有菜吃。”
她回过头,又看小陆,“陆经理,至于种庄稼的人,那就得你多费心了。”
小陆下意识地吸了口气才说话:“好的,我一定向领导汇报。”
他在心中一叠声地叫乖乖。作为卢振军曾经的警卫员,他当然知道自己领导当初也是知青。
看看人家周老板,多么会搞关系呀。啥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典型。
再想想之前,大歌星卡拉ok房把客人硬塞给服务员的小费全部送进捐款箱,然后用来资助牺牲的战士家属。
小陆同学不得不佩服。就是搞关系,人家也是高风亮节,直接落到了实处。
第496章 乱七八糟的价格
轿车一路把周秋萍送到了银行。
她下车进去一看, 光是黑压压的排长队的人头,就足以说明现在莫斯科的经济局势究竟有多糟糕了。
要知道他们这个银行办事处压根就没利息,交保管费, 存款换人民币还要跑一趟中国。而现在火车票价格比一年前涨了几十倍。
与之相对应的, 是他们租用的俄罗斯国有银行本尊,柜台前冷清的要命, 几乎没有客户。
从卢布暴跌后, 大家都急慌慌地将钱从银行取出来,其中绝大部分都流入了他们这家中资银行,因为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快最便捷的兑换外币的方式。
利息远远追不上货币贬值速度的年代,谁还敢把钱正常存进银行呢。
只有这边中资银行的柜员正在忙碌,根本没意识到领导来了。她正努力跟顾客解释,heль3r, 这绝对不行, 这里不是自由市场, 银行不参与证券买卖。
周秋萍走上前,问了句:“怎么了?”
柜台上放着张土黄色证券模样的印刷品, 中间为椭圆形的蛋青色的图案, 有高楼也有河流, 还能看到河岸的扶手。这应该是比较知名的风景建筑,但不好意思,她孤陋寡闻, 她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她愣是没瞧出来是什么。
倒是1992、1993还有10000的数字给了她灵感, 让她脱口而出:“私有化证券?”
柜员也认出了周秋萍, 在短暂的错愕过后, 就露出了无奈的神色:“他想拿这个换卢布存钱, 然后再去中国倒货。”
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已经过一年多,不说经济状况好转,你政治上起码稳定下来吧。结果什么都说不上嘴。
周秋萍叮嘱她:“赶紧联系李厂长,尽快把手上的库-邦币全部换成设备或者原材料,然后进一步抵押贷款,扩大规模。”
经济发展好与坏,与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就乌-克-兰这情况,估计够悬,库-邦币应该也撑不了多久。
只可惜库-邦币的信任度还比不上卢-布,乌-克-兰人自己都不愿意用,不然她肯定还得再好好薅一波羊毛。
金秋十月,江南的气候十分宜人,甚至你还能穿着短袖衬衫出门溜达。
可到了莫斯科,不裹上小袄子你都会被冻得怀疑人生。
难怪俄-罗-斯给人的感觉是蓝色宁静而忧郁呢。一天天冷成这样,不能出去撒脚丫子欢腾,时间久了,谁都得有双忧郁的蓝眼睛。
周伟现在大小也是个头头,不再自己亲自往返国际边境线人工带货,而是带领队伍干活。
要说下河村人都是一道出来干活的,为啥让他当头头?
那就得说到农村依靠姻亲和宗族构建起人情往来的世界了。
下河村的人出国挣了钱,各自的姻亲旧故还有朋友当然找上门,几乎周边几个镇的人都过来当倒爷了。
听说以前两家人可以为了一尺的地人脑子打成狗脑子,现在一片田都没人种,倒是在人多地少的江南地区催生了不少种粮大户。后者以极低的租金(因为繁重的三粮四钱税费,90年代农田租不出价)承包了大片土地,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
这种人口迁徙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促动了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
此话怎讲?当然是因为农民不笨,跑两趟就晓得从原产地拿货最便宜也最不容易被骗子坑了。
江南本来乡镇企业就多,由于技术的瓶颈和投资的限制,它们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企业。比方说服装厂、被单厂、手套厂这种。
这些工厂对工人的体力要求不高,女性因为细心和耐心普遍被认为胜过男性,反而成为了招工的首选。
而眼下不管是国内还是俄-罗-斯的社会治安都不好,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外出谋生的几乎都是青壮年男性,女性少见。否则他们也就不叫倒爷而是倒奶了。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妻子在家乡生产轻工业品,丈夫背货去俄-罗-斯卖的分工协作场面。
这种纯民间外贸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现象,倘若有经济学者感兴趣好好研究一番,估计肯定能出成果。
周秋萍听周伟这通叨叨,也觉得神奇,点头道:“是可以好好研究研究,民间可不是股小力量。对了,上次你们说承包农场的事情怎么样了?”
“甭提了。”周伟摇头,“承包不了,他们这边现在乱七八糟的。本来我们跟集体农场签合同,种了小麦还有西瓜跟大头菜。政策一天一个样,现在又说农场要分开归私人了,乱哄哄的。”
朱莉好奇道:“那他们应该很快就能解决粮食问题吧。俄-罗-斯跟东北这么近,都是黑土地,很肥沃,地广人稀。分田到户,大家的积极性起来了,产量肯定会高吧。”
周伟却一个劲儿摆手:“才不是呢,朱莉小姐,我跟你讲,你不晓得老毛子是怎么种地的。我们种田的那块农场,农民春天把小麦种子撒下去,好了,结束了。等到秋天麦收时过来一看。哟吼,长出麦子了,开拖拉机过来收割。没有啊,那就放把火烧掉。我们小时候看电影里苏联农场多高级多气派,全是忽悠人的。他们是正儿八经的望天收。”
放在中国,这种事不可思议。即便是生产队时期,也没人这么瞎搞。农业八字宪-法从1958年就提出来了:土、肥、水、种、密、保、工、管。
种田的人哪个不懂这基本道理。但俄-罗-斯人对中国农民把田埂弄得笔直都感觉神奇;他们还能对昔日的老大哥说什么呢。
朱莉眨巴眼睛,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等田到了他们自己手上,他们应该就会上心了。”
周伟却摇头:“悬。我这么说吧,我们当年生产队分田的时候,大家都盼着。因为我们自家的自留地上长的庄稼要比公家的上的好。俄-罗-斯不行,他们多少年都是听上级指挥办事,脑袋瓜子已经僵了。你让他们自己来,他们反而不晓得该怎么办。再说都说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地分成一块块的,还怎么搞。他们自己好多人也不愿意呢。我阿爹正在跟他们谈,等真分了地之后再从他们手上租了种菜。这里的菜又少又贵,种菜划算。”
说着他嘿嘿笑出声,“我们春天种了点香瓜跟西瓜,在这边卖得挺好,好多人当成宝。真惨,老毛子能吃的东西真少。”
周秋萍给出主意:“你们干脆在这边搞大棚种植吧。你看国内钢构大棚最贵,是因为国内缺少钢材,成本摆在这里。现在俄-罗-斯钢铁就是废铜烂铁不值钱,你们搞钢构大棚肯定便宜。再说莫斯科的无霜期短,你弄个钢构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种蔬菜种瓜果。到时候还能搞采摘园,在里面种草莓、种西红柿、种黄瓜、西瓜、香瓜这些,天冷了大家没处玩,还能过来找点乐子。”
这个项目早两年就在江州开展了。
靠市区近嘛,坐上公交车就能到了。
冬天塑料大棚里的草莓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和东北品种杂交后的产品,比露天的小草莓口感好多了,又香又甜。
恰好采摘园建在江心洲,旁边就是大河,还有人钓了鱼要求自己烤着吃。于是岛上工人又给搭建了土灶和烧烤架,游客可以自己烤鱼烤肉吃。
单靠这两个娱乐项目,一年下来,纯利润愣是达成了全蔬菜种植基地的三分之一。
可见农业最值钱的还是它的附加价值。
有它珠玉在前,海城的蔬菜基地里,吴教授也在建采摘园了。今年五月份开放了一部分,现在扩建的部分等到下个月也能开门了。生意真的相当可以,还意外给农场带了不少货。几乎走的人就没空手的,除了各种农产品之外,甚至连鸡肉半成品也有好多人买。
周秋萍看周伟显然懵圈的模样,主动提议:“要不这样吧,我从国内给你们请专家过来看看。”
周伟吭哧吭哧的,半晌才说明白:“其实我还是觉得种庄稼最省心。种菜是来钱,但费事啊。一天天的都得有人盯着,太费劲。”
种庄稼不一样,只要把握好几个生产的关键点就行了,再精细也比不上种菜耗精神。
朱莉疑惑:“但我听说这里的粮食卖不上价。他们对农产品的采购有限制。”
周伟摆摆手:“自由市场上还是好卖的。你不知道现在市场上吃的缺到了什么地步。就说鸡蛋吧,我上次去买东西瞧见五盒鸡蛋赶紧回家打鸡蛋糕,呵,我一拿走,人家老奶奶就无奈地看着我笑。我当时还想她是觉得我们中国人太阔气,鸡蛋一买就是五盒吗?后来才知道商场当天就上了五盒鸡蛋。你说缺到什么份上了。”
大家七拐八拐,可算走出了机场,上了小陆同志亲自开的车。
朱莉刚好表达自己不可思议的感受:“怎么会这样?春天时不是说商店里的东西虽然涨价了,但是供应很丰富吗?”
周伟摇头:“这哪里知道,反正就是乱七八糟。”
倒是小陆给出了解释:“因为他们的顺序搞错了。他们没把农业改革摆在优先的位置上,是一下子都放开的。这么一来,农业工业品比方说化肥和农药这些价格涨的比农产品还快。农民反而吃了大亏。越种地越亏,那人家肯定没生产积极性。嗐,说到底是俄-罗-斯工业化程度高,全国只有大约20%的农业人口,所以他们觉得没必要先把农业问题拎出来优先解决。但他们忘了一件事,这20%的农业人口得养活整个国家。你不让人吃饱肚子,人家会造反的。”
周秋萍听了恍然大悟:“照这么说,咱们国家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
中国农民多呗,所以改革开放是先从农村开始的。解决了大家吃饭的问题之后,才有下一步的工厂承包。虽然后者的效果不好,但也跌跌撞撞地开始了。
况且因为当年的三线建设,农村地区也有工厂。政策松弛之后,他们成为了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
小陆笑了起来:“当年咱们搞三线建设也是因为中-苏关系紧张啊。”
结果反而是成全。
否则照苏联模式如此走下去,说不定就走上苏联的老路了。
朱莉却反对:“我觉得不会,我前段时间听说了美影厂的经历。他们在1955年制作了《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得了国际大奖,却因为是按照苏联风格学习的经验做出来的,被当成了苏联动画片。从那以后,他们开始探索寻找自己的风格。可见就算没有当初的威胁,我们也会找自己的路的。”
小陆突然间乐了:“对对对,我们,是我们。”
他可记得,最早这香港姑娘说的是你们。现在她自己好像彻底忘记这茬了。
朱莉笑道:“对,是我们。”
周伟跟着笑,没吱声。他一开始还高谈阔论,等陆经理和秋萍聊上天,他就感觉自己插不上嘴了。
明明在莫斯科郊区种地的是他,明明他也是高中毕业,咋他们聊的话题他都不敢往上凑呢,就怕漏了怯。听听那一个个名词,就是种地这点事,愣是说到了两个国家历史的高度,听到就让人心肝儿发颤。
偏偏小陆还提醒他:“你说包地种庄稼,我觉得这事儿还是得小心。因为按照我的观察,俄-罗-斯人吃肉多,粮食吃的反而不太多。一时的困难过去后,他们的粮食需求量恐怕有限。当然,其他国家包括我们国家肯定需要。但粮食一般被认为是战略物资,出口有配额。你要是卖不掉那就真砸在手上了。”
老天爷哎,周伟更加不敢说话了。一口吃的都变成战略物资了,你叫他说啥?
周秋萍笑道:“其实也不是不能种。你种完了你加工再出口好了。比方说大豆,你可以加工成豆油还有豆粕。比方说小麦,你加工成方便面。再比方说玉米,用来喂鸡当饲料。俄-罗-斯人消耗的鸡肉多,又可以搞深加工。”
她兴致勃勃,“这样吧,要是能够搞到稳定的长期的土地。你们有需要的话我来投资,就在俄-罗-斯搞农业。这出国的好多都是农民,会做生意的毕竟是少数,做生意风险也是问题。让大家过来种地,说不定大家反而会觉得更踏实。”
她在乌-克-兰已经通过方便面厂间接投资了当地的农场。在莫斯科完全也能这样搞。
原本她想的是利用乌-克-兰廉价的粮食也就是面粉来生产方便面,而后出口到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欧。
现在想想倒也未必非得出口,直接在俄-罗-斯也建厂好了。其实虽然历史上这两个国家关系变幻莫测,但在1992年,苏联刚解体的这会儿,二者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周伟还没表态,小陆先积极支持上了,还兴致勃勃地主动提出:“你要搞的话,我们给你从东北请农民过来种地。”
去俄-罗-斯种地,北方农民天然比南方农民有优势。因为大家种的作物差不多。大农场的职工又比个体小农合适,因为前者更熟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他这么一说,周秋萍第一反应竟然是:“那你要找建设兵团的知青啊。”
她为啥这样讲呢?
因为首先在有相同农业生产经验的人群中,显然既往的兵团下放知青文化层次比较高。
其次由于建设兵团知青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共同生活和工作中锻炼出了极强的包容力。
这二者决定了他们出国后适应力会比较强也容易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轻易不起严重冲突。
当然,还有一点比较现实。那就是这波知青中生活不如意的不少,有迫切挣钱的需要。
除此之外,俄-罗-斯现在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开荒。在这方面当初奔赴边疆的知青经验丰富。
从现有的北方大农场派职工过来可能会耽误当地正常的农业生产。另辟蹊径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时间会花的多些。可俄-罗-斯的冬天冰天雪地,在四五月份开春之前,大规模的开垦农田种庄稼根本不可能。
所以倒也不需要他们短时间便到位。
至于南方农民,他们更适合在这里搞大棚蔬菜种植。从80年代开始,这种反季节蔬菜种植方式就在大江南北流行。甚至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说的白色污染就特指农业用塑料膜。
周秋萍笑眯眯的,同周伟说话:“这个倒是要快点,最好赶在上冻前建几个示范棚。先生产出一波蔬菜,起码自己人有菜吃。”
她回过头,又看小陆,“陆经理,至于种庄稼的人,那就得你多费心了。”
小陆下意识地吸了口气才说话:“好的,我一定向领导汇报。”
他在心中一叠声地叫乖乖。作为卢振军曾经的警卫员,他当然知道自己领导当初也是知青。
看看人家周老板,多么会搞关系呀。啥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典型。
再想想之前,大歌星卡拉ok房把客人硬塞给服务员的小费全部送进捐款箱,然后用来资助牺牲的战士家属。
小陆同学不得不佩服。就是搞关系,人家也是高风亮节,直接落到了实处。
第496章 乱七八糟的价格
轿车一路把周秋萍送到了银行。
她下车进去一看, 光是黑压压的排长队的人头,就足以说明现在莫斯科的经济局势究竟有多糟糕了。
要知道他们这个银行办事处压根就没利息,交保管费, 存款换人民币还要跑一趟中国。而现在火车票价格比一年前涨了几十倍。
与之相对应的, 是他们租用的俄罗斯国有银行本尊,柜台前冷清的要命, 几乎没有客户。
从卢布暴跌后, 大家都急慌慌地将钱从银行取出来,其中绝大部分都流入了他们这家中资银行,因为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快最便捷的兑换外币的方式。
利息远远追不上货币贬值速度的年代,谁还敢把钱正常存进银行呢。
只有这边中资银行的柜员正在忙碌,根本没意识到领导来了。她正努力跟顾客解释,heль3r, 这绝对不行, 这里不是自由市场, 银行不参与证券买卖。
周秋萍走上前,问了句:“怎么了?”
柜台上放着张土黄色证券模样的印刷品, 中间为椭圆形的蛋青色的图案, 有高楼也有河流, 还能看到河岸的扶手。这应该是比较知名的风景建筑,但不好意思,她孤陋寡闻, 她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她愣是没瞧出来是什么。
倒是1992、1993还有10000的数字给了她灵感, 让她脱口而出:“私有化证券?”
柜员也认出了周秋萍, 在短暂的错愕过后, 就露出了无奈的神色:“他想拿这个换卢布存钱, 然后再去中国倒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