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
程维哲一手炒青尽得韩世谦真传,挑茶也很讲究,不是好茶从来不要,所以他们家的茶叶渐渐打开了口碑。
就是数量太少,一直没有大批量售卖过。
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想过从别家买成茶来卖,可是后来转念一想,将来他们总要做自己的口碑出来,用别人家的就不那么好了,还不如一点一滴,让大家有个好印象来得实在。
程维哲努力做出了好茶,那杨中元便努力卖掉它。
茶叶轻,如果不喝浓茶,一两能泡十来次水。如果是用煮的,那更好一些,碾碎煮汤,用得比冲泡还少。最便宜的大叶子茶,一两银子也不过六十几个铜子,普通人家也喝得起。
贵的自然就是珍香馥烈的名茶,普通百姓虽然喝不起,却都能叫出名来。
就像那御供千重雪、龙凤团圆和小荣华,就算富贵人家也都没得见过,大梁百姓也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是茶在大梁的魅力。
他们福满楼这第一步,要走得稳,走得巧。
杨中元特地找隔壁褚氏布庄定了一批比较便宜的蓝印麻布,找了绣工几天赶制了一批带有福满楼印记的福兜出来。
福兜很好做,巴掌大的方布四角往上一抓,用粗麻线四维一穿,勒紧打结便不会散。一两茶叶大抵就是掌心那么些一捧,杨中元先让人撑了布重,然后便把成茶满满放入福兜中。
先不说他们这茶全部都是炒好揉捻后又挑了一次的,就说那包茶叶的福兜也挺好看,一两卖一两银子,可不比许多大茶商卖的贵,甚至还算便宜的。
杨中元想过,来他家吃饭的食客们大多家底还算殷实,九月秋收忙完了,各家都有余钱,买一两上等好茶回去也不算奢侈,应当能好卖一些。
程维哲炒完茶,还未等休息,便又过来帮他们包茶,因为要赶着上架售卖,所以包括杨中元在内,一家子人都上手了。小厮们把茶叶用秤都称好包上整整齐齐的油纸,再给他们裹近福兜里系好绳子。福兜上福满楼三个大字十分醒目,第一个成品做出来,倒是真的好看。
炒出的三十八九斤成茶只有一半做了一两的福兜,剩下的有八九斤要直接在福满楼售卖散茶,就是客人开席吃饭,直接让小二在旁边冲泡呈上。
为了吸引更多食客上门来品尝美食,所以这部分的散茶卖得比福兜要便宜一些,一壶茶的分量比百姓自己冲泡要足,并且小山的煮茶手法相当漂亮,这样喝一次,不过一钱,配上福满楼的美食,倒也十分相宜。
剩下十两,杨中元买了相当精致的青花釉里红茶罐,一罐里放上六两茶,盖上盖子,再用红封写上福满楼三个大字,专门用来送人使。褚氏布庄、悦安客栈、夏家、顾家几家相熟的食楼都要送,剩下的茶叶和茶罐就摆在福满楼门口,只要有人买四两茶,便送个茶罐给装上,送人也相当漂亮。
这样一通商量下来,手里的福兜包完了,一家人也把这第一批的连青紫笋想了个清清楚楚。
等到九月七,白露这一日,福满楼便又打了大招牌,说今日上最新的连青紫笋。今日过来只要点了连青紫笋的食客,每桌餐费都只收八成,相对于福满楼的价格来说,当日的这一壶连青紫笋算是白送的。
为了怕忙不过来,周泉旭跟韩世谦都去了铺子里,周泉旭帮着小二们上菜收拾桌子,而韩世谦则领着另一个小二在雅间煮茶,他自然是不出手的,却刚好趁了今天再教个煮茶小二出来。
而杨中元却和程维哲一起在前面忙活,程维哲几乎每桌都亲自过去讲了一番连青紫笋,而杨中元便在柜台里帮钱掌柜卖茶。
一开始自然卖得并不是太好,福满楼的茶只有他们家的食客喝过,一般而言都会买,但许多只好茶的茶客却并不清楚,一个他们的量太少了,再一个,福满楼的名号还是不够响亮。
程维哲一看刚开始售卖的效果不是特别好,便索性又把刚开业时用过的茶摊摆在门口,走过路过的,都可以吃上一碗尝尝。
他们家的连青紫笋味道相当温和,茶汤红亮清透,香味纯正持久而味道醇浓尚甘,远远走近,都能闻到红茶特有的醇香。
程维哲也不怕别人笑话,一边用漂亮的手法,一边大声吆喝:“上好的连青紫笋,今日售卖,白尝不要钱。”
有那熟悉的茶客笑着喊他:“程老板,你也忒卖力气了。”
程维哲笑着回答:“有一家老小要养,怎么能不卖力气。”
这一来一往,到时让铺子里的气氛轻松不少,路过的行人也不由停下脚步,来尝尝这曾经的贡茶连青紫笋。
虽说现在顾家也有兼供连青紫笋,但毕竟名号不如千重雪响亮了。如今的衢州,还是做崇岭雪芽的多一些。虽说雪芽的原产地在崇岭,但在沐泽湖一代也可生长,顾家就是靠着自己家独自培育出的崇岭雪芽茶树做出了千重雪,从而一举夺魁。
因着崇岭雪芽名号响,所以大凡衢州茶商都开始做这个,连青紫笋不是没有,却并不多,质量也不上乘。
等到路过的行人尝过福满楼的连青紫笋,有些许懂行的立马便觉出不同来,便问他:“老板,一两怎么卖?”
程维哲便会笑着答:“一两银子一两茶,今日要是进了铺子来吃饭点了我们的连青紫笋,只要付八成饭钱便可,客官,要不要进来尝尝我家的手艺?”
有的人被他说的心动,又看大厅里几乎没有空桌,便只好带了一两回家去吃。有的倒是有耐心,坐在大厅门口放的条凳上等桌。
等位的客人也不是白等,还有简单的小食锅饼充饥,算是相当周到。
这样一来,原本人就不少的福满楼便更是人头攒动。
杨中元在前台那边记账拿茶都忙不过来,更不用说还要收银子算账的钱掌柜了。
韩世谦领完了小二下楼,见这火爆场面也是一愣,赶紧撸了袖子跑到柜台后面,让杨中元坐下休息一会儿。
就这样忙了一天,竟然卖了将近六斤多茶叶,餐食的生意也比以往好,几乎每桌都要翻两次台,还有食客因为等的时间太长而中途离开。
等到晚上过了饭时,一家人坐在一起算账,才真正长舒了口气。
这一段时间的辛苦,是一点都没白费。
不过,也太辛苦了些,虽然今天情况特殊,也暴露出他们福满楼人手不足的弊端。钱掌柜不仅要买酒算饭钱,还要卖茶招待客人,一天下来连口水都没喝。而柜台那一小片地方,也实在是转不开身。
晚上回了房间,程维哲帮杨中元按摩后腰:“大厅跟二楼都缺小二,掌柜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得弄个专门的柜台售卖茶酒,家里的小厮也不够用,冬日里还好,等到春天开始采茶,那便忙不过来了。”
杨中元忙了一天,实在有些累了,但因为生意特别好,所以他精神还算不错,程维哲按摩的手法十分细致,他也没有睡着,认真听着他讲话。
“可不是,要想茶楼食肆放到一起,我们还要再寻一个更大的铺子,可是现在福满楼我也相当喜欢,实在是不想放弃。”
确实,这里是他们第一个开始奋斗的地方,从里到外满满都是一起努力的回忆,就算要另外再开分店,这里也不能卖掉。他们开的这第一家福满楼,不仅位置好,也给他们聚集了不少福气。
“先再去招几个小二小厮吧,趁着冬日空闲,先把茶工教出来再说。”
程维哲点点头:“好,你快睡吧,明日我自己去铺子里,你要老老实实在家休息。”
杨中元看了他一眼,伸手摸了摸他又有些消瘦的脸:“恩,你也睡吧,我好多了。”
相比于福满楼这边温馨愉快,锦绣园的情况就不是那么好了。
就是数量太少,一直没有大批量售卖过。
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想过从别家买成茶来卖,可是后来转念一想,将来他们总要做自己的口碑出来,用别人家的就不那么好了,还不如一点一滴,让大家有个好印象来得实在。
程维哲努力做出了好茶,那杨中元便努力卖掉它。
茶叶轻,如果不喝浓茶,一两能泡十来次水。如果是用煮的,那更好一些,碾碎煮汤,用得比冲泡还少。最便宜的大叶子茶,一两银子也不过六十几个铜子,普通人家也喝得起。
贵的自然就是珍香馥烈的名茶,普通百姓虽然喝不起,却都能叫出名来。
就像那御供千重雪、龙凤团圆和小荣华,就算富贵人家也都没得见过,大梁百姓也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是茶在大梁的魅力。
他们福满楼这第一步,要走得稳,走得巧。
杨中元特地找隔壁褚氏布庄定了一批比较便宜的蓝印麻布,找了绣工几天赶制了一批带有福满楼印记的福兜出来。
福兜很好做,巴掌大的方布四角往上一抓,用粗麻线四维一穿,勒紧打结便不会散。一两茶叶大抵就是掌心那么些一捧,杨中元先让人撑了布重,然后便把成茶满满放入福兜中。
先不说他们这茶全部都是炒好揉捻后又挑了一次的,就说那包茶叶的福兜也挺好看,一两卖一两银子,可不比许多大茶商卖的贵,甚至还算便宜的。
杨中元想过,来他家吃饭的食客们大多家底还算殷实,九月秋收忙完了,各家都有余钱,买一两上等好茶回去也不算奢侈,应当能好卖一些。
程维哲炒完茶,还未等休息,便又过来帮他们包茶,因为要赶着上架售卖,所以包括杨中元在内,一家子人都上手了。小厮们把茶叶用秤都称好包上整整齐齐的油纸,再给他们裹近福兜里系好绳子。福兜上福满楼三个大字十分醒目,第一个成品做出来,倒是真的好看。
炒出的三十八九斤成茶只有一半做了一两的福兜,剩下的有八九斤要直接在福满楼售卖散茶,就是客人开席吃饭,直接让小二在旁边冲泡呈上。
为了吸引更多食客上门来品尝美食,所以这部分的散茶卖得比福兜要便宜一些,一壶茶的分量比百姓自己冲泡要足,并且小山的煮茶手法相当漂亮,这样喝一次,不过一钱,配上福满楼的美食,倒也十分相宜。
剩下十两,杨中元买了相当精致的青花釉里红茶罐,一罐里放上六两茶,盖上盖子,再用红封写上福满楼三个大字,专门用来送人使。褚氏布庄、悦安客栈、夏家、顾家几家相熟的食楼都要送,剩下的茶叶和茶罐就摆在福满楼门口,只要有人买四两茶,便送个茶罐给装上,送人也相当漂亮。
这样一通商量下来,手里的福兜包完了,一家人也把这第一批的连青紫笋想了个清清楚楚。
等到九月七,白露这一日,福满楼便又打了大招牌,说今日上最新的连青紫笋。今日过来只要点了连青紫笋的食客,每桌餐费都只收八成,相对于福满楼的价格来说,当日的这一壶连青紫笋算是白送的。
为了怕忙不过来,周泉旭跟韩世谦都去了铺子里,周泉旭帮着小二们上菜收拾桌子,而韩世谦则领着另一个小二在雅间煮茶,他自然是不出手的,却刚好趁了今天再教个煮茶小二出来。
而杨中元却和程维哲一起在前面忙活,程维哲几乎每桌都亲自过去讲了一番连青紫笋,而杨中元便在柜台里帮钱掌柜卖茶。
一开始自然卖得并不是太好,福满楼的茶只有他们家的食客喝过,一般而言都会买,但许多只好茶的茶客却并不清楚,一个他们的量太少了,再一个,福满楼的名号还是不够响亮。
程维哲一看刚开始售卖的效果不是特别好,便索性又把刚开业时用过的茶摊摆在门口,走过路过的,都可以吃上一碗尝尝。
他们家的连青紫笋味道相当温和,茶汤红亮清透,香味纯正持久而味道醇浓尚甘,远远走近,都能闻到红茶特有的醇香。
程维哲也不怕别人笑话,一边用漂亮的手法,一边大声吆喝:“上好的连青紫笋,今日售卖,白尝不要钱。”
有那熟悉的茶客笑着喊他:“程老板,你也忒卖力气了。”
程维哲笑着回答:“有一家老小要养,怎么能不卖力气。”
这一来一往,到时让铺子里的气氛轻松不少,路过的行人也不由停下脚步,来尝尝这曾经的贡茶连青紫笋。
虽说现在顾家也有兼供连青紫笋,但毕竟名号不如千重雪响亮了。如今的衢州,还是做崇岭雪芽的多一些。虽说雪芽的原产地在崇岭,但在沐泽湖一代也可生长,顾家就是靠着自己家独自培育出的崇岭雪芽茶树做出了千重雪,从而一举夺魁。
因着崇岭雪芽名号响,所以大凡衢州茶商都开始做这个,连青紫笋不是没有,却并不多,质量也不上乘。
等到路过的行人尝过福满楼的连青紫笋,有些许懂行的立马便觉出不同来,便问他:“老板,一两怎么卖?”
程维哲便会笑着答:“一两银子一两茶,今日要是进了铺子来吃饭点了我们的连青紫笋,只要付八成饭钱便可,客官,要不要进来尝尝我家的手艺?”
有的人被他说的心动,又看大厅里几乎没有空桌,便只好带了一两回家去吃。有的倒是有耐心,坐在大厅门口放的条凳上等桌。
等位的客人也不是白等,还有简单的小食锅饼充饥,算是相当周到。
这样一来,原本人就不少的福满楼便更是人头攒动。
杨中元在前台那边记账拿茶都忙不过来,更不用说还要收银子算账的钱掌柜了。
韩世谦领完了小二下楼,见这火爆场面也是一愣,赶紧撸了袖子跑到柜台后面,让杨中元坐下休息一会儿。
就这样忙了一天,竟然卖了将近六斤多茶叶,餐食的生意也比以往好,几乎每桌都要翻两次台,还有食客因为等的时间太长而中途离开。
等到晚上过了饭时,一家人坐在一起算账,才真正长舒了口气。
这一段时间的辛苦,是一点都没白费。
不过,也太辛苦了些,虽然今天情况特殊,也暴露出他们福满楼人手不足的弊端。钱掌柜不仅要买酒算饭钱,还要卖茶招待客人,一天下来连口水都没喝。而柜台那一小片地方,也实在是转不开身。
晚上回了房间,程维哲帮杨中元按摩后腰:“大厅跟二楼都缺小二,掌柜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得弄个专门的柜台售卖茶酒,家里的小厮也不够用,冬日里还好,等到春天开始采茶,那便忙不过来了。”
杨中元忙了一天,实在有些累了,但因为生意特别好,所以他精神还算不错,程维哲按摩的手法十分细致,他也没有睡着,认真听着他讲话。
“可不是,要想茶楼食肆放到一起,我们还要再寻一个更大的铺子,可是现在福满楼我也相当喜欢,实在是不想放弃。”
确实,这里是他们第一个开始奋斗的地方,从里到外满满都是一起努力的回忆,就算要另外再开分店,这里也不能卖掉。他们开的这第一家福满楼,不仅位置好,也给他们聚集了不少福气。
“先再去招几个小二小厮吧,趁着冬日空闲,先把茶工教出来再说。”
程维哲点点头:“好,你快睡吧,明日我自己去铺子里,你要老老实实在家休息。”
杨中元看了他一眼,伸手摸了摸他又有些消瘦的脸:“恩,你也睡吧,我好多了。”
相比于福满楼这边温馨愉快,锦绣园的情况就不是那么好了。